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水蛭的炮制研究和临床应用_李翠珍
- 格式:pdf
- 大小:74.01 KB
- 文档页数:2
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分析摘要:水蛭是咽蛭目水蛭科动物,俗称蚂蟥,主要生长在内陆的淡水流域。
水蛭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在《神农百草经》中有所记载,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将其炮制后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关于水蛭的炮制方法,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的研究,且水蛭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水蛭炮制方法科学性提升,促进水蛭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本文将对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够对临床医学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蛭;炮制方法;临床应用;药用价值;优化措施水蛭也被称为医蛭,俗称水蚂蟥,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
当前已经发现的水蛭品种超过300种,我国现存100多种不同品种水蛭,其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和日本医蛭的改造动物体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将水蛭炮制成为动物体药物之后,在临床医疗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治疗中风、高血压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必须掌握科学的水蛭炮制方法,不断提高水蛭药物炮制效率和质量。
1水蛭及炮制工艺简要介绍水蛭性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功能,主要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水蛭中的有效成分,本文详细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水蛭进行炮制。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水的升华原理,使预先冻结在物料中的水分不经过融化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除去,最终得到干燥产品的方法。
和晒干、烘干、微波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其它干燥方法相比,冻干工艺能最大限度保持原料原来的色、气、味、形,同时使有效成分的分解和散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冻干技术可以有效地保存水蛭中的有效成分[1]。
2水蛭(冻干)炮制工艺具体分析水蛭炮制工艺流程:水蛭→烫死→整条或切段→冷冻干燥→整条或破碎→包装。
1.1水蛭处理水蛭的初步处理包括如下两项主要内容:(1)烫死。
中药水蛭的功效与作用及炮制方法在我国水蛭入药历史由来已久,水蛭入药具有抗凝、破瘀等功效,传统中医主要治疗血栓疾病、血管病、瘀血不通等症。
下面来看中药水蛭的功效与作用及炮制方法。
中药水蛭的功效与作用1、在中药当中水蛭的作用是非常大,他有着必定的抗血栓构成的作用,如今许多的医学院都会运用水蛭来避免呈现血液的凝固,脑血栓的患者能够去运用水蛭来进行治疗,由于水蛭还具有着必定的溶栓作用。
2、对心血管的功用有必定的优点,那么心肌的营养血流动得以添加。
水蛭还具有必定的停止妊娠的作用,它关于降血脂也是有着明显的功效,它可以抑制凝血酶,食用水蛭以后,通常病人的疗效都是非常明显的。
3、关于严重的血栓性静脉炎,一旦呈现了感染,那么这时能够配合着水蛭来进行医治,关于神经性的损伤也会起到好的的效果,在使用水蛭以后,对下肢静脉曲张以及血栓性静脉炎都有好处。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熬制(《金匮》)、暖水洗去腥《伤寒》)。
宋代有微炒令微黄、微煨令黄(《圣惠方》);炒焦(《普本》);水浸去血、子,米炒(《总病论》);石灰炒过再熬(《活人书》);米泔浸一宿后暴干,以冬猪脂煎令焦黄,焙干(《证类》);麝香制(《朱氏》)等炮制方法。
元代增加了盐炒(《瑞竹》)。
明代出现了炙制(《医学》)(清代又增加了香油炒焦(《医案》)的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水蛭:取水蛭,洗净,切段,晒干。
2、滑石粉烫水蛭: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水蛭段,勤加翻动,拌炒至微鼓起呈黄棕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水蛭每100千克用滑石粉40千克。
【饮片性状】水蛭为不规则小段,长约10~15毫米,扁平,有环纹,背部呈褐色,腹部黄棕色,质韧,有腥气。
滑石粉炒后呈淡黄色或黄棕色,微鼓起,质酥脆,易碎,气微腥,味成苦。
【质量标准】水蛭水分不得过18.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水蛭每1克含抗凝血酶活性应不低于16.0U。
水蛭临床应用2水蛭临床应用(2)2.治痛经裴某,女,21岁,1971年7月9日诊。
14岁时月经初潮,有痛经史,月经不能周期而至,且时多时少,1968~1971年闭经,历时3年之久。
曾肌注黄体酮,服女性激素,中成药定坤丹、八珍益丹丸、道遥丸及中草药活血化瘀之剂,历经医治罔效,故求治于余。
刻下见:面色晦黯,环口黧黑,五心烦热,懒于动作,舌苔薄白,舌质绛,有瘀点,六部脉均显涩滞不调之象。
