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育论文-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探究绘画是幼儿智力、审美和情感的综合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绘画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需要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选择主题并创作。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或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将所观察到的事物绘制出来,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还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示范作品或者创作思路,引导他们开始创作。
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和幼儿进行互动对话,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想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的自由创作是培养他们自主创作能力的关键。
在绘画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创作。
不应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或者限制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方式。
即使是在参照一些示范作品进行创作时,也应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和个性融入到作品中。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及时的展示和分享是培养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绘画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展示幼儿的作品,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也可以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动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需要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还需要鼓励幼儿的自由创作和及时的展示和分享。
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自由绘画摘要:幼儿自由绘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方式,它可以帮助幼儿释放天性、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幼儿自由绘画的意义、方法和实践中具体展开讨论,希望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自由绘画、艺术教育、天性、创造力一、幼儿自由绘画的意义1.释放天性幼儿自由绘画是一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艺术活动,它可以帮助幼儿释放天性,尽情地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自己所想象的世界,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真正地展现自己的天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培养创造力幼儿自由绘画是一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画法和表现方式,让自己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
他们可以通过颜色、形状、线条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限制,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想象力幼儿自由绘画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各种奇妙的图画。
他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在飞翔,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在玩耍,还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小小画家在绘画。
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促进情感发展幼儿自由绘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画纸上。
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释放情感,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体会。
二、幼儿自由绘画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是幼儿自由绘画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亮、宽敞的绘画房间,然后在房间中摆上一些各种各样的绘画用具,如颜料、画纸、画笔等,让幼儿可以随时拿取。
同时还要设置一些绘画作品的展示架,让幼儿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挂在上面,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重视和认可。
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自由绘画幼儿在绘画这一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和想象力。
他们没有固定的绘画规则,只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自由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发展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并通过绘画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让幼儿自由绘画。
首先,要提供丰富的画材和颜色,以便幼儿自由选择,尽情发挥想象力。
在提供画材时,注意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无毒、无害的画材,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同时,还应鼓励幼儿尝试各种不同的画法,如刷、拍、涂、点等,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掘潜力。
其次,要给予幼儿充分空间和时间。
在绘画时,幼儿需要可以自由活动、且不受打扰的空间。
此外,需要给予足够时间,让幼儿能够安心地绘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幼儿绘画期间,老师应提供常规的监督和指导,但应尽量避免过度干扰幼儿的创造性和自由性。
除了以上两点,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在提供绘画材料后,应让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内容,并充分鼓励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
2.在幼儿绘画中,应适时给予表扬和支持,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如果幼儿绘画技巧尚未成熟,则应通过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3.在绘画完成后,应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评价,并及时给出积极的反馈。
同时,还应尊重幼儿作品中表达的个人情感和想法。
4.在幼儿绘画中,应注意维护环境卫生,防止画材对幼儿的伤害。
总之,让幼儿自由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掘潜力。
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表现自我,发展想象力,提升自信心,塑造自我价值感。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更加重视幼儿绘画,并为幼儿创造自由开放、鼓励创造的良好环境。
让幼儿自己画画作者:李慧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28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幼儿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教师应放开让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画画。
关键词:幼儿;绘画;自己画画绘画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例如绘画时要用颜料、笔、纸;雕塑时要用的泥、木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线条、形体、色彩等)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门造型艺术。
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
”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把绘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
幼儿绘画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
在现代,以注重情感、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为主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让我们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画,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在传统美术教育中解放自己,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传统的美术教育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
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自由绘画幼儿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这个阶段,让幼儿自由绘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释放幼儿的天性,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幼儿自由绘画是一种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它不受任何外部指导或干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种颜色、形状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意发挥想象,这有助于释放他们内心的天性和情感,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放松。
幼儿自由绘画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和运用各种颜色、形状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孩子们可以逐渐培养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自由绘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有助于释放他们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放松。
