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验案举隅
- 格式:pdf
- 大小:819.61 KB
- 文档页数:2
好用的苓桂术甘汤——医案纪实1.青年吴某,2014年4月因搬家数日不安顿、慌张劳累,12日持重物后大汗淋漓,下午1时突发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均约2—3分钟心脏就剧烈地跳上一会儿,以至于头眩、心慌、胸闷,无法继续手头上的工作。
来诊时有恐惧感,右手紧捂胸前。
我抓住其大汗后发病给他开了一剂桂枝甘草汤。
大家也许会疑问:这是心脏病啊!你开这样的药不好吧!其实我们中医人看病针对的是证而不是病,遵循的是见证发药,方证对应。
这个患者的病机符合“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这时你又要问了,这个患者没吃发汗药啊?你呆板啊,吃解表药发出的汗谓之汗,其他原因的出汗就不是汗吗?这个患者干重活后出汗就人为的“解表发汗”啊,符合过汗伤及心阳、心阳虚、心无所主的病机,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补心阳即可。
13日复诊,非常有效,但心跳没有完全控制好,我再次审视了他的病情,给他加了两味药白术、茯苓,即桂枝,甘草,白术,茯苓。
一剂中的。
病一下子就全好了。
为什么要加白术、茯苓呢?因为我发现他还有脾虚湿盛的表现,可能这个人平时脾胃功能不是很好,心和脾是母子关系,火生土,在心阳不虚的时候,虽然有脾湿,但是勉强可以维持平衡,彼此相安无事,如今心阳一虚,脾不化湿,水气趁虚而入,水气凌心,犯上作乱,所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脾湿的问题,一方面补心阳,一方面健脾化湿,双管齐下才可以。
注意了使用苓桂术甘汤不可加减。
患者虽说病愈了,因这次病来的迅疾,又那么重,所以请求我再给他开几付药,巩固治疗,顺便调理一下身体,我心思“阳加阴谓之汗”,患者大汗过多伤了心阳也有可能伤及心阴,所以就用苓桂术甘汤加生脉饮(气阴双补,其中的人参也可以大补元气)谁知服后病情立马反复,去掉生脉饮单服苓桂术甘汤,病情立马又好转。
2.黄老太,病头晕月余,因她这个晕是脑瓜勺那个地方晕,所以前医或按颈椎病治疗,或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或按脑梗塞治疗等都没有效果。
苓桂术甘汤加味的临床应用体会及验案举隅
叶青;吴品奎;余岚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22(20)11
【摘要】苓桂术甘汤一方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
笔者在吴品奎名老中医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抓住中阳不足之痰饮这一病机,临证时常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痰湿相关性头部疾患,如痰湿上蒙型多寐、眩晕、头痛等,临床效果显著,既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又促进了经方的传承发展。
【总页数】3页(P157-159)
【作者】叶青;吴品奎;余岚
【作者单位】宜兴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升降散加味治疗皮肤病临床验案举隅
2.苓桂术甘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验案举隅
3.王洋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验案举隅
4.苓桂术甘汤加味治验举隅
5.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体会及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特发性水肿陈尚书,副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湖南省安化县中医院邮编413500)。
谌满容(湖南省安化县中医院邮编413500)。
特发性水肿。
连皮茯苓20克,桂枝、漂白术、冬瓜皮、汉防己、泽泻各10克,粉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0克;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10克;头面浮肿偏重者,加紫苏叶7克;下肢肿甚者,加车前子、大腹皮各10克。
刘x,女,35,已婚,工人,于1982年上节育环,近5年来常出现头面及下肢浮肿,尤以站立时踝以下为甚,经省某医院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特发性水肿”。
经服双氢克尿寒、维生素E、谷维素等症状缓解,停药则肿胀如故,屡治不愈。
于1987年2月16日来诊。
刻诊面浮,踝以下肿胀,按之没指。
面色少华,疲乏思睡,眩晕心悸,腰酸腿胀,畏寒肢冷,手足心热,经色不鲜,经行上症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而润,脉濡细而弱。
血、尿、大便、肾功能、肝功能、胸透、心电图均正常,血压16.0/8.07KPa。
投加味苓桂术甘汤连皮茯苓15克,桂枝、白术、冬瓜皮、防已、薏苡仁、泽泻、续断、地骨皮各10克,甘草3克。
水煎服,日2次,5剂,肿胀减半,原方进退再服10剂,诸症消失,后用四君子汤以善其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特发性水肿,属中医水肿、水气、跗肿范畴。
苓桂术甘汤乃《金匮要略》为治疗痰饮病而设,但水肿与痰饮均为阴邪,得阳乃化气,气得阴乃化为水。
而痰饮是水饮留于局部,水肿则水液泛溢周身。
