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学案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学案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学案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学案1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学案

李家营中学:初三政治备课组2010、12、1

激励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一、复习目标:

1、.树立忧患意识,决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3、.知道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了解自己在推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应该怎样做。

二、重难点: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

课前复习导航

结合课文、快速回忆基础知识,形成体系。(要口述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 1、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面临的重要课题 2、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为什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实行________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们在行动

2、_________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课内探究与展示

(一)预习检查、夯实基础、交流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复习成果,探讨不懂的问题,组长收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讨论。

重点把握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负在影响?

2、我国资源国情

3、我国的环境形势及负面影响?

4、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5、说一说可持续发展含义

6、科学发展观的内含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意义是什么?

8、青少年应为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怎样的贡献?

(三)、典型题例分析、看我的!(小组讨论解决)

①有人曾统计:每掀过一张日历,就有5万个中国娃降生在已经十分拥挤的国土上;

地球每绕太阳一周,我国净增1184万人口。

②在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使用5年;在韩国,一次性台布、洗漱用品早已绝迹;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制作一次性筷子,转而从中国大量进口。

③近年来,我国北部、西部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扬尘天气和沙尘暴。98年洪灾、03年非典、08年冰灾,一次次灾难向国人敲响警钟,大自然要报复我们!

针对以上现象,请你回答:

1、以上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2、为解决材料①反映的问题,我国实施怎样的基本国策?

3、为解决材料②、③反映的问题,我国实施怎样的基本国策?

4、为解决以上三个材料反映的问题,我国实施怎样的发展战略?落实怎样的科学发展观?

(四).关注身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小康河是贯穿高密市城区的一条集防洪排污于一体的主要河流,沿线排污口200多个,每天排入污水3万多吨,致使河床淤积抬高,河水发黑变臭,河岸脏乱不堪,严重影响了沿线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城市形象。2005年10月,高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投资1.6亿元,实施小康河综合改造工程。到2006年9月底,一个高品位、高档次的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小康河生态景观带呈现在世人面前。小康河周边居民从此告别了臭水沟,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今天的民心河。

(1)我市政府为什么要投资“1.6亿元”治理小康河?

(2)有人说:“不治理小康河我市经济依旧发展很快,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来治理小康河。”谈一下你的看法。

三、归纳提升

你的收获:

你的困惑:

巩固提高

课堂大练兵,自检自测:

一、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素质较高③农村人口多④新增人口多⑤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⑥人口素质偏低⑦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⑧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④⑥

D、①②④⑦⑧

2、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一千多万人口,致使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要被新增人口消费掉。这一材料表明()

A、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C、要加大对生产的投入,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D、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增加就业困难

5、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资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大

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和损失严重

C、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

D、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4、(2009年泰安市)2009年3月19日,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展会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动全社会关注、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工作。节能减排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从2008年春季开始,部分省市的中小学《音乐》、《美术》等教科书纳入循环使用的范围。教科书循环适用()

①有利于节约国家资源和保护环境②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③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④符合绿色消费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展望未来,我要尽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落实领会好纲要精神,泰安市某中学初三、六班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就“如何承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1)如果推举你发言,请你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对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责任重要性的认识。

(2)你打算怎样从自身做起,自觉培养节约意识和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课后延伸

大家都知道,每到夏秋季节,农民焚烧秸秆的现象很普遍。请就这一现象发表你的见解,并给政府、农民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案(答案含解析)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 知道能量的转换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3.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自主探究 1.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 _________________ 性的,人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 能量的。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 ___________ 能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 、,我们既要有效地,又要很好地控制和消 除________ 。 3. 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来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能源。 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得到,称为______ 能源。 合作探究 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思考讨论: (1)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是怎样转移的? (2) 冷水能把热量自发地转移给热水吗? 提出问题:电冰箱为何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归纳总结:能量的转移具有_________ 性。 思考讨论:汽车制动时,消耗的动能转化成什么能?这些消耗的能量能不能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归纳总结:能量的转化具有_________ 性。 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讨论:人类在利用化石能源时,能量有没有完全利用?有无环境污染?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你看到什么现象,你知道汽车尾气有何危害?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想想议议:在耗用各种能源时,对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呢?在下表中,用“V”表示大量耗用该类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破坏,用“ X”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破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说课稿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四年制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后面是第七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本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这个框题可以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 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和初三学生的学情出发,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说教学理念 (一)、设计理念 八年级学生已经通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的视野比以往较为宽广,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多元,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趋于理性化和个性化,有时还容易极端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争取认同感方面显得更为迫切,基于以上学情,必须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只有不引起学生反感和拒绝的内容与活动,才能打动他们的心灵,才能激发其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众所周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平面结构式,而是立体交互式的,基于此我根据课标和教材的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我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亲自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思想意识,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发展思辩能力。 (三)、说学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观念的转变。我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设计了“ 了解案例、分析案例、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 ,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初步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激发学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课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与要求。 2.培养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3.重点:理解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理清线索】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梳理要点】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哪些? 要求树立一种新的观念——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1.各小组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生成”中的疑问。 2.各小组通过下列活动探究问题,并以各种形式展示。

