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文字处理(2课时)(彭素玲)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4
《信息技术》初一下册教案第一章文字处理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教学目的:1、了解文字处理的发展历程。
2、了解文字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根据需要选用文字处理软件。
4、复习汉字的输入。
教学重点:1、了解文字处理的发展历程。
2、复习汉字的输入。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需要选用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文字处理的变迁早期,人们把文字刻在石块、竹片、器皿上,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书籍报刊,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采用“铅排”制版印刷,之后,采用了“计算机”排版技术。
目前,现代文字处理技术已逐步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出现了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
二、选择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简要介绍“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与选用方法。
三、复习汉字的输入以输入课本中的“报名通知”以练习内容,复习汉字的输入方法和提高输入的速度。
教学后记:通过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简要介绍,尤其是对它们的重要性和将来应用的普遍性、经常性的强调,已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复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勤加练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看来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已有初步的使用感受和较广泛的了解。
第二节文字的编辑与排版教学目的:1、学习用WORD输入一份文稿。
2、学习设置文稿格式和修饰美化文稿。
3、学习打印编排好的文稿。
教学重点:学习设置文稿格式和修饰美化文稿。
教学难点:学习设置文稿格式和修饰美化文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新建文档1、新建空白文档:运行WORD后会自动新建一个空白文档,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新建”命令来创建空白文档。
设置“视图方式”,如“页面视图”等。
2、输入一份文稿:3、保存文档:使用“保存”命令或“另存为”命令来保存文档,注意确定文档的“保存位置”、“文件名”、“保存类型”。
二、设置页面1、设置纸型:使用“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窗口,在“纸型”选项卡中设置“纸型”和“方向”。
初中信息技术-文字处理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关闭文档等。
2. 使学生了解并能使用WORD的编辑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3. 培养学生运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WORD的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关闭文档。
2. WORD的编辑功能: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WORD的基本操作和编辑功能。
2. 教学难点: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的具体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编辑功能。
2. 运用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WORD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WORD的基本功能和应用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操作学习:1) 新建、打开、保存、关闭文档的操作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编辑功能学习:1) 字体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等。
2) 段落设置:对齐方式、间距、行距、项目符号等。
3) 插入图片:选择图片、调整大小、位置、删除等。
4. 实践任务: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选择一个主题,编写一篇文档。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WORD操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关闭文档。
2. 学生能灵活运用WORD的编辑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3. 学生能够运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编写出格式规范、内容丰富的文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编辑功能。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1、打开文件(无仿真复习方案\文字处理素材\1\exam1.docx),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排版。
(1)将标题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字形设置为“常规”,字号设置为“小初"且居中显示.(2)将“—-陶渊明”的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设置为“小三”,文字右对齐加双曲线边框,线型宽度应用系统默认值显示。
(3)将正文行距设置为25磅。
操作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
2、打开文件(无仿真复习方案\文字处理素材\2\exam2。
docx),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排版。
(1)设置第一段首字下沉.(2)将第一段(除首字)字体设置为“楷体",字号设置为“四号”.(3)将第二段字体设置为“方正舒体",字号设置为“小四号",加双横线下划线.3、打开文件(无仿真复习方案\文字处理素材\3\exam3。
docx),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排版。
(1)将标题“闲情赋”字体设置为“幼圆”,字号设置为“小二”,居中显示。
(2)将“序——"和“正文——”,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设置为“小四号”,添加项目符号“”。
(3)将“序”的正文“左缩进"设置为“2字符”,“行距"设置为“17磅”。
操作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
4、打开文件(无仿真复习方案\文字处理素材\4\exam4.docx),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排版。
(1)将正文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设置为“四号”.(2)将正文内容分成偏左的两栏。
设置首字下沉,将首字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下沉行数为“3”。
(3)插入一幅剪贴画,将环绕方式设置为“紧密型”。
操作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
5、打开文件(无仿真复习方案\文字处理素材\5\exam5。
docx),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排版。
(1)将标题段(“上网方式比较”)设置为小二号、蓝色、外部阴影(向右偏移)、黑体、倾斜、居中、字符间距加宽2磅,并为文字添加黄色边框。
(2)将其他段落分为等宽的两栏,栏宽为18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文字处理软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排版和打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与退出2. 文本的输入与编辑3. 字体设置与段落格式调整4. 页面设置与打印5. 文本框的使用与图片插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字体设置、段落格式调整、页面设置与打印。
2. 难点:文本的输入与编辑、文本框的使用与图片插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以直观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进行示范演示。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练习。