《医方类聚》云“夫不气之为疾,皆因脾元虚备,土不制水。
水属肾所主,土弱则水妄行,泛溢于四肢,始则注于皮肤,久则伤及五脏。
”由于中焦阳虚,脾失运化,是水肿的主要原因。
其治疗笔者效《严氏济生方》所论“治疗之法,先实脾土,脾实则舍水,土得其政,面色纯黄,江河通流,肾水行矣,肿满自消。
”故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意在健脾利湿,化气行水。
方中连皮茯苓为君,健脾利湿,配桂枝一利一温,化气行水,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运化,甘草益气和中,防己、泽泻、冬瓜皮渗利小便,净腑畅通,水湿去矣。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验发表时间:2011-02-22T14:05:18.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彩廷[导读] 治疗一年后复查,心电图改变同前,心前区疼痛未复发,治疗后3年随访无症状复发。
李彩廷(内蒙古林西县中蒙医院 025250)【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410-02 【摘要】苓桂术甘汤为医圣仲景方,主要治疗痰饮诸证。
以方义为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脾健则能治水;茯苓渗湿利水;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合之可使心阳振、土气旺、转输利、水气行。
在临床上可随症加减,应用甚广,笔者结合临床多年治验,举例如下:【关键词】苓桂术甘汤眩晕胸痹乳癖心悸美尼尔氏综合症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冠心病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乳腺小叶增生症房颤一、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1.张××,男,41岁,中学教师。
1999年7月12日初诊。
头晕,走路不稳,心烦已一年多。
检查发现手抖,项强,头不能转动,闭目并足不能站立,走路时不能向正前方挺进,左斜后再向右斜摇摆前进。
舌苔白黄,脈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
印象:眩晕。
辩证: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致眩晕。
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栀子9克淡豆豉9克地龙24克蜈蚣2条共服21剂,头活动自如,手抖止,唯在情绪紧张时还出现头晕、大便仍干、苔白、脈左关滑、右尺滑。
照上方加减,续服12剂,诸症消失,临床治愈,追访之无复发。
2.曹××,男,52岁,工人。
2002年8月30日初诊。
于半年前因外伤感染,注射青链霉素后出现重度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有时恶心、呕吐,看见马路上的人和物好像跳动,与电视机信号不好时的跳动相似。
步履蹒跚,左右乱撞,夜间不能外出行走,踏地发软。
睁眼并足亦不能站立,必须两足相距一尺多远方能站立片刻,苔白腻,脈左关滑过尺沉细,又寸关尺滑。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是温阳化饮的群方之冠,用治痰饮水气病的基础方、通用方,依此而化裁者多方。
苓桂术甘汤由4味药组成,性属甘温,作用于中焦脾胃,起到甘淡渗利,通阳化饮,温建中焦,平降冲逆的功效,是治疗饮停中焦,痰浊气逆的显效方剂。
临床新用苓桂术甘汤加北五加皮10g,制附子10g,防己8g,丹参15g,治疗风心病,水气凌心之心悸,脘痞而下肢微肿者。
苓桂术甘汤加半夏15g,生姜30g,党参20g,厚朴15g,猪苓30g,治疗胃下垂,胃内潴留蓄饮之呕吐胀满之水逆证。
苓桂术甘汤配制附子12g,泽泻15g,半夏12g,生姜30g,治疗饮阻清阳之头眩欲呕者。
苓桂术甘汤配薤白18g,枳实15g,半夏12g,川芎15g,治疗饮阻胸阳、痹阻闷塞之冠心病。
苓桂术甘汤加半夏12g,葶苈子10g,石韦30g,椒目15g,桑白皮30g,治疗饮邪泛肺之胸闷哮喘,伴下肢浮肿呕吐痰涎者。
新用方义风心病系风湿罹患心肌瓣膜出现硬化狭窄之组织性病理改变带来心律失衡,纤颤紊乱,甚者浮肿尿少,端坐呼吸,倚息难卧,心悸恍惚。
此乃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致胃中水满,口唇发绀,胁下硬,按之痛,舌淡黯,苔白,脉沉伏细弱或参差不齐。
治宜振心阳,化水气,补心气,安心悸,方取苓桂术甘汤。
此方以温中化饮定悸为治,毫无强心益气之能,有风心病而水肿饮盛者,投之较宜。
若肢端欠温,心衰浮肿较甚,可按上方加人参12g,制附子10g,北五加皮9g,防己6g,丹参18g,效验。
中阳不振,寒饮停蓄胃中,致水气上逆,呕吐饮邪胀满,便干,频转矢气,面萎黄虚浮,下肢微肿疲惫。
投方苓桂术甘汤,加半夏12g,生姜15g,猪苓15g,党参15g,厚朴12g,榔片10g,草果仁9g(去皮,打碎入煎),振奋脾阳,转输气机,代谢水湿,诸如胃下垂、胃肠潴水之痰饮证皆可。
饮阻清阳,迷蒙空窍,头脑眩晕,恶心欲呕,口淡舌白、其质水滑,脉虚弦且滑。
方投苓桂术甘汤加泽泻15g,白芷10g,半夏12g,生姜10g,温中化饮,和胃利湿,湿祛则清升,湿化则浊降,此等必以寒饮为患。
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怎么办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体内的激素和雌酮有关,它的高发年龄段在女性40岁以后,但也有百分之一的情况会发生在男性身上。
