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练习七
- 格式:ppt
- 大小:1017.00 KB
- 文档页数:6
《练习七》精品教案一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七。
(教材第95、96页)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2.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联系的体会。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师:本单元我们主要是学习“除法”的相关知识,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段时间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自主探究师:你们真的学会了吗?咱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吧!你们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6题。
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一根跳绳是5元。
生2:我知道了一个皮球是9元。
生3:女老师买了6根跳绳和5个皮球。
生4:男老师想买两种体育用品,并且正好把40元钱用完。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一起交流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不同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6根跳绳多少元? 5×6=30(元)·5个皮球多少元? 9×5=45(元)·40元买两种体育用品,可以是10个羽毛球和4根跳绳,正好把钱用完。
……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结提升师: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板书设计练习七·6根跳绳多少元? 5×6=30(元)·5个皮球多少元? 9×5=45(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善于引导、发现学生提出好的问题,让大家借鉴,开阔数学视野,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九除法《练习七》(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七,主要内容是除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的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定义、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除法的运算规律。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七的题目和答案,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具,如黑板、粉笔等。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有一个水果盘里有9个苹果,你想要将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你会怎么做?”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使用除法的方法。
在讲解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我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作业题目,并给出详细的答案。
这些题目将会涵盖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以及一些例题的解答过程。
通过板书,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答案:12÷4=3,15÷5=3,20÷2=10。
答案:18÷3=6,每个朋友会得到6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并能够将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对除法的运算规律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做一些除法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七》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练习七》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一章节主要包括了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换算等内容。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人民币和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问题,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人民币和长度单位的认识。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和退位,长度单位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同时,讲解人民币和长度单位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练习: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加减法运算的步骤,人民币和长度单位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七》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练习七》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法则,以及如何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一些复杂的运算过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法则,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法则,以及如何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具,如小卡片、计数器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如何计算苹果和香蕉的总数。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