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手法在腰腿痛疾病中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82
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在人体表面施行一系列特定的物理或者机械手法,以达到调理人体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类型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拔罐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艾灸疗法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效果,常常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体质来选择相应的外治法进行治疗。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将空罐贴于人体特定穴位,通过产生负压,使皮肤和筋膜层上升,起到通经活络,散瘀化痰,排毒分邪的作用。
拔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入针具,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患者的欢迎和信任。
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通过专用工具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进行特定的刮擦手法,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气和毒素,达到消除疼痛,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
刮痧疗法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关节痛等疾病的治疗中。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通过燃烧压缩成柱状的艾叶或艾绒,把灼热的烟气直接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脏腑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中医外治法常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在中医传统文化中,外治法不仅被用来治病,还被应用于康复、保健等方面。
安全性中医外治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技术,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避免误伤或者感染等风险。
在寻找中医外治法治疗疾病时,应该选择专业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者医师,避免盲目寻求治疗,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通过对中医外治法的了解与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健康,有效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中药熏蒸在颈椎腰腿痛应用中的护理本文利用中医中药,药物渗透作用,因为中药煎煮以后药有效成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离子渗入皮肤,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熏蒸还可以改善微循环,人体在熏蒸过程中,它的皮肤温度会升高,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扩张,血液循环增快,促进了皮肤和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和促进组织的再生能力,中药熏蒸还有物理温热作用,能消除疲劳,给人以舒畅之感,同时可以降低皮肤的末梢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皮肤的紧张,肌肉的痉挛和强直,这样可以减轻和缓解关节的疼痛,中药熏蒸还有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病证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中医药物熏蒸还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
本文主要探讨中药熏蒸在颈椎腰腿痛的应用中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心理、病理情况下的效果。
临床资料我院利用中药熏蒸进行颈椎腰腿痛的治疗,已经开展了有2年时间,在这2年时间内已经治疗颈椎腰腿痛患者9000多人,年龄18~86岁,完全治愈率40%,好转率58%,无效率2%。
药物配方根据患者中医辨证情况主要有以下:苏木、苦参、白芷、苍耳子、全虫、海桐皮、金银花、三棱、千年健、片姜黄、薄荷、威灵仙、草乌制、红花、川乌、高良姜、伸筋草、吴蚣、透骨草、桂枝、莪术、五加皮等。
例1:患者,女,48岁。
入院诊断:颈椎病病史已经有1年多,主诉:头晕、恶心、颈椎疼痛。
完善相关检查,即给予中药进行熏蒸,每天进行2次中药熏蒸,并在中药熏蒸的同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予以心理护理,疼痛部位每天进行1次红外线进行照射,辅以1次/日的刮砂疗法;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22天以后,完全感觉好,无不适后,出院。
例2:患者,男,58周岁。
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l5~s 1,病史已经有3年多,主诉:腰酸、腰部疼痛,并放射到腿部疼痛。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即给以中药进行熏蒸,每天进行2次熏蒸,并在疼痛部位每天进行1次红外线进行照射并进行每天的穴位推拿、按摩,1个月后患者情况完全改善,没诉腰部疼痛,第30天临床护理患者入院就进行宣教,告诉其中医中药治疗的好处,安全有效。
九宫针刀法治疗腰痛40例标签:针刀;腰痛;脊柱九宫针刀疗法从发明到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大约有十万人在临床应用针刀疗法,这项技术还传播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
它使用带刃针,直接作用于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部位,松解粘连、瘢痕,调整病组织的应力,改善组织循环,通过机体的重新修复清除炎性介质及致痛物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宫针刀法是将针刀治疗腰痛病的方法和中医传统精华-脊柱九宫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刀治疗方法,经初步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均来自于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从30岁~65岁,平均为53岁,病程最长2 a,最短7 d。
1.2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腰痛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1.4排除病例标准①不符合腰痛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②已接受手术治疗,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察者。
③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