在做完乳腺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比如最常见的就有出血、积液、上肢肿胀等症状现象,在这些并发症中上肢肿胀应该怎样处理解决呢?一、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原因1、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手术过后或早期放射治疗后,上肢可能发展为急性淋巴水肿,几周后肿胀就会自发停止。
经过几个月或几年的潜伏期,通常在六个月到两年之间,肢体就会再次发生水肿。
2、水肿的程度不一致,轻度水肿:水肿在上臂附近,患者可能会感到增厚,偶尔出现乏力疲劳、酸软无力;中度水肿: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症状,如上肢肿胀,异常外观,行动不便等现象;严重肿胀:肿胀影响整个上肢,包括手背,明显的皮肤外观改变伴随肿胀或麻木、反复感染等症状,有时甚至有无法穿衣、进食困难等,上肢的运动明显受限。
这表现为一种缓慢性、持续性病情恶化。
3、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为50%的可能性。
乳腺癌淋巴净化下臂甚至淋巴结下,抑制上肢的主要淋巴回路,使上肢的主要淋巴回路受损;放射治疗是淋巴肿的常见原因或恶化。
手术和放射治疗两个因素增加,在伤口区域,拍片区域形成大面积的深疤痕硬结,防止淋巴回路的阻断,放射治疗不仅引起淋巴血管的闭塞,还会引起静脉狭窄或抑制,肢体淋巴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二、乳腺癌手术后上肢肿胀的预防1、提高腋窝淋巴清扫的治愈标准操作,不损伤单板躯干,不进行超范围解剖。
这是对外科医生规范操作提出的主要要求。
2、在手术过后,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的上肢体力劳动、因为由于外伤和静脉穿孔,容易导致感染的情况发生。
患者也不宜提拿过重的东西,适当进行休息,特别是像洗完衣服后拧衣服上的水渍这种动作最好不要做,通常这种需要上肢体力劳动的事情可以拜托家人和周围的人帮忙。
3、临床研究乳证明腺癌患者无转移的情况,尽量先进行前哨淋巴活检,以评估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就不能做腋窝淋巴清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
龙源期刊网 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作者:吴金莲来源:《家庭医学》2007年第05期苓桂术甘汤源自于《伤寒论》,由茯苓、桂枝、自术、炙甘草组成。
功能为通阳化气、健脾利水。
笔者在临床上用以治疗多种疾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冠心病盛某,男,心忡、气促、胸闷、乏力,劳累或活动后加剧,伴头晕、手足欠温。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数无力。
心电图符合冠心病的诊断。
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栝蒌10克,煅龙骨、煅牡砺各15克。
服用5剂后,心悸、胸闷等症明显减轻。
服此方加减20余剂,上述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
美尼尔氏综合征赵某,女,眩晕反复发作,间隙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数月发作一次,有时一月发作数次。
发作时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耳鸣,恶心,有时吐出痰涎。
其形体肥胖,舌苔白稍腻,脉沉滑,显示痰湿内蕴之象。
以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0克,白术10克,桂枝6克,炙甘草5克,党参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10克。
服五剂后,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但仍痰多。
再用原方加减五剂,复诊时病症尽除。
为巩固疗效,再服五剂,以后未再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伍某,男,咳嗽反复发作十余年,每年冬季为甚。
咳嗽、气喘,痰多而稀白,胸脘痞闷,食纳不香。
舌淡,苔白,脉弦滑。
以苓桂茯苓术甘汤加味: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法夏10克,党参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服药20余剂,症状基本控制,精神转佳。
冠心病心衰容某,男,胸闷、气促、心悸,夜间阵发性憋气感,不能平卧。
随后出现双下肢水肿,腹胀,尿少,以“冠心病”、“心衰3级”收住院。
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数无力。
胸部透视:心脏向左下扩大,双肺纹理稍增粗。
心电图提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左房压力过重。
以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苓皮15克,白术10克,附片10克,泽泻20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杏仁10克,炙远志6克。
服5剂后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
