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

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

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
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

2013-04-19 10:17:14来源:南方周末

2010年4月7日,来自湖北省襄樊市近100名帕金森病患者,走进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该市第三届帕金森病病友联谊会。(CFP/图)

帕金森病是一类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导致的社会负担也将日益严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也节节攀升。这类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等中枢系统神经元逐步丢失,且此过程不可逆。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是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

据预测,到2040年,在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号杀手,仅次于癌症。

帕金森病得名于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他于181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六个病人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而缺乏控制力、行动迟缓、佝偻蹒跚等。由于帕金森的论文,该病开始被医学界广泛关注。鉴于此,

后世医者遂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而他的生日,4月11日,也被定为世界帕金森日。有趣的是,在帕金森论文发表之后很长时间,不少西方医学史学者认为帕金森病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他们的理由是西方经典医学文献中,没有关于该疾病的记载。

其实,世界各国古文献中对帕金森病的描述,不绝于缕。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就记载了一种名叫“Kampavata”的疾病,即帕金森病。他们还使用了一种热带豆荚类草药治疗Kampavata。最近的一些临床和动物学试验发现,此草药富含左旋多巴(目前帕金森治疗的经典用药),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中国,《黄帝内经》、《中藏经》(华佗著)等医学典籍也对帕金森病症状有生动描述。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中,除了详细论述帕金森病的病机外,还写道:“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明确指出该病年龄特征。近世学者发现,《圣经》中亦有对帕金森症状的零星描述,如《旧约·传道书》中提到了两个主要症状“不自主震颤”和“肌肉强直”:“When the guardians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the strong men are bent(屋子的看守颤颤巍巍,当年的壮士弓腰佝背)(冯象译)。”

发病人数上升

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高发,世界范围内来说,约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帕金森病,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到4%。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Dorsey等人2007年发表在《神经学》上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在全世界15个人口最多的东西方国家5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人数达460万。

中国研究人员对了解中国帕金森病的患病情况也做了大量工作。如2000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乔友林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对河南林县地区16,488名5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居民进行了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发现289名(1.75%)帕金森病人。其后协和医院张振馨等人对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29454名年龄5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1.1%患有帕金森病,而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是1.7%。他们据此推算中国目前有190万帕金森病人,此研究报告发表于2005年的《柳叶刀》。

Dorsey等人还预测了世界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未来患病人数。他们推算,帕金森病人数在2030年会翻番,达930万。而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至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人数约五百万人,占全世界病人数的57%。

没有客观指标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凭借病人主诉症状(静止震颤、肌肉强直、步态不稳等)、对左旋多巴药物的反应,以及各项神经功能测试评分。目前还无法像糖尿病、癌症的疾病一样,通过客观检测指标来明确诊断。因此,医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非常重要,误诊时有发生。故建议病人去神经专科医生处寻求诊断。如果有可能,在被某个医生诊断后,应尽量再去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处就诊,看是否有相同诊断。

通常来说,只有脑部多巴胺细胞死亡过半后,才可能出现帕金森典型症状。不少研究者认为,此时治疗可能为时已晚。故近年来,不少研究组致力于寻找帕金森病潜伏期可能出现的不典型症状,希望借此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自2007年来我们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报告。这些研究分别包括了2万-13万美国志愿者,我们发现如果出现男性性功能障碍、便秘、自我感觉平衡能力下降等症状,未来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会增加2-4倍。其他研究组也发现有嗅觉下降、抑郁、睡眠障碍者,未来更有可能患帕金森病。但是,这些症状都是非特异性,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如何合理地把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实践,尚需要在人群中进一步研究。

帕金森病的治疗

帕金森病目前还无法治愈。现阶段的治疗,全部以控制症状、减缓疾病进程为目的。

使用药物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药物的发展、研制,都围绕着增加脑部多巴胺这一主题。其中最经典的药物是左旋多巴,也就是直接给帕金森病人补充缺乏的多巴胺。

此药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成为最常规的帕金森用药。近十几年来,多巴胺激动剂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帕金森药物往往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症状。但是在长期使用后,病人易出现耐受,因此医生需要酌情调整剂量、用药种类和搭配。

长期使用帕金森药物还会产生诸多副作用。最常见者是异动症,表现为不自主、无法控制的舞蹈样运动。另外一个近年被研究较多的副作用是行为异常。有些病人在长期使用多巴胺类用药后,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出现下降,做事易成瘾,比如突然沉溺赌博,购物无节制等。但是在停止用药后,这类副作用会明显改善。这可能和多巴胺的情绪功能有关。

近年来,手术手段开始被逐渐进入帕金森治疗领域。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也叫脑起搏器治疗。医生在患者大脑特定神经核团内植入电极,以高频电刺激抑制因多巴胺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电冲动,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这类电刺激技术滥觞于19世纪末,在百余年摸索后,美国FDA于2002年批准DBS可以作为一种附加治疗方式使用。并将其使用范围局限在疾病晚期、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病人。DBS可能会导致部分手术病人的语言能力和智力下降、颅内出血以及感染。由于其适用范围窄,价格昂贵及可能的副作用,DBS现阶段还无法成为一个能广泛使用的技术。

