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6.00 KB
- 文档页数:3
板蓝根的研究摘要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
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
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
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作者:张强康琛李曼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0期板蓝根是常用中药,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la Fort.的干燥根,异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
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板蓝根的炮制始见于宋代,其后的炮制方法比较固定、单一,且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板蓝根的炮制文献报道较少,在此作初步的探讨。
1 板蓝根炮制历史沿革概况古代关于板蓝根炮制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原因可能在于炮制方法比较统一,争议处不多。
其炮制最早见于宋代,为“麸炒,令黄色”,再往后,明代“洗,晒干”,“洗净,晒干”,总共两种炮制方法。
以上文献记载,见表1。
3 讨论3.1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中有“蓝实”的条目,列为上品,谓“蓝实,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久服头不白,轻身。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蓝实”条下注曰“此(蓝)即今染襟碧所用者…尖叶者为胜。
”《新修本草》指出“蓝”的原植物有3种:“陶所引乃是菘蓝,其叶抨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青”,“《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蓝”凡五科,即“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各有主治,其中有“菘蓝,叶如白菘”,所说应是十字花科植物。
“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其俗名虽与现今板蓝根通用名相雷同,但却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考证后实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木蓝”为豆科植物木蓝,“蓼蓝”为现今蓼科植物蓼蓝,“吴蓝”未详,待考。
3.2 板蓝根的古代炮制文献比较少,方法也比较单一。
最早见于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后有“洗净,日干”《三因方》,“洗净,晒干”《景岳全书》,“洗,晒干”《医学纲目》的方法。
现代炮制规范遵循后一种方式,不同地区结合各地区用药经验和实际情况,在饮片切制厚薄上稍有差异。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题目名称:题目类别:论文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74Vol.2 No.17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7):74~75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变革性研究罗 英,许冬冬,封振海,杨 扬,栾 杰(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27)摘要:为了降低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的成本、用工,提高生产效益,优化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
以性状、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和水分为指标,将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的工艺由挑选-清洗-烘干变为挑选、震动筛选、滚筒筛选三种工艺进行考察研究,选取最佳生产工艺。
结果:在4中工艺中,风选挑选工艺所得饮片的外观性状评分最高,浸出物、灰分、(R,S)-告依春含量最高,水分值最低,所得饮片的质量最好,最终确定风选、挑选为最佳工艺,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将板蓝根生产工艺由挑选-清洗-烘干变为风选、挑选,经过工艺验证和10批生产数据积累,效果良好,故风选、挑选为板蓝根前处理生产的最佳工艺,缩短了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成本;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中图分类号:TS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7-0074-02板蓝根,又名靛青根或蓝靛根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其饮片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饮片的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但就其炮制工艺对于中药材的前处理而言,耗费的能源、成本、工时颇多。
为了降低其生产成本、用工,提高生产效益,本研究将探索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的最佳生产工艺,拟以板蓝根饮片的性状、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和水分为指标,将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的工艺由挑选-清洗-烘干变为挑选、震动筛选、滚筒筛选三种工艺进行考察研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板蓝根炮制工艺规程一、产品概述1、正名: 板蓝根2、别名: 大青根3、拉丁语名: RADIX ISATIDIS4、规格:厚片 2mm~4mm二、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一部)北京市饮片炮制规范三、处方:板蓝根适量四、工艺流程:五、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炮制1.1、拣选:按限额领料单从库房领出板蓝根药材,将药材经过物流入口外清后,进入拣选工作间,拣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大小分档后,放入中转站。
1.2、清洗:将大小分档的药材分别置洗药机内,清洗干净。
1.3、润制:将洗净板蓝根置润药机的料盘内,开启真空泵至真空度为:帕。
放入水蒸气,反复操作至药材润透止,取出转入中转站。
注意:润制后的板蓝根12小时内必须切制。
夏季润后不能及时切,应注意翻动,以免返热发霉。
1.4、切片、过筛:将内外湿度一致的板蓝根切成厚度为2-4mm的厚片。
过筛后转入下道工序。
1.5、干燥:开启带式干燥机,设定带速为,设定第一段的温度为:100℃,第二段的温度为95℃,第三段的温度为:80℃,第四段的温度为60℃。
将切制好的黄芩片从带式干燥机的加料口放入,厚度控制在2cm以下。
从带式干燥机出来的黄芩片晾凉后装入容器内。
转入下道工序。
1.6、包装1.6.1、包装材料必须专人领取,合格证、标签必须计数发放。
