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61.08 KB
- 文档页数:14
种公猪体型外貌评定标准(一)种公猪评定根据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进行评定,但种公猪群的免疫结果必须合格。
综合评分=0.35×体型外貌评分+0.65×生长性能评分。
符合项目要求的种公猪必须是综合评分90分以上;种公猪必须健康无疫病;具备《种畜禽合格证》和《检疫合格证明》;附有三代系谱且档案齐全完整。
(二)各品种种公猪的评定大白猪1、体型、外貌特征大白猪体型高大,被毛全白,允许眼角、耳根、尾根有少量黑斑,头长脸宽而微凹,耳大而竖立,背部平直而稍呈弓形,体驱长、胸深广,肋骨张,腹充实而紧凑,后驱宽长,四肢结实。
2、体重体尺达85—105kg体重时:体长80—102cm,胸围88-125 cm。
成年公猪体重达300—380kg。
3、生长性能56-84天体重30kg以上,142-186天体重100kg 以上,30-100kg体重料肉比2.46:1,日增重948-1050g。
4、繁殖性能同窝产为10头以上,初生个体重为1.35kg-1.7kg。
5、评定标准表1 大白猪种公猪体型外貌评分标准分级品种特征与体质头颈腮肩背腰臀部体长四肢生殖器官睾丸生产模式遗传缺陷评分优秀符合品种特征,体质结实发育匀称头清秀,腮肉不明显宽平丰满长结实健壮匀称适中符合无≥90 良好符合品种特征,体质较结实发育匀称头清秀,腮肉较明显中等较丰满中/长较结实健壮匀称适中符合无≥75 合格基本符合品种特征,体质较结实发育较匀称头较重,腮肉明显中等或窄一般中/短一般匀称适中符合无≥60 表2 大白猪种公猪生长性能评分标准分级同窝仔数/头个体初生重/ kg28日龄个体重/kg30 kg体重日龄评分优秀≥11≥1.5≥8.5≤70≥90 良好≥10≥1.3≥8≤75≥75 合格≥9≥1.0≥7.5≤80≥60 表 3 种猪免疫情况猪瘟口蹄疫实验方法判定方法判定结果实验方法判定方法判定结果正向间接血凝实验≤1:16合格正向间接血凝实验≤1:128合格长白猪1、体型、外貌特征长白猪体形呈流线型,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耳根、尾根有少量黑斑,两耳稍大而向前倾,嘴筒直长,头肩较轻,胸宽中等,体躯较长,腹线平直,背线平直或略弓,腿臀丰满,眼肌面积大,皮薄骨细,四肢强健结实。
种猪的选择1种猪选择的一般原则1.1种公猪的选择1.1.1体型外貌要求头、颈较细,占身体的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体躯要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的构造。
1.1.2繁殖性能其要求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缺陷的公猪要淘汰;对公猪精液的技术实力进行检查,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1.1.3生长性能与胴体性状要求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体重达100公斤的日龄在175天以下;生长育肥期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在3.0公斤以下;背膘薄,100公斤体重测量时,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骨离背中线6厘米处的超声波背膘厚在2.0厘米以下。
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背膘厚三个主要性状的选择标准因品种不同而异,标准但至少应降到本品种的标准,也可用体重达100公斤的日龄和背膘厚两个性状构成一个综合育种值指数,根据指数值的一般而言高低进行选择。
1.2种母猪的选择1.2.1体型外貌外貌与毛色符合本品种要求,乳房和乳头是母猪的重要特征表现,除要求具有该品种所应有的奶头数外,还要求乳头排列整齐,有一定间距,分布均匀,无瞎、瘪乳头。
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强健,体躯有一定深度。
1.2.2繁殖性能后备种猪在6~8月龄时配种,要求发情明显,易受孕。