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技术是干细胞治疗。由于帕金森病人脑细胞损伤不可逆,所以不少研究者尝试把干细胞移植到相应部位,希望能产生新的脑细胞,进而分泌多巴胺。传统的干细胞技术多使用胚胎干细胞。2006年后也有把成人细胞重新编程、去分化者。

目前为止,多数干细胞的研究还局限在实验室,离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不过小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虽然尚不完善,但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其他一些相关研究则揭示,干细胞治疗可能合并诸多副作用,包括异动症和肿瘤等。

由于常规的药物手术治疗尚有诸多难如人意处,一些非药物疗法开始被关注、研究。太极拳的治疗作用是近年来美国帕金森病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10年来,不少小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陆续发表,其中多数显示帕金森病人在练习太极拳后,疾病进程得以延缓,运动障碍症状得以改善。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了一个太极拳的研究报告。此研究由俄勒冈研究所的Fuzhong Li博士牵头,研究组将195名帕金森病人随机分到三组,让他们分别练习太极拳、负重训练和伸展训练,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在24周的锻炼之后,太极拳组的平衡控制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拳击手和农民

虽然近三十年来,帕金森病治疗技术突飞猛进,但依然有诸多不足。另外,帕金森病人的死亡率、残疾率还远远高于健康人群。在此背景下,了解那些会增加或降低帕金森病风险的环境、职业因素,并进而有效地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特定职业人员,如拳击运动员和农民,更易患帕金森病。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是拳王阿里,他也患有帕金森病。因此,不少研究者对脑创伤的后遗症进行调查,并证实长期、反复的脑创伤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但是其他类型的脑创伤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

务农者帕金森高发往往被归咎于农药接触。不少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百草枯和鱼藤酮等)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损害神经系统。2012年有一篇论文研究了荷兰的农药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他们把全世界迄今发表的46篇人群学研究进行汇总后发现经常接触农药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增加约60%。与此结果类似,不少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井水,尤其是浅表水,也会增加帕金森病的危险度。其可能原因是井水更容易受农药污染。

与饮食密切相关

帕金森病和饮食密切相关。我们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首次调查了膳食模式和帕金森病的关系。膳食模式,用句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如何搭配膳食。我们在对美国5万成年男性和8万成年女性随访16年后发现,如果日常膳食中水果、蔬菜、豆制品、全谷类食品、坚果和鱼的比重大,并有适量的酒精摄入,未来患帕金森病的危险度会降低约20%。

我们进而研究了具体的食物和营养素,发现花青素摄入高,未来患帕金森病风险降低。花青素是植物中的一类天然色素,它使水果蔬菜呈红、紫、黑等色。在美国,花青素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浆果,如草莓和蓝莓等。我们发现,长期坚持每周摄入150-300克浆果类水果,未来患帕金森的危险会下降约25%。该研究发表在2012年的《神经学》杂志上。这是世界上关于花青素和帕金森疾病的第一次人群学研究。

咖啡因是另外一类可能降低帕金森病风险的食物成分。据一项发表于2010年的汇总分析,每天摄入300毫克咖啡因,未来患帕金森风险会降低24%。咖啡因的主要来源是咖啡和茶叶。每杯咖啡可以提供150毫克的咖啡因,每杯茶大概能提供50毫克,但具体数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除了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最近一项临床试验还发现,给帕金森病人服用咖啡因,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

此外,尚有不少研究调查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但是结果并不明确。目前没有太多证据证明使用营养保健品,包括维生素片,会降低帕金森病的风险。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我们发现食物中某种特定成分和疾病相关,并不意味着该食物成分的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也有同样效果。

尿酸的作用

我们研究中遇到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尿酸可能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尿酸是导致痛风的元凶。但是古代意大利人认为痛风者,往往较他人聪明。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些研究也发现高尿酸和高智商及学业成功有关。我们和加拿大科学家合作,对1万余痛风病人和5万多健康人未来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度进行了比较,发现痛风者患帕金森的可能性低30%。

在其他一系列研究中,我们发现高尿酸和低帕金森发病率相关,这一结果在男性中尤为明显。另外,还有研究报道,帕金森病人中,尿酸低者,疾病进程更快,未来死亡率更高。可能的解释是尿酸是一种强氧化剂。高级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体内尿酸浓度远远高于其他动物。这被很多研究进化的学者认为是一种良性补偿。因为高级灵长类动物体内维生素C(另外一类强氧化剂)浓度较低。目前,哈佛大学正在帕金森病人中进行二期临床实验,即检验把尿酸过低病人的体内尿酸升高到正常水平,是否会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探索一些旧药的新功能,并用于帕金森病的防治是这些年帕金森研究领域的一个活跃点。我们对一种常用的消炎镇痛药布洛芬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期小剂量使用布洛芬(每周两片以上),可能降低帕金森病风险约40%,与之相反,使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消炎镇痛药,不会改变帕金森的危险。我们进而将全世界相关研究结果合并,发现使用布洛芬者,帕金森病风险下降27%。这项研究发表于2011年的《神经学》。

