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52
【指南】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指南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近期,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发布了《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指南。
指南指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能够降低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可延缓疾病进展。
另一种降糖新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A)可降低合并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若HbA1c未达标,优先加用SGLT2i抑制剂,如SGLT2i不耐受或禁忌或eGFR不适宜家用,加GLP⁃1A,若仍未达标,酌情选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除外),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
葛均波、霍勇等组织多学科专家发布的一份专家建议指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慢性肾病的患者,应首选GLP-1 RA或SGLT2i,并及早启动治疗。
指南其他要点如下:一、糖尿病肾脏疾病指南指出,明确的糖尿病诊断,同时与尿蛋白、肾功能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系统性疾病,可诊断糖尿病肾病。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糖尿病肾脏疾病: 1 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 mg/24 h,且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 或 UAER,3次中有2次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
2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 1.73 m2 3 个月以上。
3 肾活检符合糖尿病肾脏疾病病理改变。
二、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如果有糖尿病,至少2次以上eGFR<60 ml/min·1.73 m2,排除急性肾损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eGFR降低;但6个月内至少2次以上尿检中的UAER没有达到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肾脏病理检查明确糖尿病肾脏疾病,可考虑为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要点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中国糖尿病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等单位共同制定的。
该指南主要围绕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标准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有糖尿病并且发生了肾脏病变的患者。
2. 糖尿病患者有蛋白尿(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30 mg/g)。
3. 糖尿病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血肌酐增高(男性≥133 μmol/L,女性≥124 μmol/L)。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1.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肾脏病治疗的首要目标。
推荐进行限制饮食、进行适当运动、以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对于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2. 抗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是糖尿病肾脏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对于有大量尿蛋白的患者,可以进一步将目标血压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
3.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不仅可用于降低血压,还可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肾脏病的风险。
4.限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量要根据患者糖尿病和肾脏状况进行调整,对于不同阶段的肾脏病变,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5.合理用药: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三、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1.尽早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糖尿病肾脏病的主要诱因,早期发现糖尿病,通过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肾脏病的风险。
2.干预糖尿病风险因素:积极干预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是有效的方法。
3.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蛋白水平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一、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主要以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主(占90% 以上),20% ~4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KD。
DKD 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30% ~50% 的ESRD 由DKD 所致,DKD 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ESRD 的主要原因。
以往的研究显示我国CKD 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DKD 居第二位。
近20 年来的透析数据显示,在我国,引发ESRD 的原因中DKD 所占比例逐渐攀升,已经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ESRD 的主要原因。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及危害1. DKD 的定义T2DM 肾脏损害包括DKD 和非糖尿病性肾脏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
DKD 是指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8],主要包括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 30mg/g 和/ 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ml/(min·1.73m2),且持续超过3 个月。
临床上以持续性的白蛋白尿和/ 或eGFR 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ESRD。
当DKD 临床诊断存疑,包括尿沉渣显示活动性血尿、突发水肿和/ 或大量蛋白尿、短期内肾功能迅速下降,尤其是1型糖尿病不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时,需肾脏穿刺活检以排除NDKD 肾脏损伤或DKD 同时合并NDKD 肾脏损伤可能。
糖尿病肾脏疾病肾性贫血认识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DKD患者常常并发贫血,其贫血特点是:与非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NDKD)相比,贫血发生更早、危害性更重,认识不足,贫血机制复杂,防治更难。
近年来国内外肾脏病学会或组织先后发布了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诊治指南或共识,但对DKD贫血的诊疗指导,仍有提升的空间。
为此,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了以肾脏病专家为主体,联合内分泌、心血管内科、血液科专家组成的DKD贫血共识专家组,通过对DKD贫血管理与现状调研,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指南/共识,结合专家经验,形成该共识。
该共识内容首先介绍了DKD患者贫血特点、DKD贫血的危害及相关机制,然后对DKD 贫血筛查、贫血纠正启动时机、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铁剂应用、DKD患者输血等临床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诊疗建议并达成共识,旨在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对DKD贫血的认识与管理,提高我国DKD贫血患者的防治水平。
糖尿病(DM)发病率正不断增加,我国2017年成人DM占人口总数的12.8%,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
虽然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对DM 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但仍有约1/3DM患者病情未能有效控制,并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心脏、视网膜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尤为突出,在DM患者中DKD的发生率约为20%~50%o近年来,DKD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中占比已超过肾小球肾炎,且住院人数比例也逐年高于非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NDKD1DKD临床特征为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DKD患者不仅存在肾脏损伤,同时也常常并发贫血。
虽然DKD贫血属于CKD 贫血范畴,但其贫血发生率更高且易被忽视。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ESKD)的首要病因。
本共识的特点包括:(1)传承中医经典,凝练现代中医精华;(2)以临床实用为导向,重视相关药物的临床价值判断;(3)倡导中西医融合,构建DKD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
在传播、实施与推广方面,将依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肾脏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微循环学会中医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全国及多省市的相关会议,发布并宣传本共识,开展共识巡讲会,促进学术交流;建立多学科协作的DKD分期辨治,全程管理的中西医结合示范模式。
流行病学要点提示:DKD起病隐匿,知晓率低,漏诊率高,进展速度快,发生ESKD及心血管疾病风险高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爆发式增长,DKD患者数也随之增加。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DK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
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2016年度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最常见原因是DKD(占26.70%)。
2000至2012年,我国香港地区16个医疗中心所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白蛋白尿发生率为34.2%,其中微量白蛋白尿为26.0%,大量白蛋白尿为8.2%。
CKD起病隐匿,一项纳入85 519例CKD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CKD知晓率仅为12.5%,漏诊率高达61.4%。
DKD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后,进展至ESKD的速度约为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
2019年一项纳入约26万T2DM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随着CKD的进展,T2DM相关CKD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CKD 4~5期患者心血管病患病率甚至达到了50.9%,DKD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