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外引流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44
复大医院梗阻性黄疸引流和胆道支架植入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病区:病房:目前诊断::本项目检查和治疗是经皮肝脏穿刺进入胆道,先行造影检查,后放置引流管行胆汁内和/或处引流,或/和置入胆道内支架行梗阻胆道开通,以利于胆汁引流减轻黄疸。
手术操作一般安全,但有少数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胆道梗阻部位多发和位置较高,可能有多种合并症,年老、体质差或特异体质等原因,在行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下列各种情况,需要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并给以充分配合。
1.上腹部穿刺点疼痛、出血、胆汁及腹水外渗;肝包膜、胸膜破损致胸腹腔出血、胆道出血、气胸等严重需行其它治疗。
2.术后出现引流管内渗血、胆漏;3.术后出现感染如肝脓肿、菌血症、败血症等;4.术中患者不能合作或病人条件不允许,无法进行本次治疗;5.术中发现肝内多支胆管梗阻,需放置多根引流管或支架,仍可导致术后引流不畅,黄疸未能未能改善;6.术中因为胆管条件不好,引流管未能通过狭窄段,仅作胆汁引流,需要长期留置外引流管;7.支架发生移位或膨胀不全,而且支架置入后又不能取出,需要加放支架或者仍需要行外引流处理;8.肿瘤继续发展,出现胆管再梗阻和支架再闭塞情况,需要再次行胆汁引流处理;9.术后引流管出现脱出现象,需要多次处理;10. 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1. 术中猝死、术后病情恶化、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2. 病情复杂医疗费用超过预算,需要患者自费承担部分的金额较高;13.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甲亢、房颤等严重内科疾病可能加重上述情况的发生或降低治疗效果;14. 其它少见情况的发生及不能完成本次介入手术治疗。
15. 植入支架或内涵管阻塞胰管开口时发生胰腺炎;以上可能发生的情况,目前的医疗条件尚难事先预防,不属医疗责任,需要家属表示理解和配合,照常支付一切医疗费用,并愿意接受胆汁引流或/和支架置入术请签订知情同意书。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胆道内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于胆道良性、恶性狭窄的治疗,将胆汁直接引流入十二指肠,保持胆汁内引流和正常的胆盐肠肝循环,以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后续治疗,采用的途径有经皮肝穿途径和经内镜逆行途径。
【观察要点】1、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各项生理功能的检查、评估。
2、术后主要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肝肾功能,术前1天行青霉素、碘过敏试验,右胸腹部备皮,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安定10mg。
2、心理护理:患者身患疾病,精神负担重,对新的治疗技术缺乏了解,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耐心仔细的讲解,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这项治疗对缓解病痛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生命征的变化。
手术当天即可进清淡、低脂饮食。
2、引流管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固定、通畅、观察、记录”十字原则。
引流不畅,可用生理盐水行胆道冲洗,待其自然流出,一般不采用抽吸的方法。
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的变化;夹管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注意腹部体征、穿刺处有无胆汁渗漏、黄疸消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
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汁外漏、支架移位等。
(1)胆道出血:主要由于球囊扩张时胆管或肿瘤被撕裂或操作时对血管的损伤,一般由于内支架的压迫多在24—48小时后自行停止,术后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按医嘱常规给予止血药,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出血量多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禁用负压吸引装置。
(2)胆道感染:应注意观察胆汁的颜色,正常胆汁为金黄色,绿色和混浊胆汁常提示合并感染,应及时采样送检并行细菌培养,按医嘱给以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高热患者及时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泄,以利于散热。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李修奎;余永强;张得志【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7(47)9【摘要】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均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按胆汁引流途径分为外引流组13例和内引流组32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术后14 d再次检测ALT.结果 45例患者术后7 d血清ALT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4 d内引流组明显低于外引流组.术后7 d内引流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外周血CD4、CD56+1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值明显低于术前,但外引流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PTCD是治疗MOJ的有效方法,内引流术的疗效优于外引流术.【总页数】2页(P63-64)【作者】李修奎;余永强;张得志【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相关文献】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J], 黄祥忠;高峰;沈炜;任冬青;韩进2.胆肠T管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6例 [J], 苏宝臣;陈佛来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支架植入术与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J], 孟凡娜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J], 黄运涛;罗云藩;邓予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李海文;杨河;李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术语描述了通过内镜在胆管内放置金属或塑料支架,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的,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医疗人员。
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关键的。
术前准备:1.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胃肠道情况,以便确定术中给予的镇静和麻醉剂。
2. 病人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止饮水,通常需要禁食8小时。
3. 医护人员需要清理病人的皮肤,并在静脉穿刺部位做好消毒,以防止感染。
4. 需要准备好内镜和支架的器械以及所需的参考资料。
术中操作:1. 病人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通常在躺卧位或半卧位。
2. 医护人员首先给予局部麻醉或静脉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和舒适。
3. 医护人员通过病人的鼻孔或口腔插入内镜,引导内镜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再进入胆管。