④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采用九宫针刀法治疗①体位:俯卧位。
②定点:脊柱九宫定点及臀部压痛敏感点。
③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
④用1%的利多卡因,部分患者加曲安奈德注射液0.5 mL在定点处进行浸润麻醉,每点注射 1 mL。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җ基金项目:2020年天津市宝坻区重点人才工作项目(津宝人才办 2020 2号);2021年度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项目(京中医科字 2021 166号):刘路遥,E -m a i l :185********@163.c o m第一作者:苗德生,E -m a i l :136********@163.c o m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腰痛理论探析җ苗德生1苗德根1,刘路遥2(1.天津市宝坻区钰华医院,天津3018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ʌ摘要ɔ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在天津市宝坻区流传百余年的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法,现已列入天津市宝坻区第3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㊂该文以腰痛为例,简要介绍苗氏八纲调形手法的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溯源与分析,以期为苗氏八纲调形手法的进一步传承㊁发掘及临床研究提供思路㊂ʌ关键词ɔ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八纲调形外治法;手法治疗;腰痛;苗永孚中图分类号:R 244.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05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流传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法,属于八纲调形外治法系列方法之一,已于2020年8月列入天津市宝坻区第3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京津一带已有百余年的应用历史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受中医理论影响形成的一门中医治疗技术,肇源于巨刺㊁缪刺及从阴引阳㊁从阳引阴等理论,临床应用独具特色㊂本疗法在治疗时主张不在患处施治,而是按照阴阳㊁上下㊁前后㊁左右的 形体八纲 理论选择对应的治疗区域,遵循 以痛为腧 的原则寻找具体治疗点,在治疗点采用按摩㊁拨揉等简单的手法达到调和气血㊁解除病痛的目的,临证时常可使病痛即刻消失㊂本文以腰痛为例,梳理苗氏八纲调形手法的源流㊁施治方法和手法特色,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理论探析,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㊂1 发展源流简述按摩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方法,肇源于‘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古称 按跷 乔摩 抑搔 折肢 等[1]㊂隋唐时期按摩成为太医院或太医署一科[2],宋元则取消按摩科设置,直至明代又成为太医院一科, 隆庆之变 后又取消㊂ 隆庆之变 后按摩推拿从业人员大多隐入民间,分化于正骨㊁推拿或流落于沐浴理发等相关行业[3],八纲调形手法即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并流传于民间㊂八纲调形手法在天津地区由邱姓医家一脉单传,据其自述该法为祖传,传承现已无从可考,其曾居住于天津市河北区元纬路和三马路(或四马路)交口附近㊂1944 1966年,苗永孚老先生师从邱氏,学习点穴推拿㊁内科大方脉㊁丸散膏丹制作及外科疮疡㊁妇科经带胎产等常见病的治疗及用药,并继承其方药㊁秘本等㊂苗氏一家于1953年迁居天津市河北区锦衣卫桥大街(1998年随旧城改造拆除),1968年又举家回迁至老家宝坻区杨家口乡杨家口村,并开始行医,用邱氏所传点穴推拿技艺为各类有伤科病证的乡邻治疗(当地俗语称为 捻胳膊捻腿儿 ),经多年实践总结后形成苗氏八纲调形中医外治法的雏形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由苗永孚老先生继承,再由苗氏3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而成㊂ 八纲 为形体八纲之阴阳㊁上下㊁前后㊁左右,与中医内科阴阳㊁表里㊁虚实㊁寒热之 八纲 不仅名称不同,内涵也不相同[4]㊂ 形 即形体,‘说文解字“谓: 形,象形也,体,总十二属之名也㊂ 十二属者,顶㊁面㊁颐,首属三;肩㊁脊㊁臀,身属三;肱㊁臂㊁手,手属三;股㊁胫㊁足,足属三㊂形体即人体的外形状态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一种从人体外形结构变化入手治疗疾病的方法,施治部位的选择不离形体 八纲 的部位对应㊂2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腰痛的操作方法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各类疼痛效果较佳,点按治7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023,V o l.31N o.16疗区内压痛点后症状可即刻缓解㊂该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类颈肩腰腿痛等属于 筋伤 范畴的疾病,主要方法为在疼痛区域对应的治疗区内施以按摩㊁揉拿等简单手法,当对应治疗区的压痛点㊁阳性反应物消除或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等 显形 反应即可停止当次治疗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多按阴阳㊁上下㊁前后㊁左右的形体 八纲 选择治疗区域,现以腰痛为例说明其治疗方法,操作流程如下㊂①通过问诊及触诊,确定患者腰痛区域,并在区域内寻找压痛点,无论疼痛局部是否有压痛点,该法都主张在对应的治疗区内进行治疗,尽量或绝对不在患处施治㊂问诊过程中着重辨别腰痛区域的大小和分布,其中左右部位直接与治疗区的选择相关㊂②按照疼痛部位选择位置对应的治疗区进行治疗,通常在疼痛部位的对侧施治㊂基础治疗区:大腿前正中线与内侧中线之间区域的压痛点,优先在此处选择腰痛侧的对侧进行治疗;对侧治疗区:腰痛侧对侧肩胛骨喙突以内㊁胸肋关节连线以外,锁骨以下㊁第4肋间隙以上区域内的压痛点;备用治疗区:对侧三角肌前束寻找压痛点㊂③操作步骤:操作部位通常以基础治疗区及对侧治疗区为主,在治疗区内寻找压痛点,记录压痛点的位置及个数,以及压痛点下的结节㊁条索等形态变化,并对其施以按摩㊁揉拨等手法㊂治疗时先在疼痛对侧的基础治疗区施术,如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则再选择双侧基础治疗区施术,或在对侧治疗区及备用治疗区施术㊂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患者有无 显形 反应,当患者感觉压痛点疼痛减轻时,嘱其活动腰部以观察腰痛改善情况及腰部运动范围是否有相应增大㊂如患者在相应治疗区内无压痛点,或在治疗区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即不适合本疗法㊂3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腰痛特色3.1选点 调形 ,部位为主‘黄帝内经“对人体的外形分布已有了兼顾全面而又突出重点的划分,并形成了与诊断㊁病机分析㊁针刺治疗相关的理论体系[5]㊂(1)‘黄帝内经“之十六部‘素问㊃调经论“云: 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㊂ 十六部 之义,高士宗注 形体之十六部,谓两肘㊁两臂㊁两腘㊁两股,身之前后左右,头之前后左右也 [6],指出其是人体各个部位的划分㊂牛兵占[7]也认为 十六部 为人体体表部位,头㊁颈㊁胸㊁腹各一,肱㊁尺㊁股㊁胫及手㊁脚各二合为十六部㊂王洪图[8]则更进一步认为, 十六部 乃毛㊁皮㊁络㊁经㊁腠㊁肉㊁脉㊁筋㊁骨㊁上㊁下㊁外㊁内㊁左㊁右㊁中,即除了体表分部之外,尚有内外的层次概念㊂‘黄帝内经“中巨刺㊁缪刺㊁偶刺㊁经刺等都是空间位置上的对应刺法㊂应用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腰痛时,前胸及肩关节部位的治疗区即可从前后㊁上下的交叉对应关系来理解㊂(2)苗氏八纲调形手法之治疗分部从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腰痛的治疗区域分布看,于大腿前内侧区域施术可以治疗腰痛㊂现代医家大多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释,认为股内收肌(大腿内侧,腘绳肌和股四头肌之间)是调节和恢复腰椎局部力学平衡的关键点[9-10]㊂按压股内收肌是现代推拿治疗腰部相关疾病常用的方法[11-12]㊂亦有医家以经络㊁经筋等理论阐释,认为大腿内侧为 白虎锁 所在之处,与足三阴经关系密切[13-14]㊂于大腿前侧部位施术治疗腰痛在历代中医典籍中记载较少㊂‘素问㊃刺腰痛“中有 阳明腰痛 之说[15],而大腿前侧有足阳明胃经正经循行而过,此区域经穴有髀关㊁伏兔㊁阴市㊁梁丘等,‘针灸大成“有髀关 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 的记载,且近年也时有应用髀关[16-17]㊁伏兔[18-20]治疗腰痛的报道㊂按照 经脉所过㊁主治所及 宁失其穴㊁勿失其经 的原则,于大腿阳明经循行线施术可以治疗腰部病患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治疗腰痛的施术区域在阳明经内侧,从经脉分布上看属于足太阴脾经㊁足厥阴肝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并无过多经穴分布㊂应用此区域内的压痛点治疗腰痛,是苗氏八纲调形手法的独特经验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在治疗区域的选择方面注重 区域 而非固定的 经穴 或 经线 ,治疗点的选择着重单纯的部位对应,主张按照阴阳㊁上下㊁前后㊁左右的 形体八纲 施治,具有鲜明㊁简明的技术特色㊂从疼痛局部看,各个治疗区与腰痛部位呈现上下㊁前后的整体对应关系,即在躯干范围内以脐㊁膈为分界线,上下㊁前后(阴阳部位)对应;从身体整体看,以髋关节为界线,上下㊁前后对应;治疗时则尽量选择以中线为界的左右对应㊂自古以来,针灸施治部位主要集中在腧穴范畴之内,而腧穴体系并不能代表和涵盖针灸施治部位的整体[21]㊂八纲调形这种以身体部位对应为主要施治部位的方法可溯源至‘黄帝内经“中的巨刺㊁缪刺法,而对8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于这两者的阐释历来不同㊂如卓廉士[22]从文字演变的角度考证,认为 巨 为 矩 之义,即以量具度量疼痛部位对应点的位置而进行针刺的方法,而八纲调形的 选点调形 恰好是这种方法的现实注释㊂3.2 筋肉为主,兼顾五体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形体肢节的疼痛性病证,施治部位也大多位于 筋骨边 或肌肉丰厚之处㊂如治疗病变位于 筋肉 层的腰痛时治疗点通常以肌肉丰厚或骨边处为首选,涉及股四头肌㊁胸大肌㊁胸小肌或三角肌等,以及肌肉的附着点(肌腱㊁骨边)附近(如肩胛骨喙突内侧㊁锁骨下等属 肌腱 或 骨边 的部位)㊂(1)五体共通,多维共振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这种 以肉治肉 以骨治骨 的五体对应治疗联系,与近年某些学者提出的 针刺五体的五体效应 不谋而合[23-24]㊂针刺五体不仅有局部效应,还有整体的多维共振作用,如董氏针灸常针刺足踝部大筋(腓肠肌肌腱)治疗脊柱㊁颈㊁肩之 筋痹 病证[25-27]㊂随着这类取穴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学者将辨病位提升为针刺治疗的第1步[28],或主张根据 皮肉筋脉骨 五体层次进行施治[29]㊂也有学者希望构建一个 筋骨辨证体系以指导中医外治法的施治[30-32]㊂在这些辨证体系中,五体范畴的 筋骨 除了与现代医学的关节㊁肌肉㊁韧带等软组织局部对应外,还可基于五体-五脏的中医形体理论通过脏腑产生整体影响㊂(2)手法分层部分首选肌肉㊁筋边㊁骨边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活态传承中医五体理论的临床操作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针刺 皮肉筋脉骨 不同的五体层次㊂针刺 五体分层 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如‘素问㊃刺要论“‘素问㊃刺齐论“‘灵枢㊃四时气“等篇中均有相关论述,五体的分层有助于医者在操作时有的放矢,使作用直达病灶,从而避免损伤其他组织㊂手法治疗中对结构层次的把握有重要的意义,除了有医疗安全的考量外,还有对病邪传变㊁邪正盛衰的认识㊂这在苗氏八纲调形手法之外的其他传统推拿手法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流传于京㊁津㊁冀等地的腹部脏腑推拿流派也非常重视 五层气体 或 分层导疗的应用[33-34]㊂腹部脏腑推拿流派的主要流传地域与苗氏八纲调形手法重合,而前者的分层操作以腹部的按腹导气为主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在流传过程中以治疗形体肢节病证为主(从其俗称 捻胳膊捻腿儿 也可看出端倪),故在操作时注重在四肢部的 筋肉 骨边 寻找治疗点㊂二者虽有主治病种㊁施术部位的差别,但五体分层 这种操作技法的重合则是显而易见的㊂这是由于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㊁借鉴而形成的,还是同源于更为古老的手法治疗技术,尚待进一步考证㊂3.3 选点施治,注重 显形 苗氏八纲调形手法非常重视治疗点的选择和患者的体感,在治疗点选择方面首重压痛反应,在施治过程中则重视患者的 显形反应㊂(1)治疗点选择注重压痛反应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身体部位出现的压痛被用于指导医者临床治疗的记载,如‘灵枢㊃背俞“载: 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㊂ ‘灵枢㊃五邪“载: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 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㊂ 即想要得到最佳疗效,当以手循按,寻找压痛处,如按压后疼痛缓解,则此处为最佳治疗部位㊂现代医家通常将这种在施治部位出现的压痛现象称为 腧穴敏化 ,即人体功能发生改变时相应腧穴部位或经脉循行部位对疼痛的敏感性升高,用一定力度按压即出现疼痛的现象,相应的部位被称为敏感点㊁压痛点或阿是穴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在治疗区内选择治疗点时,也要求选择压痛明显的部位,即用最小按压力量能够引发压痛的点即是首选治疗点㊂(2)治疗注重患者反应,以 显形 为度 本手法在治疗过程中还非常重视 显形 ,即在按揉痛点进行施治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感觉,以患者在治疗时有 反应 为佳㊂这种反应多种多样,常见者如酸㊁麻㊁重㊁胀等针感类体会或沿身体部位的走窜感等,亦可有汗出㊁打喷嚏㊁排便㊁肠鸣或四肢手足由凉转温等身体整体感觉㊂即便没有这些感觉,医者也应在操作过程中让患者感觉疼痛部位的痛感有无即刻减轻㊂这种以患者体验为重要参考的疗效评价方式,同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㊂考阿是穴本义,‘备急千金要方“谓: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㊂ 意即阿是之法并非仅是 压痛 ,还应有按压之后的舒适 快然 之感㊂阿是穴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按压部位可能有压痛和痛阈的下降;二是无论按压部位是否是腧穴,均需有 快然 之感,按压此部位能令症状或病痛减9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023,V