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00回风巷联络巷、120700回风巷下段掘进作业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4
第一章工作基本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用途1、巷道名称:回风大巷及回风上山2、巷道用途:主要用于回风、行人等。
3、井上位置:位于井田中部,天然大山中。
4、主采煤层:15#5、煤层厚度:5.04m—6.57m 平均:5.81m第二节工作面四邻关系工作面北部为副斜井井筒,南部为开拓未采区,东部为运输大巷,西部为回风大巷。
本工作面布置于15#煤层中,延顶板水平掘进,四邻关系对掘进无大的影响,按初步设计平面图布置,南部200多米处为采空积水区,因此在掘进时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探水。
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本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分别为6#、15#煤层,因当前主采15#煤层,6#煤层回收矿井时可采,所以在此只表明15#煤层。
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6#煤层65.34—101.57m,平均84.59m,煤层厚度5.04—6.57m,平均5.81m,为稳定可采煤层,含0—3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井田内可采煤层。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总体构造为单一斜构造,井田位于山西沁水煤田东北部边缘,总体为一褶皱构造,共发育有2个向斜和1个背斜,在井田内还发育有2条断层和38个陷落柱,构造中等,属二类。
第三节预测瓦斯、火、煤层情况根据2007年6月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煤矿15#煤层所作出的煤尘爆炸鉴定检验报告,煤尘无爆炸性。
据2006年12月阳泉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全市地方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阳煤政发[2007]10号)借鉴相邻矿井五指山煤业有限公司15#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9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37m3/min,按低瓦斯矿井规定对待。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1、井田地表水:本井田及邻近河流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前头河,由西向东流经本井田北部,最终汇入桃河,前头河属季节性河流,仅雨季有水,平时干涸,其余均为季节性流水的小山沟。
编号:11---3新疆大北矿业有限公司井底车场卧底、整道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井底车场编制人:刘虎根区队长:刘汉强施工单位:主井井队批准人:邵俊春编制日期: 2011 年2 月 17日执行日期: 年月日目录矿审批意见 (4)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6)第一章概况 (7)第一节概述 (7)第二节编写依据 (7)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8)第一节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8)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9)第三节地质构造 (11)第四节水文地质 (11)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3)第一节巷道布臵 (13)第二节支护设计 (13)第三节支护工艺 (18)第四章施工工艺 (21)第一节施工方法 (21)第二节凿岩方式 (22)第三节爆破作业 (22)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24)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24)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5)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一节劳动组织 (26)第二节循环作业 (26)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第六章生产系统 (29)第一节通风系统 (29)第二节压风系统 (31)第三节防尘系统 (32)第四节防灭火 (32)第五节供电系统 (33)第六节排水系统 (33)第七节运输系统 (34)第八节通讯系统 (34)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4)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36)第一节施工准备 (36)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37)第三节顶板管理 (39)第四节爆破管理 (42)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48)第六节机电管理 (49)第七节运输管理 (54)第八节其它 (56)矿审批意见单位及人员签字: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机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矿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贯彻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时间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施工单位复查时间参加复查人员签字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矿井9-15煤层首采区轨道上山。