1.6.2、称量按批包装指令要求重量要求称取饮片装入牛皮纸袋中,控制装量差异。
每袋重量应在标示量的±3‰范围内。
1.6.3、封口将分装好的饮片用封口机缝好,封口处严密、均匀,无皱缩。
1.6.4、成品按批次分别码放在饮片库,待质量检验合格后,才可办理入库手续,并经质量部审核合格后方可发放处库。
1.7、贮藏条件及注意事项1.7.1、原料药贮藏条件: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1.7.2、半成品饮片贮藏条件:双层聚乙烯袋包装,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1.7.3、成品饮片贮藏条件: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四、炮制工艺操作要求六、质量控制九、成品贮藏及注意事项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温毒发斑、大头瘟疫、烂喉丹痧、痄腮、丹毒等症的治疗。
菘蓝在国内栽培历史悠久,产地广泛,古籍记载的产地有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其他省零星分布。
文献对板蓝根的道地产区地域记载并不明确,部分文献记载河北为道地产区。
但近几十年来,菘蓝种植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献记载的传统大产区种植量明显减少,山西和安徽以生产板蓝根种子为主,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变成了新型种植区,产量较大。
1历史沿袭板蓝根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首见于《尔雅·释草》,作为药材使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之“蓝实”,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但“蓝实”究竟来源于何种植物,从古至今说法不尽相同。
《新修本草》中记载“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1]。
《本草衍义》认为蓝实“即大蓝实也”。
关于板蓝根入药的记载,在唐代更是有增无减。
在《千金方》中就记录了几个含“蓝”中药材不同部位的成方。
在《新修本草》中,第一次记录了“蓝”有3种,即菘蓝、木蓝、蓼蓝。
这进一步表明,从唐代初期板蓝根研究进展付照羽冯治朋韩颜超姚振林陈文雪杨树林吴相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板蓝根是中药抗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板蓝根及其复方制剂在一些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目前板蓝根供不应求,加大板蓝根研究力度对促进板蓝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览近年来全球关于板蓝根研究的文献了解到,其化学成分复杂,内在活性物质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阻碍了板蓝根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本文主要从板蓝根的历史沿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为板蓝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4-0041-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4.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Radix isatidisFU Zhaoyu FENG Zhipeng HAN Yanchao YAO Zhenlin CHEN Wenxue YANG Shulin WU Xiangzhou*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Ltd.,Shijiazhuang Hebei050035) Abstract Radix isatidis i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virus,Radix isatidis and its polypill has remarkabl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At present,the supply of Radix isatidis is in short supply,and increasing its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adix isatidis industry.Based on the recent global literature of Radix isatidis,it has been found tha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complex,its intrinsic active substances are unclear,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unclear,which hinders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adix isatidis industry.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history,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status of Radix isatidi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isatidis.Keywords Radix isatidi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clinical application;cultivation status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1700);石家庄市科技研发计划项目(161200343A);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19226433D)。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NO.257发酵时间(小时)氨气产生量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对照组0 2.9±0.2 1.0±0.1 1.1±0.2 1.0±0.27.0±0.31 3.9±0.3 1.1±0.2 1.1±0.3 1.2±0.411.0±0.42 4.5±0.2 1.2±0.2 1.3±0.1 1.3±0.214.1±0.23 5.1±0.3 1.5±0.2 1.5±0.3 1.6±0.418.2±0.34 5.5±0.4 1.7±0.3 1.8±0.3 1.8±0.422.3±0.55 6.5±0.3 2.0±0.4 2.1±0.4 2.1±0.326.3±0.3488.4±0.43.1±0.43.1±0.43.2±0.645.2±0.76 6.8±0.4 2.3±0.3 2.3±0.4 2.4±0230.4±0.4127.4±0.3 2.6±0.4 2.7±0.3 2.7±0.432.9±0.5247.7±0.5 2.9±0.3 3.0±0.4 3.0±0.439.3±0.8兽医研究有小幅度增加,日均增重明显,添加SLZW 比例为90g/t 饲料时增重最显著,且在该添加比例时,饲料转化率提高最多。
粪重显著下降,粪便湿度变化不大。
