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标注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37
独立基础平法标注详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们能够以数字方式表达几何特性,以及衡量、统计和建模地貌和地理环境。
GIS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生态环境分析、交通网络分析、景观研究等领域。
标注是GIS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是把相关信息用文字或图形表示出来,标注可以将地图上隐藏的空间特征表现出来。
独立基础平法(IFP)标注是一种常用的GIS标注方法,它基于平面坐标系统,通过对对象的水平和垂直坐标来表示对象的位置,从而使信息可视化并准确定位。
IFP标注的基本原理是:图上一个点的坐标(x,y)表示成如下形式:(x,y),其中x标识该点在该地理空间中的水平位置,y 标识该点在该地理空间中的垂直位置。
因此,IFP标注可以把一个图上的对象映射到平面坐标系上,进而可以在地图上更清楚地显示出对象的位置。
IFP标注适用于任何可视化信息,但最常用于地图中的位置和几何信息。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定位地图上的特定(x,y)点,以及识别地图中的特定特征,例如山脉、湖泊、河流等。
IFP标注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准确的表达几何信息,适用于复杂的空间结构,例如多边形、曲线、圆弧等,它还可以用于支持地图修改、重新定位和空间分析。
然而,由于标注是人工完成的,它的精度不如地图的精度,且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标注的正确性对于GIS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使用IFP标注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和数据准备。
一般来说,预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坐标系:由于IFP标注使用平面坐标,因此需要明确坐标系,例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经纬度系等;2.准备坐标数据:整理好图形对象及其坐标信息,例如:点、线、面等;3.检查坐标数据:检查坐标值是否正确,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空值、重复值、误差等;4.进行标注:使用GIS软件进行标注,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标注规则。
本文介绍了IFP标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介绍了预处理的步骤。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9-2-10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我国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既简化了施工图,又统一了表示方法,以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本节是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OOG101)编写的。
9-2-10-1 一般规定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
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
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9-2-10-2 梁平法施工图1.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通常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注)。
2.平面标注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表达。
平面注写分为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两类(图9-44)。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
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图9-44 梁平面注写方式示例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四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1)梁编号为必注值,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
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标注的种类解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平法识图的认识及总结?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
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
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方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
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如图:(二)、标注。
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方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
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
钢筋平法标注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五、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表示梁上皮标高;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加15d直角钩;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保护层问题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架立筋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主筋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弯起筋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腰筋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负弯矩筋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加15d直角钩;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梁下部纵筋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加15d直角钩,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箍筋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复合箍筋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箍筋加密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吊筋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筋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板主筋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搭接位置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或;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 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倍;原位标注相对于集中标注而言,是集中标注的具体补充与细化;当这两种标注发生矛盾时,通常是以原位标注为准,但是从安全起见,还是钢筋多多益善;值得注意的是,当原位标注负弯矩筋时,已经包含了梁上部的贯通纵筋在内,这一点在图纸上常常发生混淆,设计者最容易糊涂,施工者千万马虎不得,有疑问时,直接去问设计师最好,或者宁可多用钢筋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免除后患;锚固搭接见101-1第35页右上角图,此构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证支座内受力纵筋的净距不小于25mm,从而保证纵筋在支座内有一定的握裹力,这一点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内搭接是错误的,应该加以改正;至于那个1:12斜度,是否可以考虑不打弯,直接插入,因为那个弯度太小,不易弯准,当角度弯不准时反倒影响了质量,如果不打弯,干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如果支座两边纵筋直径相同,最好是直接通过,不在支座内设接头,想设接头时,最好是把接头设在净跨度中的三分之一与四分之一之间的区段处隔一搭一;弯折弧度实践证明,钢筋设计弯钩,往往事与愿违,本来是想增加锚固坚固的程度,其结果是在陡弯处,钢筋内部结构已被破坏,陡弯处的内部出现了看不见的裂纹,成为了新的薄弱点,当钢筋受到极限应力时,最容易在弯点断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强调采用弯折半径4d;6d;8d,而不是弯折直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轻视; 在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的弯钩成型时,在钢筋弯曲机上切不可加挡板,而且中心卡桩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桩用直径35mm以上的,宁可让其弯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为新的问题了,普通箍筋倒是没的说,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弯的不陡,会缩小纵向钢筋在构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弯的过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坏作用,解决的办法,只有牺牲保护层,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于探讨;钢筋常用的分类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一按轧制外形分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 10mm,长度为 6m~12m;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二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 3~5mm、细钢筋直径 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三按力学性能分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四按生产工艺分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是为了防止钢筋生绣,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因此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必须有足够的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一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指从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要符合表 2-1的规定,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公称直径;”表 2-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备注:1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 10mm,且不应小于 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 15mm;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数值减少 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3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40mm,时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4软件默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梁为 25mm,柱为 30mm,板和墙为 15mm,基础底板为 35mm,构造柱和圈过梁为 25mm;二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一、表示室内正常环境;二、a表示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b表示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表示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质物影响的环境;注:严寒或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工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 24的规定;三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 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平法标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7070209A)和建设部列为一九九六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所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10@100/200(4)——四支箍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20013&10@150/200(4)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150,梁的中部间距为200,四肢箍&8@100(4)/150(2)···加密区间距100 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 两只箍18&12@150(4)/200(2)梁的两端各有18根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200 双只箍2&22;3&25梁上部通常筋为2根二级钢,直径为22;下部通常筋为3根二级钢,直径为22&22+(4&12)用于六只箍,其中2&22为通常筋,4&12为架立筋6&25 4/2上一排纵筋为4&25下一排纵筋为2&252&25+2&222&25 放在角部2&22 放在中部6&25 2/4上一排为2&25下一排为4&256&25 2(-2)/4上排纵筋为2&25 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25 全部伸入支座2&25+3&22(-3)/5&25上排纵筋为2&25和3&22,其中3&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25 全部深入支座N6&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222&25+3&22(-3)/5&25上排纵筋为2&25和3&22,其中3&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25 全部深入支座斜杠前面的是三分之一处斜杠后面是四分之一处1)KL8(12) 500x850其中()中的数值意思是KL8的跨数,以后你还会遇到()里有A或B的,有A的是单跨悬挑,有B的是双跨悬挑;(2)Φ10@100/200(4)其中()中的数值指的是4X4只箍,还有(4X5),(6X6),(8X8).....都是bXh;(3)梁有钢筋标注有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有原位标注的以原位标注为准,无原位标注的以集中标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