(作者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师,美国帕金森学会环境与遗传组共同主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PD)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 1.3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等因素,导致黑质DA神经元细胞变性,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主导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关的酶和基因片段的研究亦支持这种看法。研究发现黑质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基因缺陷、遗传异常,会导致易患性,在毒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黑质复合物Ⅰ活性艿接跋欤 贾律窬 赴 湫浴⑺劳觥R虼? 大多数学者认为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鉴别诊断: 肌炎型炎性假瘤:典型表现为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和内直肌最易受累,眶壁骨膜与眼外肌之间的低密度脂肪间隙为炎性组织取代而消失。 动静脉瘘(主要为颈动脉海绵窦瘘):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增强后增粗的眼上静脉增强尤为明显,一般容易鉴别,如在CT 上鉴别困难,可行DSA 确诊。 转移瘤:眼外肌有时可发生转移瘤,表现为眼外肌呈结节状增粗并可突入眶内脂肪内,如果表现不典型,鉴别困难,可行活检鉴别。 淋巴瘤: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均受累,一般上直肌或提上睑肌较易受累,此肿瘤与炎性假瘤在影像上较难鉴别,活检有助于鉴别。 【影像学】 CT 和MRI 均能较好地显示增粗的眼外肌,但在MRI 上很容易获得理想的冠状面和斜矢状面,显示上直肌和下直肌优于CT ,而且根据MRI 信号可区分病变是炎性期还是纤维化期,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帮助更大。 2 、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 主要为黑质致密区含黑色素的神经元变性、丢失及细胞破碎、色素颗粒游离;细胞内出现玻璃体样同心样包涵体(Lewy小体)(见图1);包涵体也见于兰斑、迷走神经背核、下丘脑、中缝核、交感节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纤维增生。黑质神经元细胞内铁含量增高,也主要在黑质致密部,即神经元变性、坏死的部位。帕金森的特异性病理指标-路易氏体,见图1 3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 3.1 发病年龄:中老年隐袭性发病, ≥50 岁占总患病人数的90 %。 3.2 首发症状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首发症状依次为:震颤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得诊断标准(2016版)》。诊断得首要核心标准就是明确帕金森综合征,定义为:出现运动迟缓,并且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强直这两项主征得一项。对所有核心主征得检查必须按照 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中所描述得方法进行。一旦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诊断: 临床确诊帕金森病(PD)需要具备: 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2、至少两条支持性标准; 3、没有警示征象。 诊断为很可能 PD 需要具备: 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2、如果出现警示征象需要通过支持性标准来抵消: 如果出现1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1条支持性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2条支持性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能成立。 (二)证候诊断 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心烦不安,不寐多梦,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心中懊恼,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4、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证:肢摇头颤,表情呆板,筋脉拘紧,动作笨拙,言语謇涩,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便秘盗汗,舌质红,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数。

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 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相当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 2)兼症;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挺,智力减退或精神碍障,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3)发病年龄在5 5岁以上。 4)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受外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5)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特点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2.西医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一)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 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1)肌肉僵直;(2)静止性震颤4一6 Hz;(3)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二)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性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一100%)

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三)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 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 2.反复的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 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6.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 诊断:首先是症状诊断(运动或非运动),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症(Parkinso nism)及其可能的原因,然后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病及其严重度。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属于“颤证”、“振掉”等。西医治疗本病虽已有190多年的历史,但治疗方法单一,且副作用多。祖国传统医学对颤证的认识自古有之,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疗效显著,且可延缓病情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帕金森的治疗近况总结归纳,为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帕金森病;颤证;中医 帕金森病(PD)又称为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的病理改变。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发病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稍大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1]。其病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称本病为“颤证”、“颤震”、“振掉”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描述,古代医家对治疗本疾患有着独到的经验,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多与肺、肝、脾、肾相关[2]。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延缓病情发展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本文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肝肾阴虚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阐明了风邪侵及人体为标,肝肾亏虚是本。孙一奎《赤水玄珠》言:“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阐明气血亏虚,筋失濡养而发病。陈建宗,黄晨[3]等认为本病常见于中老年,进入中老年后肾精逐渐亏虚,加上调养不当,久病耗气,使更加匮乏,肝肾同源,终致肝肾俱亏的病机关键。胡玉英[4]认为该病多因摄养失调,肾精暗耗,而致肝肾俱亏,髓海失充,神机失养,经脉肢体失主而发本病。 1.2 气血两虚 韩景献[5]认为本病责之年老体弱,久病耗气,气虚则血无以生,故血虚,血虚则生风,而致震颤。徐金辉,伦九红[6]等认为本病在老年时期发病率高,责之其年老病多,久病内竭气血,气血虚少筋脉失养,终则虚风内动而得之。陈梦云,刘毅[7]提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故中年以后气血衰半,气主温煦,血主濡润,气血两虚,四末不荣,经脉失养发为本病。赵冠英[8]认为本病常见老年,年老则气血虚,一则脏腑气血阴液不足,筋脉失养,一则阴虚不能敛阳,阳亢而化风,故发本病。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导致锥体外系的一系列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体位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外伤和强烈的精神刺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此病好发于50~60岁之间的老龄人,男性多于女性,少年发病少见。大多缓慢发病,渐渐发展。病程可逾数年甚至数十年。 1阴虚动风 滋阴熄风。大定风珠加减。干地黄15g,白芍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甘草6g,麻仁10g,生龟板20g,生牡蛎30g(先煎),生鳖甲10g,阿胶15g(烊化),鸡子黄1枚。 方中以阿胶、鸡子黄滋养阴液熄内风,生白芍、干地黄、麦冬以滋阴柔肝,壮水涵木;生龟板、鳖甲滋阴潜阳,牡蛎平肝潜阳,麻仁生养阴润燥,五味子味酸收敛真阴,与炙甘草相配,又酸甘化阴。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可加黄柏、丹皮以清热降火;若震颤重者可加钩藤、天麻、僵蚕、全蝎平肝熄风;兼有血滞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祛瘀通络。 2血虚动风 养血熄风。四物汤合止痉散加减。川芎15g,丹参15g,当归20g,熟地黄15g,白芍20g,阿胶15g(烊化),全蝎10g,蜈蚣2条。 方中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养肝,白芍养血柔肝,川