拟活血化瘀,调理冲任为先。
方选生水蛭粉300g,研极细面,每日早晚用温水各冲服4g。
药未尽剂,月经来潮,且下如豆粒之大紫黑血块甚多,患者畏惧,嘱其继服无妨。
自服此药后,月经周期而至,亦无痛苦之恙。
中医杂志,1993;(2)3.治血管瘤1976年5月曾治王某,女,19岁。
患者出生后左手背即有一粒红痣,并日趋增大,肿势蔓延至手指及前臂。
X线片示左前臂及手背血管瘤,尺骨中下段增粗,尺桡远端关节脱位。
诊断为静脉性血管瘤(巨性症)。
外科会诊建议截肢,查左前臂周径约39cm,手背周径28cm,局部肤色紫黯,青筋暴露,疼痛剧烈难忍,舌暗红苔薄,脉弦细。
证属瘀血阻络,血结成瘤,予以清热活血软坚之剂,服药半月,患肢痛势虽减,但肿胀如故,故加用水蛭粉1.5g,分2次服。
10天后患肢肿势略消。
活动亦较灵活,于是将水蛭粉加到3g,分2次吞服,至1978年1月复查左前臂周径缩小至26m,左手背周径缩小至24cm,疼痛缓解活动较自如。
随访2年,患者已工作,痛情稳定。
本例先后服药1年多,水蛭药总量达1000g以上,未发现任何副作用,患者面色反较以往红润,月经来潮并不因之而增多。
嗣后,为了验证水蛭的药效,(颜老选用水蛭、元胡、生牡蛎等3味泛丸,取名为消瘤丸,先后治疗各种类型的血管瘤50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证实水蛭对血管瘤确有疗效。
中医杂志,1993;(3):1354.止血孔某,女,29岁。
产后阴道出血9月余,一直恶露不净,血量时多时少,色紫黑有小血块,少腹坠胀疼痛,拒按,每次流出血块后腹痛稍缓,纳食尚可,大便通畅,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弦细涩,经某妇产医院诊为子宫复旧不全。
水蛭临床应用经验分享(含经典验方及效验单方)一水蛭治疗输卵管积水张仲景“抵当汤”“大黄䗪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蛭,近代名医张锡纯亦善用水蛭治妇人癥瘕积聚、瘀血内停等症。
张氏“理冲丸'以水蛭为君药,“理冲汤”症中,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
并赞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且其色黑下趋,又善破冲任之瘀,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良能,非其性之猛烈也”。
又曰:“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
笔者在前贤经验的启示下,逐步摸索使用本品,体会到只要掌握好适应症,注意用药剂量、配伍及注意事项,可以大胆使用,并能提高疗效。
我用水蛭的适应症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宫腔粘连、盆腔瘀血症、陈旧性宫外孕、慢性盆腔炎或输卵管阻塞不通、月经涩少、闭经等病证中,见有下列瘀血指征之一者: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脉曲张瘀血;2、下腹痛有定处,并妇科检查触及后穹窿痛性结节,或附件增厚或有包块(卵巢肿瘤除外);3、月经量少、经行不畅伴腹痛或夹有血块,经血畅通则疼减者。
我常加水蛭于桂枝茯苓丸、理冲汤、少腹逐瘀汤等方剂中入药同煎,剂量为3~6g,亦可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内加水蛭6~10g,同煎后作保留灌肠,或在外敷中药内加水蛭10~15g,蒸热后外敷腹部患病处。
水蛭生用药力较强,炙者亦可,一般内服我常用炙水蛭。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月经量过多者,或经期继续使用水蛭,会增加出血,并使经期延长。
故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或肝功能不正常或凝血机制不良,以及无瘀血指征者忌用;月经过多而有瘀血指征者慎用;除月经涩少者外,一般经期及经前后2~3天停用水蛭。
用水蛭期间如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应停用;如系不孕症患者,应配合测基础体温,上升后2~3天停用水蛭较妥。
用水蛭时还应视体质之强弱,病之久暂,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病久体质较弱者我常用理冲汤加减。
兼有寒象者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无明显寒热者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各方可结合兼证加药。
水蛭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水蛭为水蛭科水生环节动物蚂蟥(宽水蛭)、柳叶水蛭(长条水蛭)及水蛭的干燥全体。
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一看水蛭的功效与临床应用,资料仅供参考。
水蛭的功效破血逐瘀,通经消症。
主血瘀经闭,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1.治疗急性结膜炎用活蚂蝗3条,置于6毫升生蜂蜜中,6小时后取浸液贮瓶内备用。
每日滴眼1次,每次1~2滴。
治疗380例,绝大部分是双侧性结膜炎,全部治愈。
治愈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
治程中除滴眼后1~2分钟稍有疼痛外,未见不良反应。
对慢性结膜炎及翼状胬肉也有一定疗效。
(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用于跌打损伤如内伤挫伤,内有瘀肿、蓄血、可用水蛭锉末,或煅烧(存性)成末,再配三七末、麝香等,用酒或温开水送服,或浸酒内服。
3.用于癓瘕在抗癌剂内试用,一般是配合其他抗癌中草药制成丸散片剂内服,例如配海藻制成水蛭海藻散治食管癌,但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4.抗血栓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都有效,尤其是对静脉血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给予适当量的水蛭素,可抑制大鼠和兔颈动脉血栓的形成,形成的血栓比对照组小。
