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果糖和甘露醇
- 格式:docx
- 大小:16.22 KB
- 文档页数:1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的残疾。
目前,针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还很有限,临床上常常采用保守治疗,即通过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等手段来减轻症状。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是两种常用的脑保护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甘油果糖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液渗透压来减轻脑水肿。
甘露醇则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渗透压和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来起到降低脑压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
选取了56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独应用甘油果糖的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脑压、脑循环和神经功能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脑压明显下降,脑循环灌注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治疗组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较轻。
通过以上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甘油果糖能够有效降低脑压和炎症反应,甘露醇则能够进一步降低脑压和改善脑循环。
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相互增强疗效,并且能够降低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有望成为脑出血治疗的新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是一项临床观察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观察到的结果。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密切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甘油果糖和甘露醇。
本
文旨在观察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研究选取了5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单独应用甘油果糖治疗,实验组采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
两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甘油果糖
100毫升,实验组患者每日口服甘油果糖100毫升并静脉注射甘露醇,剂量为0.5克/千克体重。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72小时,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昏迷程度更快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实验组还表现出更好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率较低。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
也较高,如肾功能损伤、心脏骤停等。
而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以上结果表明,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甘油果糖具有调节渗透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而甘露醇可
有效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流灌注。
这一联合方案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
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
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
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
甘露醇价廉起效快,甘油果糖单用降颅压起效慢,但作用维持时间长. 甘露醇降颅压速度快,幅度大,长期以来是强而有效的降颅压药物。
但其导致肾损害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两者具体区别如下:甘露醇注射液:性状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一、适应症⑴组织脱水药。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⑵降低眼内压。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⑶渗透性利尿药。
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
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⑷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⑹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⑺术前肠道准备。
二、药理毒理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的作用。
⑴组织脱水作用。
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
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
20%甘露醇渗透浓度为1100 mOsm/L⑵利尿作用。
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
过去认为本药主要作用于近端小管,但经穿刺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后,通过近端小管的水和Na+仅分别增多10%~20%和4%~5%;而到达远端小管的水和Na+则分别增加40%和25%,提示亨氏袢重吸收水和Na+减少在甘露醇利尿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四肢骨折患者120例,并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术后应用甘露醇治疗,研究组应用甘油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
结果研究组术后第8d、9d小腿患肢的周径尺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9d前臂患肢的周径尺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消肿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甘油果糖;甘露醇;骨折;肢体肿胀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骨结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的断裂。
骨折患者术后因钢板所占空间过大、手术创伤等因素易使组织形成水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极有可能延迟伤口愈合时间,甚至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治疗方案是采取甘露醇治疗,虽然起效较快,但作用时间过短,且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肾功能损害,整体疗效欠佳[1-2]。
我院对60例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脱水治疗,临床取得了较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四肢骨折患者120例。
纳入标准:①行X线片确诊为骨折;②外伤所致小腿、前臂骨折;③均经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肾、肝疾病者;②合并急性脑出血者;③合并糖尿病者。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
研究组60例(患肢60条):男35例,女25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2.3±4.5)岁;骨折部位:小腿38例,前臂22例;内固定治疗方法:髓内钉固定28例,钢板固定32例。
对照组60例(患肢60条):男36例,女24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2.8±4.3)岁;骨折部位:小腿39例,前臂21例;内固定治疗方法:髓内钉固定27例,钢板固定33例。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哪个降颅压更好?对于颅内病变或脑外伤的患者,常常需要通过降颅压治疗以防出现颅内压迫、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颅内压药物包括甘露醇和甘油果糖。
那么,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相比,用哪个降颅压更好?孰优孰劣全面对比1.药理作用甘露醇具有组织脱水作用,不易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因而提高了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包括眼、脑、脑脊液等)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运,从而使组织脱水,降低水肿,降低眼压、颅内压以及脑脊液容量和压力。
甘油果糖由于高渗,静脉注射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低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眼压和脑脊液及压力。
所以两者均能有效降低颅内压。
2. 不良反应甘露醇常见水和电解质紊乱、寒战、发热、排尿困难、血尿、血栓性静脉炎、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头晕、视力模糊、口渴、渗透性肾病;甘油果糖常见瘙痒、皮疹、头痛、恶心、口干、溶血。
综上,甘油果糖不良反应小,经肾排泄少,肾脏负担小,因此肾功能不全病人亦可应用,且对肾功能损害性明显低于甘露醇,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老年动脉硬化及隐性肾脏损害的病人。
3. 治疗效果甘油果糖起效较甘露醇缓慢,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血栓、脑内出血等脑病,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塞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安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特点。
对原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使用甘油果糖比使用甘露醇更为有利,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甘油果糖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生成CO2和水排出体外,对于需长期脱水或伴肾功能损害的脑转移瘤患者更为适用。
甘露醇发挥降颅压效应的时间、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油果糖快,适用于急诊抢救大面积脑梗塞、合并出血的脑梗塞致急性颅内高压,或发生脑疝的危急情况。
4. 价格经济甘油果糖价格高于甘露醇。
研究结果显示,甘油果糖联用甘露醇与单用甘露醇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两药联用还能可避免甘露醇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是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可以通过调节血浆渗透压,减少脑水肿和颅内压。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至2020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岁。
根据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分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28例)和单独使用甘露醇组(28例),每组均有相同数量的男性和女性。
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头颅CT扫描评估,测量患者的颅内压。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在给予排尿前先静脉注射甘油果糖250毫升,然后进行甘露醇滴注治疗,甘露醇剂量为1g/千克体重。
单独使用甘露醇组只进行甘露醇滴注治疗,剂量同样为1g/千克体重。
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下降,平均降低了10mmHg,而单独使用甘露醇组降低了8mmHg,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但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的生理指标改善更好,尿量明显增多,肾功能也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
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生理指标,但对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明显。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脑出血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以验证治疗效果。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发表时间:2013-05-14T17:48:07.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姜永娟宫玉宝[导读] 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宜短期应用,但如果甘露醇停用过早,引起水肿加重。
姜永娟宫玉宝 (莱阳沐浴店中心卫生院 265211)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76-02 【摘要】目的评价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采用住院病例50例,均经头颅 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酯,对照组只用甘露醇,两组比较差异。
结果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甘油果糖明显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甘露醇甘油果糖脑出血1、引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脑出血病例中大约60%是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文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跟传统的单纯用甘露醇疗法作一比较。
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3月1日—2012年5月7日在我院住院的50里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
50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0±10)岁;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2±10)岁,两组性别、年龄、平均出血量、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方法两组均给予吸氧,保护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和10%甘油果糖250ml每8小时1次交替应用,5日后,改用甘油果糖静脉滴注,并逐渐减量,两周后停药。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
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
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
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
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
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
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
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
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0.39)h颅内压开始下降,2h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h,比甘露醇约长2h。
治疗脑水肿时每次250ml(含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g),1~2次/d。
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作用。
甘油果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
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甘油果糖适用于有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伴有肾功损害、不需要立即获得降颅压挽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效果。
通过渗透性利尿药物降颅压是有一定限度的,临床医生不要机械地死搬硬套。
降颅压还有许多办法,例如:抬高床头、过度呼吸都可能达到短暂的降低颅内压作用。
呋塞米静脉注射、口服甘油合剂也有一定效果。
如果反复应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降颅压目的,病人状况逐渐恶化、Glassgow昏迷量表评分在8分以下,就应想到尽早外科干预,例如:脑室外引流或开骨瓣减压,后者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降颅压效果远远超过甘露醇。
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源头病变,解除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禁忌症
①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②严重失水者;③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④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