芎、丹参活血养血;全蝎、蜈蚣熄风通络。震颤甚者,可酌加白僵蚕、天麻,以平肝熄风;失眠者加生龙齿、炒枣仁,远志以养血安神;大便干结者可加肉苁蓉,当归、首乌,以养血润肠通便;如舌边见瘀斑者,可酌加赤芍,红花以活血化瘀。 3肝阳化风 平肝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30g,钩藤15g,杜仲20g,天麻15g,川牛膝20g,栀子15g,夜交藤20g,朱茯神15g,僵蚕10g,全蝎10g,竹沥15g,胆南星10g。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平肝潜阳,以加强熄风之效;僵蚕、全蝎、胆南星熄风止痉;川牛膝引血下行;栀子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杜仲补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竹沥清热化痰。若阴虚症状明显可加用女贞子、黑芝麻、枸杞子补肝肾;若震颤较重加用生牡蛎、磁石以重镇潜阳。 4脾虚动风 益气(补血)熄风。醒脾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甘草6g,天麻15g,全蝎6g,僵蚕10g,胆星10g,木香6g,薏苡仁20g。 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益气健脾渗湿,半夏燥湿化痰,天麻、胆南星、钩藤、僵蚕、全蝎熄风通络,木香行气,甘草调和诸药。 若血虚者加当归、白芍、熟地、川芎以养血和营;若兼有血瘀者,可加红花、桃仁、鸡血藤以活血通络;若痰多,胸闷,恶心呕恶,纳

帕金森病人麻醉的处理

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前关于《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比较少见,在国内报道极少。为此在此作简明扼要介绍: ? 1997年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有关P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国内PD患病率为1.02%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需要接受手术的帕金森患者越来越多。国内有关PD 患者手术麻醉的专题报道很少 ?如何合理选用麻醉及麻醉药物,确保患者麻醉安全,使PD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是我们麻醉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palsy) 发病机制:帕金森病是以黑质纹状体通路为主的变性疾病。 ?多巴胺为纹状体抑制性神经递质,而乙酰胆碱的作用则相反,即属纹状体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二者在纹状体中起主导作用并处于动态平衡。?帕金森病是由于多巴胺递质的丧失,对纹状体失去抑制作用,乙酰胆碱兴奋性相对增强,使这一对神经递质处于失衡状态 临床表现 ?运动迟缓 ?震颤 ?肌强直 症状严重者 ﹡限制性通气障碍和阵发性膈肌痉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至今发展到第四代 ?第一代:抗胆碱能药和金刚烷胺 ?第二代:左旋多巴类 ?第三代: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和增强剂 ?第四代: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第二、三、四代药对麻醉有一定影响 一、术前评估 ?患者的病情及术前所用的抗PD药物有一定的了解 ?常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病变,术前除了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术前检查外,还需注意患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等的功能改变其中呼吸、循环系统病变较为常见 ?咽部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肌强直和不随意运动造成的呼吸器官损伤等。肺功能检查常可发现异常流速一容量圈。 ?术前应常规进行x线、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他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拔管后的喉痉挛及术后呼吸衰竭等 心血管系统变化高血压、心律失常、低血容量及继发性水肿、常见—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病人麻醉的处理

帕金森病人麻醉的处理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以黑质纹 状体通路为主的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障碍及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降低等。 本病多发生于50-70 岁之间,60-70 岁之间最多。男多于女。少 数有家族史。隐匿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造成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黑质及其纹状体通路变性尽管解释很多,但仍不明确。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目前认为,早发性PD 的发病更多的和遗传因素有关,而晚发型的PD 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更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的与帕金森综合征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乡村生活、农作方式、除草剂、农药等,长期饮用露天井水或食用坚果者发病数亦增加。 国内有关PD 患者手术麻醉的专题报道很少,如何合理选用麻醉 及麻醉药物,确保患者麻醉安全,使PD 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是我们麻醉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帕金森病人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可以分成抗胆碱能药、抗组织胺药物、金刚 烷胺、多巴胺替代疗法、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COMT 抑制剂七大类。它们通过不同的药理机制实现对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华麻醉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031249208.html, 2007年9月 原发性帕金森病主要是改善症状,目前尚无阻止本病自然发展加 重的良好方法。患者纹状体中抑制性递质多巴胺(DA)减少,多巴

