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特产》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 格式:pdf
- 大小:61.76 KB
- 文档页数:2
《特产》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诗《江南》、《江上渔者》,了解古诗对地方特产的描写。
2.借助插图,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4.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
方法与过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过程
1. 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著名水果产地
2.观察中国地图,初步感知水果及我国著名特产的主产省份
搜集有关水果产地资料和图片,和同学一起分享。
3.自读词语并理解
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
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
4.《江上渔者》这首诗是代的写的。
诗中写的特产是。
5.《江南》是一首乐府诗,它在诗中写的江南特产有、。
6.自读古诗。
查字典解决字音问题,然后把古诗读通顺、流利。
7.我的探究:
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的疑问用想“手机”记录下来,反馈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探究。
(1)探究点一:如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探究点二:如何体会古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拓展升华
你还会背诵哪些描写各地特产的古诗?。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2)了解“吵架”的描写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开放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2.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尝试使用课文的信息进行描写。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巩固所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书、笔、黑板、录音机、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用图片展示各种语文特产,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语言方言特产。
(2)播放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音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新课呈现(20分钟)(1)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手写并搭配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默写这些词汇。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课文。
教师适时暂停录音,帮助学生解决发音、词意理解的问题。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每个小组负责一段,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4)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小组的作品。
让学生发表对其他小组图画的评价和建议。
3.讲解(20分钟)(1)让学生结合图画,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复杂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3)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问题并加以阐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4.拓展(20分钟)(1)老师给学生分发工作纸,要求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段进行精读,然后自己写一段描写吵架的文字。
(2)学生完成写作之后,进行小组互评,选择出最好的一段并进行展示。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讨论描写吵架时的技巧和要领。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一些学习建议。
第七单元:特产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教学目标:1。
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4.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学生收集相关家乡特产的资料。
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特产》板书课题,你知道什么叫特产吗?二、新授1、你知道哪些特产?它们的产地分别在哪?出示中国地图,理解地图介绍课前自己搜集的资料2、游戏:猜谜语?了?袍子?弯弯像月亮,是?白胖子?短短像?瓜?去了白胖子?少?穿?衣?是?黑?子。
?大??衣。
谜?:荔枝谜?:香蕉身材?又??穿著紫衣裳??我像竹竿??是甜又甜。
谜?:甘蔗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吗?在地图上指一指。
连线:哈密瓜龙眼甘蔗红橘鸭梨菠萝福建新疆河北广西贵州四川3、出示:写一写下列物产的产地丝绸----- 辣椒------- 枸杞------茶叶----- 香菇----- ()-----自由读词语,你理解哪个生字,怎样记住的?不理解哪个词语?出示实物,学生观察指名做练习,交流:丝绸-----浙江辣椒----四川、湖北、湖南……(1)在地图上找一找(2)你还知道哪些物产和它们的产地?表扬查资料、多问的学生。
4、出示词语: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指名读,你了解哪个词?出示图片协助学生理解词义5、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学生在练习纸上做,交流6、学古诗(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对照,给古诗配上图(3)选自己喜欢的古诗自学自由读古诗,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古诗诵读会(配乐)7、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作业:搜集家乡的一种特产第二课时开卷有益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特产教课目的:1.收集资料,使学生认识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认识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色来描绘故乡的杨梅,领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课重难点: 1、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2、写自己家乡的特产。
教课准备:中国地图、特产的图片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个单元是让大家认识各地的特产,并训练大家如何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相信大家必定会有好多的收获。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纲要,学生自学。
1.出示课件,认识各地特产。
2、学生依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介绍自己认识的特产。
3.课件出示:写一写以下物产的产地。
丝绸——〔〕辣椒——〔〕枸杞——〔茶叶——〔〕香菇——〔〕〔〕——〔〕〕4、自由读课本中的词语,你认识哪些生字,如何记着的?5.自学古诗。
(1〕出示图画:谈谈图意。
(2〕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图文比较,给古诗配上图。
(3〕选自己喜爱的古诗自学。
自由读古诗,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沟通。
三、合作研究1、把这些水果和其最出名的产地连起来。
2、指名读,你认识哪个词?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3.找一找,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四、拓展训练1、古诗朗读〔配乐〕。
2、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卢氏的特产。
五、堂清检测1、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好多地域的特产,下边我请同学们作一下练习。
哈密瓜福建龙眼新疆甘蔗河北红橘广西鸭梨贵州菠萝四川2、同学们又获取了一些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设计:特产什么是特产?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第二课时教课内容 :学习?故乡的杨梅?,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教课过程:一、导入: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特产。
