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36.01 KB
- 文档页数:8
高一地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答案】D【解析】“循环经济”指尽可能的减少废物的排放,将废弃物再次利用。
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用蚕粪来喂鱼,又充分利用鱼塘底部肥厚的淤泥来做桑树的肥料,如此来达到循环经济目的。
东北的间作农业主要是考虑到保持土壤肥力,不是生态农业模式;农耕区的谷物生产和饲养业是混合农业地域类型,没能很好体现循环经济内涵;东北的种植业也没有做到循环经济。
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农业的循经济。
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
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 172平方千米,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 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
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说出该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8分)(2)据下图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并说明该生产模式的优势。
(6分)【答案】(1)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
(2分)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2分)措施: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放牧;季节性休牧;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数量——适度放牧;减灾防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小船创作1.提出背景(1)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战略措施⎩⎪⎨⎪⎧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资源战略 1.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资源战略: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四、环境战略1.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2.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思考 为什么说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答案 环境污染归根结底是人们局限于认识水平和经济技术条件,把各种有用物质排入环境所致,是资源浪费的结果。
生态破坏也是人们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而过度向环境索取资源造成的,因此节约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1)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2)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是指经济的稳定发展吗?答案不是。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应该是指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小船创作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必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
(2)战略措施:①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资源战略(1)资源现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②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
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3.环境战略(1)环境现状: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①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②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总结深化]1.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战略2.我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战略[对点演练]下图为我国某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大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解析:1.C 2.A 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因为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增长,因此老龄人口增加快。
1.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采取措施。
2.了解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稳定战略的措施。
3.环境问题及环境战略措施;实施稳定战略的必要性及措施。
(重点、难点)【自主学习】(三)环境战略1.发展的含义(1)含义:发展与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的共同进步。
(2)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B.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C.只要经济在发展,环境就一定会恶化D.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关系2.我国的环境战略(四)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1)是可持续发展的;(2)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3)是可持续发展的点、点和点。
2.我国的稳定战略(1)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把实现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的前提下,保护,改善,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2)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双选题)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B.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C.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D.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42活动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2.阅读课本P43活动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课堂反馈】1.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在全面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A.防治环境污染B.综合治理水污染C.环境保护D.加快生态工程建设2.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经济增长为主B.经济发展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3~5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表(单位:公顷/人)3.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A.0.4 B.-0.4 C.2.0 D.-2.04.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