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前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因医生的偏好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概述:
1. 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和制定手术计划。
2. 麻醉:通常使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3. 切口:在肘部做一个适当的切口,以暴露骨折部位。
4. 骨折复位:通过手法或牵引等方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或其他适当的内固定物将骨折固定在位,以确保稳定性。
6. 缝合:关闭切口,使用缝线缝合皮肤。
7. 术后处理: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和抗生素,进行康复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步骤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了解手术的风险、益处和可能的并发症。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体会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我院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
其中2例为开放骨折。
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肱骨干和肱骨远端之间采用AO双钢板或“Y”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术后对26例患者中22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
优良率72.5%。
结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AO技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或“Y”钢板内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累及肘关节面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年和壮年,保守治疗困难,一般均选择手术治疗,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骨折的显露和内固定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固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易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肘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我院在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9~68岁,平均45。
3岁;致伤原因:跌伤5例,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1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
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
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1.2 治疗方法手术采用臂丛或全麻,患者侧卧位或将患肢置于前胸,上臂根据情况上止血带,取肘后纵形切口长约10~16cm,过尺骨鹰嘴弧形弯向桡侧,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向两侧游离皮瓣,在尺神经沟处充分游离尺神经,并用橡皮条牵拉保护,在距离尺骨鹰嘴尖端约2cm处“V”字形楔形截骨将截断的尺骨鹰嘴及附着其上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起,暴露肘关节腔,充分显露肱骨髁间的关节面及骨折情况。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记录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住院号:XXX主诉:患者因右上肢剧烈疼痛、不能活动就诊。
病史:患者无特殊过敏史和手术史。
此前无相关肘关节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右上肢活动受限,肘关节明显肿胀,皮肤无损伤、无血肿,神经血管完整。
辅助检查:X光片显示右上肢肱骨髁上骨折,髁上碎裂骨块位于肘关节内。
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案:骨科团队讨论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案为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和螺钉固定骨折髁上碎裂骨块,并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
手术过程:1. 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取侧卧位。
2. 清洁手术部位,覆盖无菌巾。
3. 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4. 进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和软组织。
5. 检查骨折髁上碎裂骨块的位置和大小。
6. 使用牙钳和骨钳清理骨折区域,恢复正常骨形。
7. 选择合适的钢板和螺钉,将其固定在髁上碎裂的骨块上。
8. 通过X光机确认内固定物的位置和固定效果。
9. 清洗手术切口,关闭皮肤,进行敷料包扎。
10. 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
术后处理:1. 术后患者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应用镇痛药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肘关节活动、手指功能锻炼等。
4. 术后第三天拆除引流管,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5. 根据术后X光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6.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加大康复训练强度。
7. 术后第三周拆除钢板和螺钉。
随访: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
结语:本次手术成功完成,术后患者肘关节稳定,疼痛减轻,功能逐渐恢复。
患者遵循康复训练方案,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目前术后随访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患者麻醉胜利后,患者仰卧位,右肘部置于外展手术台上,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左肘部手术范围,铺巾,贴切口爱护膜,作右肘部外侧弧形切口,长约IO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沿肱三头肌与肱楼骨肌之间隙剥离,并向两侧牵开,切开肘关节囊,沿骨膜下剥离,暴露肱骨外股骨折端,见肱骨徽上骨折,远折端向后上方移位明显,并呈旋转移位,稍作断端四周骨膜下剥离,直视下予复位钳将骨折复位,见位置良好,分别钻入三枚克氏针固定。