淘汰发情迟缓,久配不孕或疾患有繁殖障碍的母猪。
当母猪有繁殖成绩后要重点选留那些产仔数高,泌乳力强,母性好,巴氏育成多的种母猪。
根据实际情形,淘汰觅食性能表现不良的母猪。
1.2.3生长性能与胴体性状可依据公猪的方法,但指标承诺可适当降低,可以不测定猪饲料转化率,只测定生长速度和背膘很厚。
2后备种猪的选择。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种猪必须体型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正常繁殖功能。
因此,体型外貌鉴定势所必需。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体型外貌鉴定方法。
为此,我们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研究成果(参见:Replacement Gilt Selection Guidelines; A N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Conformation Traits),制定下列鉴定办法,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仅给出了品种要求以及结构与结实度、肢蹄、乳腺、外生殖器等的鉴定方法,因为大量研究证明这些方面对于猪的繁殖性能是最为重要的。
1 品种要求1.1 杜洛克⏹颜色棕红,两耳下垂、大小中等;⏹不得有白毛或黑毛;⏹皮肤黑斑不得超过3块,每块直径不得超过5cm;⏹不得存在条型斑纹;⏹具备父本品种特征。
1.2 长白猪⏹颜色全白,两耳前罩;⏹不得存在杂毛;⏹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3块,每块不得超过硬币大小;⏹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1.3 大白猪⏹颜色全白,两耳直立;⏹不得存在杂毛;⏹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硬币大小;⏹眼睛上方的异常皮毛不得超过硬币大小;⏹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2 结构与结实度图3 和图8 中的骨骼结构,部分是根据活体猪的透视结构所绘制的。
其中特别强调了猪的前肢角度(M)和后肢角度(N)。
图3 显示了理想的前后肢结构,而图8 则显示了不理想的骨架结构。
图3 所示的小母猪背平、臀平直、尾附着高。
侧视,观察肩胛骨与前肢的角度(M),这个角度使肩关节在B点对受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图3 所示的后肢关节,角度(N)良好,有利于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同时有效地减缓压力。
系部(D)倾斜、长直,利于减震,并使脚趾较好地接触地面。
图8 所示母猪后肢结构显示斜尻、尾附着过低、角度(N)比图1 所示的大。
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在行走时将处于一条直线。
系部(D)短而直,使猪以趾尖站立。
种猪外貌评定技术要点介绍种猪外貌评定是一种直接根据体型外貌和外形结构进行选种的表型选种法。
猪的外形能反映猪的体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尤其是对品种特征和肢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评定来选择,故现代种猪育种仍需强调外貌评定,但外貌评定不能真实反映遗传素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要求选种人员有丰富的经验。
外貌评定从品种特征、躯体、生殖器官、性格四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然后再乘以一定的经济加权系数,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分数,用以评价种猪外貌的优劣。