胺 功能减弱;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Ach)作用加强,Ach 的功能亢进。恢复DA功能-Ach功能系统这一对主要的拮抗性递质和系统重新平衡以改善症状是目前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基本原理。在PD 的治疗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适合每一个病情各异的PD 病人,因此重视个体化治疗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术前评估 术前除了对病人常规评估外,还应对PD 患者的发病及术前所用 的抗PD 药物有一定的了解,PD 患者常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术前 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唾液分泌增加;食管痉挛,胃-食管返流,尿失禁,语言障碍,尤其需注意患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等的功能改变 呼吸系统的改变如咽部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肌强直和 不随意运动造成的呼吸器官损伤等大部分病人有亚临床的上呼吸道的梗阻,肺胸廓顺应性改变,术前应常规进行X 线,肺功能及血气分 析等检查。心血管系统变化主要有高血压!心律失常,低血容量及继发性水肿,最常见的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主要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丢失及与服用的药物有关。 对围术期合并有帕金森氏病的药物治疗患者维持其有效血药 浓度是普遍的认识。由于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半衰期极短(一般1~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帕金森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帕金森 面对帕金森患者,大家都知道,一旦患了这种疾病大多数都已经不能自理生活了,所以心理上会很抑郁,我们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就是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从而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激动劳累,对病程有好处。那么,中医如何有效治疗帕金森。 首先来说,经过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以肝虚生风,肾精亏虚为根本,以益肾补脑为宗旨,对帕金森氏症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补肝虚,镇肝熄风;补肾虚,填精补气;补精血,还精补脑,终极达到平衡阴阳之目的。在操控震颤的工效方面,具有疗效相对可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等特点,可作为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辅助有效治疗。 中医治疗帕金森症有什么特点? 第一:中医治疗特点 帕金森综合症疗效好,还具有双向调剂功能、扶正中药还可调剂免疫功能、恢复患者体力。 第二: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药材是从数千种药材中提取筛选出八十多种名贵中药。从根本上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症,服药半月即可见效。 第三:纯中药绿色疗法 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能够快速缓解病情,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帕金森的方法? 健脾益气选用: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灸甘草;鹿茸、地黄、山萸肉、首乌、狗脊、杜仲、五味子、菟丝子; 燥湿化痰选用:

苍术、厚朴、砂仁、半夏、南星、竹茹、白芥子、莱菔子。 缓肝熄风选用: 羚羊角、天麻、全蝎、僵蚕、钩藤、白蒺藜、白芍等;活血化淤选用:丹参、当归、赤芍、红花、水蛭、0虫、乳香、穿山甲。 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治疗本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补肾健脾应始终是治疗大法的中心环节。只有肾精充足,气血旺盛,才能改变脑髓不充、筋肉失养的病理状态,使本病有治愈的可能。 以上就是小编搜集的关于中医如何有效治疗帕金森相关资料,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吧!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让患者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治疗,才能早日走向康复。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31249208.html,/ztinfo/54606.html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考试成绩80分,考试通过 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多巴胺激动剂—能够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的一类药物,其分子结构可能部分与多巴胺相似。最初作为LD的辅助用药用于晚期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患者。() A.正确 B.错误 2.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A.在外周脱羧变成多巴胺起作用 B.促进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释放递质起作用 C. 进入脑后脱羧生成多巴胺起作用 D.在脑内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E.在脑内抑制多巴 胺再摄取 3.男,45岁,因患严重精神分裂症,用氯丙嗪治疗,两年来用的氯丙嗪量逐渐增加至600mg /d,才能较满意的控制症状,但近日出现肌肉震颤,动作迟缓,流涎等症状,对此,应选何药纠正() A.苯海索 B.左旋多巴 C.金刚烷胺 D.地西泮 E.溴隐亭 4.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症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以上都不 能 5.帕金森病治疗的目的是() A.缓解症状, 减轻生活残疾 B.避免\推迟\减轻药物并发症&不良反应 C.神经保 护治疗, 减缓\阻断神经变性过程 D.以上均正确 6.增加左旋多巴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卡比多巴 B.维生素B6 C.利血平 D.苯海索 E.苯乙肼 7.苍白球\丘脑底核毁损切除术的适应症是药物治疗失效不能耐受&出现异动症患者;对年龄较轻, 一侧的震颤、强直疗效好。() A.正确 B.错误 8.目前推荐在临床诊为PD后首先使用激动剂。()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以下属于帕金森病治疗原理的是() A.治愈性治疗 B.保护性治疗 C.对症治疗 D.外科治疗 E.康复治疗 2.下列对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帕金森中医辨证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具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特点,属中医“虚损”范畴,病名称之为“颤痉”,“颤”指肌肉震颤;“痉”指肌肉强劲、不柔韧。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颤痉并存三型,分初、中、晚三期。主要病变脏腑在肾、脾、肝三脏。因“肾主骨,生髓,上荣于脑”,肾虚则脑髓不足,反应迟钝,动作徐缓;“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之脾虚运化水湿停蓄,浸渍腠理,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同时,口水多、流涎、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涵养肝木,致虚风内动,震颤由是而生。肾亏脾虚是发病的关键,痰阴、水湿、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立足于“滋肾补脑、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缓肝熄风”。痰瘀同源,有血瘀征象者,应佐以活血化淤。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治疗本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补肾健脾应始终是治疗大法的中心环节。只有肾精充足,气血旺盛,才能改变脑髓不充、筋肉失养的病理状态,使本病有治愈的可能。 “中医中药综合疗法”的优势: 1、在数千种药材中提取筛选出八十多种名贵中药从根本上治疗帕金森、脑萎缩、中风后遗症,用药15天左右见效,1-3个疗程即可康复。郑重承诺:用药15天无效退款。 2、纯中药绿色疗法,无任何毒副作用。 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帕金森康复治疗中心,专家组联合研制出专治帕金森、脑萎缩、脑出血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的特效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手足颤抖,肢体僵硬,走路不稳,小碎步,拿不稳筷子,头痛失眠,晚上睡不着,大小便不能自理,记忆力减退,流口水,舌头僵硬,说话不清楚,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等症状,具有疗程短、治愈高、不易复发等优点!本中心有著名老中医脑病专家坐诊,独创中医中药综合疗法,专治头、手、足颤抖,肌内僵直,走路拖步,小碎步,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者,疗效确切,不论患者病史长短,病情多么严重,在这里一个月30天只花几百元钱就能让您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明显效果,2-3个疗程即可康复,用药15天无效退款!具有解除国内外中医治疗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的一大难题!积极应对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的威 胁. 3、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快速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标本兼治。 据统计,超过50%的帕金森患者首发症状是手抖,拿不住杯子、写不了字,哆哆嗦嗦;第二症状是肌肉僵直,浑身像被绳子捆着。很多人由于不了解帕金森,没有及时治疗,病情持续严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杨治权

