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54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2.31 KB
- 文档页数:2
下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彭自权;李列平;陈莉;白小红;冯玉兰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3(024)001
【摘要】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对策.方法对50例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38例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肠血管畸形10例).借助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X线、核素显象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获诊断者27例,经手术探查9例,手术后病检1例,靠临床资料明确诊断1例.另12例病因未确定.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肠道血管畸形值得高度重视.剖腹探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应严格掌握指征.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彭自权;李列平;陈莉;白小红;冯玉兰
【作者单位】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6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21例临床分析 [J], 徐佰国;唐彤宇;盂祥伟;王丽波
2.小儿下消化道出血460例临床分析 [J], 申红日
3.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54例临床分析 [J], 王芊;贾叶;张立群;孙振福
4.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54例临床分析 [J], 王芊;贾叶;张立群;孙振福
5.急诊结肠镜诊治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88例临床分析 [J], 杨潇;石磊;张殊翌;钱晶瑶;李彦茹;田正刚;李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临床观察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4T07:55:59.20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陈秀洋[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接受消化内科专科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陈秀洋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接受消化内科专科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共计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大出血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专科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更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专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止血,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临床疗效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出血部位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
每年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10%会死亡,原因主要是在于出血发生迅速、程度重,出血量大。
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的会出现头晕、心慌和乏力等全身症状,当出血量超过1000ml时,会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所以需要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1]。
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接受消化内科专科护理的临床疗效。
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大出血200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4:6,平均年龄为(43.9±5.2)岁。
随机分为两组,使两组之间没有年龄或病程差异,以便比较所获得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正式启动的。
1.2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专科护理,具体措施为:1.2.1病情护理:当患者出现大出血后,需要协助其立即卧床休息,平卧,将双下肢抬高,头部抬高,取中凹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介入治疗顽固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2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顽固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20例顽固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取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先胃底静脉栓塞,再经股动脉穿刺进入脾动脉进行脾脏栓塞。
结果:120例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17例患者死于肝癌,8例因出血死亡,其余病例在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止血总体有效率为97.50%。
结论:介入治疗顽固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既能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又能适度控制门脉高压,保护肝功,效果肯定,同时又安全、可靠、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介入疗法顽固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47-01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常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顽固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1。
顽固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常见临床急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
目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方法很多,内科治疗一般效果不是很明显,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高。
介入疗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院近年来采用介入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取12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谷丙转氨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有明显升高,b超、ct影像检查提示肝硬化。
本组患者男87例,女33例,年龄23~73岁,平均46.25±5.69岁,病程3.67±1.02年,101例有过内科治疗史,38例有过手术史。
1.2治疗方法。
1.2.1由c型臂x光机监控,经右腋中线第8~9肋间,细针水平穿刺肝脏,针尖刺向胸10~11椎体之间椎旁2cm处,然后边退针边推注对比剂直至门静脉显影,用细导丝引入门静脉主干。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肝硬化是一种因为肝炎、酒精中毒、代谢因素等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的肝病,临床症状常见有身体疲劳、水肿、皮肤巩膜黄染等症。
肝硬化是一种一直会变化的慢性疾病,且会容易引发众多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即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并发症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风险。
在治疗方法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随医学的发展还出现了介入治疗的方式,这些治疗手段有效减轻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1]。
1、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研究发现关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的主要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这是因为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从而导致食管和胃底的血管血液流通有问题致使静脉曲张,当发生静脉曲张的血管发生破裂就引发了上消化道出血。
所以定期胃镜检查食管底静脉曲张情况,必要时采取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可以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
除了静脉曲张出血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等均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2、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肝硬化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就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突然且出血量大,会造成患者休克等现象。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有两种典型症状即呕血和黑便。
