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柱平法识图1.柱平法制图规则1.1梁平法识图:1.1.1.框支柱一般是指建筑上下结构发生变化,上层为柱、上层为剪力墙时,下层柱称为框支支柱,一般其截面较大,配筋较多。
梁上柱和墙上柱是指从梁上或墙上起的柱。
1.1.2.阅读柱平法施工图,必须要从图上了解的内容如下:1.1.2.1.柱编号;1.1.2.2.标高;1.1.2.3.截面尺寸(包括异形柱截面的详细尺寸)1.1.2.4.角部配筋1.1.2.5.各边中部配筋1.1.2.6.箍筋1.1.3.关于标高1.1.3.1.柱平法施工图都要注明柱的分段标高,通过阅读如何理解这些标高呢?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柱标高的表示方法,如-0.030~19.47,前一个数是指本段柱的根部标高,后一个数是本段柱的顶标高。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是指梁顶面标高✓剪力上柱的根部标高分两种情况:一是柱给筋锚固在墙内的,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的结构层楼面标高。
1.2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2.1柱平法施工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就是用柱平面图,再用表格式配合来表示柱钢筋的各项信息;另一种是截面注写式,也就是直接在柱平面图上,在柱的截面表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信息。
1.2.2列表式表示法如下图:在上图中,柱所有的配筋信息都可以在列表中清楚的看到。
1.2.3截面式柱平法如下图所示以上图中KZ1(-19.47~37.47)为例:B*H=650*600 B1=B2=325 H1=150 H2=450角筋:4根二级25B边一侧中部筋:5根二级25 两侧对称H边一侧中部筋:4根二级25 两侧对称箍筋:一级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 为井字形箍筋柱的平法图主要是指截面数据、标高数据、及配筋数据,而配筋数据又很简单,只能纵筋和箍筋两种。
这些钢筋在柱是如何摆放的呢?这就要阅读平法图集的柱构造详图部分。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2、在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3、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4、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5、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x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需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其中b=b1+b2,h=h1+h2。
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对于圆柱,表中bxh一栏改用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
为表达简单,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b2和h1、h2表示,并使d=b1+b2=h1=h2 对于芯柱,根据结构需要,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分别引注其编号)。
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需注写;当设计者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
芯柱定位随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6、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界面,以直接注写界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柱平法制图规则变化
1、柱根(嵌固部位)
在11G101-1P8,2.1.3说明: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1.0.8条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层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这点在原03G101系列中未有“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的规定。
从11G101-1柱构造详图可知,在新的平法图集中:无地下室结构基础顶面,有地下室时地下室顶板,梁上柱梁顶面,墙上柱墙顶面属于结构嵌固部位。
在采用11G101设计的工程图纸中,应由明确的说明。
1 / 1
2、柱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
在11G101-1 P9,关于柱表注写2.2.2规定第6条,注写柱箍筋说明中“当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Φ10@100/200(Φ12@100) ,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箍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Φ12,间距为100.
解读:柱根规定的变化,对于造价人员来说,计算难度无疑加大。
需要对每个部位的柱进行判断和考虑。
对应的算法发生了改变,柱根处的纵筋是Hn/3.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1 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1.1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1.2 柱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1.1.3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1.1.4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2 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
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标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1.2 列表注写方式1.2.1 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1.2.2 柱表注写内容规定如下:1.注写柱编号,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应符合表1.2.2 的规定。
表1.2.2 柱编号注:编号时,当柱的总高、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对应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仍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应在图中注明截面与轴线的关系。
2.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框架柱和转换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松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注:对剪力墙上柱QZ 本图集提供了“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柱与墙重叠一层”两种构造做法(见第65页),设计人员应注明选用哪种做法。
柱平法施工图的看图原则下面是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柱平法施工图的看图原则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看图原则:先校对平面,后校对构件;先看各构件,再看节点与连接。
1看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2检查各柱的平面布置和定位尺寸,根据相应的建筑结构平面图,查对各柱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是否正确。
特别应注意变截面处,上下截面与轴线的关系;3从图中及表中逐一检查柱的编号、起止标高、截面尺寸、纵向钢筋、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4柱纵向钢筋的连接位置、连接方法、连接长度、连接范围内的箍筋要求;5柱与填充墙的拉接筋及其它二次结构预留筋或预埋铁件。
所以建施与结施图一定要结合起来看!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要点看图原则:先校队平面,后校对构件;根据构件类型,分类逐一细看;先看各构件,再看节点与连接。
1看结构设计说明中的有关内容。
明确底部加强区在剪力墙施工图中的部位及高度范围;明确底部加强区在剪力墙施工图中的部位及高度范围;没有明确得就要问设计2检查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
根据相应的建筑平面图墙柱及洞口布置,查对剪力墙各构件的平面布置与定位尺寸是否正确。
特别应注意变截面处上下截面与轴线的梁轴线的关系。
3从图中及表中检查剪力墙身、剪力墙柱、剪力墙梁的编号、起止标高、截面尺寸、配筋、箍筋。
当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时,应将表和结构平面图对应起来一起看。
4剪力墙柱的构造详图和剪力墙身水平、竖直分布筋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剪力墙柱的配筋,搞清从基础到屋顶整根柱或整片墙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
5剪力墙梁的构造详图,结合平面图中剪力墙梁的配筋,全面理解梁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锚固、箍筋设置要求、梁侧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要求等。
6其余构件与剪力墙的连接,剪力墙与填充墙的拉接。
KL与墙得连接,随LL还是随AL,还是另有说法?也可以把网上某些人得节点推荐给设计,争取让其采用你推荐得一些合理构造!KL与墙的连接,随LL还是随AL,还是另有说法?都必须由设计予以明确。
2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2.1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2.1.1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2.1.2柱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剪力墙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见第3章)
2.1.3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1.0.8条的规定注明各构件层的楼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2.2 列表注写方式
2.2.1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要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式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如本图集第11页图所示)。
2.2.2柱表注写内容规定如下:
1.注写柱编号,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应符合表
2.2.2的规定。
柱编号表2.2.2
注:编号时,当柱的总高、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对应相属,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仍可将其
编为同一柱好,但应在图中注明截面与轴线的关
系。
2.注写各段柱的起止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
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框架柱
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
高系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
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为
墙顶面标高。
注:对剪力墙上柱QZ本图集提供了“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柱与墙重叠一层”两种构造做法(见
第61.66页),设计人员应注明选用哪种做法,当
选用“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做法时剪力墙平面
外方向应设梁
3.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需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其中b= b1+ b2 , h= h1 + h2,当截面的某一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 + 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对于圆柱,表中b×h一栏改用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
为表达简单,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b2和h1、h2表示,并使d= b1+ b2= h1 + h2 。
对于芯柱,根据结构需要,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分别引注其编号)。
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需注写;当设计者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
芯柱定位随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4.注写柱纵筋。
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形柱、圆柱、芯柱),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除此之外,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5.注写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在箍筋类型内注写按本规则第2.2.3条规定的箍筋类型号与肢数。
6.注写柱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
当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施工人员需根据标准构造详图规定,在规定的几种长度值中取其打者作为加密区长度。
当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径及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