◆活动一 某中学一兴趣小组围绕淮河流域A市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为了收集相关资料,他们打开电脑,点击一个相关网站,获得了如下资料: 材料一淮河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有句民谣唱得好:“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然而,这条曾养育了全流域两亿人民的“母乳”般旳河流,如今干流水质大部分处于直污染状态,191条支流中有一半水质明显下降,造成鱼虾大量死亡,农产品质量下降。 材料二在该网站上,A市市政府还列举了一些本市存在的问题,其中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尤为突出。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请分别从初中学生和企业经理的角度谈谈应该怎样做? 材料一说明了淮河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保护水资源环境。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经理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要使用环保设施,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治理。 (2)结合材料二,就如何解决A市的问题,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坚持保护资源的国策;提高公民保护资源的意识,合理开发资源。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析,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 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偱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习题(含答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或等.5米的颗粒物,被人吸入会对人健康成危害它是气量的重要污染源.荆州是国113个气质量监测市之.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P25污染增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 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 提倡城市居民开车出行 2. 为配合济市“城同创”动,梦提出下列保建议:开发新能源减化石的使手帕,减餐巾纸的使用;市内出行乘公交或自行车,少开家车使用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分类回收垃圾.你认为可行的()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 ②③④⑤ 3.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是由于温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暖.下列获取电能径会加剧效是() A. 火力发电 B. 水力发电 C. 风力发电 D. 核能发电 4. 2013月以来,全国中部地区陷入严重和污染天气中,如 图所示.中央气象台大雾蓝预升级至黄色预警德州市局也提 出要进一步改市空气质量,创更加适人居环境.以下措施善 空气量无关的) A. 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 源 B. 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椎 C. 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 限制节日爆竹燃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5. 下列能符合“碳生活环理念的是() A. 太阳能 B. 煤 C. 石油 D. 柴薪 6. 下列源中,有于保护境的是() A. 煤 B. 汽油 C. 秸秆 D. 太阳能 7. 环境污染是人们越来越关注题,下能中,广泛使用容易造成空气() A. 太阳能 B. 风能 C. 水能 D. 煤 8. 倡导“低碳活”的时代以下源在开发和利中环境污染和破坏作最小的是) A. 太阳能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9. 2016湖南新能源汽车专展于2016年4月28日~5月2日在青竹湖国际会展中心内隆重举行.新能源汽车专展将为湖南人民提供一个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窗口.下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节约燃油能源 C. 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 D. 效率高、噪声低 10. 以下属于相对清洁、又取之不尽的能源是() A. 煤 B. 核能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11. 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混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下列有关“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 B. “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 C. 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 D. 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形成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二、分配角色: 1.环保局工作人员 2.博士生 3.高中学生 4.中学教师 5.卖盒饭的小商贩 6.游客 7.记者(兼主持) 三、参加人数:8(有一位工作人员)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根据个人的角色不同,征询各种意见,进行了几次调查活动,写了调查报告;听取各种社会角色对此问题的看法,确立个人的社会角色的立场;查询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参考书目及文献: 《环境关系》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环境教育》杂志:19xx年2、3、4月

《环境保护常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环境科学实践手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共享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 《少年科学》97年第4期;98年第6、7、8、期《城市导报》19xx-19xx年 《新周刊》19xx-19xx年 《新民晚报》19xx-19xx年 《文汇报》19xx-19xx年 五、主持人:刘珺 六、指导教师:严黎炜、贾志辉 七、日程:19xx/12-19xx/7 各角色的主要观点

