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6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威”第一框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等。
“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增强宪法责任等。
本框题通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和“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原则和精神。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在了解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从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落实本单元教育目的。
本框题内容还为下一框题“如何坚持宪法至上”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对法律、法治、宪法有了初步浅显的了解,对法律的信仰相比于小学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学习《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课的基础。
但是由于初中生更多的时候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对国家宪法少有关注,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敬畏感。
在人权知识方面,学生在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到国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切,但对国家从宪法的角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则了解甚少。
因此,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提升宪法在中学生心中的权威,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是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是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权、珍惜自己的人权;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产生敬意。
2、能力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
3、知识目标:明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原则;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了解我国人权主体和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对如何维护自身权利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认识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提高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维护自身权利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相关教学资料。
2.案例材料、讨论问题、情景模拟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宪法封面,引导学生回顾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在维护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学习目标1.认识宪法的基本原则。
2.掌握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认识人权,掌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宪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读小眉的周记回答问题: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活动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
活动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材料一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材料二课本第4页“探究与分享”四幅图片思考:1.为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的什么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2.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是什么?3.公民通过什么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4.为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还做了哪些规定?探究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活动三:走进生活依据《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数据,从1981年至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全球减少贫困人口的71.82%。
由于中国的贡献,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提前2年多达到2014年的水平。
2015年7月6日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2014年下降到4.2%,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