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心血管疾病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心血管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治疗的对策,以期对医护人员在处理这类患者时有所帮助。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年龄偏大、病情急重、临床表现多样等。
心血管急诊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
他们常常出现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头晕、恶心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危及生命。
心血管急诊病情表现多样化,既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急性心脏病,也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在面对心血管急诊患者时,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急诊评估,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抢救措施包括接受氧气治疗、应用各种抗心肌缺血药物、进行溶栓和介入治疗等。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关键,因此溶栓药物和介入手术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卧床休息、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及心电图监测等。
对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衰、心源性休克等情况还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电复律、起搏器植入等。
对于心血管急诊患者的治疗,还应该加强院前急救和急救设备的建设,提高急救技术水平。
并且建立心血管急诊的绿色通道,加快患者的救治速度,争取争分夺秒。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院内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症护理,及时发现异常,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心血管急诊的治疗中,医护人员还要重视心理护理。
患者在面对心血管急诊时常常伴随着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通过耐心和细致的沟通,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急诊患者的数量将会逐渐增多,对于心血管急诊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目的:讨论急性心血管疾病在急救过程中的方法特点,对不同分型的疾病做出最佳的救治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3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上3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不同分型进行分析,还包括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系列其他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出最佳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方案。
结果:收治我院3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急性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心脏功能恢复率和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急救有效率高。
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通过及时的救治,采用针对不同分型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控制其临床症状的发展,同时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等其他因素综合讨论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能够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急救的目的,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急性;心血管;急救;特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每10个人当中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概率高达20%[1]。
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同相关数据调查结果统计相符,前来急诊科进行急救的患者人数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外科创伤性疾病的患者人数,这就是心血管循环系统类疾病[2]。
心血管疾病的分型包括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有急性心梗、急性心衰、急性心绞痛。
我院就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出最佳的急救方案。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70例,女性患者130例,患者的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
其中急性心梗的患者占120例,急性心衰的患者占100例,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占80例。
所有患者都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干扰,以上资料统计学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发表时间:2019-10-28T14:53:40.57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作者:衡娇[导读] 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及病死率,临床应引起重视。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611330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患者接受及时的急救护理后,其急救情况有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及病死率,临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男性患者例数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70例、50例,年龄最大的为79岁,年龄最小的为47岁,中位年龄为;疾病类型:心律失常(22例)、心功能不全(40例)、急性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28例)。
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没有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
(2)方法1)基础护理:在患者的病情被确诊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利于减少其心脏负担,值得注意的是,疾病类型的不同其卧床时间也各不相同,例如,对于心绞痛患者,其卧床时间在发作到停止后1天,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24小时后,如若患者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可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3天后指导患者进行室内活动,活动量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同时,还需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食物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以预防便秘的出现。
2)氧疗:针对心血管疾病而言,在其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就是氧疗,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缺氧等症状,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预后效果的改善,对此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吸氧支持,为患者讲解吸氧的目的、重要性等,加强患者对吸氧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心血管疾病是指指心脏病和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多数是由于病情突然加重、合并症状或并发症而需要紧急治疗的,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如下。
一、临床特点分析1. 突发的临床表现: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往往会突发严重的胸痛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病情往往会迅速加重。
2. 体征改变: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改变、呼吸频率增加、皮肤苍白或发绀等变化。
3. 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多种并发症。
二、临床治疗对策1. 心电监测和血液检查: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和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病史和心电图等结果,及时给予相应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以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和保护心肌。
3. 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引发的严重休克等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措施。
4. 血流重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患者,必要时应立即进行冠脉血流重建,如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