自由绘画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
不过,在进行幼儿自由绘画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他们可以提供适当的画材和绘画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和艺术兴趣。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在孩子绘画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引导孩子们正确地使用绘画材料,了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规则。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探究引言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艺术活动,通过绘画,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缺乏自主创作的能力,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绘画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
一、绘画对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重要性1. 提供多样的绘画素材和工具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样的绘画素材和工具,例如各种颜色的油画笔、水彩笔、粉笔、彩色纸、蜡笔等,以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画板、画纸等。
通过提供多样的绘画素材和工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
2. 提供自由的绘画环境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选择主题、表达方式和风格。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启发性的话题或者图像,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绘画。
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完成自己的作品。
通过提供自由的绘画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作能力。
3. 注重绘画过程的体验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该注重幼儿的绘画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注重作品的成果。
绘画是一种自发的艺术表现形式,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老师应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享受绘画的过程。
在绘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演示和示范,引导幼儿探索和尝试,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作能力。
4. 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三、结语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绘画对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样的绘画素材和工具,提供自由的绘画环境,注重绘画过程的体验,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
关于幼儿绘画教育的探索一、绘画教育的必要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非智力能力呢?这时首推绘画教育。
因为绘画是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活动;幼儿通过绘画认识周围世界表达内心感受。
同时绘画教育属艺术教育范畴,可以充分锻炼幼儿发育中的左脑,促进智能成长;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情操的陶冶,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性;给幼儿提供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绘画教育的方法1、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绘画主体,幼儿有着心理上和情感上的特殊性,他们的绘画兴趣和热情更需要一种特殊的外在环境来诱导。
我们在教室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多种美工材料,以及幼儿喜爱的美术作品等等。
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水粉画,蜡笔画等,加强幼儿的兴趣感。
在讲故事以后,引导幼儿用图画来表现故事内容;外出参观回来,让幼儿用图画来表现参观时看到的情景。
开展幼儿绘画兴趣班,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让绘画成为幼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体验作画的快乐,激发作画的兴趣。
2、适时提供技能支持,“教”“学”互动在幼儿绘画教育中,绘画技能的学习与创造性的培养往往是矛盾的,我们也常常为教的“度”而困惑。
“教”得多了,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孩子的画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教”得少了,阻碍孩子的表现和发挥,无法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出一些方式和方法。
我先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再通过涂色训练、局部布局示范、同伴交流等方法让孩子学习一些绘画小技巧。
至于具体的绘画过程,则不加限制,任由孩子们自由发挥。
例如在主题“夏天”的绘画活动中,我先组织幼儿到幼儿园中“寻找夏天”,再回教室启发幼儿说说眼中的夏天是怎样的?看到了什么?再根据幼儿的讨论,示范一部分画起来有难度的物体,如池塘边低飞的蜻蜓等,然后让孩子进行自由创作。
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研究广益中心幼儿园大二班刘秋君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幼儿参与实践,在教中学,学中学,做中学,切实培养幼儿生活实践能力。
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内容的课题研究在幼儿园应运而生,让人应接不暇。
我园也乘着改革的东风,立足本园实际,确立了区级课题《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研究》为美术课题研究,那么“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到底该如何实施呢?在实际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
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它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
它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依据园部的主课题我班也确立了子课题为《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的研究》。
下面我将对美术材料生活化展开阐述:一、生活化的美术材料丰富了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 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的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1、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于是,我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
有一次,任缘小朋友带来一个鸡蛋壳,我把它装饰成了一只母鸡放在美工区。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探究绘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而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创造有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我们必须创造有条件。
在绘画活动中,营造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对于幼儿的自主创作极为重要。
在设计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高和习惯,提供充足的光线和宽敞的空间。
在配备绘画材料时,要提供多种不同的颜色和工具,以满足幼儿的创造需求。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绘画完成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来给作品起名字,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形象,通过画画,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如此认真和认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二、创造有内容绘画不应该采用模仿的方式,而应该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造。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基础的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如色彩、造型、绘画技巧等,而且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想象进行创作,从而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既有自己的特色,又符合一定的艺术标准。
通过任务设计,如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风景等,开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自主创作。
在儿童绘画活动中,题材设计尤为重要,既注重主题的广泛性和自由性,又要注意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仪的形象,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创造有评价评价在任何教育环节中都是非常必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幼儿的创作成果和过程,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点,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我们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评测,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的作品和得失,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完善自己的创作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创作能力的探究
绘画是幼儿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它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