各项指标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板蓝根【鉴别】(3)方法的改进作者:郑国成周永妍张岩岩杨琴姜国志孙胜斌刘铁军来源:《中国药房》2019年第05期中圖分类号 R921;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9)05-0657-04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9.05.16摘要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中板蓝根【鉴别】(3)(R,S)-告依春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的合理性,并进行方法改进。
方法:将3批板蓝根药材按药典板蓝根【炮制】方法制成饮片。
首先按药典板蓝根【鉴别】(3)方法分别对板蓝根饮片和药材中(R,S)-告依春进行TLC鉴别(样品处理时以8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考察药典方法的合理性。
然后通过改变样品的提取溶剂及前处理方式(方法一:以水为溶剂,超声提取;方法二:先加水浸泡1 h,再加入甲醇超声提取;方法三:先将样品润湿,晾干后再以8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进行方法改进,并对最优方法进行验证。
最后按最优方法操作,分别采用不同厂家来源的色谱板,以及在低温低湿(7 ℃,相对湿度48%)和高温高湿(35 ℃,相对湿度75%)条件下进行(R,S)-告依春的TLC鉴别,考察方法的耐用性。
结果:按药典方法进行检测,在饮片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但在药材色谱中无相应斑点出现。
按3种改进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在药材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但按方法一处理后色谱斑点单一,按方法二、三处理后色谱斑点均较多,且方法二较方法三耗时更短。
验证试验结果和方法耐用性试验结果均显示,按方法二对板蓝根药材和饮片进行处理后,在饮片和药材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结论:改进后的TLC鉴别方法效果良好,色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
关键词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板蓝根;(R,S)-告依春;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改进Improvement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 (3) of Isatis indigotica from 2015 Edition of Chinese Pharmacopeia (PartⅠ)ZHENG Guocheng1,ZHOU Yongyan1,2,ZHANG Yanyan1,2,YANG Qin1,JIANG Guozhi1,2,SUN Shengbin1,2,LIU Tiejun1,2(1.Shinewa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Shijiazhuang 051430, China;2.Hebei TCM Formula Granule Engineering&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ijiazhuang 05143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tionality of TLC identification method (3)of (R,S)-epigoitrin in Isatis indigotica stated in 2015 edition of Chinese Pharmacopeia(partⅠ)(later abbreviated as pharmacopeia), and make some improvements. METHODS:Three batches I. indigotica were collected and prepared into decoction piece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I. indigotica in pharmacopoeia. TLC identification of (R,S)-goitrin in I. indigotica decoction piece and medicinal material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identification method (3) in pharmacopeia (80% ethanol as solvent for sample treatment, ultrasound extraction);the rationality of pharmacopoeia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Then the method was improved by changing the extraction solvent and pretreatment method (method one: using water as solvent,ultrasound extraction; method two: soaking in water for 1 h, then adding into methanol,ultrasound extraction; method three: the sample was wetted and then dried, using 80% methanol as solvent, ultrasound extraction) of samples, and the optimal method was verifi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al method, the TLC identification of (R,S)-goitrin was detected by using chromatographic plates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humidity (7 ℃, relative humidity 48%)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35 ℃,relative humidity 75%) respectively,to investigate the durability of the method.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pharmacopeia, in the chromatograms of decoction pieces, the same color spots appeared at the corresponding chromatographic positions of reference substance, but no corresponding spots appeared in the medicinal material chromatograms. After the samples were treated by three improvement methods, in medicinal material chromatograms, the same color spots appeared in the corresponding chromatographic position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There were single chromatographic spot after medicinal materials were treated with method one, and there were more spots after medicinal materials were treated with method two and three, and