4. 疑难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5. 巩固与拓展:教师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版和打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实际操作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操作练习的认真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文字输入、格式设置、排版等方面。
3. 上机实践评价:通过上机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access 计算机进行操作练习。
2.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直观展示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步骤。
3. 练习素材:准备一些文字处理练习文件,供学生实践使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45 分钟,其中包括讲解、示范、学生实践、解答疑问、巩固拓展等环节。
课题文档处理(三)——制作企业简介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2)掌握插入对象的编辑和美化思政育人目标:能够意识到WPS应用的价值,感受文字处理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培养学生信息化办公的能力和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教学难点:插入对象的编辑和美化(如制作校园活动宣传页文档和学校组织结构图文档)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考勤(2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38 min)第2节课:效果展示(5 min)→任务实施(20 min)→实操练习(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请大家提前预习本节课知识,了解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任务,使学生提前了解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考勤(2 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 min)⏹【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在WPS文字中,可丰富版面、增强文档表现力的非文字对象有哪些?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传授新知(38 min)一、插入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插入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等对象在WPS文字中,利用“插入”选项卡中的命令,可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形状、文本框、艺术字、智能图形、公式等对象,以丰富文档内容和美化版面,使文档更具表现力。
主题一信息获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获取、保存信息的方法,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并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信息获取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通过食品安全的实例,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与鉴别食品,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2.软件资源──常用软件,从教师机共享作业及素材到学生机.【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四节后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生已经对信息获取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个笑话引发的食品安全实例,引领学生经历获取与加工信息的实践活动过程,体验利用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组织】兴趣导入、自主分组、讲练结合、分层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对象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每班的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能较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已能从周围的一些事和物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信息这个概念和信息一般特征的理解还不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并能简单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即“确定目标,设计任务;自主探究,积极协作;归纳总结,评价成果”。
第一节《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说课稿青山学校林周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是福建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教材以古诗早发白帝城.doc的版面编排为例,主要介绍了文字编辑、字体字号修饰、段落设置、图文混排等操作。
这些操作是Word字处理应用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材内容是非零起点的,是小学四、五年级Word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巩固提高,对学生的Word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古诗的文本输入、编辑加工、版面编排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掌握图文混排操作技能。
2、学会使用规范格式进行排版。
3、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与人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图文混排操作技能。
2、教学难点:学会使用规范格式进行排版。
3、教学时间:一课时二、说教法1、根据本课的特点。
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演示法:演示文本、图片、文本框的编辑操作。
练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编辑诗文、插入图片、调整版面,互相帮助,合作交流。
2、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本节课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借助电子教室软件来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能让学生适时实践、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学法:尝试操作法、互相帮助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是很普遍的现象,水平好的同学必然比水平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我利用水平好这部分学生的剩余时间,让他们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的矛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 Word 的基本功能和启动与关闭。
2.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 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汉字的输入方法。
2。
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四、教学方法五、教学安排六、教学过程(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文字进行处理的问题。
例如,通知、 决定 等,使用 Word更加简单和快捷。
Word 是一个在 Windows 平台上运行的功能 强大的文字处理系统,是 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 使用它可方便地 进行各种体裁的文稿的编排打印、表格制作、书籍编辑、小报制作等。
不仅如 此,它还具有传真、电子邮件、简单HTML 和WEB 主页制作等多种功能。
Word 是一款非常简单、实用的数据表处理软件。
目前有: Word2000、 Word XP 、 Word2003 等多种版本,版本号越高,功能越强。
(二)讲授新课1、 W ord 的启动和关闭启动:开始 程序 Microsoft Word 或 右击窗口 — 新建 Microsoft Word 关闭:文件 退出、关闭按钮2、 观察窗口。
Word 窗口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档窗口、状态 栏。
3、 打开或关闭工具栏:“视图”菜单 工具栏 选择工具选项(右击工具栏 选 择工具选项)演示操作:展示一段通知刚才大家已经熟悉了 Word 的窗口,也看到了这篇文稿,这些标点是如何 输入的呢第一单元 文字处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Word 的基本操作 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课件、 Word 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1 课时 Word97、4、文本的基本操作1)选择汉字输入法:(两种方法,因人而异)方法1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 EN'图标选择输入法方法2: Ctrl+Shift+组合键选择2) 中英文切换方法:Ctrl+空格键或在中文输入时,第一个字母输入 V ,随后 输入的便是英文。