5. 支持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氧气给予、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6. 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凝、溶栓、抗心力衰竭治疗等。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多样,治疗措施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在急诊处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时,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的病史,综合评估病情,及时抢救,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也需要教育患者合理用药、定期复查以及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再次急性加重。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和动脉硬化等。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往往情况紧急,病情严重,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
1. 突发性疼痛: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常常出现突发性的胸痛、心绞痛或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
2. 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
3. 血压异常:高血压危象患者多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升高明显,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
4. 心律失常:心搏过速、过缓或不规则是心律失常患者常见的症状,常常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
5. 神经系统症状:中风患者常常表现为突然昏迷、偏瘫、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6. 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血管阻塞导致的四肢或脏器缺血症状,如下肢间歇性跛行、肠系膜血管瘤引起的急性腹痛等。
7. 血液异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常呈现心肌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升高、心肌标记物阳性等病理生化改变。
以上临床特点是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常见的表现,但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也会有所不同。
二、临床治疗对策1. 心肌梗死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对策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如果患者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对于心肌梗死急诊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行冠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
还应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和镇痛治疗,以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保护心肌功能。
心力衰竭急诊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淤血、水肿等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可采取利尿、抗生素、洋地黄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高血压危象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迅速降低血压,防止高血压脑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1. 引言1.1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也是造成严重残疾和质量生活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病情突发,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救治和处理。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危重,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将有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治疗过程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同时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对提高患者救治率和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管理也是减少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数量的重要途径。
1.2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指在急诊环境中出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些特殊表现和临床表现。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症状常常突然发生,且病情进展迅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的干预措施。
2.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
除了典型的胸痛、心悸等症状外,还可能伴随有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需要综合分析和诊断。
3.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和合并症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都有重要影响。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心血管急症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更加谨慎的处理。
4.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压、心电图、血清生化指标等的监测是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目的观察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着力于寻找提升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效率的最佳方案。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统计及分析其年纪、性别以及病种分布等基本信息,总结其急救特点,并制定出针对性急救方案。
结果高血压为急性心血管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其次为冠心病。
其中,高血压患者好发期是第一季度及第四季度,冠心病患者好发期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
患者急诊时间表现于上午的8:00~12:00,晚上的20:00~22:00。
结论临床上急性心血管疾病涉及到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特征和季节存在着直接关系,急诊时间主要分布于早晨及晚上。
标签: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本身具有较高患病几率,已成为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心血管疾病在种类方面十分多样,涉及到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心衰等。
由于病种的差异,在急救环节同样会表现出不同情况,所需要实施的急救方案也有所区别[1]。
鉴于此,为了寻找提升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效率的最佳方案,笔者把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在统计及分析其年纪、性别以及病种分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其急救特点,期待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医院接受诊治的125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5±2.17)岁。
1.2 方法统计及分析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种分布等基本信息,统计内容涉及到:(1)急救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性别、姓名;(2)急救患者就诊季节、疾病类型。
在对上述信息进行统计的基础上,观察疾病季节分布情况及急救特点。
1.3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探析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采用4Ds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检及评估、疾病的确诊、诊断时间来完成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分析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急救护理后,92.50%的患者效果显著,康复出院,病死率为7.50%。
结论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了急救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了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心梗、急性心衰、急性心绞痛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每十个当中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概率高达20%,该病的死亡率极高,约25%患者救治前已经死亡,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1]。
为了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开展积极有效地急救护理及诊疗非常关键。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其注意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46±2.78)岁。
疾病类型包括:急性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心功能不全18例,心律失常12例。
1.2 方法1.2.1 合理急救及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应用4Ds的原则与方法(即Door门,Date数据,Decision 决定,Drug药)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急救管理。
从而能够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并降低患者的生命危险。