o l.31N o.16轻或消失,与‘黄帝内经“中 按之快然 以痛为腧 是同宗同源的取穴方法[35-36]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的 显形 理论,正是在这些古典中医理论上的延续㊁发展和现实应用,无独有偶的是腹部脏腑推拿中也有 现形 的说法[37]㊂腹部脏腑推拿的主要施治部位在腹部,通过在腹部的分层施术而让病证 现形 ,而苗氏八纲调形手法则更为注重躯体部位的对应关系,施治部位多在四肢且非止于腹部㊂此外, 显形 与 现形 发音㊁字义都十分相近,更加揭示了这两种技术很可能有传承和流传上的近缘关系㊂4非遗视角下的苗氏八纲调形手法的继承与发扬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与感情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统一㊁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38]㊂苗氏八纲调形手法是流传于民间的中医推拿按摩方法,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㊂理性分析与认识其源流和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其形成特点和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因素是继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之后才可能有发扬㊂在非遗视角下,苗氏八纲调形手法作为一种民间的中医推拿按摩手法,要以动静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保护㊂静态的方法是通过撰写论文㊁拍摄视频资料和出版著作的方式记录其技术,动态方法是以 活态传承 为核心切实扩充其传承人的队伍,使这一手法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流行病学㊁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方法对其疗效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评价㊂参考文献[1]李今庸. 按摩 古史考[J].医古文知识,2003(4):28-29.[2]傅维康.元老医术:按摩[J].医古文知识,2001(1):20-21.[3]赵毅.按摩科 隆庆之变 的历史教训及反思[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5):26-28.[4]熊微,程绍民,冯金晨,等.八纲辨证探索[J].江西中医药, 2017,48(2):10-11.[5]苏永强,刘斌.问 部 ‘黄帝内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1-12.[6]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M].孙国中,方向红,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401.[7]牛兵占.‘内经“ 十六部 解[J].四川中医,1986,4(12):5.[8]王洪图. 十六部 解[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3):22-23.[9]魏效荣.生物力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原理初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2):125.[10]魏效荣.用生物力学原理治疗腰腿痛149例近期疗效观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1):75-78,126.[11]徐华明.定点旋转复位法和股内收肌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6,22(7):25-26.[12]方海林.股内收肌弹拨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4):470-471.[13]周晶,邢彩珍,曹必伟,等.开白虎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695-2696.[14]向雄,赵焰,周晶,等.开 白虎锁 推拿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6):42-43. [15]曾云,袁宜勤.‘黄帝内经“论治腰痛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0):5-6. [16]胡珺华.中医护理干预在针刺髀关穴配合手法拿揉腹直肌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21, 56(9):1549-1551.[17]赵军伟,胡珺华,赵星星.针刺髀关穴联合腹部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 33(21):105-106,109.[18]范正全,刘海永,王瑷珉,等.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4):34-36.[19]周利亭.针刺伏兔穴治疗急性腰扭伤4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0.[20]刘海永,张瑾,王然,等.跪取伏兔穴配合正骨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1): 88-91.[21]赵京生.论针灸施治处范畴与分类[J].针刺研究,2020, 45(10):856-861.[22]卓廉士. 巨刺 小考[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 20(5):274.[23]刘兵.针灸多维视角辨治理论探讨[J].中国针灸,2017, 37(6):653-657.[24]刘兵.非穴的效应:基于传统针灸理论的分析[J].中国针灸,2019,39(2):161-165.[25]狄长青,尚斌.针刺正筋正宗穴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J].陕西中医,2008,29(8):1056-1057.[26]王玉华,高莹,杨建.正筋正宗正士三穴治疗颈性颈椎病8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0):48.[27]江光明.隔姜灸神阙穴配合针刺肾关㊁正筋㊁正宗穴推拿治疗肩周炎[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0):0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2234-2235.[28]田鸿芳,陈胤希,周清辰,等.论 辨病位 是针灸辨证论治的第1步[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807-3810.[29]金亚蓓,郑利芳.浅谈‘内经“五体针法及临床应用[C ]//中国针灸学会.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针灸学会,2013:131-133.[30]林方政,陈树东,林定坤,等.基于筋骨失衡论慢性筋骨病的辨证分型理念及治疗[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12):6-11.[31]钟雯,曹锐.筋骨辨证-筋骨并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2):73-76.[32]栾继耀,林定坤,侯宇,等.从筋骨辨证角度探讨颈椎病的治疗和养护[J ].中医正骨,2021,33(11):56-57,63.[33]王金贵.胡氏腹部推拿法及其理论基础[J ].按摩与导引,1999,15(5):3-4.[34]陈英英,李华南,张玮,等.津沽脏腑推拿 以脉调气 理论探析[J ].天津中医药,2022,39(1):40-44.[35]冯禾昌.略谈‘内经“的定穴㊁取穴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7(4):5-8.[36]黄龙祥,黄幼民.