主题三文字处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掌握Word 2000的主要功能,熟悉其操作界面,能完成一般的文字处理工作,并能够编排出图文并茂的文档;
(2) 能主动获取、收集自己所需要信息,并加以分类和整理;
(3) 能客观评价小报的内容和风格,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具有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资源】
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2.软件资源──常用软件,从教师机共享作业及素材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片的《信息技术(高中一年级)》。
文字处理是其中第三章的教学内容,对于本教学设计,主要对应其中Word 2000的基本知识;字符设置和段落排版;对象的插入;图文混排这几部分内容。
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操作步骤详细,按部就班,学生学习后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给学生设定的目标主要是完成一副图文并茂的小报,小报的设计与制作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自主创新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探究学习过程,通过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掌握一些技术应用的方法,逐渐获得技术应用的自信。
教材中采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
因为知识迁移有利于后续的学习非常有利,所以本章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探索学会软件使用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1) 学生自行搜索选择所需信息; (2) 插入对象与图文混排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快速找到处理对象的命令;(2) 如何完成一副图文并茂,内容紧凑有序,并机有结合的小报。
【教学过程】
Word字处理软件中文字处理、排版及图文混排
文字处理及排版
(1)(文件)页面纸型、页边距:“文件”菜单→“页面设置”
(2) (编辑)替换和查找:“编辑”菜单→“替换”命令→输入查找替换内容
■如果是带格式的查找替换,选择查找或替换内容→打开“高级”按钮→“格式”按钮→“字体”命令,进行设置
(3) (视图)
■页眉、页脚:“视图”菜单→“页眉和页脚”
■显示比例:“视图”菜单→“显示比例”
(4) (插入)
■页码:“插入”菜单→“页码”
■图片:“插入”菜单→“图片”→“剪贴画”/“艺术字”/“来自文件”/“自选图形”
●“大小”标签:更改图片尺寸,注意图片纵横比
●“版式”标签:选择指定环绕方式(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衬于文字
上方、衬于文字下方),默认环绕方式:嵌入型。
■插入特殊字符:“插入”菜单→“符号”命令
■文本框:“插入”菜单→“文本框”→横排/纵排
(5)(格式)
■设置文字:选中文字→“格式”菜单→“字体”命令
可以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上下标等
■设置段落格式:选中需要设置的段落→“格式”菜单→“段落”命令可以设置首行缩进、行距、段间距等。
■项目符号:格式→项目符号与编号;或常用工具栏上的;
或者鼠标右键点击编辑区域→“项目符号和编号”
■设置边框底纹:选中文字→“格式”菜单→“边框和底纹”命令,可以设置边
框的线型、粗细、颜色;底纹的颜色、样式。
注意:边框和底纹的应用范围。
■分栏操作:选中段落→“格式”菜单→“分栏”命令→设置栏宽、间距、分隔
线等。
注意:如果是最后一段进行分栏,在选择时不要选中最后的回车符
(6) (表格)“表格”菜单→“插入”→“表格”(设置行、列数目)
【习题】
1.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88\test.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给文章添加标题"组织文化的心理效应",设置为:"黑体"、"三号"、"居中";
(2) 设置正文各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3) 将全文的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
(4) 将整个文档的页面纸型设置为"16开",上下左右页边距均设置为"2厘米"。
2.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90\乡愁.doc",完成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将所有段落居中对齐,行间距设为两倍行距;
(2) 将标题设置为"楷体"、"二号"、加粗;其余字体设置为"楷体"、"四号";
(3) 将文档中的所有"."替换为"。
"。
3.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97\guxiang.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将文章标题字体设为黑体,字号为二号,颜色为红色,居中对齐;
(2) 将正文各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
(3) 在正文第一段后插入图片"考生文件夹\97\qiutian.jpg";
(4) 页面设置中纸型设为A4,上下左右页边距均设为2.5cm;
(5) 在页脚中插入页码,并居中。
4.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98\B221C.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在文字上方添加标题"大气",并将其设置为黑体、三号、居中。
(2) 设置正文的各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3) 在页脚居中处插入页码,页码格式为"A, B, C"。
5.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100\01.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增加标题"相遇",将标题居中对齐,字体设为"宋体",字号设为"三号",加粗;
(2) 设置正文字体均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各段落首行缩进为2字符;
(3) 将整篇文档的行距设为"1.5倍行距";
(4) 对文档进行页面设置:将"纸型"设置为横向16开,左右页边距均设为2.5厘米。
6.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103\金陵奇石.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给文章增加一个标题"金陵神罐留下千古谜题",设置文章标题格式:隶书、加粗、二号、居中;
(2) 将文章中的"stone"替换为"石头";
(3) 在文章"今年78岁的南京收藏家池澄……"段落中插入图片"考生文件夹\103\stone.jpg";
(4) 将整篇文档行距设为1.5倍行距,调整正文各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7.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105\春天最先是闻到的.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在第二段之后插入图片"考生文件夹\105\春天.jpg";
(2) 将图片的对比度设为60%;
(3) 将图片的缩放(高度、宽度)都设置为60%。
8.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109\test2.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标题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2) 将文章正文第一段设置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
(3) 在正文第一段开始处插入图片"考生文件夹\109\网络教学.jpg",并将图片的高度设为"5厘米",宽度设为"4.5厘米";
(4) 在正文的最后插入一个3行5列的表格(表格与最后一行文字之间请不要留有空行)。
9.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110\test1.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在文章前增加一空行,并插入"汉字的造字原理"作为标题,将此标题"居中",字号设置成"三号"字;
(2) 将正文的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和段后间距设置为0.5行;
(3) 将页边距上下左右都设置成2厘米。
10. 打开文件"考生文件夹\111\test2.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 在文本首行插入艺术字"老周庄的地图",作为文章标题,采用"艺术字"库第二行第一
列的样式;
(2) 在正文第二段中插入图片"考生文件夹\111\周庄.jpg";
(3) 设置图片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4厘米、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