记者:一次性筷子的名词,好熟悉,它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消费,约一角钱一副,便能快速解决您的吃饭用具问题,它是简单、方便的化身,有许多的优点,但有人认为也有许多弊端。下面我们将采访几位不同职业的朋友和学生,对大家关于一次性筷子的话题进行一番采访,请大家对此进行讨论。 记者:众所周知,一次性筷子价格便宜,又省事,相信您作为一位消费者,一定有许多的感慨吧? 游客:我是一名游客,长年在外旅游。记得一次,我从北京到上海,途径天津、济南、南京等地,那里的风景的确非常的优美。济南的泉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南京的古代帝城的气派,深深地震撼了我。上海的繁荣,夜色的迷人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美妙的一笔。旅游是非常愉快和高兴的,但是象这样一次的长途旅行是不可能把吃的东西都带上的。所以,一日三餐也就在这些旅游地解决了。在这些地就餐中,不管是天津、济南,还是上海,我发现一次性筷子使用得非常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小吃店和客流量大的饭店。(有照片为证)我觉得一次性筷子方便,也很卫生,就像医院用的一次性针头,用完了就仍了,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一次性筷子的处理,我在旅店中路边小摊上看到的那些小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如:易拉罐,这样的东西做出来的,但是却很好看,很具有艺术性。一次性筷子,我觉得也可以象这样回收起来,做成一些小工艺品,不是也很好看吗?或是也可以回收起来,经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xiugaigao)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一、温故知新: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 ,有利于,有利于。 2、我国环境的现状是,(删除)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直接关系我们和。 3、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为代价,绝不能把对立进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的老路。 二、课堂预习:(4分钟)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开发难度。 2、我国当前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利用、不够,由此造成的、十分严重。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原因:人口,资源的,环境的,生态的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3、要求:人类与自然共处,认识到自己对、和应负的责任。 4、目的:建设社会。 三、自主学习: 【我们共同的家园】 情境一:(材料或漫画的标题) 结论: 情境二:(材料或漫画的标题) 结论: 情境三:(材料或漫画的标题) 结论: 巩固演练 能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它是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煤炭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1/2,石油是1/3,天然气是1/14,但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这表明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①人均占有量少②利用率不高③开发范围狭窄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合作探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情境四: 材料一: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13.3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0.3%;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据预测,在我国45种矿产资源中。到2010年还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只有21种;到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只有9种了。 材料二: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面对我国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方案,在碳排放方面将制定约束性指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中学文科综合教学资源第一站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简要说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简要说明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4.简要说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三种人地关系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判断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环保节约。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天然橡胶在我国XX省西双版纳的种植区 师:为什么天然橡胶在我国XX省西双版纳地区可以种植? 生1:该地气候适宜。 师:很好,西双版纳局部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 生2:橡胶品种的改良。 师:正确。这一案例,对我们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启迪? 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但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师:是的,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可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却经历了好几个不同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