4. 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在胆管中插入支架,通常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
支架将胆管撑开,恢复正常的胆汁流动。
5. 医生通过内镜观察支架的位置和效果,确保支架正确放置。
6. 术中可能会需要取一些胆汁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术后护理:1. 病人在手术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通常约1至2小时。
2.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3. 病人需要继续禁食,禁止饮水一段时间以便胆道充分恢复。
4.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胆汁排出情况,观察是否恢复正常。
5. 病人需要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6. 医生需要安排术后随访,在此期间重新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中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观察。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PTCD的操作技巧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
该术式通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体外或十二指肠。
临床上通常按引流方式分为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流三种,是所有胆道梗阻后续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
外引流是将引流管放置在梗阻部位之外,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引流袋。
适用于肝门部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等情况,可多支引流。
内引流是将导丝顺利通过梗阻进入十二指肠,采用内引流将胆汁引流至肠道。
适用于胆道梗阻断引起胆管扩张及阻塞性黄疸等情况,是本术的主要适应证。
但恶液质、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不良、无适当的穿刺通道、弥漫性胆道狭窄等情况不宜采用本术治疗。
术前准备包括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补充维生素K、术前禁食禁水、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等。
器材方面,千叶针用于经皮肝穿利胆道造影,并可通过微导丝引入导管或在其外套以套管针引导穿刺。
套管一般长度为15~20cm,外径为6F或7F,用于胆管穿刺并引入导丝。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介入技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器材选择。
胆道引流管通常采用多侧孔短导管,外径为6-14F,长度为30-40cm。
现在流行使用较软且抗折曲的聚酯材料制作,外引流管头端常为钩形或猪尾形,侧孔一般有12个,多位于弯曲部内侧,以防止与胆管密切接触造成引流不畅。
头端通常有一根尼龙丝由内腔引出至运端,再由锁定装置固定,使头端形态固定,防止导管脱出。
在拔管时应注意先松开锁定装置,使尼龙丝松开方可拔出,以免该线切伤胆道。
内外引流管的侧孔位于导管头端及干部,其中间留有3-5cm的无孔区置于胆管狭窄部位,头端应入十二指肠,所有的侧孔应置于扩张的胆管内。
新型的引流管在透视下有明显的标记点表示其必须进入导管的位置。
导丝可以采用常规导丝或超滑、超硬导丝,与引流管相应直径的扩张器亦常备,但不一定使用。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
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
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
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二禁忌症同PTBD〔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1塑料内涵管〔plastic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ex。
塑料内涵管的优点:可以拔除体外引流管,不必每天护理导管,避免置放外引流管引起的其他麻烦,拔出容易,当再次阻塞时可通过内镜对其进行更换,价格较金属内支架便宜很多。
对于外科手术术前减黄、术中胆道损伤及良性狭窄,置放此种内涵管为暂时措施当治疗达到目的可轻易取出。
其不足塑料内涵管需要相对较大的外径,保1/9证有效的引流内径置放时需12F以上的推送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不适;支架最大引流内径3-4mm,胆汁很快在管腔内沉积内涵管易移位和被胆泥、细胞碎屑、结石等堵塞。
塑料内涵管并发胆管炎该率高发生率达20%-41%<重新查文献〉:再堵塞率为6%-27%,支架移位率为3%-6%。
由于放置途径管腔过大,穿肝途径损伤大并发症多,所以一般在内镜下置放。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以其安全、可靠、有效等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指的是采用内镜技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内植入缩短型金属支架,使胆汁能够自由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黄疸的程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的总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胆囊和肝胆道的超声等。
如果患者合适,手术将在经麻醉后进行。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项微创手术,不需要大剂量麻醉和手术,其术后恢复期短,对患者创伤小,人体副作用小。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研究发现,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减轻黄疸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
功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需要严格掌握并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掌握手术的技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经皮肝胆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经皮肝胆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方法对我院51例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胆管外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术后观察黄疸改善情况、生存质量评分、生存期、并发症。
结果51例均外引流成功,并成功植入胆道支架,其中50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6.27±45.95)mmol/L,术后7 d总胆红素下降为(78.55±32.52),A显效患者共18例,术后1 w血胆红素下降程度>50%术前水平,B微效的患者26例术后1w血胆红素下降2月。
51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为胆管癌22例,胰腺癌11例,肝癌10例,转移癌6例,胆囊癌2例,其中肿瘤导致中上段梗阻38例,下段梗阻13例。
1.2方法1.2.1术前准备肝脏穿刺全套(COOK公司生产)、5F的Corba导管,0.035in 超滑导丝(配备交换和超硬导丝、多侧孔导管)、8-12F外引流管、三通和引流袋、南京微创公司8×80 mm 6×80 mm的胆道支架,根据支架输送系统的外径选择6-8F鞘管系统,备6~10 mm的球囊1.2.2 PTCD+PTBS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心电监护下,电视透视监视下操作,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行胆道造影及支架置入。
常规消毒右侧腋中线肋膈角以下的肋上缘,一般位于第7~10肋间隙(左肝管穿刺点消毒剑突下偏左区域为穿刺点),以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后,用21G(COOK公司生产的)千叶针于穿刺点作右肝管分支穿刺,或作左肝管分支穿刺成功后,使用碘佛醇行PTC造影显示梗阻部位、范围、程度后,进行导丝、导管交换后,放置外引流管并置入胆道支架(型号:南京微创公司8×80 mm 6×80 mm),术后继续抗感染和外引流2 w,后夹闭外引流管2 d,患者黄疸无加重,临床症状改善,再次在DSA下造影,支架引流通畅后拔出外引流管。
