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平衡分析(模版)
- 格式:xls
- 大小:387.00 KB
- 文档页数:69
5.水资源平衡分析5.1全县水资源状况扶沟县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710.6mm,75%保证率时降雨量589.8mm,降雨特点为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
降雨的时空分部不均导致旱涝灾害时常发生,根据《河南省水资源》附图11,查的扶沟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5mm,经计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723万m3。
75%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3751万m3。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丰,主要靠降雨补给,埋深浅,一般埋深为3~7m,易开采,且水质良好,适宜农作物灌溉。
据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全县国土面积1433km2,其中大水量区629km2,中等富水量区261km2,小水量区273km2。
经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16559万m2,年开采量15988万m3。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857万m3,扶沟县多年水资源总量为22425万m3。
5.2项目区水资源的可利用量5.2.1地表水1、水资源量2、多年平均径流量按下式计算:W=0.1×a×X×F (5-1)式中:W—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a—径流系数,根据《水文手册》取0.2—0.6,本次计算取0.4;X—多年平均降雨量,mm;F—产流面积,km2.项目区建设规模39823万亩,自然面积53205亩(35.47km2)。
据扶沟县1983—2007年的长系列降水资料,可求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34.3mm。
1983—2007年年降雨量经验频率计算见表5-1.表5-1 1983-2007年年降雨量经验频率计算表序号年份降雨量(mm)排序后k1(k1-2)2P=m/(n+1)×100% 年份降雨量(mm)1 1983 617.9 1984 1107.8 1.5 0.25 3.852 1984 1107.8 2000 1043.5 1.4 0.36 7.693 1985 724.1 2003 966.2 1.3 0.49 11.544 1986 745.3 1998 956.4 1.3 0.49 15.385 1987 443.2 1989 906.5 1.2 0.64 19.236 1988 703.8 2005 892.3 1.2 0.64 23.087 1989 906.5 1996 849.6 1.1 0.81 26.928 1990 689.4 2007 793.5 1.0 1.00 30.779 1991 746.0 1991 746.0 1.0 1.00 34.6210 1992 604.8 1986 745.3 1.0 1.00 38.4611 1993 523.7 1999 736.8 1.0 1.00 42.3112 1994 490.3 2006 733.4 1.0 1.00 46.1513 1995 650.9 2004 727.9 0.9 1.21 50.0014 1996 849.6 1985 724.1 0.9 1.21 53.8515 1997 509.9 1988 703.8 0.9 1.21 57.6916 1998 956.4 1990 689.4 0.9 1.21 61.5417 1999 736.8 1995 650.9 0.8 1.44 65.3818 2000 1043.5 1983 617.9 0.8 1.44 69.2319 2001 610.3 2001 610.3 0.8 1.44 73.0820 2002 583.8 1992 604.8 0.8 1.44 76.9221 2003 966.2 2002 583.8 0.8 1.44 80.7722 2004 727.9 1993 523.7 0.7 1.69 84.6223 2005 892.3 1997 509.9 0.6 1.96 88.4624 2006 733.4 1994 490.3 0.6 1.96 92.3125 2007 793.5 1987 443.2 0.6 1.96 96.15平均734.3 734.3由年降水量平率曲线可查的,平均年(P=50%)降雨量为734.3mm,偏枯年(P=75%)降雨量为615.0mm.由上式计算可得:平均年(P=50%)径流量W平=1041.8万m3,偏枯年(P=75%)径流量W枯=872.6万m3.根据《扶沟县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扶沟县地表径流利用系数为10%,在水资源评价时取地表水资源量的10%进行计算。
开鲁县水资源平衡分析1.1 概况“引绰济辽”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与通辽市境内。
调水工程北起兴安盟扎赉特旗文得根,南至通辽市科尔沁市区,地理位置处于大兴安岭东南麓的中低山及丘陵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区,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0°57′~122°08′、北纬43°40′~46°56′之间。
开鲁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20°25'~121°52'、北纬43°9'~44°10'之间。
总土地面积4488 km2,辖12个苏木乡镇(国营农牧场),现有268个行政村,县政府所在地设在开鲁镇。
开鲁县位于通辽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西部,南邻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北靠扎鲁特旗,西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交界。
1.2水资源量开鲁县地下水资源量为44926.58万m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9265.05万m3,可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8989.42万m3,水资源总量35937.16万m3。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9265.05万m3;客水可利用资源总量为在保证率为90%时开鲁县的客水量16300万m³,按照可水利用系数为0.54,即可利用客水资源量为0.876亿m³。
1.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3.1 现状用水情况本次论证以2012年为现状水平年,根据2012年《通辽市水资源公报》数据为基础,对分析区域内各行业用水量进行统计。
生活用水量780万m3,第一产业用水量43920万m3,第二产业用水量2050万m3,第三产业用水量235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150万m3。
1.3.2用水水平分析(1)用水量结构分析现状年分析区域总用水量为47135万m3,其中第一产业用水量为43920万m3,占总用水量的93.20%,是开鲁县第一用水大户;第二产业用水量为2050万m3,占总用水量的4.34%;第三产业用水235万m3,占总用水量的0.49%;居民生活用水量为780万m3,占总用水量的1.65%;生态用水量为150万m3,占总用水量的0.3%。
3.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3.5.1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612.8毫米,偏枯年份降水量499.79毫米,有效降水系数取75%(《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天然降水有效利用量=降水量×有效降水利用系数×承雨面积=499.79×0.001×75%×61.2892=22.97万立方米,则项目区的年有效降水量为22.97万立方米。
项目区处于华北陆台渤海凹陷部分,水动力特征为潜水-承压水。
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
浅层水PH值呈弱碱性-中性,盐碱度较高,不宜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埋深280~350米的承压水层水质好、富水性强,是项目区的主要农业灌溉水源,根据水文资料以及当地现有地下水开采情况,该水层开采模数为11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3.5.2需水量预测1、灌溉取水方式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分为天然有效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下水主要依靠打机井提取。
本规划水资源平衡分析中只考虑农业用水。