method two consumed less time than method three. The results of validation tests and method durability tes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treatment of I. indigotica and its decoction pieces according to method two, the same color spots appear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the decoction pieces and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chromatograms as those of the control. CONCLUSIONS: The improved TLC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ffective, the chromatographic spots are clear, and the repeatability is good.KEYWORDS 2015 edition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part Ⅰ); Isatis indigotica;(R,S)-goitrin; TLC identification; Method improvement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感染和流行性乙型肝炎以及肺炎等的治疗,是常用的中药材,全国各地均产[1-6]。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
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提取工艺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Chemistry,Pharmacology,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Radix IsatidisAbstractObjectiveTo make a review of Radix Isatidis in chemistry,pharmacology,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MethodsThe documents we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by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quality control and extraction methods.Resultsand ConclusionThe Radix Isatidis possesses complex chemical constituents,has actions as antibacterial,antivirus and stimulating immunity,but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extraction process are not quite suitable and should be improved.Key wordsRadix Isatidi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Quality control; Extraction process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板蓝根茶的基本制备方法。
2. 了解板蓝根茶的药用价值及饮用方法。
3. 探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板蓝根茶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板蓝根,学名为Isatis indigotica Fort,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消肿等功效。
板蓝根茶是将板蓝根干燥后,以水为溶剂,煎煮、过滤、浓缩等工艺制成的饮品。
饮用板蓝根茶可起到预防感冒、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板蓝根:500g- 清水:适量- 砂锅、漏斗、纱布、玻璃棒、电子秤、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电热板、茶杯、茶叶滤网等。
2. 实验仪器:- 砂锅:1个- 漏斗:1个- 纱布:1块- 玻璃棒:1根- 电子秤:1台- 电热恒温水浴锅:1台- 电子天平:1台- 电热板:1台- 茶杯:若干- 茶叶滤网:若干四、实验步骤1. 称取板蓝根500g,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
2. 将洗净的板蓝根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约2000ml),用中火煎煮。
3. 煎煮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板蓝根充分煎煮。
4. 煎煮约3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漏斗中,用纱布过滤。
5. 将过滤后的药液倒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浓缩至约500ml。
6. 将浓缩后的药液倒入茶杯中,用茶叶滤网过滤,得到板蓝根茶。
7. 将板蓝根茶放入冰箱中冷藏,待冷却后即可饮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板蓝根茶外观呈棕红色,味道苦涩,具有板蓝根特有的香气。
2. 实验过程中,不同煎煮时间对板蓝根茶品质的影响如下:- 煎煮时间过短,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茶汤颜色较浅,味道较淡。
- 煎煮时间过长,部分有效成分可能发生分解,茶汤颜色过深,味道过于苦涩。
3. 实验过程中,不同浓缩比例对板蓝根茶品质的影响如下:- 浓缩比例过低,茶汤颜色较浅,味道较淡,有效成分含量较低。
- 浓缩比例过高,茶汤颜色过深,味道过于苦涩,不利于人体吸收。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板蓝根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消肿等功效。
板蓝根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板蓝根是中国传统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抗炎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肺炎等疾病。
随着人们对传统草药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板蓝根的市场和销量也不断增长。
而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对于保证其药效和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为其在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推动传统草药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二、研究内容(一)板蓝根提取工艺的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法,研究板蓝根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工艺条件下提取效果的比较,包括原料粉碎程度、提取剂种类、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佳的板蓝根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物进行质量评价。