广州现代医院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放射科号病历号/门诊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其他:手术。
(1)血管介入检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将特制的导管等介入器材,经血管送至病变部位,根据造影表现,了解病变区域的解剖及病理结构变化,以帮助诊断或进行病变血管成形、栓塞、注药或异物取出等治疗的微创技术。
(2)非血管介入性检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通过经皮穿刺路径或经人体的非血管管腔送入特制的导管等介入器材,进行肿瘤活检、引流、管腔成形或异物取出等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微创技术。
手术目的:⏹1.通过血管、非血管造影或活检,协助诊断肿瘤及血管病。
⏹2.通过血管内注药或化学、物理消融的方法,杀灭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进行血管或非血管管腔成形,缓解梗阻症状,挽救、改善缺血或梗阻器官的功能。
其他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如下放射科介入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及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1)上腹部及穿刺点疼痛、出血、胆汁及腹水外渗;肝包膜、胸膜破损致胸/腹腔出血、胆道出血,严重时需行其它治疗,且可能危及生命。
2)出现引流管外渗血,或出现胆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
3)术后出现感染如肝脓肿、菌血症、败血症等。
4)术中患者不能合作或病人条件不允许,无法完成本次治疗。
5)术中发现肝内多支胆管梗阻,需放置多根引流管或支架,仍可导致术后引流不畅,黄疸未能改善。
6)术中因为胆管条件差、狭窄程度严重,引流管未能通过狭窄段,仅作外引流,需于二周后换支架或内外引流管,甚至需要长期留置外引流管。
./0恶性胆道梗阻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李思茵,李 智,焦冰珂,洪祈源,姜小庆,邹建伟,倪才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江苏苏州215006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疗后存在或怀疑胆道感染、送检胆汁培养和/或无同期血培养的MBO患者的临床资料。
从病原学培养的阳性率、菌群分布、血培养与胆汁培养的一致性、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患者219例,胆汁病原学培养阳性105例(47.9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64.89%、28.24%、6.87%。
同期送检血培养者69例,阳性33例(47.82%)。
血培养和胆汁培养同为阳性的患者25例,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完全一致占36%(9/25),部分一致占20%(5/25),完全不一致占44%(11/25)。
常见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对其耐药率(<15%)较低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
常见致病的革兰氏阳性菌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其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结论 MBO患者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肠球菌、阴沟肠杆菌。
血培养与胆汁培养的一致性较低,均应积极送检。
关键词:恶性胆管梗阻;细菌感染;抗药性,细菌基金项目: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10285135Y)Et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infectionafterpercutaneousbiliarydrainageorstentimplantationfor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LISiyin,LIZhi,JIAOBingke,HONGQiyuan,JIANGXiaoqing,ZOUJianwei,NICaifang.(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oochowUniversity,Suzhou,Jiangsu215006,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Zhi,lizhisoochow@suda.edu.cn(ORCID:0000-0001-7613-4193)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t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infectionafterpercutaneousbiliarydrainageorstentimplantationinpatientswith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MBO).Methods ClinicaldatawerecollectedfromMBOpatientswhounderwentinterventionaltherapyin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oochowUniversity,fromJanuary2016toDecember2020andhadorweresuspectedofbiliarytractinfection,withsamplessubmittedforbilecultureand/orsimultaneousbloodculture.Analysiswasperformedfortheaspectsofpositiverateofculture,floradistribution,consistencybetweenbloodcultureandbileculture,anddrugresist ancerateofmajorpathogenicbacteria.Results Atotalof219patientswereenrolled,amongwhom105(47.95%)werepositiveforbileculture,andthecompositionratiosofGram-negativebacteria,Gram-positivebacteria,andfungiwere64.89%,28.24%,and6.87%,respectively.Atotalof69patientshadsamplessubmittedforbloodcultureduringthesameperiodoftime,amongwhom33(47.82%)hadpositiveresults.Positiveresultsofbothbilecultureandbloodculturewereobservedin25patients,andconsistencyanalysisshowedthatthepatientswithcompleteconsistency,partialconsistency,andcompleteinconsistencyaccountedfor36%(9/25),20%(5/25),and44%(11/25),respectively.CommonGram-negativebacteriawereEscherichiacoli,Klebsiellapneumoniae,andEnterobactercloacae,witharelativelylowlevelofdrugresistancetoantibioticsincludingcefoperazone/sulbactam,amikacin,andimipenem.CommonGram-positivebacteriawereEnterococcusfaeciumandEnterococcusfaecalis,witharelativelylowlevel(<15%)ofdrugresistancetoantibioticsincludingvancomycin,linezolid,andteicoplanin.Conclusion Commonpathogensofinfectionafterpercutaneousbiliarydrainageorstentimplanta tioninMBOpatientsincludeEscherichiacoli,Klebsiellapneumoniae,Enterococcus,andEnterobactercloacae.Thereisarelativelylowlevelofconsistencybetweenbloodcultureandbileculture,andthussamplesshouldbesubmittedforbothtests.Keywords: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BacterialInfections;DrugResistance,BacterialResearchfunding:UndergraduateTrainingProgramfor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SoochowUniversity(202110285135Y)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6.024收稿日期:2021-09-29;录用日期:2021-11-22通信作者:李智,lizhisoochow@suda.edu.cn 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MBO)的重要方法[1],与结石所致的良性胆道梗阻不同,MBO通常不合并显性感染。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技术管理规范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是指在影像设备(通常为DSA下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