5.恢复神经功能水蛭可促进实验性家兔急性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兔耳局部的实验性血肿也有促进吸收作用。
水蛭的临床应用1.治疗脑梗死和脑出血。
2.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源性心脏病。
3.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如静脉炎、闭塞性脉管炎、栓塞性动脉炎等。
5.治疗高脂血症。
6.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盆腔炎性肿块、产后瘀血不下而腹痛等。
水蛭的药理作用抗凝作用水蛭中发现了多种物质,它们在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节起抑制作用。
如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变异体家族,凝血因子Xa抑制剂antistasin. ghilanten;凝血因子X III抑制剂tridigen ;血小板糖蛋白抑制剂decorsin、omatin;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剂Calm、Lapp等。
中药水蛭的近代炮制研究陈胡兰,裴瑾,秦旭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E-mail:hlan999@摘要中药水蛭作为经典的破血逐瘀药,近代应用广泛,其炮制方法历代变化较多。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炮制品有水蛭及滑石粉烫水蛭两种,近代研究对其生品及制品的临床疗效有不同看法。
本文着重就中药水蛭近代的炮制研究进行总结探讨,认为其活性成分、炮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蛭炮制1、引言水蛭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是经典的破血逐瘀类中药。
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徽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等症。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蝗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蝗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的干燥全体。
水蛭的炮制方法,始于《伤寒论》,历代医药文献记载较多,分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十几种炮制方法,发展至今以滑石粉烫为主[1]。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有水蛭(洗净,切断,干燥)和烫水蛭(取净水蛭段,照烫法用滑石粉烫至微鼓起)两个品种。
吕文海等[2]的研究总结出古代传统炮制水蛭的目的主要有防止水蛭“入腹生子为害”、、去腥矫昧、便于粉碎、减毒,增强逐瘀作用四点。
近代对水蛭炮制机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其生品及制品的化学成分、临床疗效,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
据此,整理总结水蛭的近代研究方面的资料,为水蛭炮制机理的深入探讨、中医临床安全用药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水蛭的近代炮制研究水蛭的近代炮制多是继承前人的净制、切制和清炒法、滑石粉烫法、砂烫炒法等炮制方法。
结合中医的临床经验和现代研究分析,近代炮制水蛭的实际目的可能主要在矫臭矫味和利于粉碎。
水蛭经滑石粉烫炮制后应用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为传统炮制方法,现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中药“破血消癥药”——水蛭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气微腥。
以色黑褐者为佳。
生用,或用滑石粉烫后用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咸、苦,平;有小毒。
归肝经。
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3克。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水蛭味咸,除积瘀坚,通经堕产,折伤可愈。
三、临床应用1.血瘀经闭,痕痞块本品咸苦入血通泄,主归肝经,破血逐瘀力强,常用于瘀滞重症。
治血滞经闭,痕痞块,常与蛇虫相须为用,也常配三棱、莪术、桃仁等药,如抵当汤(《伤寒论》):若兼体虚者,可配伍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药,如化撤回生丹(《温病条辨》)。
2.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本品有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之功,又常用于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
治疗中风偏瘫,可与地龙、当归、红花等配伍;治跌打损伤,常配伍苏木、自然铜、刘寄奴等;治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常配伍大黄、虎杖、牵牛子等。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溶血甘油磷脂类成分:1-0-十六烷基-磷酰胆碱、1-0-十八烷基-磷酰胆碱、1-0-十四烷基-磷酰胆碱、1-0-9-顺-十六烷基-磷酰胆碱、1-0-十六酰-磷酰胆碱、三半乳糖基神经酰胺。
