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54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资源之一,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水资源管理也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的供需情况据世界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4万立方千米,其中约有70%被用于农业生产,22%被用于工业生产,仅剩的8%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然而,由于全球的不平衡分布和污染问题,人类能够使用的水资源总量十分有限。
根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的水资源贫乏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水平。
在我国的情况下,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的总量相比一些北欧等国家要少很多。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可用的水资源总量约为21000亿立方米,而却有70%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
由于水资源的严格管控,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居民用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节水宣传,采用人工降雨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供应,有效的保障了城市居民用水的需求。
二、供需平衡模型的构建针对水资源供需情况的特殊性,供需平衡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识别需要考虑的因素。
除了传统的经济生产力、人口增长等因素以外,在水资源管理的模型中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诸多外部因素。
在模型的具体构建中,需首先对水资源的供需进行量化,水资源供应的量可以通过统计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的情况来计算,水资源需求则可以通过各个用水领域的需求,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人口的需求来计算。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预测模型来对未来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预测,预测模型的构建依据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例如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等。
最后,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模拟试验的方式来考虑水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精细化灌溉等方法增加灌溉效率,从而有效的降低农村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的应对策略会对水资源的供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第一节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一、供水工程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
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
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
全市河道总长度为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
水库山塘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
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乡兰公岙坝等4座。
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
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眼。
二、可供水量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
水资源供需平衡与管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与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供需平衡的背景、管理策略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来探讨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与管理。
一、供需平衡的背景1.全球水资源状况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其他地区则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加上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2.快速的人口增长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使得供需平衡问题更加严重。
3.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大量的水被用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使得供需平衡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管理策略1.水资源保护保护水资源是解决供需平衡问题的关键。
采取措施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例如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节水措施等。
2.供水管理科学合理地管理供水系统是确保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
包括建设水库、开展水资源调配、制定合理的供水计划等。
3.多元化供水源开发多元化的供水源是确保供需平衡的重要措施。
除了传统的地下水和江河湖泊,还应开发雨水利用、海水淡化等新的供水途径。
4.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认知度和管理意识,加强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程度,可以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需平衡的实现。
三、国际合作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需要全球合作。
国际组织、政府和民间机构应加强协调,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水资源管理挑战。
同时,国际合作也需要强调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结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与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多元化供水源以及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研究当我们想到水资源管理时,我们通常会想到的是海水淡化或雨水收集等技术,但这些方法都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实际上,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平衡供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与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相关的重要问题。
1. 供需平衡的定义水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是指合理规划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使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达到均衡的状态。
供需平衡是指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长期的持续均衡状态。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是指在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建立合理、稳定的平衡关系,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简单地说,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需求而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2. 供需平衡的实现为了实现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 推广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我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2) 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的规划与利用需要根据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确保供需平衡。
(3) 加强水资源的调度。
及时调整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确保不会造成过度消耗。
(4)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的保护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
3. 供需平衡的挑战虽然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实现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1) 水资源的波动性。
水资源的波动性使得供需平衡的实现更加艰难。
(2) 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使得供需平衡更加困难。
(3) 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
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使得供需平衡更加难以实现。
(4) 非可再生水资源的消耗。
非可再生水资源的消耗会对水资源供应造成压力,使得供需平衡更加困难。
4. 供需平衡的现状及未来现在,全球各国尽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由于供需不平衡,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