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手术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患者患侧上肢术后护理的那些事儿。
术后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手术后的切口需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患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轻清洗切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覆盖切口。
2.注意切口渗液如果切口出现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渗液的颜色和量。
如果渗液呈黄色或绿色,可能是感染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3.避免碰撞和摩擦手术后的切口需要避免碰撞和摩擦,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患者可以穿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使用过紧的胸罩或肩带。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1.早期活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可以开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手指活动、肘关节屈伸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2.逐渐增加运动量随着手术部位的恢复,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
可以进行肩部旋转、手臂上下摆动、握力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避免过度疲劳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疲劳。
可以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
术后疼痛管理1.药物治疗手术后的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开具相应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2.心理疏导手术后的疼痛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康复进程造成一定的阻碍。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缓解心理压力。
术后饮食调理1.高蛋白饮食手术后,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如鱼、肉、蛋、豆类等高蛋白食物。
2.多维生素饮食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少盐少油饮食手术后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避免过多的盐和油脂摄入,以减少水肿和脂肪堆积的风险。
术后复查和随访1.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对于手术后的患者非常重要。
乳腺癌康复锻炼的顺口溜
乳腺癌手术需要清扫腋窝淋巴结,对上肢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术后不进行功能锻炼,会出现上肢的疤痕挛缩,肩关节僵硬,容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但是,如果术后不注意,进行大幅度的活动的话,又容易出现皮瓣贴合不好,影响切口愈合,引流管不能拔除。
因此:乳腺癌术后,需要进行渐近式功能锻炼。
乳腺癌症康复锻炼顺口溜:一(24小时内)动手,三(1-3天)动肘,功能锻炼朝上走,4天可以动动肩,直到举手高过头。
具体如下:术后24小时内做伸指握拳动作,不宜做肢体活动。
术后1-3天,可以采取坐位练习屈肘、屈腕动作,前臂伸屈运动,注意的是,这个时间段,以腕部,前臂活动为主。
术后4-7天,可以动肩部,活动幅度可以摸同侧耳朵,摸对侧肩膀。
术后9-10天,运动以抬高患侧上肢为主。
目的:促进水后上肢静脉、淋巴回流,预防上肢水肿,促进术后引流液流出,降低疤痕挛缩发生率,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与护理要点汇总在手术之后的第一个24小时,开始进行床上的一些简单活动,包括四肢的屈伸、翻身、咳嗽等,之后逐渐地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能够在床上坐起、站立,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手术后的第1到第3天,开始进行肩关节的活动,比如前后摆动、上下摆动等,逐渐地增加活动的范围,避免肩关节出现僵硬的情况。
在手术后的第4到第7天,开始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比如抓握、伸展、内外旋等,逐渐地增加活动的强度,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在手术后的第7到第14天,开始进行胸肌的锻炼,比如扩胸、俯卧撑等,这样可以增强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的功能。
在手术后的第14天之后,逐步地进行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比如洗脸、刷牙、穿衣等,逐渐地恢复生活的自理能力。
在术后的护理中,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碰撞或揉搓,定期更换伤口的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要妥善地固定引流管,避免折叠或扭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
要注意患侧上肢的护理,保持患侧上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的活动,避免患侧上肢负重,定期观察患侧上肢的肿胀和疼痛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现象,可以通过药物、冷敷或热敷等方式来缓解,如果疼痛加剧,要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治愈的信心。
术后饮食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注意营养的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知他们术后护理的要点,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的来说,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术后的功能锻炼,才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密切观察术后的护理要点,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计划(一)麻醉清醒后6小时到拔管后2~3天1、术后6h屈肘过胸开始练习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利于肺部扩张,防止肺部感染。
向心性浅轻缓辅助患肢,从外侧向内侧.2、拳掌练习。
如握松拳、绕指,锻炼手与前臂肌肉。
3、肘关节的屈:肘关节要夹紧、内收、握松拳要用力,锻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可用患肢刷牙、洗脸等。
4、颈部运动:做或站立,健手托患肘,低头——复位——仰头——复位,头左侧转——复位——头右侧转——复位,通过颈部肌肉群的运动,缓解长时间卧床引起的颈、肩、背部不适。
5、肩胸背部运动:双肩由前往后和由后往前做环绕动作。
通过肩部肌肉群运动促进胸背部循环,缓解不适。
6、放松运动:双肘屈曲胸前抖动,促进循环,缓解不适。
(二)拔管4天~8周内,在前一阶段练习后继续做一下运动。
1、摆肩步行:两肩自然下垂放松,同时两肩前后摆动并握拳伸指,步伐和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2、肘部上抬运动:两手腹前交叉——上举——双肘相靠——抬起来3秒——放下复位,以轻微疼痛为佳3、翻掌、推掌:两手腹前交叉——尽力上抬至有疼痛感——手心对胸部——翻掌,上体前屈,翻掌约3秒——复位4、抱肘绕圈:两肘腹前相抱,缓抬至胸前,然后顺时和逆时各一圈或健手辅助患手摸对侧肩、耳、头顶5、颈部助力运动:双手枕后抱头——低头——复位——仰头——复位,头左侧转——复位——头右侧转——复位——双手下垂。
通过颈部肌肉运动,强化肩关节内收和外展功能。
也可做拉绳、划船状练习。
6、放松:配合踏步,上肢从胸前往上呈抬高位抖动。
二、注意事项1、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保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讲解练习的目的和方法,锻炼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在训练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
