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8_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2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听课笔记: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师行为导入教师手持一袋粗盐和一瓶精制食盐,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吗?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看起来如此纯净,而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粗盐却含有许多杂质呢?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实验活动8,学习如何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其转化为我们日常所需的食盐。
”教学过程1.1 实验原理与步骤讲解•教师行为:教师首先简要介绍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种类(如泥沙、不溶性盐类等),并详细讲解去除这些杂质的实验原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随后,教师分步骤演示实验过程,包括粗盐的称量、溶解、过滤(强调滤纸的选择、折叠和过滤操作要点)、蒸发(讲解蒸发皿的使用、加热方式和停止加热的时机)以及最终产品的收集和称量。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并记录下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过滤时要保持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蒸发过程中何时应停止加热?”等。
••过程点评:此环节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了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行为: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前,教师再次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等。
然后,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轮流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过程点评: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了他们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实验原理: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蒸发结晶→精制食盐•实验步骤:1.称量粗盐2.溶解粗盐3.过滤操作(滤纸折叠、漏斗安装、过滤注意事项)4.蒸发结晶(蒸发皿使用、加热方式、停止加热时机)5.收集并称量精制食盐•注意事项:实验安全、仪器使用规范、操作细节等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感想。
实验名称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器材:50mL烧杯(2个)、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药匙、胶头滴管、漏斗、滤纸(与漏斗配套) 、铁架台(附大小合适的铁圈)、蒸馏水(盛在烧杯中,贴标签)、粗盐、酒精灯、蒸发皿、试管架、废液缸(贴有标签)、试管刷、抹布、火柴、坩埚钳、石棉网实验步骤:(一)溶解1、用量筒量取10毫升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2、用托盘天平称取2克粗盐倒入上述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二)过滤1、折叠滤纸。
2、用适量水将滤纸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3、安装过滤装置。
4、过滤。
(三)蒸发1、安装蒸发装置。
2、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4、洗涤并整理仪器。
实验说明:1、用剩的粗盐倒入指定容器中。
2、注意安全。
评定细则(一)溶解序号评定细则1天平调零、调平2在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两张大小相同的纸3正确将游码调至2刻度4向左盘缓慢加粗盐至天平平衡,再倒入烧杯5打开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6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7倾倒至接近刻度8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至刻度9将量好的水倒入装有粗盐的烧杯,搅拌10 整理仪器说明:1、倾倒液体超过规定量,可以重做一次。
2、读取液体体积数,误差为+0.2毫升。
(二)过滤序号评定细则1正确折叠滤纸,并放在漏斗上2用适量水将滤纸润湿3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4把过滤器放在铁圈上5调节高度6漏斗下端紧靠烧瓶内壁7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8烧杯紧靠玻璃棒倾倒液体9液面低于滤纸边缘10整理仪器(三)蒸发序号评定细则1将酒精灯放在铁圈下方。
2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3调节高度。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
5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6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7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正确熄灭酒精灯。
8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9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10 收拾整理仪器。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教学目标: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
难点:精盐产率的计算。
实验准备: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
(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
(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4.分组讨论: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
(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课后活动: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教学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引言粗盐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然而,在制作过程中,粗盐中常常会含有一些难溶性杂质,如沙子、泥土等。
这些杂质不仅会影响粗盐的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1. 水洗法水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将粗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 - 搅拌粗盐和水,使杂质悬浮在水中; - 将悬浮液静置一段时间,使杂质沉淀; - 将悬浮液中的杂质倒掉,保留沉淀下来的粗盐;-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水中不再有明显的杂质。
2. 过滤法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准备一个过滤器,如滤纸或滤网; - 将粗盐放入过滤器中; - 缓慢倒入清水,并让水从过滤器中流出; -水会将难溶性杂质带出过滤器,而保留下来的是相对纯净的粗盐。
3. 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通过离心作用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将粗盐溶解在水中,制备成悬浮液; - 将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 -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选择适当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 离心机的离心力会使杂质沉淀到离心管的底部; - 倒掉上层液体,保留底部的粗盐。
4. 煮沸法煮沸法是一种通过煮沸使难溶性杂质析出和沉淀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将粗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 加热水至沸腾状态; - 沸腾过程会使水蒸发,导致溶解度下降,从而使难溶性杂质析出和沉淀; - 关闭火源,静置一段时间,使杂质完全沉淀; - 将上层清液倒掉,保留底部的粗盐。