技术要点:(1)品种特征(30分)整体感观:高长开阔,结实匀称,活力强,品种特征明显的给5分;短粗、骨骼纤细,杂合特征的给0分。
系数为3。
头部特征:比例适当,耳型、额头、脸型、嘴筒符合品种特征的给5分;眼部色斑、卷耳、兜齿的给0分。
系数为2。
被毛:短薄顺贴的给5分;杂色、色斑、背旋的给0分。
系数为1。
(2)躯体(35分)前后躯:肌肉丰满,明显凸出体宽的给5分;静脉曲张、棱角分明、成为负担的给0分。
系数为3。
胸腰:胸宽深,背宽平直,结合流畅,腹部和腮无赘肉的给5分;胸椎肌萎缩、扎肋的给0分。
系数为2。
四肢:正立,步态稳健有力,关节灵活,骨骼粗壮,前后肩等高的给5分;卧系、大小蹄、大球节、O形腿的给0分。
系数为2。
(3)生殖器官(30分)有效乳头:白猪7对、杜洛克6对以上,排列均匀对称,发育良好的给5分;副乳、乳头扁平的给0分。
公猪系数为2,母猪系数为5。
睾丸发育:发育充分、匀称,附睾明显,阴囊松弛,与肛门距离适中的给5分;单睾、隐睾、偏睾的给0分。
系数为2(仅限公猪)。
尿泡:无尿泡的给5分;有积尿、软鞭的给0分。
系数为2(仅限公猪)。
阴户发育:正常的给5分;小而上翘的给0分。
系数为2(仅限母猪)。
(4)性格(5分)亲和性:活泼、灵敏、稳重的给5分;木讷、毛躁的给0分。
系数为1。
种猪评估方法
种猪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猪只品质和潜力的方法。
通过评估猪只的外观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等指标,可以帮助猪场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种猪评估方法。
一、外观特征评估法
外观特征评估主要包括体型、体格、外貌等方面的评估。
体型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体长、体高、胸深、胸宽等指标,以及后肢角度、前后蹄部形态等。
体格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肌肉发达度、背膘厚度、腹膘厚度等指标。
外貌评估主要考察猪只的毛色、毛质、皮肤状况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猪只的品质和潜力。
二、生长性能评估法
生长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体重、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定期测定猪只的体重,以及对一定时期内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可以判断猪只的生长潜力和饲养管理水平。
三、繁殖性能评估法
繁殖性能评估主要包括母猪的配种率、妊娠率、分娩率、产仔数、断奶重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评估母猪的品质和潜力。
四、遗传评估法
遗传评估主要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亲代表现以及子代表现
的分析和评估,来判断猪只的遗传价值和潜力。
通过对猪只的血缘关系进行追溯和记录,可以确定猪只的遗传背景。
通过对亲代和子代的表现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猪只的遗传潜力。
综上所述,种猪评估方法包括外观特征评估法、生长性能评估法、繁殖性能评估法和遗传评估法等。
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并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评估结果,来选择优质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种猪体型外貌评分及选择手册
前言
体型外貌评估在种猪的选择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它以人的主观评分为标准,但这种主观行为是建立在对猪的体型结构和潜在缺陷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