第一章工程设计概述开口坐标X=3810645,Y=38423896 ,Z= +160支护形式矿用工字钢方位角24°工程量265m标高+160m净断面 5.5m2掘进断面 6.6m2坡度+0°第二章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巷道)地面标高(m)+225.3~ +296.0煤层倾角6.8~8.5°平均7.5°煤层厚度3.2~6.3m平均4.75mf<0.5构造顶板断层泥及断层角砾岩厚度3.1~22.6m平均13.4mf<0.2~0.7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3.06~10.56m平均7.8mf8.2~9.0老底L8灰岩厚度0.7~4.3m平均2.8mf11.1~14.0最大涌水量10m3/h正常涌水量5m3/h 瓦斯绝对涌出量 1.2m3/min煤层自燃发火期最短62天煤层情况该工作面煤层为二1煤,呈黑色,粉末状,半光亮型,煤层原生构造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而遭受破坏,层理不清,滑面及摩擦镜面发育,强度较低,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主要地质构造(1)根据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形态分析,地质条件简单,掘进范围内煤层底板整体呈一单斜构造。
(2)根据相临巷道及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分析,预计该工作面煤层底板起伏变化不大,次生断层和褶曲不发育。
(3)工作面大部分保留原生顶板,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根据相临工作面掘进地质情况分析,预计该面煤层顶板起伏变化不大,断层不发育。
水文地质情况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底板水:经过井田下部告成矿及本矿原13采区巷道对L7-8灰岩水的长期疏放,L7-8灰岩水不会对运输大巷掘进产生影响。
预计其正常涌水量为2m3/h,最大涌水量为4m3/h。
2、顶板水:在矿井原13采区下山掘进时,普遍未见顶板涌水现象,仅局部出现少量顶板淋水现象,最大涌水量为2m3/h,并且根据主井掘进地质水文资料分析,该工作面顶板水赋存较弱,仅会在局部地段掘进时出现顶板淋水、涌水现象,但涌水量不大,预计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6m3/h。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1)第二章井上下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第四节水文地质 (4)第五节其他相关情况 (4)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支护设计 (6)第四章巷道施工 (17)第一节施工方法 (17)第二节施工工艺 (17)第三节装、运煤方式 (18)第四节管线敷设 (18)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8)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第一节劳动组织 (20)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2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第六章生产系统 (22)第一节通风系统 (22)第二节压风系统 (24)第三节防尘系统 (24)第四节防灭火 (25)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25)第六节供电系统 (26)第七节排水系统 (31)第八节运输系统 (31)第九节通迅系统 (32)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2)第一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41)第二节灾害预防 (35)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41)第一节施工准备 (41)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41)第三节顶板管理 (45)第四节防治水管理 (47)第五节机电管理 (49)第六节运输管理 (53)第七节掘进机使用及管理 (59)第八节其他 (63)第九节安全制度 (64)第十节针对性安全措施 (65)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回风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该巷道掘进的目的:承担全矿井回风任务并兼做安全出口通道。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回风大巷设计延伸长度为:1941米。
服务年限:至矿井回采完毕。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根据矿井接续分段进行延伸。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根据山西约翰芬雷华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神木县三江能源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
山西灵石昕益致富煤业有限公司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吴文云施工单位:温州锐峰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回风大巷编制日期:二〇一二年十月项目部会审卡工程名称: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施工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经理:会审日期:2012年10月日会审意见:目录第一章概况......................................... - 4 - 第一节概述...................................... - 4 - 第二节编写依据.................................. - 4 -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 5 -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井下采空情况 .............. - 5 - 第二节地质情况................................ - 6 - 第三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6 -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水文地质.................................. - 7 -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8 - 第一节巷道布置.................................. - 8 - 第二节矿压观测.................................. - 8 - 第三节支护设计.................................. - 8 - 第四节支护工艺.................................. - 9 - 第四章施工工艺.................................... - 16 - 第一节施工方法................................. - 16 - 第二节凿岩方式................................. - 16 - 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 16 - 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 17 - 第五节综掘说明书............................... - 17 -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 19 - 第五章生产系统.................................... - 20 - 第一节通风..................................... - 20 - 第二节压风..................................... - 22 - 第四节防灭火................................... - 22 - 第五节安全监控................................. - 23 - 第六节供电..................................... - 24 - 第七节运输..................................... - 25 - 第八节排水..................................... - 25 - 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 - 25 -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经济技术指标..................... - 26 - 第一节劳动组织................................ - 26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 28 -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28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28 - 第一节一通三防................................ - 28 - 第二节顶板................................... - 29 - 第四节防治水................................... - 31 - 第五节机电............................. - 36 - 第五节运输.................................... - 38 - 第六节其他..................................... - 40 -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4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规程所掘巷道为山西灵石昕益致富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
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作业规程编制人:技术负责人:批准人:施工单位:编写日期: 2013.2.20前言 (2)第一章:矿井概况 (2)第二章: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 (8)第三章:施工方法 (10)第四章:施工作业 (10)第五章:永久支护 (16)第六章:顶板支护质量监测 (25)第七章:通风工作 (30)第八章:供电、供水、排水、供风设备及能力 (35)第九章:施工组织管理 (37)第十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8)第十一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及避灾路线 (39)第十二章:工程质量标准 (54)附图:前言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矿建一期即将完成,按照上级批复计划,现开始施工二期矿建工程,掘进回风大巷,为采掘工作面形成通风系统,为保证回风大巷工程顺利施工,特制订本作业规程。
编制依据:1、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
2、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2013年底矿建工程衔接计划。
3、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施工图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井田地理位置: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圣鑫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泽州县巴公镇西南北连氏西头村口,井田外东部为凤凰山矿和古书院煤矿,北部与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靖丰煤业有限公司相接,四临关系相对简单。
交通情况:该矿距巴公镇约8km处,东距长晋高速5km,距泽州北高速入口约3 km,距207国道约7km,北东距太焦铁路北板桥站约9km,距井田内东部陈大(陈沟-大阳)公路线1.5 km,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第二节地层及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东南缘,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隆起),受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