主要用于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治疗。
包括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流,是所有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
外引流:当引流管不能或不必通过梗阻部位,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引流袋。
肝门部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可多支引流。
内外引流:导丝顺利通过梗阻进入十二指肠,采用内外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肠道。
通常外引流通道为关闭状态,留作冲洗和后续治疗用一、引导设备1、DSA下X线透视:传统,仍然是主要手段。
优点:引导手术全过程,可实时动态监视导管、导丝的走向。
缺点:辐射损害、需要盲目试穿。
2、B超引导:优缺点与上相反。
3、B超+透视:B超引导胆管穿刺,可视性和准确性好;后续操作透视的优点可发挥。
缺点:设备依赖性强。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1.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1.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1.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1.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2、禁忌证2.1对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初学倾向,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腹水者。
2.2肝内胆管被肿瘤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个胆管系统者。
2.3.超声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Casoni试验阳性,疑为肝包虫病者。
2.4超声检查肝内胆管直径<4mm,肝外胆管直径<10mm者;2.5不能配合穿刺者。
三、术前准备1、完善B超、CT等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结合超声检查资料选择相应穿刺部位及进针径路。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治疗。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于肝胆道系统被肿瘤、胆结石或其他病变阻塞而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胆汁淤积等临床症状。
胆道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胆道,扩张狭窄段,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黄疸得到迅速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后续的肿瘤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胆道支架置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性治疗,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理团队的配合下,术中风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也会更好。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术后护理措施、并发症处理和合理饮食建议,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
2. 正文2.1 患者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血液凝固功能等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停止食物和水的摄入、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2.2 手术操作步骤手术操作步骤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该过程:1. 麻醉与镇痛: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痛感。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钟醒怀;张自旺;唐灿;韦彩群;李娜【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6(017)003【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我院临床确诊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42例患者先行PTCD,后置入胆道支架,14例直接置入胆道支架进行引流。
结果56例患者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326±89)μmol/L下降至(142±56)μmol/L,51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5例血清总胆红素降幅度<50%;术后1个月随访56患者中缓解黄疸的比率为82%;从2个月至3年随访可知,患者生存时间为8~2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3个月。
结论 PTCD结合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效果确切,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临床可行性。
【总页数】4页(P205-208)【作者】钟醒怀;张自旺;唐灿;韦彩群;李娜【作者单位】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治疗科;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治疗科;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治疗科;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治疗科;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47例循证护理 [J], 钱多2.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与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对比分析[J], 齐县伟;李博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J], 仲捷;刘好田;王彦华;刘英勋;赵业民4.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结合胆道支架置入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李彦国; 安建立; 沙俊峰; 王景诗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支架植入术与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J], 孟凡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