种猪体型外貌评分的标准化将有利于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和应用。
本手册汇集了与种猪体型外貌相关的评分实践、个体选择和体型的遗传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合了世界上业内知名专家的实战经验和观点,是他们智慧和成果的结晶。
首先我要感谢为本手册成功完成做出贡献的所有公司技术人员,特别是Konrad Broekman, Patrick Charagu, Peter Derks, Lambert Houwen,
Jordi Mora, J. ángel Pedrido, Geert Rutten,感谢他们对Hypor 猪育种工作中就确定对种猪具有重要意义的特点和因素方面的帮助。
另外,还要感谢Benny van Haandel 和 Linda Nelson这两位编辑,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使本手册变得更加完善详实和通俗易懂。
种猪的使用寿命和耐用程度一贯是Hypo公司关注的焦点,而且通过遗传选育的理论和方法来不断改进种猪的使用寿命是本公司区别于其他育种企业的特色之一。
已有部分研究证明,跛足是现代养猪场中除了繁殖障碍以外、非自主淘汰的首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种猪形体结构方面的持续研究和不懈改进,将可大大提高猪种在现代养殖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和使其更好的适应集约化条件饲养。
无论是母系还是终端父系,“理想型”都是各品系的终极育种目标。
对于母系来说,理想型的标准是体躯长而强壮、腹部发育良好、肢蹄结实、断奶更多的仔猪、分娩更多的胎次。
一般来说,具有体型
i。
猪的外貌鉴定(详细)1、外形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各点(1)鉴定时应先明确目标,猪的外形是适应于当地的生产条件的,故鉴定以前应先了解其产地的农作制度,积肥和饲养管理方法等外界环境条件。
猪的外形特征亦随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鉴定以前,应先熟悉品种的要求,属于已育成的品种,则必须了解该品种的外形特征,如属于新培育的品种则应了解其培育目标,掌握其应具有的外形特征。
(2)有机体是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鉴定时应先观察整体,看其各部分结构是否协调均称,体格是否健壮,而后观察分体,鉴定分体时抓住重点,各个部分不可相等对待。
(3)鉴定时,不仅观察其外形,还应注意其机能动态。
特别是采食,排粪,撒尿等行为,病态表现的猪不予鉴定。
(4)应在种猪体况适中时鉴定,避免体况过肥,过瘦时鉴定。
(5)鉴定的场所,应选择在一块较平坦的地方,以避免地形不平,姿势不正,鉴定时产生错觉,影响鉴定的准确性。
2、猪体各部位特点的识别,可将猪体分为头颈、前躯、中躯、后躯等四部分依次进行。
(1)头颈部头:头部是表现猪品种特征最显著的部位,首先要求它符合品种标准,从而估证其遗传稳定性,头部骨多肉少,肉质差,故猪的头部不宜过大,一般要求中等大小为宜。
鼻嘴:可表明猪的经济早熟性及品种特征;鼻嘴过短,面侧过凹,是早熟的特征,但不便于采食和放牧。
鼻嘴长,面侧直,这种猪较晚熟,但能较好地放牧采食。
猪理想的鼻嘴应是稍长而微凹。
嘴筒要宽,口叉要深,能大口采食。
上下唇接合整齐,咀嚼有力,鼻孔大,呼吸功能颈大。
耳:耳的大小,形状要符合猪的品种特征。
眼:要圆、大而明亮有神,不内凹,不外凸,对外界物体反应灵敏表示猪健康。
额:额的宽度与前躯的宽度一般呈正相关,头宽则前躯也较宽。
颈:应中等长度,颈部肌肉较丰满,颈与头,与前躯应结合良好,无凹陷。
(2)前躯:由肱骨头前缘至肩甲后角作两垂直线所构成的中间部分。
肩:要宽而平坦,肩宽则胸围大,肩胛宽广则多肉,与前后衔接良好,无凹陷。
筛选优良种猪的标准与方法
优良种猪的筛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肉体健康:体型健壮、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的身体畸形或缺陷。