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诊断标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 一、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间断; 2.肌肉僵硬,表现于肢体、躯干、颈部等肌肉,手的轮替运动缓慢笨拙,走小步; 3.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精细动作障碍(如写字,扣衣扣、系鞋带困难),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穿衣、洗漱时间长或难于完成。 这是最基本的三大症状,其它尚有面部表情呆板、张口、流涎、语言不清等。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表现 1.至少有一个上肢存在轻度的静止性震颤; 2.至少有一个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直,双手轮替运动减慢; 3.运动迟缓。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以上三项主要症状中至少有两项症状或体征比较明显,可考虑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1、损伤。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路上的障碍物,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容易跌跤,轻则软组织损伤,重则骨折甚至重要器官损伤。 2、心理障碍和智力减退,多见于晚期病人。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去公共场所,疏于人际交往。在治疗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见到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 3、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①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是咽部肌肉协调障碍导致吞咽困难、饮食及饮水减少有关。②食管扩张,假憩室形成,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烧灼感。③胃排空延迟,有人统计约占55%,表现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④小肠运动功能不良,由此产生腹胀感。⑤结肠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便秘,其高发生率(50%~67%)和顽固性给病人带来痛苦。 4、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人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病人带来不少麻烦。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导致排尿困难。女性病人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可造成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 5、感染感染是帕金森病晚期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发热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经常发生,并经常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等,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死亡。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6、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本病的晚期。故对早、中期病人应鼓励其多运动,为晚期病人多做被动活动,以延缓肢体并发症。 有资料统计,帕金森病晚期死亡的病人中,死于褥疮、败血症者占50%,心力衰竭者28%,肺炎者14%,泌尿系感染者8%。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 1.由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至四肢的静止性震颤,震颤的幅度中等以上,持续存在可有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趋势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趋势/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趋势 1自拟方药治疗中药复方治疗是中医对于PD的主要治疗手段。众多学者对PD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在临床用药上亦各有发挥。窦维华等认为本病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肝肾亏损及血瘀,采用补肾活血汤联合美多巴治疗PD病人35例,药用熟地黄、杜仲、何首乌、白芍、钩藤、珍珠母、丹参、石菖蒲、全蝎,对照组35例单纯口服美多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0%,应用UP-DRS评分评价显示治疗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检查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王亚丽认为在PD的病程中肾虚为始动环节,随着痰浊、瘀血蕴结,久而入络成毒损髓,治当补肾活血、化痰疏毒。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疏筋解毒汤治疗,药用龟板、水蛭、白芍、僵蚕、丹参等,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应用Webster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汪美霞等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虚风内动,治当滋养肝肾,育阴熄风。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抗震止痉颗粒治疗,药用何首乌、天麻、白芍、生地、五味子等,疗效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安丽芝等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痰火内盛,治当清心化痰。采用清心化痰汤治疗PD患者30例,药用莲子心、黄连、竹茹、白术、胆星、石菖蒲、远志、苏合香、三七,应用Webster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3.30%。伍大华等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治当补益肝肾,滋阴熄风,活血通络。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柔肝通络汤联合美多巴治疗,药用制首乌、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熟地黄、白芍、丹参、葛根、三七粉、刺蒺藜、僵蚕、全蝎等,对照组常规使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针灸治疗《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