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纲要,学生自学。
1、自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思虑:课文从几个方面写杨梅果的分别是如何写的?2、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在小组中谈谈。
草莓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今天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特产,你对特产有什么理解?2、特产:当地非常著名的产品。
3、那现在孩子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特产呢?(土豆,折耳根,莲藕,葡萄,梨,枇杷)4、今天,老师也给孩子们带来一种你们喜欢而又熟悉的特产,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来听一听!出示谜语: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
二、观察草莓1、要了解草莓,我们得先观察草莓,今天老师也把它请进了我们的课堂。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呢?3、孩子们,你们看红红的草莓不就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石?4、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它的颜色,最上面的颜色是怎么样?中间的呢?下面的呢?5、孩子们,我们这么丰富的草莓除了颜色美,外面还裹着一个最大的籽?草莓外面嵌着这个籽,像芝麻粒似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独特而神奇。
这就是咱们的水果皇后草莓。
6、我们看到了草莓美丽的色彩,我们再来继续观察草莓的形状,这一颗美美的草莓在老师手中,我们从上面看像什么?从下面看像什7、这么可爱的草莓,我们不仅认识到它神秘的色彩,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形态各异的美丽.草莓香香的,甜甜的,甜得比蜜糖还甜。
甜得妙不可言!只有认真品尝的人,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9、孩子们,我们通过看,闻,尝,摸等方法了解草莓。
马上我们还得来写一写,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把草莓介绍给你的家人。
10、好的文章不仅需要好词佳句,而且还得认真构思。
只有仔细揣摩后,才会让我们的文章妙笔生花。
三、完成习作1、写一写,用一段文字把草莓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同学。
2、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小题单,来写一写。
3、习作要求:(1)按照观察的顺序把草莓的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写清楚。
(2)写的时候主要用上学过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手法,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写作的时候可用上总分、总分总的结构。
四、交流,展示,评价。
五、总结希望孩子们在今后能够借助这样的顺序以及方法进行习作。
六、板书设计特产颜色反问形状排比味道比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特产》教学设计1、你的爸爸、妈妈到过外地出差吗?都到过哪?他们会给你带回什么?(或你到过亲戚朋友家,他们给过你什么礼品?)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出示中国地图,相机点出学生说的地方。
(从生活出发,注重学生的直接理解水准,也为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对全国各地的特产情况做了必要的准备。
)2、揭示课题:爸爸妈妈带回(或亲戚朋友送给你的)这些当地特有的产品,我们都把它叫做特产。
(板书课题)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相关特产的包装袋、盒。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吃的、用的、观赏的等词汇,请学生们分类展示自己的资料。
3、请学生说出这些物产的产地(有些物产的产地不是唯一的,可鼓励学生多说,但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不重复别人的发言。
)(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他就会乐于去表现。
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学会从多方面吸取经验。
)三、播放相关地方特产的录像(如景德镇的陶瓷、新疆的葡萄干等)(通过录像资料,学生会对各地的特产有更深的了解。
)四、自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1、自读。
要求字音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一边读一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2、交流。
把自己读课文的体会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朗读。
个人自由读、小组互相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观看相关杨梅的课件,让学生跟着音乐想象情境,感受杨梅的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4、读完短文后,讨论课文抓住了哪些特点来描写水果类特产的?(这篇课文描述了江南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实行观察的,先写了杨梅树,再写了杨梅果的形、色、味叙述顺序清楚,使我们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五、观看本地特产的录象1、谈话。
我们的家乡玉林也有很多特产,谁能说说?(如:玉林牛巴、茶泡、城隍酸料、北流陶瓷。
)2、观看课件甲:(玉林大蒜头)玉林大蒜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
《特产》第一课时本课时学习要点及目标1、得言:认识本课生字8个,会写5个生字;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得法:通过介绍特产,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给喜欢的特产做广告或写产品介绍,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2、得意:通过资料收集和交流活动,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时学习安排 刺绣 铁画 景泰蓝 玉雕 丝绸 湖笔 微墨 雨花石 端砚 宣纸 北京烤鸭 德州扒鸡 云南白药 平遥牛肉课中活动一:小组学习1、画: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2、读:一起找出这些词语,并美读两遍。
3、思:如何记住“刺”字和“德”字活动二:个人学习,水果产地连连看1、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地方有哪些水果?(请生到黑板写下来)2、请你用线把水果与产地连起来。
哈密瓜 龙眼 甘蔗 红橘 鸭梨 菠萝福建 新疆 广西 河北 贵州 四川 活动三:同桌学习,物产产地我知晓你最喜欢你家乡的什么特产呢?1.每种物产的产地不一定只在一个地方哦!你能说说除了浙江,哪里还盛产丝绸吗?2.同桌互相交流填写下列物产的产地(至少三个哦!)辣椒—()()()枸杞—()()()茶叶—()()()香菇—()()()3.你还知道哪些物产的产地呢?能和大家分享分享吗?活动四:小组学习古诗两首1.这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说说它们的大意。
2.请你说一说这两首古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课后活动一:辨字组词。
☆密()刺()德()蜜()束()得()活动二:把你家乡的特产写下来,至少三个。
☆☆我的家乡的特产有:。
《特产》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诗《江南》、《江上渔者》,了解古诗对地方特产的描写。
2.借助插图,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4.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
方法与过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过程
1. 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著名水果产地
2.观察中国地图,初步感知水果及我国著名特产的主产省份
搜集有关水果产地资料和图片,和同学一起分享。
3.自读词语并理解
刺绣铁画景泰蓝玉雕云南白药
湖笔徽墨雨花石端砚宣纸
4.《江上渔者》这首诗是代的写的。
诗中写的特产是。
5.《江南》是一首乐府诗,它在诗中写的江南特产有、。
6.自读古诗。
查字典解决字音问题,然后把古诗读通顺、流利。
7.我的探究:
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的疑问用想“手机”记录下来,反馈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探究。
(1)探究点一:如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探究点二:如何体会古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拓展升华
你还会背诵哪些描写各地特产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