2. 繁殖能力:母猪月经规律,发情期间有明显反应,配种后能正常受孕,产仔数、仔猪存活率高;公猪睾丸发育良好,性成熟早,精液质量高。
3. 生长适应性: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效率高、适应环境能力强。
4. 遗传优势: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家族遗传优势、本身优秀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能力,并可以传递给后代。
选择优良种猪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目测外部特征:通过观察种猪的体型、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初步筛选。
2. 实测生理功能:对于已经初步筛选通过的种猪,进行发情反应、配种受孕率、产仔数量、存活率等生理功能实测,评估其繁殖能力。
3. 遗传检测和基因测序:使用现代的遗传学技术,对种猪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评估其遗传基因质量和可能的遗传优势。
4. 家族遗传优势评估:通过种猪家族的遗传特点、代际表现和遗传变异,评估该家族的遗传优势及其在育种中的价值。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评估种猪的肉体健康、繁殖能力、生长适应性和遗传基因等因素,可以有效地筛选出优良的种猪。
优良种猪的外形选择
天津正大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守宁
母猪的生产性能是商品猪生产的基础,母猪肥育的遗传组成中起一半作用,具体部位选择要求:
1、头颈:头部为品种的主要特征,要求头大小适中,额宽鼻销
短,眼明有神,颈长中等,肌肉丰满,与头胸结合良好,公猪头颈宜粗壮短厚,雄性特征明显,母猪则要求头形清秀,母性良
好。
2、前躯:为产肉较多的部位,要求背胸平整,胸宽且深,胸颈与
背腰结合良好,无凹陷、尖狭等特点。
3、中躯:要求背腰平直宽广,应选择脊椎多,椎体长,横突宽的
骨骼结构,肋骨圆拱,腹部充实,腹线平直。
4、后躯:后躯为肉质最好的部位,要求臀部宽广,肌肉丰满,载
肉最多,后躯宽阔的母猪,骨盆腔发达,便于安胎多产,减少难产。
5、四肢:要求骨骼结实,粗细适度,前后开阔,姿势端正,立系
蹄坚,步度轻快。
6、乳房:用两手触摸乳房,感觉硬实呈块状者多为肉乳房,肌肉
组织多,泌乳性能低,反之,手触呈柔软海棉感则为乳腺组织发达是产乳性能高的表现。
乳头应不少于6对,发育正常,呈对称排列或交错排列,乳头内隔疏密基本相等,粗细长短适中,无瞎乳头与副乳头。
7、外生殖器与特征: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性征明显,公猪头颈粗
壮,前胸宽深,具有雄性悍威,两侧睾丸大小一致。
8、皮毛:皮宜薄而柔软,富弹性,周身平滑,肤色呈粉红,毛宜
稀疏,短而有光泽。
毛色是品种的一个明显标志,要求整齐一致。
实验二猪的外形鉴定、体尺测量和仔猪打耳号一猪的外形鉴定鉴定程序猪体各部位特点的识别,可将猪体分为头颈、前躯、中躯、后躯等四部分依次进行。
(1)头颈部头:符合品种标准,不宜过大。
鼻嘴:稍长而微凹。
嘴筒要宽,口叉要深,上下唇接合整齐,咀嚼有力,鼻孔大,呼吸功能颈大。
耳:符合猪的品种特征眼:要圆、大而明亮有神,对外界物体反应灵敏。
额:额的宽度与前躯的宽度一般呈正相关,头宽则前躯也较宽。
颈:应中等长度,颈部肌肉较丰满,颈与头,与前躯应结合良好,无凹陷。
(2)前躯:肩:宽、平、直,与前后衔接良好,无凹陷。
鬐甲:要平而宽,两肩之间无凹陷。
胸:宽深而开阔,可从两前肢间的距离来判断,距离大,站立直。
前肢:正直,左右距离宜宽,不呈“X”形或“O”形,系宜短而坚强,忌卧系。
蹄大小适中,形状端正,蹄壁角质坚滑,无裂纹。
(3)中躯:背:宽平,直而长,前与肩,后与腰的衔接要良好,没有凹凸腰:要平、宽、直、肌肉结实,与背臀结合自然而无凹陷。
腹:容积广大,但不下垂也不卷缩,收腹吊肚,与胸部结合自然而无凹陷,腹面最好与地平线平行。
乳头和乳房:乳头应分布均匀,有效乳头数不少于12个,有假乳头和没有泌乳孔的乳头都属缺点。
乳房排列良好,左右间隔适当宽,每个乳头间隔均匀,后面的乳头间隔较前面的略宽。
