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4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精选13篇)《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
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金色花》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
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出示课件: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
《金色花》赏析之袁州冬雪创作
《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示得如幻如真.
通凡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心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眼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有这种才干,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分歧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他不采取此外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即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
的眼前,缠着要讲故事听.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心爱了.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这即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选自《泰戈尔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
“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
“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两人的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
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种解读更值得重视。
一般人能写作为人的儿童对母亲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
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
在这点上,他的诗也西方诗大不一样。
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相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
《金色花》教案泰戈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1、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2、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三、朗读诗歌。
1、扫除字词障碍:匿笑沐浴祷告嗅2. 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五、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六、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1、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我love爸爸妈妈!)2、请你今天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无须花钱的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为他们洗脚、捶背等)。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金色花》赏析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在读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看到的是:诗人用他那清新恬淡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寄托了他对理想的母爱的思考,能够说,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母爱,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这首诗却别出心裁。
首先,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它是天真烂漫的稚童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对母亲的静静的诉说。
诗的一开头就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结尾写到:“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可见,通篇都是孩子活泼、浪漫的想象。
这样,不但巧妙地表现孩子们的心理,它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在于,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更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中,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显得浪漫而美好。
这首诗,诗人将它收入《新月集》,这本诗集与其说是儿童文学,还不如说是诗人借助于儿童形象,为我们成人织起来的美妙的童话。
说它是童话,是因为诗人所描写的新月王国,在成人世界里,可望不可即,可想而不可得。
犹如我们头上的一弯新月,她柔柔的朦朦的清辉,笼罩着大地,但我们伸手触碰时,却又远在天边,这些童话,注定一时半会不能实现,但正如诗人所说:“点燃起人类未来时代的火炬,未来时代的万家灯火”,是人类永远的渴念,追求的目标。
所以,这首诗,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诗人的灵魂,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其次,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一个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呼之欲出。
他主要是从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去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表现对母亲的欣赏与依恋,寄托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
如果平铺直叙地直接写,就不是诗了。
所以,诗人使用了他无与伦比的天才的想象,一开始就让这个孩子纯粹是为了“好玩”,想象自己变成一朵美丽、快乐、自由的“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然后,“悄悄地舒展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样一来诗的意境就出来了,既符合孩子好奇、天真的天性,又为诗的主体部分的铺陈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