2、灌溉保证率项目区位于滨海盐碱水资源紧缺地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水资源紧缺地区,其灌水方式为地面灌溉时,水稻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
据此,本规划确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即以中等偏枯年为设计标准。
3、灌溉制度设计(1)水稻净灌溉定额:由育苗水、泡田(洗盐)水和生育期补水定额三部分组成。
①育苗水:水稻节水育苗可分为旱育苗、软盘旱育苗、营养钵旱育苗、尼龙布育苗四种方式。
辽宁省水稻灌区大多采用尼龙布育苗。
根据项目区所在地的水稻育苗经验,水稻育苗用水折合每亩为15立方米。
②泡田(洗盐)水:由饱和土壤水量、洗盐水量和建立水层水量三部分组成。
a、饱和土壤水量:根据水田区泡田期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质地为重壤土的物理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饱和土壤水量=667×H×A(1-β0)式中:H―土壤饱和深度(m),翻耕松散层H=0.20m,未翻耕底层H=1.35米;A―土壤孔隙率(体积%),翻耕松散层A=46.48%,未翻耕底层A=43.51%;β0―土壤自然含水量(孔隙率%),翻耕松散层β0=58%,未翻耕底层β0=69%。
企业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模板[企业名称]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告日期]目录1. 引言2. 研究背景2.1. 企业概况2.2. 水资源的重要性3. 目标与方法3.1. 目标3.2. 方法4. 水资源状况分析4.1. 当前水资源使用情况4.2. 水资源供需对比4.3. 水资源管理现状5. 目标水资源利用方案5.1. 水资源节约方案5.2. 水资源回收利用方案6. 建议与措施6.1. 政策建议6.2. 技术与设备建议6.3. 培训与意识提升建议7. 实施计划7.1. 实施时间表7.2. 预计成本8. 结论9. 参考文献1. 引言水资源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企业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消耗成本,保护水环境。
2. 研究背景2.1. 企业概况在本节中,描述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行业背景、生产产品等相关信息。
2.2. 水资源的重要性这一部分介绍水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涵盖水在生产中的重要用途、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以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3. 目标与方法3.1. 目标明确本次研究的目标,例如鉴定当前水资源利用状况、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等。
3.2. 方法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4. 水资源状况分析4.1. 当前水资源使用情况在此部分中,详细描述当前企业使用水资源的情况,包括水资源的消耗量、使用方式等。
4.2. 水资源供需对比对比当前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分析是否存在供需矛盾,并预测未来的供需走势。
4.3. 水资源管理现状介绍当前企业的水资源管理情况,包括水资源管理政策、管理措施等。
5. 目标水资源利用方案在此部分中,提出实现高效水资源利用的方案,包括水资源节约方案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方案。
6. 建议与措施6.1. 政策建议提出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建议,包括政府支持政策、行业协会政策等。
6.2. 技术与设备建议提出相应的技术与设备建议,包括节水技术、水资源回收设备等。
水资源调查报告水资源调查报告1前几天,我们去了文堰水文站。
文堰水文站是一个小型的水上水文站,主要颜色为白色。
水文站最早建1992年,20__年新建。
1997年7月9日,钱塘江江水涨到10、19米,文堰水文站不断向浙江当局提供有效情报,所以保护了150万农田,和200万人口,你想想,这个历史是多么光辉啊!钱塘江原来的名字叫之江,而之江原来的名字叫浙江,可见,钱塘江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啊!钱塘江的源头是开化,当局一直都很注意那边的环境保护。
钱塘江平时是淡水,涨朝时是咸水。
但近年来,钱塘江的水质有所下降。
是什么使水的质量下降的呢?通过观察,水文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钱塘江干流几乎全部断面。
2、枯水期间氨氨浓度超过地表水二类标准。
3、生活家禽家畜,农田化肥过量使用。
世界水资源的质量一直在极度下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工业人员将化学物投入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
2、居民生活乱扔垃圾造成的污染。
3、农业化肥通过下雨流入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
4、航运废气和采沙流失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中国已发生多起水源污染事件。
如:20__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严重污染,今年5月江苏太湖滋生大量蓝藻,令自来水变臭,超市纯净罐装水被居民抢购一空,引起恐慌。
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情况,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今年3月22日被命名为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为中国水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杭州只有一个钱塘江,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大家都要加强对钱塘江流域保护的意识,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用水。
保护环境。
水资源调查报告2一、问题的提出今年十月份,我们班级根据学校大队部开展的“环保节能”活动,辅导员在班级中组建了个环保考察小队,并交给我们研究的小课题,调查水资源。
接到这个任务,我们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投入到了研究中。
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源泉。
土地复垦方案的水资源平衡分析摘要:通过土地复垦可以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提升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生态功能。
如何规划和设计好土地复垦方案,做好复垦工作,水资源平衡分析是基础,是重要的内容和保障。
水资源平衡分析重点需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情况。
水资源平衡分析的难点需要系统的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甄别和遴选合理真实的数据,根据各级规划和发展目标做出准确的预测,保障和落实水资源供给数量和质量,合理利用合理、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土地复垦做好前提保障,服务好乡村振兴工作。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复垦;水资源;平衡分析、1.引言在生产、生活、自然灾害或者历史遗留损毁的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减少土地损毁面积,降低土地损毁程度,恢复土地耕作质量和标准,使其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目的。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杨尽、陈鸽等,2008)。
做好水资源平衡分析,落实水资源供给量和质量情况,是土地复垦的关键要点,有利于提高和保障土地复垦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资源平衡分析属于土地整理的基础以及条件,只有完全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利用率,才能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全面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使其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都达到了最大化效果(李励初,2016)。