帕金森病中医辨证施治

帕金森病辨证施治 1、气血两虚 (1)症舌脉:神呆懒言,面色皝白,肢体震颤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部僵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延,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活络。 (2)针灸 1)毫针疗法: 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太冲、廉泉。 操作: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5日,继续下1个疗程。 2)头针疗法 取穴: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上、中部。 操作:30号1.5寸针刺到皮下或肌层,得气后以每分钟200转速度固定捻转2分钟后,留针6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肝肾不足 (1)症舌脉: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其幅度及程度均较重,或肢体拘挛,活动迟缓,上肢协调不能,动作笨拙,常兼见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呆傻健忘,舌体偏瘦,舌质黯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2)针灸 毫针取穴: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复溜、肾俞、肝俞。 头针取穴:枕顶带、额顶带、运动区,舞蹈震颤区。 舌针取穴:心、肝、脾、肾、上肢、下肢、聚泉。 操作:用30号1~2寸不锈钢毫针,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补泻配合手法。先针头针,次针体针,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拔针后行舌针点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每日针刺1次。疗程间休息2天,再行下1个疗程。 3、痰热动风 (1)症舌脉:肢体或头振摇,幅度较小,时轻时重,尚可自制。常兼胸脘痞闷,头晕而重,咳痰色黄,或口干,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兼以息风。 (2)针灸 头针取穴:顶颞前斜线。 体针取穴:消颤穴(少海穴下1.5寸)、外关、合谷、阳陵泉、太冲、丰隆。 操作:用32号1.5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头针通以脉冲电流,频率每分钟200次,强度以患者感觉适宜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淤血内阻 (1)症舌脉:手足震颤日久,屈伸不利,或重着刺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舌下青筋怒起,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2)针灸 头针取穴:一侧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平移1.5cm为本区)。 操作:常规消毒,先以2~2.5寸毫针快速进针,针刺到皮下或肌层均可,固定捻针,不提插,频率每分钟230次左右,每次针体前后各旋转2圈左右,连续捻转2分钟后,再留针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

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 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2.肌强直: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3.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中3.15和 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

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孙斌 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者易于早期诊断。有关神经介质、神经肽类、神经内分泌等,均不能作为临床确诊依据。脑CT 、MRI 检查无特殊改变。 1.帕金森病血生化检查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A.异常水平 B.正常水平 帕金森病(PD)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障碍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清楚

1.1 流行病学: 该病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5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500/10万, >60岁为1 000/10万。约2/3的PD发生在50-60岁,30岁以下发病约1%。我国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偏低,但新近的调查发病率结果与国外相近。患病率:白种人每10万人为60-180,黑人为85.7,日本人为34.3-55.0。早期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40%左右。20世纪末,美国约有100万PD患者;目前估计我国老年PD患者可能超过130万。 1.2 病因: 尚未清楚,目前受人关注的有三大因素。 (1)进展性老化因素:PD发病与年龄有关,40岁以下仅占10%,40-50岁为20%,50岁以上为70%,中老年常见。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黑质中DA神经元不断有变性、丢失,当DA神经元丢失8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超过80%时,才出现PD症状。随着老化而神经细胞内MAO含量却居高不下,可能为促发因素。而80岁以上患病率仅约1%,故年龄绝非PD发病的唯一因素。 (2)遗传因素:约10%-15% PD有阳性家族史,年轻发病者多有近亲同病发病史。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或多基因遗传;新近的研究认为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工业污染)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研究通过对5 000名PD患者调查,发现发病率与使用杀虫剂或化学制品有关。 80年代初在洛杉机由吸毒者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经MAO-B催化形成N-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 ),它对黑质DA神经元具有高亲和力、选择性毒害作用。推测其毒害机制为,对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体Ⅰ的毒性而导致: (1)ATP合成抑制; (2)NADH(还原辅酶Ⅰ)及乳酸堆积; (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急剧变化; (4)谷胱甘肽合成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最终神经元死亡。 1.3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等因素,导致黑质DA神经元细胞变性,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起主导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关的酶和基因片段的研究亦支持这种看法。研究发现黑质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基因缺陷、遗传异常,会导致易患性,在毒物等因素的作用下,黑质复合物Ⅰ活性受到影响,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因此, 大多数学者认为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几个经验药方