审美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颜色
的画笔、画纸、油漆等绘画工具,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也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
的绘画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
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喜欢画什么?”、“这幅画里有什么故事?”等等。
这些问题可
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摩和分享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
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他们观摩和学习。
我们也可以鼓励幼儿在绘画活
动结束后分享自己的作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应该给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创造力,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指导。
我们可以在绘画过程中给予幼儿一些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自己
的作品充满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启发性的问题、观摩和分享以及自由的空间,我们可以
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
这将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绘画活动,并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创
作能力。
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自由绘画幼儿天性的释放对他们的绘画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自由绘画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幼儿自由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不给予任何限制和规定,让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我们还要提供适当的材料和环境,让他们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自由绘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在画纸上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形状。
如果我们限制他们只能画某些特定的东西,就会抑制他们的想象力。
而如果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就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
自由绘画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和体验,但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而绘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幼儿将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当幼儿自由地在纸上画出他们内心的感受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畅快和自豪,同时也会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赞赏,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自由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艺术品味。
幼儿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来选择合适的色彩和构图。
通过自由绘画的实践,幼儿会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力,他们会学会欣赏和享受艺术的美,同时也会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观。
自由绘画可以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和精细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手部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来进行握笔、画线和填充颜色等动作。
通过不断的练习,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会得到提高。
这对幼儿学习写字和其他手工艺术技能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释放幼儿的天性,让他们自由绘画,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自由绘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艺术品味,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运动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培养与研究中文摘要儿童是天生就具有艺术天性,这些与生俱来的本能促使他们进行一些自发的绘画活动。
自发绘画活动是指完全由儿童自己发起和组织的绘画活动。
这种活动是儿童自发表现出来的,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情况下产生的自发的绘画创作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满足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儿童的绘画能力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且作为一种交往手段促进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
在某种意义上,儿童的自发绘画活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自我教育活动。
本文探讨的是在没有教师介入的5-6岁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自发绘画活动。
【关键词】儿童;自发;绘画AbstractChildren are born with artistic nature, innate instinct compels them to make some spontaneous painting activities. Spontaneous painting activities are initiated and organized entirely by the children's own painting activities. This activity is the children spontaneously manifested, in the case of the absence of any external pressure to produce spontaneous painting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to meet the opportunities of self-expre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y to draw,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children companion. In a sense, the the spontaneous painting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can be seen as a benefit to the child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lf-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me spontaneous painting activities in the 5-6 year-old children painting process without teacher intervention【Key Words】Children Spontaneous Painting目录一、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过程分析 (3)1.1 儿童自发绘画的概念 (3)1.2 来自不同场景的儿童自发绘画活动 (3)1.3 5—6岁儿童在自发绘画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表现 (3)1.4 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过程是儿童的游戏的一部分 (3)二、5—6岁儿童自发绘画作品的特征分析 (4)2.1 浪漫的自由符号 (4)2.2 不完全的重复 (4)2.3 趣味的卡通画 (4)三、影响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因素 (4)3.1 影响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内部因素 (4)3.2 影响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外部因素 (4)四、总结 (4)4.1 幼儿园的绘画课程设置 (4)4.2 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5)参考文献 (5)后记 (6)一、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过程分析1.1 儿童自发绘画的概念儿童自发绘画活动是儿童在自由、资源的情况下,使用笔和纸等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综合表现出线条和色彩等艺术性特征,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儿童自由发挥,没有目的性,同时儿童绘画也没有成年人指导和评价,这种自发绘画活动,就是儿童自发绘画的整个过程。
幼儿绘画教育论文(2)幼儿绘画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对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摘要:小班幼儿年龄小,手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所以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来体现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
我在实践中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指导小班幼儿的绘画活动的: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
2、创设游戏情节,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适时引导,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4、给幼儿"说"的机会,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5、走进大自然,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喜欢绘画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然地、充分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来体现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使他们的绘画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就选择"给小兔喂青草"、"网小鱼"、"筑篱笆"等内容练习画直线;选择"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卷卷的羊毛"等练习画曲线,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妈妈的长头发"、"我帮妈妈绕毛线"、"彩色的气球"、"糖葫芦真好吃"等等。