(二)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针对板蓝根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如灯芯绒苷、蓝花苷等,制定其含量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同时,还将制定出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颜色、味道、水分含量、杂质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三、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可以有助于:(一)优化板蓝根的提取工艺,提高提取物的产率和含量。
(二)保证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和功效,提高其应用效果。
(三)标准化板蓝根提取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深入挖掘传统草药的价值,推动其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验室实验和数据统计等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一)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板蓝根的基本情况、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板蓝根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二)实验室实验选择优质的板蓝根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制备出不同的板蓝根提取物。
通过对提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和检测,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
(三)数据统计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和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出最优的板蓝根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
湖北明和药业有限公司验证文件编号:VS-GY-001(00)板蓝根炮制验证报告湖北明和药业有限公司HUBEI MINGHEYAOYE YOUXIANGONGSI 2013年04月制定验证报告的审核与批准您下面的签字表明您已审阅此份验证报告并同意实施。
验证小组成员1 验证范围板蓝根炮制工艺流程图中各工序的工艺条件,物料消耗及产品性能的确认。
2 验证的目的本产品工艺验证的目的是保证实现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按照拟定的工艺规程,在板蓝根炮制生产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生产系统要素和生产工艺变化因素对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不产生影响,生产出符合企业内控质量标准的板蓝根炮制。
3 职责及分工4 验证结果汇总板蓝根炮制工艺由湖北明和有限公司前处理车间按照板蓝根炮制工艺验证方案,组织了车间技术质量管理人员、驻车间中控人员及相关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了验证。
整个验证过程主要有风险评估、生产准备,挑选,洗润,切制,干燥过程包装过程。
在验证过程中严格按照验证方案及验证计划进行了验证,其验证方案在验证过程中没有修改,验证结果完整、真实。
本批产品相应的检验报告均附在批生产记录中,检验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5 偏差与措施整个验证过程严格按验证方案进行,验证过程中未出现偏差。
6 验证内容6.1 挑选6.1.1 确认内容工艺条件:经培训的操作人员在固定环境下操作的可控性;物料消耗:挑选收率稳定在规定限度范围内;产品性能:净选后药材达到质量要求。
6.1.2 物料6.1.3验证记录:挑选后药材质量及收率6.2 洗润6.2.1 确认内容工艺条件:经培训的操作人员在固定环境下操作的可控性;产品性能:清洗后药材达到质量要求。
6.2.2物料6.2.3 验证记录:洗润后药材质量6.3 切制6.3.1 确认内容工艺条件:切制工艺条件的可控性;产品性能:切制后药材达到质量要求。
6.3.2 物料6.3.3 验证记录:切制药材质量6.4 干燥6.4.1 确认内容工艺条件:干燥工艺条件的可控性;物料消耗:收率稳定在规定限度范围内;产品性能:洗润、切制、干燥后所得净药材达到质量要求。
板蓝根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技术研究目的:筛选板蓝根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技术,为保证板蓝根饮片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对新鲜采收的板蓝根药材在4种不同干燥程度下切制后所得饮片[A.切片后60 ℃干燥;B.切片后自然干燥;C.自然干燥(13~15 d)后切片,再60 ℃干燥;D.自然干燥(30~50 d)后切片,再60 ℃干燥],从外观评分及水分、灰分、浸出物、主要成分(R,S)-告依春的含量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各饮片外观性状评分从高到低为C>D>A>B,水分从高到低为B>A>D>C;灰分各法差别不大;浸出物和(R,S)-告依春含量从高到低均为C>A>B>D。
结论:4种加工炮制技术所得板蓝根饮片质量不同,将鲜品自然干燥(约15 d)到一定程度后再切制及干燥后所得板蓝根饮片的质量相对最好。
ABSTRACT OBJECTIVE:To screen the habita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Isatis tinctoria slices,and provide basis for its quality. METHODS:Appearance score,the contents of moisture,ash,extract and main component (R,S)-goitrin in I. tinctoria slices prepared by 4 kinds of dried degree [A. 60 ℃drying after cutting;B. cutting after natural drying;C. cutting after natural drying (13-15 d),drying at 60 ℃again;D. cutting after natural drying (30-50 d),drying at 60 ℃again]from fresh harvested sample. RESULTS:Appearance score was in descending order with C>D>A>B;the content of moisture was in descending order with B>A>D>C.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ash among different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extract and (R,S)-goitrin were in descending order with C>A>B>D. CONCLUSIONS:The quality of I. tinctoria slices prepared by 4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re different,and the quality of I. tinctoria slices prepared by cutting after natural drying (about 15 d)and drying at 60 ℃again is relatively best.KEYWORDS Isatis tinctoria slices;(R,S)-goitrin;Processing;Quality evaluation板蓝根,又名靛青根或者蓝靛根等,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1]。