结论通过水洗法、过滤法、离心法和煮沸法这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干净的容器和纯净水,以确保去除杂质的效果。
此外,使用不同的方法时,还应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和所需时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2.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注意事项,如何有效地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粗盐、清水、过滤纸、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粗盐提纯的意义和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展示实验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5.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实验步骤:1. 将粗盐溶解在适量的清水中,搅拌均匀。
2. 使用过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将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
3. 收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蒸发操作,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
4.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出或损坏实验仪器。
2. 过滤时要确保过滤纸贴紧漏斗内壁,防止溶液泄漏。
3. 蒸发时要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溶液溅出。
4. 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使用热水进行蒸发,以防烫伤。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操作,提高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效率。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去除杂质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粗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难溶性杂质,如石榴石、石英、矽、碳等。
去除这些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有研磨、重力分选、浸泡、过滤等。
三、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粗盐样品放入研磨器中,加入一小块研磨玻璃片,研磨20分钟。
2.将研磨后的盐样倒入均匀的水中,加热搅拌,使溶解度达到饱和。
3.将溶液静置,观察是否有沉淀物生成。
4.使用漏斗和滤纸装置进行过滤,将溶液过滤掉。
5.将过滤后的沉淀物用水洗涤,去除残留的盐分。
6.对沉淀物进行干燥,得到净化后的盐样。
7.使用显微镜观察净化后的盐样,记录并分析观察结果。
8.重复上述步骤2-7,使用不同重力分选和过滤条件,比较不同条件对去除杂质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观察到使用研磨器对粗盐进行研磨后,溶液中产生了较多的沉淀物。
2.过滤沉淀物时,使用较小的滤纸孔径可以有效去除较大粒径的杂质。
3.样品经过多次重力分选和过滤,杂质含量减少,精制度得到提高。
五、实验讨论:1.实验中的研磨时间对杂质去除的效果有影响,长时间研磨可能导致部分盐晶体溶解。
2.温度对粗盐的溶解度也有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以提高溶解度,增加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3.研磨器的选择和操作方式也会影响杂质的去除效果,过于剧烈的研磨可能导致杂质重新附着在盐晶体表面,减少去除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掌握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实验中我们发现研磨、重力分选和过滤是较为有效的去除杂质的方法。
在实验中进行多次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制度。
七、实验建议:1.在以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杂质去除方法,如分级筛选、电磁分选等,探索更有效的去除方式。
2.对不同粗盐样品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不同杂质组成和含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杂质去除流程。
注:以上所述只是一份简单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实际实验中可能还需要补充详细的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实验目的
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二、情景导入
思考:粗盐中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此外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要将粗盐初步提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呢?
三、小组活动
活动一:探究粗盐初步提纯的方法
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
【思考】如果在使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俯视
会造成什么药的后果?
【思考】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
【找错】指出右图操作的错误之处?
活动二:粗盐的初步提纯
各小组同心协力,把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并完成
学案。
(注意操作规范)每组同学讨论出自己这一组在做
实验时最闪光的一点,实验结束,进行交流。
活动三: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思考1】粗盐提纯三个步骤中,都使用了什么仪器?
【思考2】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
【思考3】本实验提取得到的精盐是否是纯净物?是否可能还含有其他杂质?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物质(MgCl2、CaCl2等),你有什么办法吗?。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引言粗盐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盐,但它可能含有一些难溶性杂质,如杂质颗粒、泥土、石头等。
这些难溶性杂质不仅影响了盐的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进行有效的去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为合理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一:水洗法原理水洗法是最常见的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溶解杂质颗粒表面的结合力,在水的作用下使其与盐颗粒分离,从而实现去除。
操作步骤1.准备一个容器,将粗盐倒入容器中。
2.加入大量的清水,保证盐完全被覆盖。
3.搅拌盐水溶液,使杂质与盐颗粒分离。
4.静置一段时间,使沉淀物沉降至容器底部。
5.将上层的清水慢慢倒掉,保留下沉淀物较少的盐水。
6.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清水中不再有沉淀物。
优缺点•优点:水洗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药剂。
•缺点:清洗时间较长,只能去除较大颗粒的杂质,对于微小颗粒的难溶性杂质效果较差。
方法二:筛网法原理筛网法是通过使用筛网,利用杂质颗粒的粒径差异,将杂质从粗盐中筛除的方法。
筛网的孔径决定了能够穿过的颗粒大小,从而实现去除杂质的目的。
操作步骤1.准备一个筛网,孔径大小根据需要去除的杂质粒径决定。
2.将粗盐放入筛网上方,用手或其他工具轻轻晃动筛网。
3.杂质颗粒会被筛孔阻挡,留在筛网上方,而盐颗粒则通过筛孔落下。
优缺点•优点:筛网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去除较大颗粒的杂质。
•缺点:只能去除颗粒较大的杂质,对于微小颗粒的难溶性杂质效果不佳。
方法三:沉淀法原理沉淀法是利用杂质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差异,通过静置杂质与盐水溶液发生自由沉降的过程,使杂质从粗盐中分离出来。
操作步骤1.准备一个高度较高的容器,将粗盐倒入容器中。
2.加入大量的清水,保证盐完全被覆盖。
3.搅拌盐水溶液,使杂质与盐颗粒分离。
4.停止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使沉淀物自由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