(4)后躯臀部:要求宽、平、长,后侧看圆,微倾斜大腿:宽广深厚而丰满,一直到飞节仍有大量的肌肉。
后肢:由后方观察后肢的宽度,要正直、距离阔,系部短而有力。
(5)其他:皮毛:皮肤、被毛要求柔软光亮,不过薄、有弹性而坚韧,皮无皱纹,被毛稀密适中。
尾:尾根要求粗壮,尾长不超过飞节。
外部生殖器官:公猪的睾丸,要大而明显,大小一致对称,并无单睾,隐睾,大小不一或疝气等缺点,阴茎应抽出快,较长而色鲜红或紫红。
母猪阴户应发育良好,阴户宜向上翘。
二、体尺测量体长:(皮尺)两耳连线中间沿背部至尾根部的距离。
猪头呈自然状态体高:(钢卷尺)耆甲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胸围(皮尺):肩胛骨后缘绕胸部一周的距离。
实验一猪的外形鉴定、体尺测量和仔猪打耳号猪是我国的主要畜牧业和屠宰业动物之一,猪肉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的饲养管理对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效益及猪肉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猪的饲养管理中,猪的外形鉴定、体尺测量和仔猪打耳号是必要的操作步骤之一。
一、猪的外形鉴定猪的外形鉴定是指通过对猪的外形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从而进行分类或评价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根据猪的性别、生长阶段、品种等特征,可以将猪分为不同的类型。
猪的外形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猪的体型大小:体型大小是评价猪的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体长、体高、体重等。
体长是指从前牙楼到臀骨直线距离,体高是指从前蹄到背脊最高点的距离。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测体尺来测量猪的体长和体高,并计算猪的体重。
2.猪的颜色和斑纹:不同品种的猪外形颜色和斑纹均有所不同。
如黑猪、白花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均有其特有的外形颜色和斑纹。
3.猪的头部特征:不同品种的猪头部特征也有所不同,如荷兰猪的头部宽大,哈威猪的头部较小,毛猪猪头部有短刷毛等。
4.猪的耳朵:不同品种的猪的耳朵形状和大小也有所差异,如杜洛克猪的耳朵较大,白花猪的耳朵较小,而长白猪的耳朵则偏向垂直方向。
5.猪的背线:猪的背线是指从颈部到尾部的脊柱线条,不同品种的猪的背线有所不同。
如荷兰猪的背线较平坦,毛猪猪的背线则较高。
二、猪的体尺测量猪的体尺测量是指通过使用测体尺等工具对猪的身体各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猪的管理和评估。
常见的体尺测量包括体长、体高、胸深、体围等指标。
1.体长:猪体长是指从前牙楼到臀骨直线距离,可使用测体尺进行测量。
3.胸深:胸深是指猪胸部的最大深度,通常测量时要求猪站立或伏卧。
5.体重:猪的体重是评价猪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可以使用体重计或测体尺等方法进行估算。
三、仔猪打耳号仔猪打耳号是指对仔猪进行标识和序号排列,以便于管理和饲养。
打耳号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需要进行调整,但通常会使用一些标识工具,如耳标、仔猪标、铭牌等。
种猪选择标准
种猪选择主要根据体形外貌、生长肥育性能、繁殖性能、应激反应等四方面进行选择,以下种猪选择标准,以供借鉴。
一、体形外貌标准
二、生长肥育性能:主要根据日增重、背膘厚、饲料利用率三个指标制定选择指数,根据
指数高低结合双亲平均值,高出双亲且指数高者留作种用,母猪只考虑日增重、背膘厚二个指标。
三、繁殖性能:
1.公猪: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其所配母猪配种受胎率高、产仔数高、健活仔多、初生重大等来进行评定。