3、训练原则是运动量应依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控制,依据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及个体感觉而判定,肥胖、糖尿病患者、皮下积液、植皮者、术后3天引流液较多,应适当延迟肩关节练习。
乳腺癌患肢功能锻炼的评价标准
乳腺癌患肢功能锻炼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关节活动度:采用国际通用的中立位作为0o的测量方法,以关节中立位为0o测量各方向的活动度。
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及功能锻炼后48h、72h、1W,肩关节屈、伸、外展及内、外旋以关节解剖位为起点的活动度。
正常值:伸展:0—50度,外展:0—180度,内旋:0—90度。
2. 肿胀值程度:将患侧上肢置于伸直位,经肱二头肌中点测量术前1d,术
后24h、48h、72h、1W患侧上肢周径,肿胀值=术后周径―术前值。
肿胀
值≤2cm计为轻度肿胀,2~4cm计为中度肿胀,>4cm记为重度肿胀。
3. 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从手的外形、手的运动功能、手的感觉功能、手的抗阻力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较好,上肢的肌肉力量、灵活性等一般都会恢复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术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如进行上肢的伸展、旋转、握拳等,可以促进上肢血液循环,有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简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帮助恢复患侧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促进淋巴引流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首先,肩关节活动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主动活动和被动被动活动来进行锻炼。
主动活动包括上举、平举、外旋、内旋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被动活动则是通过辅助工具或他人帮助,帮助患侧上肢进行活动。
其次,由于乳腺癌手术可能造成淋巴结清除术,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和局部淋巴循环障碍,因此淋巴引流的恢复也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关键。
可以通过深呼吸、肩部放松、前臂活动等动作来促进淋巴引流,减轻淋巴水肿。
同时,手腕活动也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手腕的前屈、后伸、外展和内收等动作来增强手部力量和柔韧性。
此外,手指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捏握、弹琴、弹吉他等动作来锻炼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些动作有助于恢复患侧手指的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锻炼的方法,例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使用杠铃或哑铃进行负重锻炼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最后,患者在进行上述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锻炼要逐渐增加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不良姿势对肌肉和关节造成损伤。
此外,还要根据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训练,如肩关节活动、淋巴引流、手腕活动和手指活动等。
通过合理的锻炼,可以帮助恢复患侧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促进淋巴引流,以达到最佳效果。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完整版本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恢复身体,重拾生活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可能导致身体功能的下降,尤其是乳房的切除手术。
因此,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步骤,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一、前期阶段
在手术后的初期阶段,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养。
此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如手指、手腕、肘关节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缓解手术部位的肿胀感,促进血液循环。
二、中期阶段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一些上肢肌肉的锻炼。
例如,使用握力器、拉力器等器械来增强上肢肌肉的力量。
这些锻炼可以促进肌肉生长,提高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术后身体功能。
三、后期阶段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四、特别提示
1、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过度劳累。
2、在进行锻炼时,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定期向医生咨询锻炼的建议,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耐心。
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身体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活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了解术后功能锻炼,为他们的健康之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乳腺癌手术是目前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虽然手术能够有效地去除肿瘤组织,但是也会对患者的上肢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术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和锻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早期锻炼阶段一般指术后的第1-3周。
在这个阶段,患者主要进行肩部和上臂的柔韧性锻炼和主动活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早期锻炼方法:1.肩部活动:将手臂放在床或桌面上,保持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收的运动,每次进行10-15次。
2.伸展和收缩:将手臂伸直并抬高到头的后方,同时肩部向后伸展,然后缓慢地将手臂下放松,重复10次。
3.保持肩位:挺胸收腹,使肩胛骨靠近胸部,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重复10次。
中期锻炼阶段一般指术后的第4-8周。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肌肉力量的练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期锻炼方法:1.弹力带练习: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臂的屈肌、伸肌、外展肌和内收肌的锻炼,每个动作连续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2-3组。
2.沙袋练习:将沙袋举过头顶,然后缓慢地放下来,重复10次。
可以逐渐增加沙袋的重量。
3.支撑练习:用手臂支撑身体,进行俯卧撑或者倒立撑的练习,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2-3组。
晚期锻炼阶段指术后的第9周以后。
在这个阶段,患者已经基本康复,可以进行更加强度的锻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晚期锻炼方法:1.器械锻炼:使用哑铃或者杠铃进行上臂肌肉的训练,每个动作连续进行8-12次,每天进行2-3组。