中医中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几个经验药方 北京名什医院旧金森综合症专家黄会忠教授指出说,使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时,帕金森病患者还可根据自己的具体症状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增减,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增减药物的具体条件和方法是: ①有咳痰黏稠、低热口干、大便秘结、尿短赤、苔黄腻、脉数等痰郁化热症状者,可在处方中加入竹茹、黄芩、胆南星、法半夏等药物。 ②有记忆力减退、痴呆等症状者,可在处方中加入紫河车、鹿角胶、石菖蒲等药物。 ③有肢体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瘀血阻络症状者,可在处方中加入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药物 ④有眼花、易疲劳、肢体麻木、腰膝酸痛、耳鸣等肝肾阴虚症状者,可在处方中加人熟地、龟板、鳖甲、蚵胶、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等药物。 ⑤有肢体疼痛、恶寒畏风等症状者,可在处方中加入秦艽、荆芥、桂枝、葛根等药物。帕会森病又叫震颤麻痹,是一种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多由年老肝血不足或抑郁伤肝、生痰化热动风而引起,其主要病机为血虚肝郁、痰热生风。该病患者若能根据白己的具体病情选用一些中药方荆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介绍5种可有效治疗该病的中药片剂。供选用: 1大定风珠 原制:白芍、干地黄、麦冬各18克,阿胶9克,麻仁、五味子各6克,生牡蛎、鳖甲、生龟板、炙甘草各12克,鸡子黄2枚。 制用法:将上药一起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3次服完。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熄风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此方中的五味子可使人体的异常神经活动恢复正常,芍药、甘草对惊厥有拮抗作用,阿胶则有防止发生进行性肌变性的作用。 2定振丸加减方 原料:熟地、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钩藤、制首乌、枸杞子各15克,黄芪24克,白术、天麻、防风、威灵仙各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 制用法: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2 —3次服完,连续用药15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具有调理脏腑、舒筋荣脉、定振止颤的功效,方中诸药合用,可使筋脉荣和、震颤自止。 3五虫散 原料:蝉蜕6克,地龙、僵蚕、土鳖虫各5克,全蝎3克。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约1.7%,我国目前至少有200万PD患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患病人数正在持续增长。 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的异常。除以上运动症状以外还包括许多非运动症状,有些非运动症状出现在运动症状之前,如嗅觉减退、疼痛、睡眠障碍、精神情绪异常、便秘、认知功能障碍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PD的诊断 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提出了新的PD诊断标准,并且提出了临床前期、前驱期和临床期的概念,更方便研究和临床诊断。 临床前期是指神经变性已经出现,但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前驱期是指已经出现某些非运动症状或轻微的症状体征,但仍不足以做出PD的诊断;临床期则是基于典型的运动症状做出PD的诊断。

新的诊断标准仍是首先要符合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即运动迟缓为核心,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至少一项。 新的诊断标准将支持项简化为4条,分别为: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有效应答;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疾病早期不易出现);存在嗅觉丧失或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显像法显示存在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 二、PD的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2016年出版了最新的中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关于PD治疗的专家共识。共识提到,PD的治疗原则既要考虑运动症状也要考虑非运动症状;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手术、体育锻炼以及其他康复、心理咨询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是首要的和关键的,外科手术是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不论哪种方法目前治疗仅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治愈该病,因此治疗不能只看眼前而不考虑将来。 在疾病的早期,运动锻炼和疾病修饰性药物是首先要考虑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中国PD患者发生异动症的比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与我们遵从的用药原则有关。用药既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综述

【摘要】通过近年来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在分析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着重从辨证论治、专方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从而可知,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疗效相对可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等特点,可作为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帕金森病; 中医药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pd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疑难病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其临床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对于本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西医的药物治疗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主,但长期应用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不同程度药效减退。近年来,中医药在pd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中医药显现出独特的优势,现就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pd隶属中医"颤证""震颤""振掉""痉证""内风"等范畴。中医对pd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邪客篇》曰:"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主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亦"。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首次把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命名为"颤振证"并阐述病机为"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 [1]。清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有"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注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治盛火,极为难治"的记载 [2]。从现有文献中分析,古代医家对此病病机论述较多,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治理论。 随着对pd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家对pd的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较普遍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病变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在本虚基础上形成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表现为颤振,僵直,手足徐动等。王永炎等[3]认为本病多由年老体弱,肾精亏虚,或因外伤,外感毒邪等因素,直接伤及肝、肾、脑髓所致,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致使筋脉失养,脑髓失充,标实为内风、瘀血、痰热而致心神失主,经脉肢体失控。周仲瑛等[4]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以阴精津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王志英等[5]认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 2 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关于本病的辨证分型文献,名家观点,不尽一致,但大致可归纳为痰热风动、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四型,另外还有较为少见的证型: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脾肾阳虚、髓海不足、营卫失调等。1991-11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将老年颤证分为痰热动风、血瘀生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阴阳两虚五个证型,目前中医治则治法多以下述四型为主进行辨证论治[6]。 2.1 痰热动风型五志过极,木火太盛,木克脾土,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热极生风,筋脉失约。治疗以清热化痰,平肝熄风为法。王毅等[7] 总结周韶华经验,用涤痰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生甘草、炒枳实、胆南星、党参、石菖蒲、远志、竹茹、黄芩、僵蚕、全蝎、蜈蚣)治疗痰热动风型,疗效显著。孙思胜等[8]治疗本病77例,药物有(天麻、制南星、白附子等)随证加减,痊愈6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1%。 2.2 气滞血瘀型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调所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