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01 第二章地质说明书--------------------------------------02 第三章施工方法和作业方式------------------------------03 第四章巷道掘进 ---------------------------------------03 第五章劳动组织与正规循环作业—————————————07 第六章一通三防--------------------------------————08 第七章掘进辅助系统 ----———————-----------------12 第八章安全技术组织措施--------------------------------14一、施工准备---------------------————————-----14二、一通三防措施--------------------------------------14三、顶板管理 -----------------------——————-----17四、爆破 --------------------------——————-----28五、防治水—-----------------------------------------24六、煤与瓦斯突出防治----------------------------------28七、机电管理------------------------------------------30八、运输---------------------------————----------33九、避灾----------------------------------------------35 第九章避灾撤人路线--------------------———————--36 附录:作业规程会审作业规程贯彻签字名单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巷道位臵:115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位于新井15#层,新建主斜井西翼。
1172专用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1172专用回风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目的:解决1172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用途: 1172回采工作面回采时,满足其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1、巷道设计长度:314m2、服务年限:3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2年3月份开工,工程预计2012年6月份完工。
第二节依据1、水城县阿戛乡捡材沟煤矿是省煤管局批准的变更技改矿井,由盘江煤电集团煤矿研究设计院,本工程为《设计》中准备工程。
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0年7月。
3、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生产地质报告》,由贵州地矿局113大队编制,批准时间为2008年4月。
4、矿压观测资料该巷道距地表浅,从回风平巷、1172回风巷道比较观察,围岩压力较小。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附:井上、下对照图(1:2000)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1、煤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K17、K22、K24、K32、35煤层,总煤厚8.2m,煤层走向N335º,倾角15º~31º,详见煤层特征见表2。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附图1:煤岩层综合柱状图层围岩柱状图表第三节地质构造矿区处于格目底向斜东南翼近轴部,呈SE--NW的单斜构造,但区内煤层倾角变化较大,岩层倾角南翼缓北翼陡,多在15°~35°之间。
矿界范围内有多层断条即F8、F9、F10、F30、F55、F61、F66、F67、F69。
F8为逆断层走向344-350º,倾向南东,倾角55-70º;F9为逆断层,断距20-70m,走向南北,倾向西,矿区内长约300m左右;F10为逆断层,走向近南北,断距70-130m,倾向西,倾角70-50º。
第一章工程概况 述第一节 概 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中央水仓、中央水泵房、井下变电室。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掘进目的是为了矿井水害防治,配套的供电和排水系统。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巷道设计长度:巷道设计总长度 135 米。
其中:变电所 24.6m, 水泵房 17m,管子道 12m, 水泵房联巷 12.5m,吸水井 14.6m,水仓 31m。
水仓联 巷 23.3m。
2、服务年限:与矿井同期。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为 2018 年 7 月 20 日,竣工时间为 2018 年 8 月 15 日。
第二节 编写依据《共荣煤矿机械化改造专项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说明书,批准时 间为 2015 年 7 月。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2005 年 9 月第一版。
《共荣煤矿各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共荣煤矿机械化改造防治 水专项设计》说明书,2018 年 6 月。
第二章第一节地质概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的关系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附表 1) 工程名称 1690m 联络巷1水平+1690m地面标高 地面的相对位置 井下位置 及四邻采掘情况 邻近采掘情况对 掘进巷道的影响1942m~1936m 位于井田荒废农田井下标高1690m巷道上部为一采区回采工作面, 东以 F3 断层为界, 南部为 未采实体煤。
相邻为未开拓的采区,施工中主要受静压力影响。
第二节 一、岩层赋存特征岩层赋存特征及地板岩石特性根据附近钻孔揭露情况,本层位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砂岩-砂砾岩,在矿 区南部相变为含粒粉砂岩,东北部相变为杂色及灰绿色含粒-细砂岩,属河床 相沉积,最大厚度 170m,平均厚度 35m。
无膨胀性,普氏系数 6 左右。
第三节 地质构造该巷道地面沟壑发育,无蓄水,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
根据+1690m 联 络巷掘进施工情况, 揭露断层较少, 地质条件较简单。
对工作面掘进影响不大。