本品还含蛋白质、肝素及抗凝血酶、水蛭素。
2.药理作用水蛭水煎剂有强抗凝血作用,对肾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水蛭提取物、水蛭素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大鼠体内血栓形成。
水蛭煎剂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血脂,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促进脑血肿吸收,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血循环,保护脑组织免遭破坏,对皮下血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水蛭素对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3.不良反应水蛭煎剂对脾胃虚弱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反应以及胃溃疡;水蛭煎剂对个别患者有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疹、瘙痒,以及过敏性紫癜等。
《水蛭的本草考证及其鉴别要点研究》篇一一、引言水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便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临床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由于水蛭的采集、鉴别、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其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往往难以保证。
因此,对水蛭的本草考证及其鉴别要点进行研究,对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蛭的本草考证1. 水蛭的名称与分类水蛭,又称蚂蟥、血蛭等,属于环节动物门、颚蛭目、水蛭科。
在中医药学中,水蛭被归为虫类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疏络等功效。
2. 水蛭的产地与历史沿革水蛭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
早在古代,水蛭便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其药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利用。
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书中均有关于水蛭的记载和论述。
3. 水蛭的药用部位与采集水蛭的药用部位为其全体,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疏络的功效。
采集时需注意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一般来说,春、夏季节为采集水蛭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水蛭活跃度高,药效较好。
三、水蛭的鉴别要点研究1. 外观性状鉴别优质的水蛭体表呈黄绿色或黑褐色,体态肥壮,质脆易碎。
而劣质的水蛭则体表颜色暗淡,体态瘦弱,质地较差。
此外,还需注意与近缘种如石蛭等相鉴别。
2. 内部组织结构鉴别优质的水蛭内部组织结构紧密,质地坚实,而劣质的水蛭则组织疏松,质地较差。
此外,还需注意观察水蛭的消化腺、生殖腺等组织结构的特点,以进一步鉴别其质量。
3. 药理作用与成分分析鉴别通过对水蛭的药理作用和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鉴别其质量和真伪。
例如,优质的水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通经疏络等药理作用。
而劣质的水蛭则可能含有杂质、掺假等成分,药理作用较差。
四、结论通过对水蛭的本草考证及其鉴别要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历史渊源、产地分布、药用部位及采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水蛭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关键词】水蛭;脑血管病;综述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脑中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全部脑卒中疾病中,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2]。
关于缺血性中风溶栓外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和抗血小板;但肝素类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等药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和遇到的麻烦,使神经科医师又感到无奈。
水蛭是一味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具有纠正微循环、改善脑部缺氧、降低血压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3]。
随着水蛭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入和药用范围的不断开发,水蛭配伍或单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剂型逐渐增加,现将其研究现状报道如下。