因土地整理实施改良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使项目生产能力增加了104.7%,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新增有效耕地面积,使项目生产能力提高了40%(艾亮辉,2004)。
1.水资源平衡分析的要点在土地复垦方案编写前,要认真、细致的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分区以及收集源情况,摸查清楚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项目需求,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厘清各要点和要素做好水资源利用平衡分析,为保证土地复垦有足够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水资源可以利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
农业水情分析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农业水情进行分析,并为农业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灌溉技术的应用、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农业部门和农民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
水资源利用情况首先,我们对当前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当地水资源总量为XXX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60%,表面水占40%。
饮用水占总水量的30%,而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占70%和1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和工业用水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这给农业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
在当前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灌溉技术应用情况灌溉技术是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报告对当前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据调查显示,当地农民主要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如洪灌和滴灌等。
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着用水不均匀、浪费水资源等问题。
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如微喷灌和滴灌技术在农田中的使用率仅为20%左右。
因此,我们建议农民和农业部门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现代灌溉技术的认知和使用率。
这将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水成本,并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情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对农业水情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报告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对农田水分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和降雨模式的改变,地区农田的水分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农民和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应对降雨量的不确定性,以避免洪灾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同时,我们建议加强气象监测体系,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田灌溉和水分管理。
此外,农业部门还应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当前农业水情面临着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技术应用不足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
水资源平衡分析(模板1)水量平衡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确定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前提。
项目区处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1灌溉水源分析根据项目区水资源状况,确定采取充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为辅的灌溉水利用方案,在本项目内通过现状节制闸蓄水利用水泵灌溉沿岸地块,但多为季节性河流,干旱季节无法满足全面灌溉的需求,因此还需要充分利用地下水以保证充足的灌溉用水。
2灌溉方式分析a)地表水灌溉方式项目区内南侧的河通过水泵用沟渠引水至田间灌溉。
b)地下水灌溉方式项目区内拥有丰富的地下水,为解决地表水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现状机井及新打机井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
3需水量计算项目区内需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农村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和生态用水。
项目区村庄大部分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来源为自来水,因此,项目区需水量仅包括农业灌溉用水。
a)灌溉制度根据项目区气候、土壤、农田水利、及当地农业区划、作物布局等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区农田规划后种植制度主要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故以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作为典型计算灌溉需水量。
根据《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项目区属灌溉Ⅰ区。
在75%的灌溉保证率下,小麦、玉米灌溉定额详见表。
部分作物灌溉定额表b)需水量估算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η/AW⨯=M需式中:W-灌溉需水量(m³)需M-净灌溉定额(m³/亩)A-灌区面积(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取0.8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小麦:150×XXXX×15÷0.8=XX(万m³)玉米:70×XXXX×15÷0.8=XX(万m³)需水总量为XX(万m³)4供水量计算a)地表水根据水务局提供的数据,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河流经项目区,在P=75%的年份,项目区可利用地表水总量为150万m³/年。
水源稳定评价报告模板一、前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水源管理与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水源稳定评价报告模板,用于评估和报告水源的稳定性,以便于对水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二、背景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在缺乏可再生水资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而水源稳定性作为水资源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水源稳定性评价是衡量水源稳定性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价水源的稳定性,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三、评价指标水源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水体水量指标–水位变化–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蒸发量•水源水质指标–硬度–氯化物含量–总溶解物含量–ph值•水源环境指标–生态系统稳定性–气候变化干扰程度–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土地利用变化四、评价方法水源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1. 综合评价法综合运用各种水源稳定性指标,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水源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2. 层次分析法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从重要性、权重等角度出发,将水源稳定性评价层次化,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3. 相对评价法将需要评价的水源与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水源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水源稳定性评价。