2.游泳:游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上肢功能恢复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到上肢各个肌肉群,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3.打羽毛球或乒乓球:这些运动可以锻炼到上肢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也是上肢功能锻炼的很好选择。
总结起来,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是一个逐渐恢复和逐步加强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实际能力来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并注意适当休息和保护手部和肩部的敏感部位。
乳腺癌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乳腺癌手术病人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1、预防患侧手臂水肿,术后患侧肘部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2、禁止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静脉输液。
3、术后患侧肩部制动3天,以免腑窝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
4、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每天二次,15-30分钟/次,循序渐进,使患肢基本恢复到健侧肢体水平。
术后1~3天进行患肢腕、手指及颈部运动,手握球运动,手腕内外旋转,下腭紧贴胸部,转头看肩, 3~5天完成上述训练后,开始屈肘和肩部运动,先耸肩,然后肩部环形运动,伸直单臂抬至头部。
每次时间可延长至1-2小时,尽量向后背手,挺胸展臂。
术后6~10天可开始全方位运动,攀高练习,做爬墙运动,此运动用指尖力量,肩关节不动,初始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再做外展;内旋运动,前后摆动,手搭至对侧肩部,梳头、洗脸等动作。
出院指导:
1、坚持患侧上肢锻炼1-3次/日。
2、定期复查。
每个月自检一次乳房。
自检乳房的方法:在两次月经之间检查。
视诊:脱去上衣面对穿衣镜,两臂下垂,观察两侧乳房外形。
触诊:检查左侧时,右手各指并拢,用手掌面轻轻扪摸左侧乳房从内上象限依次内下、外下、外上象限,注意腋窝淋巴结。
未切除的乳房每年拍X光片一次。
3、根治术后5年内必须避孕。
4、义乳配戴:由熟悉的专业人员指导,术后4周伤口愈合才可装
配义乳。
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
1. 个体化,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考虑到患者手术类型、身体状况、年龄、体能水平等因素,制定适
合患者的锻炼方案。
2. 缓慢起步,术后患者应该从轻微的肢体功能锻炼开始,逐渐
增加强度和持续时间。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免对手术部位
造成不良影响。
3. 包括多种运动形式,锻炼应该包括肢体活动、柔韧性训练和
适度的有氧运动。
这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关节灵活性和心肺功能。
4. 注意姿势,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造成额外的身体负担或损伤。
5. 避免淋巴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者要避免出现淋巴水肿,因此
在锻炼时应该避免剧烈运动或重复性的高强度活动,以免影响淋巴
循环。
6. 密切观察,患者在锻炼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一旦出现
异常症状如疼痛、肿胀等,应及时就医并调整锻炼计划。
7.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需要得到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总的来说,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个体化、缓慢起步、多种运动形式、注意姿势、避免淋巴水肿、密切观察和心理支持。
这些原则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
1 卧床期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
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术后1-3天为患者卧床期。
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
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 下床期活动的功能锻炼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
此期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
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锻炼的方法为:(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
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
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 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
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
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
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观察目前,临床上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最基本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术中切除面积较大,包括乳腺、胸大肌、腋下组织。
因此,造成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细运动及灵活性受限。
主要表现在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下降,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
尽可能地减少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有效地增加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早远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临床资料20__年6月~20__年5月收治乳腺癌患者中抽取1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观察比较。
锻炼的意义:①利于术后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排出。
②利于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消退,可以减少积液、积血,减少并发症。
③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减少疤痕的挛缩,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当天用枕头适当抬高患侧上肢,功能体位摆放,从远端到近端予以肢体按摩,术后4小时鼓励患者自我锻炼,指导方法:夹紧肩关节,肘关节至肩关节固定不动,从手指开始运动,做握拳、放松动作,反复循环数10次,运动腕关节,做屈腕伸腕、旋转运动,重复数次。
术后第2~3天,除坚持上述活动外应进行肘关节运动,夹紧肩关节,进行伸屈肘关节,伸屈肘关节的频率从慢到快,循序渐进,数次反复进行。
术后第3~7天,一般术后5天可以做解除胸带包扎,因此,这阶段主要进行肩关节活动,但暂不做肩关节外展活动,练习患侧上肢手掌触及对侧耳廓的动作,同时,进行抬手动作,反复数次。
术后第7天以后及出院后的锻炼:主要活动以肩关节为中心,由于术中切除胸大肌及神经,加之后期疤痕挛缩,使患者抬手困难,运动功能减退,仅靠早期功能锻炼是不够的,后进锻炼才能逐渐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提高患侧上肢灵活运动。
进行爬墙动作,爬到一定高度时,停留5~10秒,每天记录爬墙高度,此外还应进行上肢旋转运动,上肢后伸运动,推拉动作,上举及扩胸运动,日常也可用晾衣服、擦窗户等劳动代替锻炼,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秒,锻炼中防止动作过大、过猛,以免影响伤口,引起牵拉不适,影响患者情绪,同时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