针灸腧穴通考:‘中华针灸穴典“研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37]王金贵.王金贵津沽脏腑推拿心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2.[38]李树林.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图书馆论坛,2008,28(1):144-146,167.(收稿日期:2022-05-25)җ基金项目:2021年内江市重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21);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胡国栋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 2013 47号):廖静,E -m a i l :457244715@q q.c o m 第一作者:温大超,E -m a i l :991271163@q q.c o m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论治老年功能性便秘җ廖 静(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ʌ摘要ɔ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㊁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㊁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该文基于肝肾同源理论,论述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并结合典型病案,阐明肝肾同治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提供新的思路㊂ʌ关键词ɔ 老年功能性便秘;肝肾同源;肝肾同治中图分类号:R 256.3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06 功能性便秘(f u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F C )是一种胃肠道结构无异常的功能性疾病,以排便困难㊁排便次数减少㊁便质干硬等为临床特点,发病于60岁及以上者称为老年F C ㊂调查显示,我国F C 的发病率为6%[1],而老年F C 的发病率为15%~20%[2]㊂老年住院患者及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F C 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3.5%和80%[3-4]㊂老年F C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肛裂㊁痔疮及直肠脱垂,增加罹患心绞痛㊁心肌梗死及脑出血风险㊂目前西医治疗F C 常使用泻药㊁微生态制剂㊁促胃肠蠕动药㊁粪便菌群移植㊁生物反馈疗法及外科手术等,但存在疗效差㊁难以治愈及药物依赖等诸多问题[5]㊂中医学无 功能性便秘 病名,后世医家将其归于 便秘 范畴㊂本文从肝肾同源理论与老年F C 病因病机的联系入手,提出运用肝肾同治法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以期为老年F C 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㊂1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应用现代认识F C 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诊断依据为患者主诉及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6]㊂老年F C 的发生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㊁不良排便习惯㊁肠道功能紊乱等有关,也受精神心理因素㊁遗传因素等影响[7]㊂F C 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胃肠动力改变㊁内脏神经反射中断㊁肠道腺体功能退化㊁C a j a l 间质细胞(I C C )异常等有关[8-9]㊂I C C 是一种特殊的肠道间质细胞,对维持肠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㊂研究发现,I C C 数量减少可导致便秘发生[10-12],将I C C 作为F C 的药物1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下肢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等方法来治疗这一疾病,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手术风险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
中医骨伤手法和独活寄生汤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和临床疗效。
骨伤手法是一种对脊柱进行推拿、拨叩、揉捏等操作的手法,能够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独活寄生汤是一剂中药复方,具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等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药在骨伤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验证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2.探讨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研究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机制和作用路径,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评估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情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更多实证证据,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和药物为主,但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康复缓慢以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等问题。
中医专长综述我叫xx,今年xx岁,男,汉族,我是一名xx医生,毕业于xx,我从事医疗活动xx年,父亲是老乡村医生,在父亲的熏陶下,我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在针炙加艾炙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使我在行医中逐渐向中医学习和应用在临床上疗效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专长:中医外治为核心,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辨证施治,温针治疗是按照针刺疗法将针进到一定深度找到感应施用手法使病人取得酸、麻、沉、胀感觉,留针不动,在针尾装裹茹枣核大小的艾绒或者艾条点火使燃,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特点: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协同作用,针灸通过纠正气血运行障碍,疏通经络阻断恶性循环治痛,而且其治痛效应可得到立竿见影程度,而灸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灼烧、熏烤,借助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驱邪作用。