1 传统中医学对水蛭治疗中风病的认识传统中医学认为,内伤七情,外感六淫,跌扑损伤皆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进而产生气血乖违,痰瘀互结,引发中风、痴呆、癫狂、头痛等一系列疾病。
其中瘀血留滞,阻于脑窍贯穿于脑病始终,因此,治疗脑病重在“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
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述。
《本经》谓水蛭:“味咸,平。
”《名医别录》曰其:“苦,微寒,有毒。
”《本草纲目》说其:“入肝经血分。
”《要药分剂》曰其:“入肝、膀胱二经。
”综合各家所述,水蛭味苦咸而腥,性微寒,入肝、膀胱两经,功能破血瘀、散积聚、通经脉、利水道,临床用治蓄血,�Y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亦痛,云翳等症。
其散瘀活血之力尤强而又不伤气分。
张仲景用其与虻虫、桂枝等药配伍祛邪扶正,治疗“瘀血”、“水结”之证,创制了大黄�U虫丸、抵当丸等成药,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代名医张锡纯曾专门赞叹水蛭的功效,说它“存瘀血而不伤新血,纯系水之精华生成,于气分丝毫无损,而血瘀默然于无形,真良药也”。
2 临床研究著名医家朱良春以善用虫类药而享誉国内外,朱老常以水蛭配伍地龙、参三七,制成散剂或装胶囊口服,治疗血瘀痰凝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冠心病、脑梗死、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4]。
中药水蛭的药理药效及临床药用价值研究[摘要]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水和蚂蝗或柳叶蚂蝗等的全体。
扁长圆栓形,体多弯曲扭转,长2~5cm,宽0.2~0.3cm。
水蛭为破血通瘀、通经药,其主要有效药用成分为水蛭素。
用于临床的条件,如闭经,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出血疼痛难忍。
对于肾脏病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本次课题我们主要讨论水蛭的主要药理药效,以及在临床上的价值。
在临床上的表现以治疗肾脏的疾病为例子。
关键词:水蛭药用成分临床1、水蛭的药理药效水蛭主含蛋白质,其水解氨基酸含量达49.4%,水蛭的唾液中含一种抗凝血物质,即水蛭素[1]。
起到非常决定性的是水蛭素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确定水蛭素稳定性的是其具有抗凝血活性的二硫键这一部分,能够保持如此强大的抗血活性也是基于这种原因。
如果的二硫化物桥被氧化或减少,或子分子的蛋白质降解,或损失的酸性氨基酸的一端也将失去结合能力的凝血酶[1]。
水蛭素在当前的世界公认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非共价复合物形成后,它是结合凝血酶,这种复合材料是非常稳定的,解离常数的幅度为10-12,并且速度非常快。
亲和力强的水蛭素与凝血酶和凝血酶,在低浓度下即可。
试验证明1μg水蛭素可以中和5μg凝血酶,相当于摩尔数比为1:1 [1]水蛭素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可以防止进一步化淤的凝血酶催化反应。
水蛭素可以控制很多方面。
如果其浓度增加凝血霉诱导得血小板也会发生反应这样就能够减缓血凝时间。
水蛭素细胞凝血酶凝血现象。
诉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血凝酶具有非常多的功能,比如调节多种细胞共同工作。
血凝酶的作用已经不止是原来所发现的一种单一的功能了。
当凝血酶水蛭素的结合能力,失去这些细胞的作用。
水蛭已知作为大鼠的抑制率的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显着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对静脉血栓也有很好的溶解作用。
水蛭水煎浓缩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桨比粘度。
所以水蛭有直接溶解血栓的作用。
2021年10月 第20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试论中医文献中水蛭的药用价值与当代临床应用柳书涵1,陈祎舒21.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2.四川大学古籍所,四川 成都 610065【摘要】我国自古就有以水蛭入药的传统。
中医文献中记载了有关误食水蛭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水蛭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多被用于治疗太阳畜血证及骨伤等病。
中医还利用活体水蛭嗜血的特性,将其用于治疗痈疽。
而随着当代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水蛭在临床医药方面的应用变得更加科学与广泛。
【关键词】水蛭;中医文献;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0-0025-03水蛭,俗称蚂蝗,属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产于我国各地。
根据其栖息环境与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旱蚂蟥、水蚂蝗等不同种类,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的蛭纲动物多达五百余种。
其状为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体长约4~10 cm,宽约0.5~2 cm,前后各具一吸盘,背部多为黑褐色或黑综色,腹部与两侧多为棕黄色。