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板书)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地理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而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师: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 (板书)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原因 师:其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板书)2、核心思想 师: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板书)3、评价 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大家看知识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拉采尔。 师: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板书)二、人类中心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案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重难点)3.掌握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不同。(重难点 )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人类活动与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采集—狩猎社会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有 限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 系 农业社会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 都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 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 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 认识 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 规模和高度,环境问题愈发严峻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和谐 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应运而 生 信息社会(又称为后工业 社会) 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 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 变革 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生态化、 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的方向进 一步发展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 ①往往只片面追求解决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③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 (3)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内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中考政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教案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环境问题以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考点扫描 提问掌握哪些问题,划出背诵的关键词,检查提问背诵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典例精析 例1:(2015济宁中考选择9)轻轻刷一下卡,就可以提取一辆公共自行车,轻松自如地在拥堵的市内穿行。现在,骑公共自行车出行已成为许多济宁市民的习惯。从2014年9月开始济宁市城区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这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9月开始,济宁市城区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这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我市实施这一惠民措施() ①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汽车尾气排放②有利于彻底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 ③能够进一步引导市民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选择题答题技巧: 二审:审题干(关键词、关键字、限定要求)审题肢 三排:排错法(题肢本身表述错误的) 排异法(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 排绝法(说法过于绝对,要特别慎重) 例2:(2013济宁中考非选择5)2013年2月27日上午,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五城同创”动员大会, 对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吹响了“五城同创”的集结号。会议提出,大力营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美誉度,把济宁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区域中心城市。 我市在“五城同创”活动中,为什么要把加快“生态济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4分) 分析材料,指导学生作答。展示学生典型答案,让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自己总结在做主观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指导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发现问题。 主观题答题技巧:一审“设问”。明确类型,条件限定二审“材料”。一是读“全”材料,二是读“准”信息,三是读“出”知识。 三组织答案。结合材料,回归教材,条理清楚。 三.考场演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能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非常容易,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本节内容,教师只负责提问、指导学生自学就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写的尽可能简单就行。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考点梳理 考点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⑴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数量大,低素质人口比重大,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⑵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 ⑶深刻的环境危机: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21世纪议程》 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 ⑵人口策略: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统筹规划,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资源有偿使用,加大环保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 [例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许多发达国家快,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因而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C 考点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⑴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途径是清洁生产。 ⑵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2.几个重要概念 ⑴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⑵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⑶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⑶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 【例2】读下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⑵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解析】该题侧重对流程图的判读能力和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由图中箭头指向和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原则可知,图中①表示饲料加工的饲料供给养殖业;②箭头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种植业的农产品供给农户;③表示种植业的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④表示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给市场。图中总体上看同时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且产品比重、生产规模都较大,属于混合农业。【答案】⑴B ⑵D 重疑难点突破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2)(1)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 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 三、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 教 学内容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大 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5分钟用多媒体 展示一组 公园内游 客乱丢垃 圾的图 片。从学 生的回答 中引导他 们得出结 论:环境 问题造成 的原因包 括观念和 行为两个 层次。 看图思 考:他们 为什么 会这样 做?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不环保行为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其 产生的原因,并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此类问题。 转变观念案例 分析 (1) 5分钟展示案例 1:《绿色 GDP》(见 附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人们应 该如何 看待发 展的问 题?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而这一 点往往容易受到大家忽视。选用三个案例,调动学生 对观念转变的思考和重视,并帮助他们在讨论中树立 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分析(2)5分钟展示案例 2:《自来 水的收费 问题》(见 附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自来水 收费是 否应该 考虑水 本身的 价值? 为什 么? 案例分析(3)5分钟展示案例 3:《电影 〈金刚〉 的启示》 (见附 录) 读案例 并思考: 你认为 人们将 金刚带 到城市 是否适 当?为 什么? 归纳5分钟教师适当 举例说 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理观、消费观等。

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⑤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⑥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⑧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和青少年应如何做? 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你认为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为节能环保提供法律依据; ③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不法行为; ④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 ⑤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防污治污力和资源利用率。青少年: ①树立远大理想,学习有关资源环境的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②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③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大家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④反对制止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言行并与之斗争 ⑤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积极参与植树护绿活动、垃圾分类放置、少坐电梯多走楼梯、少开自家车多坐公交车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二、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是增快还是减慢? 3、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什么能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消耗能源时对环境人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 5、未来的“理想能源”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探究 (一)点拔指导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明显加快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 3、消耗能源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可致水、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构件造成危害 4、未来“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知识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4.3(湘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重点难点】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案例,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着的方法,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提出背景 2.目的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①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②使当今各国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使未来人类③的能力不至于削弱 3.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到行动——《21世纪议程》 通过时间与会议: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大会,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 主要内容⑤可持续发展⑥保护与管理

加强⑦的作用实施手段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其主要内容可包括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可持续发展、⑨______________与环境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⑩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社会○11______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12______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13______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14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威胁。 4.基本内涵 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鼓励○15______增长 各类国家都享有发展的权利 在发展中国家,○16______________发展是第一位的 公平的观念 ○17______之间的公平 ○18______之间的公平

高中地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考纲要求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复习提纲梳理) 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关系 2 (1))概念 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内涵 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 性、性、性、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 合作,参与。 考点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行动纲领:控制,节约,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1.人口战略 (1)人口问题 (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②合理利用,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资源战略 (1)资源问题 →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 ①保护和有限的自然资源。 ②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 ③的经济体系。

3.环境战略 (1)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 (2)环境战略 ①搞好,防治 ②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 (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①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 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归宿点。 (2)稳定战略 ①必须把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②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 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教师精讲】——课堂案(重难点点拨) 【重难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典型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 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 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选择。 二、自主先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们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我国严峻的人口问题:①② ③④ 2、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① ② ③ 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① ② 4、总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1、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正确选择? (1)、 (2)、 (3)、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三、拓展阅读: 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等。 3、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②体现了我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和信心;③体现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国策和节能减排政策等。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专家指出,以单位GDP产出能耗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以日本为1个单位作比较,那么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 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 3.5,而我国高达11.5。这告诉我们() ①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③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④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08年7月24日,著名学者钱俊生、赵建军在《生态文明:人类文明观的转型》中指出,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当前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开发战略 C.科教兴国战略 D.资源、环境保护战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