活动右肘关节部未见骨折断端特别活动,剪除克氏针尾并折弯,予冲洗切口,松解止血带,检查切口内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摄片示右肱骨骸上骨折复位良好,克氏针内固定位置良好。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耐受性良好,术中出血约180mL输液100OmL无输液反应。
术后观患肢末梢血运良好,病人耐受良好。
术后予护返病房。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步骤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执行。
下面将
介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一般步骤。
1.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
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上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受
伤的肱骨髁上部位。
3. 复位,在切口下,医生会重新定位骨折的骨头,确保它们恢
复到正确的位置。
这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来完成。
4. 固定,一旦骨头复位,医生会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钢丝将
骨头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便愈合。
这些固定材料通常会留在患者
体内,直到骨折完全愈合。
5. 关切口,手术结束时,医生会缝合切口并进行包扎,以促进
伤口的愈合。
6. 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以帮助手臂恢复功能和力量。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执行。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手臂能够恢复到最佳状态。
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
21例均骨性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
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性愈合。
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
结论: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关键词】肱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尺骨鹰嘴;克氏针;“Y”形钢板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Yuan Wenjie【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essay was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truncation olecroanon approach exposure and Kirschner wire combined with "Y" steel plates. Methods: We hospitalized 21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 cases from 2007 to 2010, and there were 16 male cases and 5 female cases. Their age varied from 17 to 74,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45.5. Among these, there were 11 right fractures ,10 left fractures; 17 fresh fractures cases, 4 chronic fractures cases; 8 car accident cases, 6high altitude falling injury cas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3 years, and the average follow-up year is 2. All cases were radiographic union without elbow and valgus deformity, and 3 late healed cases were radiographic union after allograftor autogeneous bone grafts. According to casseban scoring system of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for elbows, there were 14 excellent cases, 5 good cases, 1 passable case and 1 bad case. Conclusion: posterior truncation olecroanon approach exposure can fully exposure the fracture condition which helped reset and fix in operation with clear eye view and were worth spreading.【Key Words】 comminuted 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humerus and supracondylar; olecroanon; Kirschner wire; "Y" steel plates【中图分类号】R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059-02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种类,约占所有骨折的2%—3%,以幼儿及青少年为多。
骨科实习小结5篇骨科实习小结在骨科实习的一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手术经受了二十多个,值过三个夜班,一个周末白班。
可以说,通过这些手术以及术后的处理,使我学到了许多。
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人文关怀上的。
在这短短的30天里,苦痛与欢乐并存。
而最大的苦痛,莫过于身体上的劳累——在创伤骨科的手术中,有许多是四肢的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尤其多见。
骨折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根据骨折部位是否有骨折断端暴露于外界而将骨折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其中开放骨折必需进行手术复位,而闭合骨折可依据手法复位的状况及病情严峻程度打算是否需要切开复位。