患者呕血前常有恶心、腹部不适感加重等感觉,患者呕出血的颜色常常是鲜红色或暗红色,如果患者呕血颜色是鲜红色则表明是急性呕血。
而呕出的血是暗红色时,表明在出血后血液滞流在胃部一段时间。
患者在呕血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症状,若出血量超过一千五百毫升时则发生休克,此时患者会四肢冰凉、脉搏微弱、血压快速下降等。
另外,出血量小的患者会有大便呈现黑色的情况,粪便还会又稀又粘,可能会有血腥的味道[3]。
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由上文我们可知肝硬化出血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出现明显症状,一旦发病会很突然,所以掌握急救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TIPS和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羊丹;张国梁;王凤梅;边芬;贾科峰【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an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 o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with 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Methods The data of 61 patients of liver cirrhosis combined with 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who underwent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TVE treatment group (n=42), and TIPS treatment group (n=19). The success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the rebleeding rate, the alleviation of varicose veins, the inciden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urvival rate and liver function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wo groups of surgery were successful. The portal vein pressure decreased obviously in TIPS group. The rebleeding rate was higher in PTVE group (78.6%) than that in TIPS group (63.2%). The total alleviation rate of 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TVE group (50.0%) than that in TIPS group (89.5%, P<0.0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ere 14.3% and 26.3% for PTVE group and TIPS group respectively. The two-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of PTVE group and TIPS group were 95.2% and 89.5%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surgery, the liver function parameters were not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determined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PTVE group.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IPS, the liver functions were declined obviously.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iver func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determined beforethe treatment in PTVE group. Conclusion The surgery of TIPS is safe and ideal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irrhosis with 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which has the lower rebleeding rate, better 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alleviation rate and long term less influence in liver function.%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失败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失败后,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出血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11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治疗后,仍有呕血或黑便,伴血压进行性下降,经皮肝穿门静脉,导管超选胃冠状静脉,用弹簧圈加聚桂醇栓塞。
结果 11例患者栓塞后胃冠状静脉闭塞,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
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对内镜治疗失败补救疗效确切。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内镜;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9-0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出血量大,止血困难,常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随着内镜止血技术的推广,内镜下套扎术及组织黏合剂注射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有了显著疗效,但仍有15%左右的患者出血难以控制,我院采用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对11例经内镜治疗后,仍有呕血或黑便,血压进行性下降患者进行补救治疗,均取得成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6月,急诊病例11例,均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3岁,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诊断明确,并行内镜下套扎术及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术后仍有呕血或黑便,血压进行性下降。
内科治疗无效。
1.2 方法急诊行dsa下经皮肝穿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患者平卧于dsa台上,于右侧腋中线8、9肋间为穿刺点,消毒铺无菌巾,局麻后,21g穿刺针沿水平方向进针距离10-11胸椎2厘米处停止进针,拔出针芯,缓慢后退穿刺针,有血流出时,注入对比剂,证实门静脉后,送入导丝,置入5f动脉鞘,在导丝引导下,送入5fcobra导管于门静脉主干内造影,6-8ml/min,总量12-16ml,显示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明显增粗,胃冠状静脉扩张迂曲,通过导丝导管配合超选至胃冠状静脉内,于其开口上方予弹簧圈2-4枚栓塞,并用聚桂醇与空气制作泡沫(聚桂醇:空气1:4混合)栓塞加固。
2021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全文)导读纵隔及腹腔血管曾作为诊断性及治疗性超声内镜(EUS)术中的定位标志,EUS易于识别的血管结构包括心脏、主动脉、腹腔干、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血管以及与门静脉高压相关的脾肾分流。
目前与血管通路相关的治疗正在成为EUS引导下介入治疗的新目标。
《治疗性超声内镜学》一书回顾性介绍了有关EUS引导下非静脉曲张及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EUS引导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包括Dieulafoy病、肿瘤出血、溃疡出血及假性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
EUS引导下治疗的显著优势在于,可直接显示并靶向定位出血血管,随后还可通过实时多普勒超声确认止血效果。
这些优势有助于成功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
首个关于EUS引导下治疗的报道是在环扫EUS引导下进行肾上腺素/聚桂醇注射治疗Dieulafoy病,但该研究穿刺针在超声成像中仅显示为强回声点。
线阵EUS的出现使得细针抽吸(FNA)穿刺针可沿长轴显影。
有研究使用线阵EUS对5例难治性胰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Dieulafoy病及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患者进行EUS引导下血管介入治疗,这些患者均至少出现过3次出血且需要多个单位红细胞输注、反复内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引导下血管介入治疗无效。
EUS引导下无水乙醇和(或)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可通过22G FNA穿刺针直接将药物注射至出血血管。
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证实出血血管内无进一步可见的血流时,即可确认注射治疗完成。
在所有这些难治性病例中,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任何并发症与再出血。
另一项研究报道了5例胃肠道出血的患者,内镜下止血均无效,出血原因包括Dieulafoy病、胰腺肿瘤、继发于急性胰腺炎的假性动脉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动脉异常,在EUS引导下(并使用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进行氰基丙烯酸酯(CYA)或硬化药物注射完成后,出血即刻得到控制,除1例患者因出现再出血而需重复进行EUS引导下治疗外,其余患者随访9个月均未发生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