上方加党参15克,栝蒌10克,服20剂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食纳增进,精神转佳而出院。
经方医案(苓桂术甘汤)
陈某某,女,52岁。
大便秘结,5-6日一行,坚如羊屎,伴有口渴,但又不能饮,自觉有气上冲,头晕,心悸,胸满。
每到夜晚上冲之势加甚,而头目昏眩则更甚。
周身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面部虚浮,目下色青,舌胖质淡,苔则水滑。
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
服2剂,头晕、心悸与气冲等证均减。
二诊仍于上方加肉桂3g,泽泻12g,服2剂,口干止,大便自下,精神转佳,冲气又有进一步的减轻。
三诊用苓桂术甘与真武汤合方,服3剂,诸证皆除。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
《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
苓桂术甘汤验案#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方中茯苓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脾胃,四药合用,药少力专,共达健脾利湿、温化痰饮之功。
本方所主,概要有四。
一为虚,指中焦阳虚,脾失健运,见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二为实,指因脾失健运,水气不化,聚湿成饮,或上凌心肺见胸闷心悸,短气而咳;或水渍大肠,腹痛泄泻;三是寒,指阳虚阴盛,湿从寒化,见身痛水肿、寒湿脚气;四为瘀,乃湿浊之羁,痰瘀胶结,痹阻血络,而见寒湿痹症。
笔者体会,只要辨证精当,切中病机,每能应手取效。
此举痛证医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头痛李某,男,37岁,1999年10月11日诊。
自诉半月前冷水淋浴后头顶疼痛,有束紧沉重感,服感冒药及去痛片等未效。
现疼痛加重,身重恶寒,背部沉困,泛恶纳呆,乏力嗜睡,舌苔薄白微腻,脉弦,有饮酒史。
辨证属脾虚湿困,外寒袭表,治宜健脾化湿、通阳解表,以苓桂术甘汤加防风9g,羌、独活各8g,细辛4g。
服3剂症状减轻,再进3剂诸症消失,以剂量减半再服4剂巩固效果。
按:寒湿内阻,膀胱经气不畅,故见巅顶头痛。
身重恶寒,知其表邪犹在,故用苓桂术甘汤通阳化气以安内,加防风、羌独活、细辛以攘外,使邪从表解而取效。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藩篱(即外表),过头顶,后背。
怕冷头身痛,说明风寒袭表。
防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祛风湿、息风止痉。
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祛风湿。
)(防风,羌活,独活,藁本:既能祛风解表散寒,又能胜湿止痛。
细辛:祛风解表散寒,通鼻窍,止痛,温肺化饮止咳,治疗昏厥)二、胃脘痛邹某,男,27岁,2001年12月7日诊。
自诉两年来胃脘疼痛反复发作无定时,遇寒加重,偶有针刺样痛,外院胃镜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近因天气转寒,胃痛加重。
刻下胃脘部冷痛胀闷不舒,呕恶少食,乏力嗜睡,喜热饮。
舌苔薄白,舌质淡暗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属脾胃虚弱、寒湿内阻,治宜温脾化湿、调和肝脾,用苓桂术甘汤加土茯苓30g、生苡仁30g、吴萸6g、黄连6g、郁金10g。
【新提醒】苓桂术甘汤治疗面目浮肿与慢性鼻炎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除湿,宁心安神与益脾止泻等主要作用,焦淑德所著的《用药心得十讲》指出:凡是五脏六腑与身体各部位出现的水湿停留证候,都可以用茯苓来治疗。
陈潮祖先生著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有以下论述:在苓桂术甘汤中,茯苓味甘而善于补脾,味淡而渗湿,能够增强白术与甘草的补中效果;在二陈汤中,茯苓味淡而利于渗湿,味甘而利于补脾,不仅能引导湿邪下行,而且与甘草一起共凑和中之效果;在半夏厚朴汤中,茯苓与生姜搭配,不但能发挥开源节流的作用,而且能引导湿浊下行;在丹栀逍遥散中,对于气机郁结所致的水液运行障碍,利用茯苓的淡渗作用,可以引导水液下行;在桂枝茯苓丸中,以渗湿见长的茯苓,与桂枝搭配,会呈现良好的化湿行水效果。
在五苓散中,茯苓的利水作用,主要在于通调水道,使之下流归肾;在肾气丸中,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茯苓,和桂枝、附子同用,具有温阳利水的效果。
我在临床上,利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面目浮肿与某些慢性鼻炎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临床上并没有体会到茯苓具有利尿效果。
病案举例男性患者,62岁。
现病史: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左颜面浮肿,苦于鼻塞,早上起床与午睡后明显,尤其以躺下后更为显著。
有糖尿病史,目前在服药中;胃肠功能虚弱,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气味重。
口渴饮冷,每日饮用数次冷饮,小便次数少;两年前滑雪时摔倒,导致腰椎骨折,从而引起腰痛,不能长久步行。
舌淡,舌体胖大,苔白。
症状分析: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主运化水湿,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宣发与肃降,开窍于鼻。