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自由绘画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绘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有时候幼儿绘画的过程变得过于受限,孩子们的天性也随之被束缚。
如何释放幼儿的天性,让他们自由绘画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幼儿的绘画天赋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表达。
他们所绘制的作品,不仅是对外界的观察和理解,更是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外化。
而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是天真纯粹的,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重视幼儿的自由绘画,不仅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感知能力。
释放幼儿的天性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表达,而不是被过多地干扰和指导。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体验,以及创造的自由去表达。
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话语和问题,以引导幼儿的绘画方向,但是不应该过多地对他们的绘画行为进行干预和塑造。
自由绘画应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情感去表达自己。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画出一些奇特的、看似无法理解的作品,甚至有时候还可能会有些混乱和不协调。
但是这种表达,是幼儿内心真实情感的展示,是他们个性的外显。
对于这样的绘画,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尊重和包容,尽量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批评和干预。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绘画中找到真正的乐趣和满足感。
释放幼儿天性也包括了对幼儿绘画的作品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对于孩子们的每一幅作品,不管看起来是否符合成人的审美观,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句简单的“好棒!”或者“你画得真好!”都能让孩子感到喜悦和满足。
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可以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也能让他们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付出。
释放幼儿的天性也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多样化的绘画活动。
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和主题,比如彩笔、颜料、油画棒等。
幼儿美术教育浅谈论文幼儿美术教育浅谈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对幼儿绘画技能、技巧及智能的培养,发展幼儿自身,促进其完整、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美术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美术教育浅谈论文篇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摘要】幼儿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对幼儿绘画技能、技巧及智能的培养,发展幼儿自身,促进其完整、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所在。
因此,教育者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围绕教育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以求在“自然状态”下,充分展示孩子们天真纯朴的本性,尽情表达他们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幼儿;美术;美术教育笔者在幼儿园观察时发现,现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已不像以前一样让孩子们“依样画葫芦”只知道临摹了,而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所想的,所喜欢的去画自己想画的,不再束缚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同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让孩子们自己创作,对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董跃彩说:“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它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借画画来表现、舒展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格。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不以幼儿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力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学会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1.以培养兴趣为主帮助幼儿喜爱美术,让他们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也就是说,成为未来的画家并不是其目的,让他们有生活和艺术的兴趣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刍议幼儿自主性绘画教育摘要:当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创新最活跃的时期。
幼儿绘画是幼儿创新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
就绘画而言,幼儿只有真正获得了绘画创新的自主权,才能够驾驭绘画创作。
教师围绕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进行多维度的知识教育,使他们在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绘画教育特点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步骤,以教育为目的,以创造力的培养为辅,培养具有创造及想像力的人才来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需要。
而绘画活动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
它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过去的绘画活动一般都是临摹、没有孩子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流露,因此失去了本应属于儿童画最珍贵的稚拙和天真。
自主性绘画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
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而言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教师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关于幼儿的自主性绘画教育的特点探讨从幼儿绘画的本质来看,幼儿是用心灵之智慧,画万事万物之相,又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心境。
首先,对儿童来说,自主性绘画是自主活动,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不受教师的强制干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随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其次,绘画活动本身具有自主性。
在活动过程当中幼儿能够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
最后,注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儿童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非常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儿童遇到困惑或者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儿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在儿童自主性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释放幼儿天性让幼儿自由绘画幼儿,在最初的岁月里,就充满了绘画的渴望。
他们喜欢画画,因为画画可以让他们表达自己,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然而,在很多时候,这种天性会被一些成人的看法所遏制。
成人为了让幼儿的绘画符合自己的审美,可能会规定某种“正确”的画法,强调基础技能的培养,给幼儿带来严格的绘画规则。
这样的做法,既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思考和创造力,也影响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相较之下,为了让幼儿真正地享受绘画的过程和乐趣,我们应该释放他们的天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支持。
幼儿的绘画应该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背负着成人期望的负担。
如何让幼儿自由绘画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1. 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的绘画需要素材的支持。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颜色、形状、质地、大小的纸张、画笔、原材料等,让他们尽情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特别的材料,如金箔、丝绸、自然材料等,让幼儿在绘画中感受更多的想象空间。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我们需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我们可以询问幼儿作品的名称、绘画中的元素代表什么,也可以鼓励他们口头描述自己的绘画过程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意见,不要过度主导。
3. 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虽然我们不应该给幼儿过多的技巧限制,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为他们提供基础的绘画技巧。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信地探索绘画。