适应症:在我近10年观察,对急慢性疼痛;如颈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腿痛病,采用温针治疗效果显著,兼具有针和灸二者之长,是传统中医学针灸的疗法,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有较好的治疗疗效。
有效率:在我平时实践中对上述几类疾病疗效突出,治疗患者1339人,治愈人数1148人,治愈率80%。
安全性:针尾上装裹艾绒一定要固定好,以免燃烧时艾团和艾灰落下造成烧伤,装裹的艾团易小,点燃时应先从下端点燃可使用热力直接向下辐射和传导增强治疗效果,为了防止艾脱落灼烧皮肤,可在穴区垫一张硬纸片。
禁忌症:1、热性病如:(发热和一切急性感染等,不宜使用温炙针疗法);2、高血压不宜使用;3、抽搐震颤不宜使用。
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即使在临床应用矸出现灼伤_水泡,及时终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消失,并可继续治疗,如出现晕针的患者让病人壬趾位,刺激人中、合谷穴,若晕针严重患者,直接拨打120。
头痛、牙痛、腰腿痛……这样的针灸疗法止痛效果好!说起疼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临床上,针灸治疗是可以止痛,在中医理论当中“不通则痛”,中医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以疏通气血、疏通经络为主,所以在临床上对于“不通则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起到止痛的效果,开始的时候,针刺穴位会出现局部组织酸、胀、麻木等复合感觉,针刺信号会沿着外周或者中枢路径传导到大脑高级部位,所以会产生镇痛效应。
针灸还可以起到宣泄内热、补虚散寒、疏通气血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改善内分泌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改善功能失调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可以选择委中穴止痛治疗。
而对于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包括痛经可以应用针灸治疗来止痛,比如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血海穴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腰疼、痛风、中风、鼻炎等等,而且针灸治疗几乎没有副作用,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那么针灸的原理及作用有哪些呢?针对全身的痛症,如何用针灸治疗呢?一、原则疼痛的发生与功能失调有关,针灸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皮肤,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特定的部位,帮助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刺入的点即穴位,人的身体一共有三百多个穴位,不同的疾病所选取的穴位是不同的。
而灸法则是指在穴位上用灸柱或灸草进行烧灼、熏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热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主要选用艾草,因此也称为艾灸。
另外还有桑枝灸、灯芯灸、柳条灸、隔药灸等方法。
二、应用针灸可有效调节疼痛或镇痛相关中枢核团的兴奋性,不仅能够干预介导疼痛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还能够对局部的痛敏进行抑制、减轻疼痛感。
辩证之后,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因,针灸不同的部位,达到止痛的效果。
其中比较常用的包括:(1)疏风止痛法:风池穴可祛风解表,风府穴祛风清神,风市穴祛风通络。
中医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腰腿痛属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多加的病症。
相比大家以及身边的朋友都有出现过腰腿痛。
不管性别以及任何年龄段都能够产生腰腿痛。
然而出现腰腿痛主要病因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说是常见的罪魁祸首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病,其在较多的行业中可发,这就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临床西药治疗多药物、手术等治疗,即便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极易产生复发的情况。
祖国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针灸治疗。
本次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关于中医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一、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可见不良坐姿、站姿等,着些不良的因素能够导致腰椎承受较大的压力。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腰椎间盘损伤,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
同时过度的劳累也能够对腰椎产生较大的损伤。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仅有该病在一定程度后可产生关节错位,着就对神经根产生压迫以及刺激,以致于产生相关症状,较为典型的症状可见腰痛,同时可伴有单侧、双侧下肢麻木。
严重者,在产生疼痛中无法正常站立,甚至能够导致瘫痪。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常见的症状则是腰痛,通常在上午期间较为明显,通过休息可对局部的症状予以缓解,然而再次发作后,其痛感较为严重。
同时可在劳累后、站立后对疼痛予以加剧。
通常在患者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性发作,可产生强烈的放射疼痛。
四、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治疗手段丰富,包括口服中药、中药外敷、推拿、针灸等。
这一次,我们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进行科普,大家可以在下文中详细了解。
在中医治疗腰痛的中需要分清标本虚实。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感受外邪者属实,治疗需要采取通络祛邪,按照寒湿、湿热不同辩证,辞去温散、清利疗法。
外伤腰痛者属实,其在治疗上需要采取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
内伤所致腰痛多属虚,多采取补肾固本,兼顾肝脾的治疗原则。
医药界 2020年05月第09期—169—中西医结合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分析姜义龙 孙全义 许永利(北京老年医院康复科,北京 100085)【摘要】目的:研究颈肩腰腿痛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6例我院所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33例。
其中参照组治疗措施是针灸理疗,实验组实施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相关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1)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具有一致性,P >0.05,实验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肿胀积分、功能受限积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 <0.05。