如果肺气虚,则肃降失职,鼻塞就随即发生;脾主运化,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从而导致浮肿、腹泻与大便不成形。
另外,《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记载,说明浮肿之因源自脾。
脾虚则不能升清,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肾主二便,为封藏之本,所以肾气虚则会导致糖分渗漏到尿中。
腰为肾之府,所以腰痛是肾虚的表现。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作用
苓桂术甘汤又称为茯苓术甘汤,是中医传统经典方剂中的一种,被广泛用于治
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该方剂主要由茯苓、桂枝、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
以下是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作用:
1. 温中散寒
苓桂术甘汤中的干姜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吸收,缓解脘腹冷痛、寒气困滞等症状。
茯苓和甘草能协同增强干姜的温中作用,从而达到散寒的效果。
2. 健脾和胃
茯苓、甘草具有和胃健脾的作用,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
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3. 调节情绪
苓桂术甘汤被认为对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易怒、
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提升心情,促进身心健康。
4. 缓解疼痛
茯苓、甘草在苓桂术甘汤中具有镇痛、平抑的作用,可以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
腹痛、胀痛等疼痛症状,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胸腹胀满、灼热等不适感。
综上所述,苓桂术甘汤作为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调
节情绪、缓解疼痛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但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谨慎调配,避免过量或不当搭配引起不良反应。
在中医治疗脾胃虚寒相关疾病时可以考虑应用苓桂术甘汤,但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观察袁博;胡金辉;刘涛【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物理疗法,观察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14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臂围,并填写患肢功能评价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功能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患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并改善患肢功能.%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edema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hysical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modified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the course was for 14 days. The arm cir-cumference was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form of limb function evaluation was filled 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65.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imb functio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obviously than before treatment group (P<0.05 or P<0.01),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more obvious(P<0.05). Conclusion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could effectively treat the upper