2.母猪:8月龄配种时,初情期发情明显、正常、易受孕,产仔数高、初生重在1.35kg 左右,断奶窝重大等进行评定,根据产仔数、断奶窝重制定选择指数,个体选择指
数高且高于双亲均值者留作种用。
种猪的体型外貌评定方案
种猪必须体型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正常繁殖功能。
因此,体型外貌鉴定势所必需。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体型外貌鉴定方法。
为此,我们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研究成果(参见:Replacement Gilt Selection Guidelines; A National System for Recording Conformation Traits),制定下列鉴定办法,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仅给出了品种要求以及结构与结实度、肢
蹄、乳腺、外生殖器等的鉴定方法,因为大量研究证明这些方面对于猪
的繁殖性能是最为重要的。
1 品种要求
1.1 杜洛克
⏹颜色棕红,两耳下垂、大小中等;
⏹不得有白毛或黑毛;
⏹皮肤黑斑不得超过3块,每块直径不得超过5cm;
⏹不得存在条型斑纹;
⏹具备父本品种特征。
1.2 长白猪
⏹颜色全白,两耳前罩;
⏹不得存在杂毛;
⏹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3块,每块不得超过硬币大小;
⏹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1.3 大白猪
⏹颜色全白,两耳直立;
⏹不得存在杂毛;
⏹皮肤色素沉着不得超过硬币大小;
⏹眼睛上方的异常皮毛不得超过硬币大小;
⏹具备母本品种特征。
2 结构与结实度
图3 和图8 中的骨骼结构,部分是根据活体猪的透视结构所绘制的。
其中特别强调了猪的前肢角度(M)和后肢角度(N)。
图3 显示了理想的前后肢结构,而图8 则显示了不理想的骨架结构。
图3 所示的小母猪背平、臀平直、尾附着高。
侧视,观察肩胛骨与前肢的角度(M),这个角度使肩关节在B点对受力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图3 所示的后肢关节,角度(N)良
好,有利于髋关节(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同时有效地减缓压力。
系部(D)倾
斜、长直,利于减震,并使脚趾较好地接触地面。
图8 所示母猪后肢结构显示斜尻、尾附着过低、角度(N)比图1 所示的大。
髋关节
(E)、膝关节(F)和跗关节(G)在行走时将处于一条直线。
系部(D)短而直,使猪以
趾尖站立。
通常这样的猪由于很容易受伤(裂伤、撞伤、挫伤等)或不均匀磨损,导致蹄趾
较短。
对于后肢过直的猪而言,可能出现蹄部过分磨损,伴随损伤、脚趾肿胀,进而形成跛
肢。
图8 所示母猪脊背弓得角度过大,前肢角度(M)远大于90度。
这样一来,前肢过直,
肩关节(B)和膝关节(C)要承受额外的重量,容易导致膝关节弯曲。
图8 所示的前肢过
直的这种站姿会使蹄趾部严重磨损。
2.1 整体结构
图3 理想的前后肢结构图4 这头小母猪展示了优秀的前后肢结构,背直,胸侧长而深
图5 从后面看腿型很好,肢间距图6 这个角度显示小母猪体躯宽而深,图7 这头小母猪肩宽,肩胛骨角度宽,臀部宽、长、平,肌肉丰满富有弹性,后肢间距宽,发育良好适中,颈长短适中,下颌均匀
图8 不理想的前后肢结构图9 这头小母猪不理想(前后肢太直,弓背,斜尻,
胸廓窄而平)
图10 这头小母猪显示出不理想的肩部和脊背,通图11这头猪胸廓不够膨胀,图12 这头猪后肢间距离常被称为“断肩”或者“断背”胸部扁平,意味着体躯窄窄,意味着体躯窄2.2 后肢侧试
图13 正常图14 镰刀状图15 过直图16 弱系
图17 X状肢(跗关节弱)图18 正常小母猪后肢结构侧视(注意图19镰刀状(髋关节、膝关节和跗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和跗关节的角度)的角度过小)
图20 过直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跗关节图21 不理想的卧系,可引起跗图22 X状肢(跗关节朝向内侧)
的角度过大)关节和悬蹄受损
2.3 前肢侧视