我们可以让幼儿尝试不同的技巧,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4. 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幼儿的绘画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可以在活动时间里为幼儿留下专门绘画的时间,也可以在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空间里划出一个专门的创作区。
在这样的空间里,幼儿不需要担心打扰别人或被别人打扰,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绘画。
最后,我们还需要提醒自己,幼儿的绘画是一种自由和开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保持敏感和灵活的心态,引导他们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
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 绘画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例如绘画时要用颜料、笔、纸;雕塑时要用的泥、木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线条、形体、色彩等)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门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把绘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幼儿绘画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在现代,以注重情感、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为主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让我们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画,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师在积极有效的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象,表达自己认识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以及受传统美术教育长期影响,但又有新的教育思想冲击下的现代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绑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让幼儿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愿望。 一、 传统美术教育中解放自己,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传统的美术教育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在教育内容方面,以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介体差异。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从现代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的新途径 在现今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实际仍存在着“教学内容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学习为主要方法”的普遍现象。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无以引发,也很少受到教师的重视。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纲要》提出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模仿化教学的特点正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的特点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亦步亦趋地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而模仿画的后果是把成人的画法强加给幼儿,扼杀了幼儿童稚而天真的绘画方式,迫使幼儿依赖教师,从而失去自主性,使幼儿丧失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扼杀了幼儿最富有的幻想,剥夺了想象的自由,扼杀了创造性。为此,我们应更新绘画活动中“教”与“学”的环节,把教幼儿学会变为教幼儿会学,让教师始终站起教学的起始点上,起开启、引发的作用,使每位幼儿创新出各自全新的作品,教师学着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教幼儿会学怎样画出自己要画的,自己想画的。但我们也不能完全走另一个极端,纯粹的‘自由画’。用“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大胆地画”、“画得要和别人、老师不一样”等空洞的鼓励去应付幼儿,结果容易变成放任。疏忽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分强调幼儿自由表现使绘画处于漫游式的自流状态,使幼儿的作品没有重点及内容。有些幼儿甚至会因能力低下转变成胡闹式的情绪发泄。或是容易诱发惰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难以再突破,从而形成保守性,对幼儿发展起着一定的延误作用。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绘画,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们要对已有模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索一条适宜的新途径、新模式。并按《纲要》的指示,对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发现、感受、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让我们放心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 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它是以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在绘画教学中,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动力,使幼儿进入视觉思维活动的状态,对示范进行选择和再组合的双向作用。 ① 局部示范:所谓局部示范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或物象的一个局部,教师将示范出来,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② 欣赏示范法:教师提供示范画,数量在两张以上,角度多样化。教师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③ 幼儿自我示范法:通过幼儿的眼光去观察同伴的作品,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无言的交流,去解释画面,就能找到他们之间自己的共鸣和心灵上独特的吻合。可见向幼儿展示同伴的作品,对幼儿作品的提高有着我们估量不到的作用。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学习借鉴的成份,介绍那些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像和创造。 ④ 师生共同示范: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幼儿合作作为示范画服务,使双方的创作都得到了互补与发展,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发现法 发现法改变了传统的以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是教给幼儿现成的艺术技能技巧,而是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幼儿的独立自主活动。 三、情境法 设计物选择充满情感特色的环境,情境,使幼儿情绪洋溢地感受物体验周围世界,激发审美、想象,教师可根据教育目标,让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本园场地布置一些特殊的情境,还可通过艺术性语言,神话故事的描述,把幼儿特点的情境中。 四、感知法 在绘画前,幼儿对物体的质感,性质和形态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造型活动,因此,就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触摸要表现的物体,从而了解物体的性质。 五、模特法 人物的动态复杂多样,幼儿画不同动态的人物和动物,在教学上和难点,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呢,我采用了活动小人和真人的表演等方法。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提供幼儿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这对幼儿而言会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油画棒,水彩以外,还可用棉鉴,牙鉴,纸,树叶,硬币,笔线,刮画笔,牙刷等等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的作品。教学手法也可以多样化,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粘贴画,写生画等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 绘画完成后的评价部分也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评价开放化,可以是:(1)幼儿自评——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让幼儿讲出自己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心绪和对外界的认识,幼儿在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指导。(2)幼儿互评——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们所接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3)教师评价——具体说是教师要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作出评价。对每个幼儿的评语中都要有一定比重的肯定性评语。以保护和鼓励幼儿为主,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幼儿的作品教师更应予以认可,具体地评价他们提高的水平,改变过去整齐的横向评价。评价注重个别,从幼儿个人的成长来进行评价,以各种形式鼓励幼儿迈出可喜的一步,真正使评价收到好的效果。 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绘画、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画画的兴趣和信心。我们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先学会放开自己的教育观念,放心、放胆地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我们让幼儿自己画画其实也就是解放幼儿的创造力,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作,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 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放手让他们自由画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