当一个下肢骨折确定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那么在手术之前都要将整个创肢消毒。
消毒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
病人平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当我们消过腿的正面及侧面之后,你就会发觉问题,腿与手术台接触的部分如何消毒?对,你的想法完全正确——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洁和轻松。
许多人以为只需要抬一下腿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当腿骨断开之后,断端会变成一把极其锐利的刀,假如我们单纯的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错开的角度越大,四周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抬高患肢,还要沿力线的方向牵引患肢。
有句话说的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当你一边抬高患肢一边向外牵引它,并且要保证你的身体不遇到手术台的状况下保持5分钟,你会发觉你的胳膊在颤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的小星星,你会懊悔早上没多吃一点早餐。
呵呵,是不是有点苦痛啊?手术室里的无菌观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手术室里的护士又是极其严格的,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的动作就会立即招致她们的不满,许多实习医生因此挨过不少骂,而我则由于在模拟手术室和见习时受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在手术室里极少看过她们的脸色,并且基于我的表现很专业,她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把我当成一个同学,而是当成一个标准的手术医生来对待。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总结及优化方案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小朋友。
本科收治旳4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年皆为小朋友, 年龄3~9岁。
其中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治疗40例, 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治疗6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例, 均治愈。
治愈率达100%, 手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治疗成功率达83.3%。
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旳首选措施, 其治疗目旳重要是防止并发症出现, 恢复上肢功能和获得满意外观。
至于少数手法整复失败者, 通过行X光透视下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治疗或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也能到达满意效果。
很少数因难于纠正骨折旋转或者难于固定需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与西医比较,有着明显旳优势: 1.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服中药,外用膏药治疗骨折,兼顾了骨与软组织、兼顾了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保护了局部软组织和人体对骨折愈合旳作用。
2.中医采用小夹板固定,效果更好。
由于一般受伤6小时后骨折处便开始肿胀,若用自身无弹性旳石膏固定,便会对肿胀旳肢体导致压迫,加剧疼痛;而肿胀消退后,石膏又显得宽敞,失去了固定作用。
若采用有弹性又透气旳小夹板固定,可以根据患肢体肿胀程度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就不会出现上述状况。
保守治疗还可减少骨折不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后遗症旳发生,不需二次手术,且治疗费用常常只有手术费用旳1/3或更低。
手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治疗费用一般在1000元如下,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加上骨折愈合后第二次拆除外固定手术旳费用一般上万元。
患者还需要承受2次手术旳痛苦。
此外,中医治疗骨折尚有一宝,就是采用老式中药内服外用旳措施并配合功能锻炼,以增进骨折尽快愈合。
总之,中医治疗小朋友肱骨髁上骨折收到了设备少、手法愈合快、功能好、并发症少、费用省旳效果。
中医治疗小朋友肱骨髁上骨折虽然有很大旳优势, 不过临床中尚有不少需要注意和改善旳地方:1.治疗措施旳选择: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大多数骨折只需要老式旳骨伤手法复位加上小夹板固定, 就可以到达愈合旳目旳。
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特点及关键步骤。
方法:2005年10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肱骨髁间骨折的病例197例,骨折按Mehne分型,T型骨折57例,Y型骨折89例,H型骨折51例,均手术内固定治疗,最短随访1年,最长随访3年4个月。
结果:功能满意156例,优良率为79.2%。
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复杂关节内骨折,治疗较困难,且对肘关节功能影响较大,非手术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且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影响,选择手术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标签: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一种非常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治疗要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目前常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
我院骨科2005年10月~2015年6月病房收治踝关节骨折的病例19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效果显著,对其中资料完整156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7例,男128例,女69例,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46岁。
农民112例,工人45例,,学生40例。
1.2致伤原因和伤情车祸伤89例,高空坠落伤77例,跌落致伤31例。
开放性骨折26例,闭合性骨折171例,均在伤后6小时之内就诊。
骨折按Mehne 分型,T型骨折57例,Y型骨折89例,H型骨折51例。