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
板蓝根是常用中药,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la Fort.的干燥根,异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
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板蓝根的炮制始见于宋代,其后的炮制方法比较固定、单一,且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板蓝根的炮制文献报道较少,在此作初步的探讨。
1 板蓝根炮制历史沿革概况
古代关于板蓝根炮制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原因可能在于炮制方法比较统一,争议处不多。
其炮制最早见于宋代,为“麸炒,令黄色”,再往后,明代“洗,晒干”,“洗净,晒干”,总共两种炮制方法。
以上文献记载,见表1。
3 讨论
3.1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中有“蓝实”的条目,列为上品,谓“蓝实,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久服头不白,轻身。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蓝实”条下注曰“此(蓝)即今染襟碧所用者…尖叶者为胜。
”《新修本草》指出“蓝”的原植物有3种:“陶所引乃是菘蓝,其叶抨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青”,“《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蓝”凡五科,即“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各有主治,其中有“菘蓝,叶如白菘”,所说应是十字花科植物。
“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其俗名虽与现今板蓝根通用名相雷同,但却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考证后实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木蓝”为豆科植物木蓝,“蓼蓝”为现今蓼科植物蓼蓝,“吴蓝”未详,待考。
3.2 板蓝根的古代炮制文献比较少,方法也比较单一。
最早见于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后有“洗净,日干”《三因方》,“洗净,晒干”《景岳全书》,“洗,晒干”《医学纲目》的方法。
现代炮制规范遵循后一种方式,不同地区结合各地区用药经验和实际情况,在饮片切制厚薄上稍有差异。
3.3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研究已基本阐明了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板蓝根中主要含靛蓝、靛玉红、1-硫氰酸-2羟基-3-丁烯、左旋5-乙烯基恶唑啶-2-硫酮、色胺酮、腺苷,还含有β-谷甾醇、γ-谷甾醇、棕榈酸等化学成分。
此外尚含蔗糖、各种氨基酸类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炎解热、保肝的功效,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也有明显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乙型脑炎、腮腺炎、小儿呼吸道感染、麻疹合并肺炎、白喉、水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银屑病、带状疱疹等各型病症。
随着药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学、病理学、细胞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各类学科的介入和交叉综合应用,必将会促使在对中药板蓝根炮制原理和炮制工艺上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入。
参考文献
[1]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第一版.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6.
[2]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0.
[3]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浙江省卫生厅.浙江中药加工炮制规范.浙江人民出版社,1960∶141.
[5]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6]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规范(上册).第1版.北京市药材公司印刷所,1974∶95.
[8]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吉林人民出版社,1963∶26.
[9]江西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3.
[10]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2.
[11]四川省卫生局.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46.
[12]四川省卫生厅.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4∶70.
[13]辽宁省卫生局.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1975∶36.
[14]河北省卫生局.河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1979∶48.
[15]甘肃省卫生局.中药炮制规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61.
[16]天津市卫生局.中药饮片切制规范,1975∶62.
[17]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中草药炮制规范.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63.
[18]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79.
[19]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03.
[20]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2.
[21]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增订本).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5.
[22]于华光.常用中草药的加工炮制.金盾出版社,1992∶86.
[23]张镜潮,何镜华,蓝水中,等.实用中药炮制.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