****煤矿****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煤矿技术科2020年12月21日作业规程贯彻学习签字表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1)第二章地质情况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开采情况 (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第三节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 (3)第四节存在问题及需采取的措施 (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4)第一节巷道布置 (4)第二节支护设计 (4)第三节矿压观测 (6)第四章施工工艺 (8)第一节施工方法 (8)第二节凿岩方式 (8)第三节爆破作业 (9)第五节管线敷设 (11)第五章生产系统 (12)第一节通风系统 (12)第二节压风 (16)第三节瓦斯抽采 (17)第四节综合防尘 (18)第五节防灭火 (19)第六节安全监控 (21)第七节供电 (23)第八节排水 (23)第九节运输 (23)第十一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4)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第一节劳动组织 (24)第二节作业循环 (25)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6)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7)第一节施工准备 (27)第二节一通三防 (27)第三节防突安全技术措施 (30)第四节顶板 (31)第五节爆破 (34)第六节先探后掘安全技术措施 (39)第七节防治水 (40)第八节机电 (42)第九节运输 (44)第十节其它 (50)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52)第一节灾害事故应急措施 (52)第二节避灾路线 (53)第九章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54)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54)第二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5)附表:****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工程巷道名称为****回风巷。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回风巷主要作用为****采煤工作面的进风、运煤、运料、行人等,确保****采面正常回采。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1、巷道设计长度:507m(0-80m里程为老巷维修)。
120700回风巷联络巷、120700回风巷下段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单位:开拓工区施工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时间:2013-9-25目录第一章概况 (4)第二节编制依据 (5)第二章巷道地理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5)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7)第一节巷道布置及施工顺序 (7)第二节支护设计 (7)第三节支护工艺 (14)第四章施工工艺 (18)第一节施工方法 (18)第二节凿岩方法 (19)第三节爆破作业 (19)第四节装载、运输路线 (24)第五节管线布置 (25)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5)第五章生产系统 (26)第一节通风 (26)第二节压风系统 (30)第三节综合防尘 (30)第四节防灭火 (30)第五节安全监控装置 (32)第六节供电系统 (34)第七节供水、排水系统 (35)第八节通讯系统、照明 (35)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6)第一节劳动组织 (36)第二节循环作业 (36)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38)第一节一通三防管理 (38)第二节防治水 (39)第三节顶板管理 (40)第四节爆破管理 (40)第五节机电 (44)第六节运输 (45)第七节其他 (48)第八章灾害应急处理及避灾路线 (50)第一节应急处理 (50)第二节避灾路线 (51)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概 述一、巷道名称:120700回风巷联络巷120700回风巷联络巷开门于西翼集中回风巷北帮,开门中位于Y4控制点以南15.92米,按方位:339°30′47″,坡度:+45°掘进33.7米后转向,按坡度:-7.47°掘进120700回风巷下段,掘进40米与西翼集中皮带运输巷贯通。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通风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巷道设计长度:全长73.7米。
2、服务年限:2年 四、预计开工、竣工时间120700回风巷联络巷开工时间:2013年9月下旬开工,预计2013年10下旬竣工。
(平面图附后)G 31533.311T120701轨巷1553.550T 补F31513.261T 联1H =1.1m ∠43°1543.247T 1531.539T联2联11514.084T C 221531.176T 1544.163TX 8H = m 62°H =8.7m 45°H =2.5m35°H=6m 65°H =2.5m 45°H >5m 38°H =0.6m 62°H =1.6m78°H =2.2m 55°1551.768TF 11540.345TX 7Y 4H 1H =0.7m 60°H =1.4m 35°Y3′1514.029T12070回风巷第二节编制依据一、工作面设计图纸及说明设计图纸及说明名称为《120700回风巷联络巷施工设计图》、《120700回风巷施工设计图》。
二、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名称为《120700回风巷联络巷掘进地质说明书》、《120700回风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三、安全技术资料《煤矿安全规程》、集团公司编制《煤矿岗位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二章巷道地理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工程位置及周围开采情况该巷位于东井西翼,第补7勘探线以西,巷道以北为西翼集中回风巷,以南为西翼集中皮带运输巷。
二、对应地表情况对应地表为彭尔包包,地表无重要建筑物及保护物,为陡坡荒山地形,标高约1830米——1860米。
三、煤岩层情况:预计120700回风巷联络巷将从7#煤层穿至2#煤层,预计在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量较大,应加强瓦斯管理。
7#煤层:1.5米厚,以粉状为主,少见块状,半暗型煤,夹矸为碳质泥岩;6#煤层:0.2米厚,块状半暗型煤;5#煤层:1米厚,块状半暗型煤,底部含方解石石脉;4#煤层:0.8米厚,块状半暗型煤,底部含方解石石脉;3#煤层:0.7米厚,粉状半暗型煤,含夹矸1-2层,底部带有方解石细脉,夹矸为高岭石岩1米厚块状半暗型煤,夹矸为碳质泥岩;2#煤层:1.4米厚,黑色块状,具贝壳状断口,半暗型夹亮煤条带发育见方解石细脉,夹矸为棕褐色高岭石泥岩。