水蛭多以吸食人畜鲜血为生,且每次吸食量较大,吸食鲜血后通常能膨胀至原身体的数倍。
我国自古就有以水蛭入药的传统,而随着当代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水蛭在临床医药方面的应用也愈发的科学与广泛。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关水蛭特性及其药用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揭示当代临床医疗事业对水蛭入药的继承与发展,故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水蛭特性水蛭作为一种生长在我国各地的常见虫类,早在先秦时期就被人们所认识。
《尔雅》中就有“蛭虮”之称,郭璞注曰:“蛭虮,今江东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为虮。
”邢邴疏云:“即楚王食寒菹得而吞之,能去结绩者是也。
”这里邢邴提到“楚王食寒菹得而吞之”,即指楚惠王事。
1.1性质与类别 水蛭作为雌雄同体的动物,生存能力极强。
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水蛭三断而成三物。
”宋人彭乘在《墨客挥犀》中对水蛭“性难死”的特性更是进行了极致的描述:“水蛭性难死,予同官林承奉常言少时曾取大水蛭曝为干,数月后投水椀中复生。
水蛭的临床应用水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环节动物水蛭科之蚂蟥的干燥全体。
本品味咸、苦,性平,入肝经。
水蛭味咸能走血分,苦能泄结,善入肝经血分,为破血逐瘀消症之良药。
适用于蓄血发狂,头部外伤瘀血,心腹瘀血绞痛,妇科经闭症瘕积聚,骨科跌打损伤。
水蛭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中,运用中药水蛭治疗多种内科常见病和一些急诊患者,举例如下。
1 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男,12岁,学生,因家庭争吵被父亲用拐杖击伤头部,立刻出现昏迷,半小时后苏醒。
患儿的枕部头皮血肿,头痛剧烈,哭闹不止,后进行对症处理。
经脱水、止血、止痛等治疗不见明显好转。
邀请中医会诊,经会诊后投以通窍活血汤加入血竭6g、水蛭10g,二剂服后,头痛大减,头皮血肿消退明显,调理10余剂患儿诸症悉平。
2 治疗心绞痛患者,女,49岁,教师,有冠心病史2年余,经常夜间发作,诊断卧位型心绞痛。
疼痛呈针刺样,固定心前区,发作严重时胸痛彻背,放射到左肩壁。
证属气滞血瘀,心脉瘀阻,拟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20g、降香9g、水蛭6g。
三剂服后,心绞痛明显减轻,夜间发作次数减少。
效不更方,将上方加入砂仁,继续服用七剂之后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夜间也不再发作。
3 肝硬化腹水患者,有乙肝病史十余年,近2年来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
做肝胆彩超,诊断肝硬化腹水,脾肿大。
患者肝区隐痛,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明显,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涩。
证属肝瘀脾虚水气内停,投以隔下诼瘀汤加减,加入二丑10g、商陆6g、丹参15g、水蛭6g,五剂后腹水减半,小便增多,腹胀症状明显缓解,肝区疼痛减轻。
以此方加减调整2月余,腹水症状消除,饮食增多,随访半年未复发。
4 脑出血患者,男,53岁,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因情绪激动后突发昏仆于地,经送医院抢救神志转清,右半身瘫痪,口眼歪斜,失语等症。
做颅脑CT扫描示,左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为10ml,不适合做外科介入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中药水蛭临床应用
李今垣;李玉环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一、水蛭的毒性和用量水蛭一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历代中药学家
皆多以“有毒”言之,独宋·《东草衍义》和明·《神农本草经疏》称水蛭“有大毒”。
笔者以慢性肝炎和肝硬比为例,每用水蛭达10-15克(煎剂)而持续用药达1-2年者
不乏其人,不仅症状缓解,肝功亦多所改善,从未发现有中毒症状者。
故认为“有大毒”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关于水蛭的用量:全国高校教材,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
谓:“用量3~5克。
为末冲服或装人胶囊内吞服,每次0.3~0.5克。
”《简明中医
辞典》谓:“煎服3~6克”。
《中医中药学》曰:“本品有毒,破血力大,用量不宜多,每次服5分~1钱5分(即3~6克)。
【总页数】2页(P10,12)
【作者】李今垣;李玉环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40.7
【相关文献】
1.中药水蛭的炮制研究和临床应用 [J], 李翠珍
2.水蛭活血成分研究及临床应用 [J], 刘轶华;穆晓燕;陈保红
3.水蛭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J], 沈仕伟;邸莎;韦宇;赵林华;仝小林
4.水蛭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徐明杰;赵迪;李龙宇;伍一炜;徐暾海;刘铜华
5.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J], 祝之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