1.3 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及就诊早、皮肤条件好者均行急症手术,就诊时间晚肿胀严重的病例延迟至伤后一周左右行手术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取颈丛麻醉:上止血带,骨科消毒、铺单,待麻醉显效后,取肘后弧型切口,依次切开,轻柔地有限游离尺神经并牵开避免损伤尺神经,对于术前行三维重建关节面粉碎严重的病例行尺骨鹰嘴截骨以充分显露关节面(1),克氏针、布巾钳临时固定碎骨片及髁间,术中采用手摸心会的办法确保鹰嘴窝及冠状窝没有内固定的阻挡,C型臂透视见位置良好后行髁间松质骨螺钉固定,变髁间骨折为髁上骨折,内、外侧柱分别选取适宜长度、塑性良好、置放位置合理的重建钢板分别钻孔、测深,依次用适宜长度的螺钉固定,试行肘关节全方位的活动、骨折部位稳定后大量盐水冲洗,尺骨鹰嘴截骨处用张力带固定,常规前置尺神经,放置引流,依次缝合。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前后操作规范
【影像学检查】
双侧肘关节正侧位X片,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胸片。
【化验】
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免疫,凝血五项,必要时可配血。
【其他】
心电图,B超等。
【治疗】
1.术前主刀医生必须亲自与患儿家属谈话,回答家属的问题和交待注意事项并签手术同意书。
2.首先闭合复位,若失败则行切开复位和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并C臂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情况,术中留置引流管,术后1~3天换药时拔除。
3术后主刀医生必须及时亲自与患儿家属谈话,告诉他们术中情况并交待术后需要的注意事项。
4术后用止血药和促进骨愈合的药及维生素。
局部创伤重,甚至有张力性水泡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手术时间长的骨折术前半小时可预防用抗生素(一代头孢),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一次。
开放性污染重的骨折和有感染的骨折抗生素使用
时间可适当延长。
5术后第2天复查X片了解手术复位固定情况,2~3天待肿胀消退后换药,拔引流管和更换石膏。
术后5~7天出院,出院前必要时复查X片。
股骨髁上与髁间骨折40例治疗体会关键词股骨髁上股骨髁间骨折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科共收股骨髁上与髁间骨折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5岁。
均为车祸造成。
我院采取动力髁螺钉手术,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手术治疗组:①动力髁螺钉固定硬膜外麻醉,患肢屈膝45°,取大腿外侧正中切口,其远端斜向胫骨结节,可充分显露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首先直视下进行关节面复位,并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髁螺钉放入点选在关节面中枢2cm,股骨下端外侧中线偏后0.5cm,拧入髁螺钉,将接骨板套入螺钉进行髁部骨折复位,用持骨钳维持复位,上螺钉,对骨缺损予以植骨。
②交锁髓内钉固定取膝中线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将髌腱向外侧牵开,显露前十字韧带,在股骨髁间切迹前十字韧带前方1cm处置入导针,导针尖端顺着髓腔弧度插入10cm,髓腔锉沿导针插入髓腔扩髓,股外侧有限切口显露骨折断面,复位恢复肢体长度,将髓内钉逆行打入过骨折线,髓内钉就位,安装髓内钉两端横锁钉。
③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麻醉成功,暴露髁上骨折及关节部分。
若骨折线通过关节面,则先将髁部骨折整复,力争达到解剖复位,以2枚克氏针由外向上穿入固定。
若髁部或髁上骨折有缺损,特别是内侧骨皮质缺损,则取髂骨行髓内及缺损部分植骨,整复髁上骨折。
在外髁中央距关节面1.5~2cm处,用骨凿凿与股骨长轴相垂直骨槽,其槽与所选的L-TCP相符合,保持膝关节外翻角5°~8°,将L-TCP分叉状末端打入股骨髁内,以持骨器固定远位骨折端,复位骨折部分,于骨折远端拧入松质骨螺丝钉2枚,骨折近端分别拧入皮质骨螺丝钉4枚。
若髓内有植骨,至少有1枚固定螺丝钉通过植入骨块,以保持骨块稳定,保证骨折固定切实有效。
直视下伸屈膝关节,了解骨折固定部分有无活动。
所有患者固定牢固,未用外固定,早期逐渐开展功能锻炼,主、被动活动关节,术后2周非负重站立。
定期复查,视骨痂形成情况决定负重程度。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分析本人自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对1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
随访6月~4年,平均2.8年。
结果:优98例,肘关节功能安全正常。
良32例,对位良好,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正常小于30°,无肘内翻,差20例,肘关节屈伸活动较正常大于30°无肘内翻畸形。
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疾病,占全身骨折的25%,占肘部损伤的60~70%,好发于3~12岁儿童,虽然针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无论保守还是手术,肘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常常不理想,肘内翻发生率仍较高,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绝大多数病人经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或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能够愈合,但肘关节功能部分往往丧失,笔者采用肱骨髁上骨折经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治疗可以治愈,并发症明显减少。
本人将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所诊治150例病人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0例,男96例,女54例,年龄2~15岁,平均7.2岁。
骨折类型:伸直型110例,屈曲型40例。
就诊时间:在伤后30分钟~2天内,所有病人均有6个月以上随访。
1.2治疗方法1.2.1手法复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根据情况采用臂丛麻醉、或氯胺酮麻醉,两助手分别握前臂及骨折近端的上臂,行拔伸牵引,以牵开重叠为度,约3~5分钟,如有旋转,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术者双手握住骨折近端,协助远端助手使前臂旋前,然后术者一手掌大鱼际肌靠骨折近端,另一手掌大鱼际肌靠骨折远端,矫正侧方移位。
然后术者下蹲,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其他手指环抱骨折近端前方向后按压,同时告诉远端助手在拔伸基础上渐渐屈肘,,常可感到骨折复位的骨擦音,肘关节屈曲9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