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264.67 KB
- 文档页数:3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除了这些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许多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症状。
事实上,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研究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介绍。
一、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减退、自卑、自责感、睡眠障碍等。
与单纯的帕金森病相比,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出现自杀的风险。
早期识别和干预合并抑郁症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二、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关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生理、病理生理、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
生理方面主要包括脑神经系统的变化,特别是多巴胺、5-羟色胺和谷氨酸系统的改变。
病理生理方面,有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海马区和杏仁核等脑部结构发生了改变。
环境因素方面,慢性疾病和药物治疗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心理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并抑郁症的发生。
三、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进展针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如SSRI类药物、三环类药物等。
还可以尝试利用多巴胺促进剂,在改善帕金森病的同时缓解抑郁症状。
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针对特定的症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失眠、焦虑等。
四、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预防措施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及时干预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饮食均衡、适量的锻炼等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及时就诊并接受规范的治疗也是预防抑郁症的有效措施。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发表时间:2016-09-12T11:24:03.8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梁朝莹颜循金覃组业黄翠艳罗丽蕾林敏仕[导读] 随着对帕金森疾病认识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及便秘等非运动症状逐渐成为帕金森患者常见的主诉。
(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 广西钦州 535000)【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纳入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状态者72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普拉克索治疗组36例和非普拉克索治疗组36例。
对照组患者在既往基础药物基础上口服美多芭片,1片/次,3次/d。
普拉克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盐酸普拉克索片(森福罗)起始剂量0.25mg,3次/d,根据病情逐渐增量,最大量每天剂量增加到4.5mg(1.5mg,3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治疗前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指标,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结果:1.治疗8周后,普拉克索治疗组SDS评分及SAS评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7,0.035)。
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普拉克索治疗组治疗4周后,两个量表的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SDS评分(t=2.776,P=0.050)、SAS评分(t=3.664,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普拉克索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DS评分(t=5.759,P=0.005)及SAS评分(t=6.522,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疗效优于非普拉克索组,治疗4周开始显效,8周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新疆地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生阮文文指导教师杨新玲教授专业学位领域神经病学研究方向震颤麻痹综合征2013年03月The Analysis on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nd orrel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Xinjianag RegionA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edicineByRuan WenwenNeurologyDissertation Supervisor: Y ang Xinling ProfMarch,2013论文独创性说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目录摘要 (1)ABSTRACT……………………………………………………………………………2前言 (3)内容与方法 (4)1.研究对象………………………………………………………………………41.1纳入标准……………………………………………………………………41.2排除标准……………………………………………………………………42. 方法 (5)3. 统计学分析 (5)结果 (6)讨论 (10)小结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3)综述 (3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43)导师评阅表 (44)新疆地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生:阮文文导师:杨新玲教授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arki nson’s Disease, PD)伴发抑郁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效果、相关指标评分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参照组采取基础治疗,研究组采取帕罗西汀联合治疗。
比较探究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抗焦虑、抗抑郁与抗帕金森的有效率优于参照组。
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
P<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帕罗西汀;帕金森;抑郁;焦虑【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114-02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人群。
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而焦虑与抑郁是其常见的并发症[1]。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综合征不仅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双重创伤,还会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2]。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
研究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52~78岁,平均(64.6±6.9)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3±1.7)年。
参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平均(63.8±6.2)岁;病程10个月~9年,平均(4.9±2.1)年。
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评价对帕金森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帕金森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进行帕罗西汀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对帕金森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帕罗西汀;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受神经控制的身体部位。
该类疾病的症状通常缓慢出现,初始症状可能是不易察觉的单手震颤。
除导致常见的震颤外,这种疾病还可能会导致动作僵硬或缓慢。
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阶段,患者面部可能很少有或没有表情,走路时手臂可能不会摆动,帕金森病的症状会随病情逐渐进展而加重。
帕金森病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震颤,动作减慢,自主活动丧失。
本文通过对帕金森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旨在探究其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帕金森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5例,平均年龄(34.42±2.37)岁,观察组患者25例,平均年龄(34.52±2.47)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生命体征正常;②不存在其他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②患者及家属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晨起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1次/d,20mg/次,若2-4周内患者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则增加剂量至40mg。