具体实施每个步骤的时间均为10 min,即患者发病到医院就诊开始,到心电图检查花费时间为10 min;同样,从心电图检查到患者病情得到确诊的时间为10 min;此外,从患者病情得到确诊到给予合理用药的时间为10 min。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目的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點。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患者的病种分布、急诊时间等等基本信息,总结出该病的急救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急救措施。
结果经分析发现,急性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高血压,其次是冠心病。
而在好发期上,高血压好发于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冠心病好发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
在急诊时间上,为早上8~12点以及晚上20~22点。
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等疾病,疾病的好发期和季节密切相关,急诊时间主要为早上和晚上。
结合患者的急救特点,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为目的。
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对于治疗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急救;急性心血管疾病;特点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
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绞痛等等疾病。
因为心血管疾病多种多样,而且各个病种之间差距较大,急救措施也有所不同。
所以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针对性措施,就显得尤为有意义。
本研究分析的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男62例(62%),女38例(38%),年龄30~78岁。
1.2 方法通过分析这100例患者的病种分布、急诊时间等等基本信息,总结出该病的急救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急救措施。
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还要分析患者的急救时间、就诊季节、病种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来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疾病分布情况分析经过分析发现,本院选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中有患有高血压48例(48%);有患有冠心病30例(30%);还有患有其它类型的心血管疾病22例(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研究【摘要】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危及生命的常见疾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临床表现以及急救护理原则的介绍,揭示了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急救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方面,本文详细讨论了心肺复苏、急救药物使用以及患者体位调整等关键内容。
结合护理常规和护理经验,探讨了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难点。
本文总结了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急救护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临床急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临床表现、原则、技巧、注意事项、护理常规、护理经验、重要性、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发病急、变化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急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各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趋势呈年轻化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急救护理理念的不断完善,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和救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如护理人员对急救护理的认识不够深入、护理技能不够纯熟、急救护理装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效果。
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特点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以及急救护理原则、技巧和常规,进一步探讨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前景展望,为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的特点,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护理指导,提高急救护理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细致梳理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深入解析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特点;2. 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为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3. 分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原则,阐明应对策略和处理技巧;4. 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出规范的护理操作指南;5. 总结护理常规和护理经验,为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临床工作参考。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探析
目的探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特点,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紧急抢救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急救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临床资料(主要是急救护理方法)進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总结。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我院开展的紧急急救护理后,绝大数患者都度过了危险期,病情逐渐稳定,死亡人数4名,死亡率为8.0%。
结论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并且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其急救效果显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标签: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已经高达25%[1]。
本研究将主要探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特点,总结护理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紧急抢救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总结。
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58.17±4.98)岁,女20例,平均年龄(63.64±4.45)岁;所有患者在接收急救护理前,发病时长0.4~7.3 h,平均时间(2.97±1.23);心血管疾病类型包括急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分别有12例、16例、11例、11例。
1.2 急救护理方法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需要保证发病后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
(1)基础护理。
面对急性心血管患者,为了减缓其心脏多承担的负担,我院在收治后,保证其严格的卧躺休息。
由于急性心血管患者所患具体疾病不用,在具体卧躺时间上也不存在较大区别。
(2)吸氧治疗。
急性心血管患者大多数都表现出心悸、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2]。
因此,吸氧治疗是对急性心血管患者进行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对患者急救过程中,及时开展氧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缓解上述症状,还能够从心理上帮助患者,减缓其焦虑。
(3)静脉输液。
在对急性心血管患者的紧急治疗中,输液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利用静脉输液,向患者输入抢救性药物。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静脉输液的情况,保证其通畅和滴液速
度正常。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例如是否有并发症、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等。
(4)对症护理。
急性心血管患者患病类型不同,其具体临床症状也不同。
例如急性心绞痛患者多表现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休克等。
因此不仅需要对症下药,还需对症护理。
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安排不同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急救护理后,绝大数患者都度过了危险期,病情逐渐稳定,死亡人数4名,死亡率为8.0%。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开展的急救护理措施,其急救效果显著,较大的提升了患者治愈成功率。
总上所述,及时、快速、有效是急救护理特点的重点所在,对急性心血管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明显得提高治愈率,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刘春红,刘虹.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护理特点分析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24.
[2] 张梅,张玲玲,梁爱霞,常伟荣.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特点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