(2)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前相关评分具有一致性,P >0.05,实验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 <0.05。
(3)实验组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93.94%)高于参照组(75.76%),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 <0.05。
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颈肩腰腿痛;中医正骨手法;针灸;理疗【中图分类号】R 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9-169-01颈肩腰腿痛是临床中常见骨科疾病,患者受到退行性病变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发生骨骼、软组织损伤,是中老年群体高发病之一[1]。
本研究对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措施进行分析,讨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针灸理疗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66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33)与参照组(n=33)。
其中实验组颈肩腰腿痛患者男女分布比例是18/15。
年龄分布范围是37-76(56.39±6.16)周岁。
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火熨术在颈肩腰腿痛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火熨术在颈肩腰腿痛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干预,观察组在针灸干预基础上,应用火熨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ODI评分;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ODI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通过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火熨术进行干预,可降低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火熨术;颈肩腰腿痛;干预效果颈肩腰腿疼痛主要是因为患者存在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以及膝骨关节炎等疾病引发的疼痛情况,发病因素较多,近些年来,颈肩腰腿疼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在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中十分常见,而不良情绪还会加剧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产生恶性循环[1]。
西医方法中,一般会采用止痛药物或者物理疗法进行干预,虽然能够将疼痛有效缓解,但是,无法将疼痛完全消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
而针灸、热敷都是疼痛的常用干预措施,但是,以往的中医治疗都是单一治疗,疗效欠佳[3],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在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旨在分析联合火熨术的干预效果,现做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干预,男性患者共24例,女性患者共16例,年龄段为40-81岁,平均年龄为(66.32±5.26)岁,观察组在针灸干预基础上,应用火熨术进行干预,男性患者共22例,女性患者共18例,年龄段为40-83岁,平均年龄为(66.56±5.2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P>0.05,t=0.205,X2=0.205)。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摘要】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本文介绍了中医骨伤手法和中药联合治疗该症的疗效及机制。
中医骨伤手法可调理脏腑,活血止痛,强健筋骨,缓解腰椎间盘压迫症状,中药可以滋养肝肾,强身健体。
联合应用两者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证实了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著疗效。
展望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中药治疗、联合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案例分析、研究方向、发展。
1. 引言1.1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腿痛疾病,多数发病与肝肾亏虚有关。
传统中医治疗认为,肝主筋,肾藏精,腰椎属肾之所在。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该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
中医骨伤手法是中医传统手法疗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病情仔细辨证施治,可以辅助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腰椎间盘受压情况,缓解疼痛。
在中药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温肾益精、养肝补血的中药进行调理,促进患者筋骨及肝肾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综合中医骨伤手法和中药治疗的优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疼痛、恢复活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正文2.1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腰椎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等症状。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尤其是那些长期过劳、情绪不佳、腰腿经常受凉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此症。
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肾亏虚、肝经失疏、肝阳不足、腰椎间盘脱出等因素有关。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1. 引言1.1 浮针疗法概述浮针疗法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也称为“气针疗法”或“悬针疗法”,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悬置细针,利用针的重力和气场作用,达到疗效的一种疗法。
浮针疗法源自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传统中医理疗中被广泛应用。