图23 正常图24 卧系图25 弯膝
图26 外向蹄图27内向蹄图28 正常前肢侧视
(趾朝向外)(趾朝向内)(观察肩与前肢的倾斜度)图29卧系(整个悬蹄与地面接触)图30弱膝(前肢过直导致膝关节弯曲)图31外向蹄(前蹄有朝向外侧的趋势)
3 肢蹄问题
脚趾大小、脚趾均匀度、骨骼结构以及肢蹄损伤等引起的肢蹄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
问题,因它关系到育种群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
裂蹄、蹄垫部损伤及腿和关节肿胀等是导致
跛肢的普遍因素,也是导致后备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在此,主要介绍肢蹄结实度的问题,
涉及不合适的蹄趾大小以及前后肢、膝部和跗关节的损伤等。
最常见的缺陷是前后蹄的内侧趾小,因为当小母猪长大或增重后,腿型会逐渐适应趾的
形状和大小。
所以,应避免同一个蹄的两个趾间的差异大于1/2英寸(1.27cm)。
较大的趾
容易发生损伤。
小内侧趾极可能有其遗传背景。
理想的蹄部应该两趾大小一致/稍微分开,能正常走动和站立。
外侧趾较内侧趾稍宽而
长。
被选中的小母猪系部要有好的倾斜度和蹄叉,这样蹄垫部能稳固地与地面接触。
除了蹄趾的大小和腿的结构外,骨骼畸形和软骨病、疾病或传染性因子导致的关节炎、
营养、遗传,地面以及运动等都会影响肢蹄的结实度。
3.1 前蹄与趾大小
图32前趾均匀稍微分开,蹄底与系部倾图33前趾小,趾尖紧靠,系部短,当图34 内侧趾小是常见的缺陷,当猪不断斜度与弹性良好,使蹄部与地面平稳接触猪长得较重时易导致蹄趾问题长大、变重时,会导致关节和蹄部损伤
3.2 前肢与蹄损伤
图35前肢膝部上的肿胀区值得关注图36前膝上的硬结和擦伤表明起卧图37 由结构缺陷或损伤引起的前膝钙化,
困难和蹄的大小、腿型存在缺陷应引起重视
3.3 后蹄与趾大小
图38后趾均匀稍微分开,蹄底与系部倾图39后趾小,趾尖紧靠,系部短,图40 内侧趾小是常见缺陷,而趾损伤可能斜度与弹性良好,蹄部与地面平稳接触当猪长得较重时易导致蹄趾问题会引起不均匀的磨损、蹄伤和关节压迫
图41比内侧趾长了1/2英寸(1.27cm) 图42后肢外侧趾小,将使腿在体重图43趾小而短,单位面积承受体重大,
的外侧趾,已轻微损伤较大时形成弓形腿(注意悬蹄损伤)可导致后蹄受损和肿胀
图44 仔细检查以确认裂伤的后图45 内趾裂伤不是新伤。
注意
趾,因为这可能导致以后的跛肢观察趾上受伤部位的变色和溃烂
3.4 后肢与蹄损伤
图46后肢的硬结表明存在结构缺陷,图47 跗关节有硬结,又称“瘤型跗图48 跗关节肿胀或臃肿,可能是由起会导致起卧困难,并倾向于臀部着地关节”,表明这头猪可能起卧困难卧困难或关节感染引起的创伤或损伤
图49 笔尖所指表明蹄垫裂伤,且与蹄的承重面剥离图50 笔尖所示为蹄裂,损伤或刺激都会引起蹄部感染或肿胀4 乳腺发育
对于泌乳系统,乳头的多少、位置以及发育情况是考察的主要内容。
所有的乳头都应有
效。
要避免乳头无效、内翻、赘生、受损以及粗大。
每侧至少要有6个排列均匀、发育良好
的乳头。
最好是一共有14个有效乳头。
乳头分布应从腹部前端开始,近腹中线。
若距腹中
线较远,母猪在侧卧时,上侧乳头可能太高,以致新生仔猪够不到。
图51 这头母猪乳腺发育良好,每侧有8个排列均图52 注意这头妊娠母猪的乳头发育,乳头发
匀的乳头,乳头大小适中,结构良好育良好,排列均匀
图53 这头母猪乳腺发育良好,但其第三和第图54 这头母猪第一个和第二个乳头间距过大,但
四乳头的间距不充分其它乳头发育良好,排列均匀
图55 这头母猪乳腺发育不好,乳头大小不一,排列不均,图56 这头母猪体躯短,一侧只有五个乳头,且发育不良,位置不好,发育不良,只有两个乳头可能有效第二个可能为瞎乳头,不具泌乳功能,应予以淘汰
图57 这头母猪乳腺的第二个乳头发育不良,不具泌乳功能图58 这头母猪一侧有六个排列均匀的乳头,但突出得不明显
图59 这头母猪体躯短,一侧只有四个乳头,应予淘汰
5 外生殖器
检查外阴大小和其发育情况是后备母猪选择的另一项指标。
应避免外阴过小或未发育。
向上倾斜型的外阴也需排除。
图60 这头猪的外生殖器大小和图61 外生殖器过小,可能影响自图62 外生殖器小,略微倾斜,会形状发育良好然交配,并意味着产道发育不良影响自然交配和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