edema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an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3页(P420-422)【关键词】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黄芪桂枝五物汤;患肢功能评分;黄芪;桂枝【作者】袁博;胡金辉;刘涛【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湖南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湖南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湖南长沙 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乳腺癌发病率高,且将继续逐年增高,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刘含堂经方治验——苓桂术甘汤治疗水肿(心力衰竭)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12克)桂枝三两(9克)白术甘草炙各二两(6克)上四味,以水六升(1200毫升),煮取三升(6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
水肿(心力衰竭)马某某,女,46岁,农民。
2002年4月22日初诊。
原有10余年之久的风湿性心脏病史,近两年来曾3次出现心力衰竭,每以西药强心剂控制其病情。
近10余日来又出现下肢浮肿、呼吸困难等症,村医又予西药强心剂,病情虽有好转,但其疗效欠佳。
现症:主症如上,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颈脉鼓起,纳食差,口干不欲饮,右胁下可触及块状物(肝肿大)。
舌质紫暗,苔白腻,脉虚数而有弦象。
检查:肝大肋下5cm,心率108次/分。
西医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医诊为水肿,辨证为心脾气虚、水饮停聚、瘀血内阻。
治宜益气养心、健脾化饮、利水消肿。
拟苓桂术甘汤、保元汤、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3克,生黄芪90克,红参10克(另煎),猪苓10克,泽泻15克,丹参20克,生姜6克,大枣5枚。
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5剂,水肿、呼吸困难等症明显缓解,继用上药,生黄芪减至60克,嘱再服6剂。
三诊:药后诸症俱消退,心力衰竭已被控制,查肝已不大,心率82次/分。
嘱其暂停服药,勿过劳,慎起居,注意观察病情。
按:本例有10余年之久的风心病病史,病久则渐渐影响心脏功能,以致两年来几次出现心力衰竭,以西药强心剂治疗,初用则疗效好,多次应用后其疗效就不理想了。
中医辨证为心脾气虚、水饮停聚、瘀血内阻,投苓桂术甘汤、保元汤、五苓散三方合,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保元汤补益心气,五苓散化气利水消肿,方中红参和大量黄芪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强心作用),为方中主药,并加丹参以活血化瘀。
苓桂术甘汤用于循环系统疾病,现代主要用于多种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结性早搏、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充血性心力衰竭、风心、.冠心、心绞痛、高心、肺心、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源性肝硬化腹水、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慢性克山病等。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了
很大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这种并发症,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 预防性护理:手术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旋转、屈伸等,以提高肌肉张力,促进淋巴流归并预防发生淋巴水肿。
2. 定期的淋巴引流技术:目的在于促进淋巴回流,避免淋巴液滞留和引起上肢水肿。
常规方法有单向按摩、疏通淋巴管、握拳等,可以根据不同病情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3. 适度的按摩和推拿:按照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对有水肿现象的部位进行适度的
按摩和推拿,有利于促进淋巴流畅,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感。
4. 定期的理疗:理疗抗肿瘤治疗有效缓解手术后的淋巴水肿。
5.胸部深呼吸: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胸部深呼吸练习,避免肺部病变和
免疫力下降。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和关注。
在进行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
虑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
理护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抵抗力。
总的来说,精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
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