120700回风巷延2#煤层顶板掘进。
预想剖面图附后四、地质构造根据三维物探资料显示,该巷掘进前方没有较大断层构造影响。
五、水文地质该巷在设计掘进范围内上部及四周没有老窑采空区积水影响又无含水层、导水裂隙带、断层裂隙水及陷落柱岩溶水等水害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计无水害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采取逢掘必探的探放水措施,同时加强排水管理工作,防止造成人为水患。
六、岩性描述见综合柱状图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及施工顺序120700回风巷联络巷开门于西翼集中回风巷北帮,开门中位于Y4控制点以南15.92米,按方位:339°30′47″,坡度:+45°掘进33.7米后转向,按坡度:-7.47°掘进120700回风巷下段,掘进40米与西翼集中皮带运输巷贯通。
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120700回风巷联络巷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掘进尺寸:宽3.6mm,墙高1200mm,拱高1800mm,断面9.56m²。
水沟布置于巷道掘进方向右帮,水沟尺寸400×300mm。
附图:断面支护图。
120700回风巷断面为矩形断面,掘进尺寸:宽4.8mm,高2.8米,断面13.56m²。
水沟布置于巷道掘进方向左帮,水沟尺寸400×300mm。
附图:断面支护图。
二、支护方式(一)、永久支护120700回风巷联络巷巷道为全断面锚网支护:巷道顶部采用L=2500mm的树脂锚杆、L=7200mm直径21.6mm的锚索加矿用钢筋网进行支护,巷道两帮采用L=2500mm的树脂锚杆加矿用钢筋网进行支护,每棵锚杆使用锚固剂3节,每棵锚索使用锚固剂不少于5节。
锚杆、锚索间排距为1000mm*1000mm。
120700回风巷巷道为全断面锚网支护:巷道顶部采用L=2500mm的树脂锚杆、L=7200mm 直径21.6mm的锚索加矿用钢筋网进行支护,锚杆、锚索间排距为:1200mm*1000mm。
巷道两帮采用L =2500mm 的树脂锚杆加矿用钢筋网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 。
每棵锚杆使用锚固剂3节,每棵锚索使用锚固剂不少于5节。
(二)、按悬吊理论计算锚索、锚杆参数一、锚索、锚杆长度计算:(120700回风巷联络巷)(1)锚索长度的计算 L=La+Lb+Lc+Ld式中:L —锚索总长度 mLa —锚索锚入稳定层的锚固长度 mLb —需要悬吊不稳定岩(煤)厚度 取5 m Lc —上托盘及锚具厚度 取0.2m Ld —需要外露的张拉长度 取0.2mLa=ctτδ4d =1.69式中:d--锚索钢绞线直径 取φ=21.6mmt δ --设计抗拉强度1570MPac τ--锚索与锚固剂粘合强度 2.5MPa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L=1.69+5+0.2+0.2=7.09m 选用的锚索长度L=7.2m >7.09m 符合设计长度。
(2)锚杆长度的计算 L ≥L1+L2+L3式中 L ——锚杆总长度,m ;L1——锚杆外露长度,取0.04m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免压拱高与帮锚杆煤帮破碎深度较大值)L3——锚杆锚入稳定层内深度其中:L2=[B/2+Htan(45°-w/2)]/f =1.2 L3=ctτδ4d =1 .2B ——巷道掘进跨(宽)度,3.6m ; H ——巷道掘进高度,3m ;w ——围岩(煤体)的摩擦角,取3‰; f ——岩石普氏系数 取4d --锚杆直径20mmt δ --设计抗拉强度600MPac τ--锚索与锚固剂粘合强度 2.5MPa则:L=L1+L2+L3=0.04+1.2+1.2=2.44m施工中锚杆长度取L=2.5m >2.44m 符合设计要求。
2、锚杆、锚索间排距计算(1)锚杆间排距计算: L =N(1.1+B/10) 锚杆间排距:D ≤0.5L 式中 B ——巷道跨度,3.6m ;N ——围岩稳定系数 围岩系数一般取2则:L=2.92,D ≤1.46符合设计要求 (2)锚索间排距计算:D=X/3式中:D ——锚索间排距,m ;X ——锚索的长度,取7.2m ; 则:D=X/3 =7.2/3 =2.4m D ≤2.4符合设计要求二、锚索、锚杆长度计算:(120700回风巷下段)(1)锚索长度的计算 L=La+Lb+Lc+Ld式中:L —锚索总长度 mLa —锚索锚入稳定层的锚固长度 mLb —需要悬吊不稳定岩(煤)厚度 取5 m Lc —上托盘及锚具厚度 取0.2m Ld —需要外露的张拉长度 取0.2mLa=ctτδ4d =1.69式中:d--锚索钢绞线直径 取φ=21.6mmt δ --设计抗拉强度1570MPac τ--锚索与锚固剂粘合强度 2.5MPa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L=1.69+5+0.2+0.2=7.09m 选用的锚索长度L=7.2m >7.09m 符合设计长度。
(2)锚杆长度的计算 L ≥L1+L2+L3式中 L ——锚杆总长度,m ;L1——锚杆外露长度,取0.04m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免压拱高与帮锚杆煤帮破碎深度较大值)L3——锚杆锚入稳定层内深度其中:L2=[B/2+Htan(45°-w/2)]/f=1.04 L3=ctτδ4d =1 .2B ——巷道掘进跨(宽)度,4.8m ; H ——巷道掘进高度,2.8m ;w ——围岩(煤体)的摩擦角,取3‰; f ——岩石普氏系数 取5 d --锚杆直径20mmt δ --设计抗拉强度600MPac τ--锚杆与锚固剂粘合强度 2.5MPa则:L=L1+L2+L3=0.04+1.04+1.2=2.28m施工中锚杆长度取L=2.5m >2.28m 符合设计要求 . 2、锚杆间、锚索排距计算(1)锚杆间排距计算: L =N(1.1+B/10) 锚杆间排距:D ≤0.5L 式中 B ——巷道跨度,4.8m ;N ——围岩稳定系数 V 类围岩系数一般取2则:L=3.16,D ≤1.58 (2)锚索间排距计算:D=X/3式中:D——锚索间排距,m;X——锚索的长度,取7.2m;则:D=X/3=7.2/3=2.4mD≤2.4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计算120700回风巷施工中锚杆、锚索间排取1200mm×1000mm,可以满足顶板支护要求,120700回风巷联络巷施工中锚杆、锚索间排取1000mm×1000mm,可以满足顶板支护要求放炮前永久支护的顶板到迎头距离不大于700mm,放炮后顶板永久支护到工作面距离不大于2.5米,(三)、临时支护1、放完炮后必须及时采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三梁九钩”必须齐全有效,顶板破碎时及时通知生产管理科指定措施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