五、评价结果通过对水源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得出如下评价结果:•水体水量指标评价结果:良好•水源水质指标评价结果:中等•水源环境指标评价结果:优秀六、建议与措施根据水源稳定性评价结果,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建议和措施是:•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高水源水质•采取措施保护水源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减少对水资源的干扰七、总结水源稳定性评价是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
评价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节水评价模板一、政策法规评估1. 评价国家及地方有关节水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水资源管理、用水定额管理、水价改革等方面。
2. 评价政策法规对节水工作的推动作用,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和可操作性。
二、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估1. 评价区域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用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可持续性。
2. 评价农业、工业、城市等不同领域的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建议。
三、节水措施实施效果评估1. 评价节约用水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情况,包括用水计划、用水定额、节水奖励等方面。
2. 评价工程节水措施和非工程节水措施的执行效果,如水价改革、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农业节水灌溉等方面。
四、水资源管理及监管能力评估1. 评价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情况,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2. 评价水资源监测和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数据质量和信息共享水平。
3. 评价水资源监管手段和执法力度,包括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水权交易等方面的监管能力。
五、公众节水意识及行为评估1. 评价公众对水资源的认知程度和节水意识,以及公众参与节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评价家庭用水、公共场所用水等领域的节水行为和习惯养成情况。
六、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宣传教育评估1. 评价学校、社区、媒体等各方参与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宣传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2. 评价宣传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和吸引力,以及其对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的作用。
七、跨部门跨区域节水协作机制评估1. 评价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节水工作上的合作程度和协调性。
2. 评价区域间水资源合作与共享的进展和成效,以及应对跨区域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八、节水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评估1. 评价节水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科研机构、企业在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成果。
2. 评价节水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的程度及效果,如智能灌溉、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情况。
实验二水资源平衡分析一、实验目的水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是不严而喻的。
现阶段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解决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即农田水利工程。
因此水资源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日后能否正常运行发挥应有效益的前提条件,一般在可研阶段我们首先要考虑水资源的供需问题,特别是对于缺水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决定土地开发整理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要摸清项目区的各种来水量和可供水量,根据农业、工业、生活远景的需水要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以求得水土资源平衡,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二、实验方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必须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来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有二种分析方法。
一种为系列法,一种为典型年法(或称代表年法)。
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通常情况下,由于系列法涉及的历史气象、水文资料较多,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长系列连续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缺乏,因此实践中水资源平衡分析通常采用典型年法,计算时选取的年份标准一般有三种即:平水年份(50%)、偏枯年份(设计典型年)、特枯年份(90%),分别计算这三种年份下的水资源盈余情况,然后对评价区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判,为区域开发及水利设施规划、改造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实验步骤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包括来水和用水两个方面。
来水包括项目区内可以利用的一切水源;用水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把用水总量与来水总量相比较,即可看出水量的余缺情况,据此考虑工程措施规划。
如来水量不足,可采取措施挖掘水源的潜力,或调整用地结构、作物比例等,以求来水与用水平衡。
对于土地整理项目,来水主要是整理区域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此量和选用的一定频率的水文年份关系密切,因此不同频率水文年份可用的水量差异较大,计算时必须依据水文统计知识结合对于的设计保证率获取;用水主要是整理区域内水消耗量,和用水保证率关系密切,不同保证率下用水量是不同的,因此需结合一定的保证率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