浮针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在患者特定的穴位上插入一根极细的银针或金针,然后通过调整针的深浅,使针在患者体表悬空,不接触任何物体。
在悬置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轻微的牵引和振动,这种感觉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疗法不仅可以在中医内科疾病中应用,也适用于外科、妇科、康复等多个领域。
通过针灸专家的精准施术和患者的配合,浮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颈肩腰腿痛等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浮针疗法在缓解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和效果,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种传统疗法的优势和机理。
1.2 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颈肩腰腿痛是人们常见的疼痛症状,其常见原因多样化。
颈肩疼痛通常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肌肉或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
在现代社会中,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工作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及压力过大都是导致颈肩疼痛的常见原因。
而腰腿痛一般是由于腰部或骨盆附近部位肌肉、韧带或神经受到损伤或压迫所致。
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脊柱问题和脊柱关节问题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包括生活方式不良、长期疲劳、姿势不正确、肌肉疲劳、脊柱问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要缓解这些痛苦,除了改善生活习惯和姿势外,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也至关重要。
【2000字】2. 正文2.1 浮针疗法在颈肩痛中的应用浮针疗法在颈肩痛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利用浮针的特殊技术进行治疗。
浮针疗法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颈肩痛。
浮针疗法在治疗颈肩痛时需要找准患者病症的根源,确定穴位的位置和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中医正骨技术方法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特殊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骨骼和关节相关的病症,如骨折、骨刺、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痛等。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的特点是采用手法操作,不需要使用手术刀等医疗器械,操作简单却十分有效。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医正骨也被纳入了一种康复治疗手段。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利用手指、掌心、手掌等手部部位,在病人特定穴位上施加有规律的按摩和按压,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治疗骨骼和关节疾病的目的。
2. 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利用特殊的板子在病人皮肤上磨擦,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等。
常常在治疗身体瘀血、淤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将玻璃罐子贴在病人穴位上,通过燃烧棉纱或酒精等物质使罐子内部产生负压,以吸附皮肤及表浅组织,刺激经络,排除疏通皮下淤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帮助祛湿和调理内分泌失衡等作用。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疗法。
在中医正骨技术方法中,针灸常常用来治疗局部骨骼和关节部位的病症,如头痛、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以上是中医正骨技术方法的主要方式,其疗效极佳,而且没有切口,没有药物使用,极大减少了身体受到的伤害。
但是,中医正骨技术方法的治疗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因此,在选择中医正骨治疗时需要选择合格的医生和正规的医疗机构。
总的来说,中医正骨技术方法在治疗骨骼和关节疾病方面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那些希望减轻疼痛,恢复健康的人们来说,这种传统治疗手段还是值得尝试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手法及外治法结合的方法非常有效,而独活寄生汤则是一种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腰腿痛等症状。
结合中医骨伤手法和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恢复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是中医传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理论、气血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等。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中医骨伤手法主要通过按摩、拔罐、刮痧等手法来调整腰部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恢复腰椎的功能。
通过对患者腰部进行精确的按摩和调理,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独活寄生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独活、寄生、杜仲、桂枝、赤芍、牛膝、巴戟天等数种中药组成。
独活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能够促进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改善腰部的局部循环。
寄生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温阳的作用,能够调整患者的气血机能,增强机体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独活寄生汤常常被用来调理患者的气血功能,缓解腰部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为了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我们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
我们选取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腰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活动能力得到了增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