给药两个月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3研究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较多。
本文综述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在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已经发现异常神经传导和脑区功能异常与此相关。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预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结论指出,尽管研究已取得进展,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病, 抑郁症, 神经生物学,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预防, 干预措施, 研究进展, 结论, 加强, 进一步.1. 引言1.1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直等症状。
除了运动方面的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帕金森病的症状,导致病情进展更加严重。
近年来,针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迅速。
研究人员不断深入探讨帕金森病和抑郁症之间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试图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因素。
临床医师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更有效的诊断方法,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药物不断被研发和应用,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非药物治疗和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是一个复杂的疾病群,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领域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指出,多巴胺系统在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MS)。
常见的NMS 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认知障碍/痴呆、淡漠、冲动控制及相关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流涎、泌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药物相关的胃肠不适、多汗等)、睡眠-觉醒障碍(失眠或睡眠碎片化、日间过度嗜睡和睡眠发作、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疼痛、疲劳、嗅觉及视觉障碍等。
NMS涉及范围广,个体差异大,症状表现可能与PD本身或其他共病症状重叠,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对其诊治存在困难。
一、神经精神症状(一)抑郁和焦虑抑郁是PD常见的NMS,发生率为2.7%~90.0%,可贯穿PD全病程,有时可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发生,是PD的前驱症状之一。
1. 治疗选择:(1)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TCAs:(2)非药物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2. 推荐意见:(1)PD 抑郁:首选普拉克索或文拉法辛,均为临床有效药物。
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以及西酞普兰对PD抑郁虽证据不足,因不良反应较轻,临床也可考虑使用,应该指出的是它们禁与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I)合用,需注意SSRIs可能会使多达5%的PD患者震颤加重;60岁以上的患者若服用西酞普兰每日剂量超过20mg时,有QT 间期延长的风险,建议心电监护。
阿米替林临床可能有用,但需要注意抗胆碱能副作用、认知功能下降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非药物干预CBT 可能有效、rTMS可能短期有效。
(2)PD伴焦虑:目前缺乏PD伴焦虑药物治疗的循证证据,仅有经验性建议:如同时伴有抑郁者可参照抗抑郁治疗。
如中等程度焦虑,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劳拉西泮或地西泮。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迟缓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会合并出现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神经递质和通路变化。
临床上,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和评估标准也逐渐得到了规范化和精细化。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后及管理策略方面,综合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将有望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神经生物学机制、优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策略,以及建立更科学合理的预后评估和管理方法。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有望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2. 正文2.1 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是深入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发病机制的重要方面。
通过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导致神经递质的不平衡。
这种神经递质不平衡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与功能存在明显异常。
杏仁核、杏仁核、杏仁核、杏仁核、杏仁核、杏仁核、杏仁核与杏仁核之间的连通性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研究还发现,慢性炎症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影响神经元的活动,导致情绪调节失衡,加重抑郁症状。
神经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神经递质、脑区连接性和慢性炎症在这一疾病中的作用,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帕金森综合症的简介摘要帕金森综合征,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
原发性震颤麻痹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剂(甲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作用等都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帕金森综合征.关键词震颤麻痹、中毒、感染、帕金森综合症分类、诊断方法正文一、名称由来帕金森病的英文原名为Parkinson’s Disease.因为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在英国发现此神经综合症。
因此,在中文,帕金森病中的帕金森一词由Parkinson翻译而来。
帕金森综合征则是由于脑炎、颅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基底节肿瘤或钙化,锰、汞、氰化物、利血平、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中毒、均可产生与帕金森病类似的临床症状或病理改变。
这些情况统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震颤麻痹综合征。
二、引发原因1。
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在北方煤气中毒较多见.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的征象,包括全身强直和轻度的震颤。
2.感染:脑炎后可出现本综合症,如甲型脑炎,多在痊愈后有数年潜伏期,逐渐出现严重而持久的PD综合症.其它脑炎,一般在急性期出现,但多数症状较轻、短暂。
3.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类药物能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停药后可完全消失。
4.脑动脉硬化: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
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常合并明显痴呆。
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并非单一因素,多种因素可能参于其中,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才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而发病。
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尹伟华;刘春风;罗蔚峰;包仕尧【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3(023)001【摘要】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病因.方法以改良的Weber评分法、Hoehn-Yahr分级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UPDRⅢ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Hamilton抑郁量表(24项)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并计算患者服用左旋多巴的总剂量和平均每日剂量.结果45例帕金森患者中,有20例发生抑郁,发生率为44.4%.经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程度与H-Y分级呈正相关;与年龄、UPDRSⅢ评分、平均每日左旋多巴剂量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发现,平均每日左多巴剂量其偏相关系数为-0.3512(P=0.29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较为普遍,可能与帕金森病本身所致的脑部病理性改变有关.【总页数】3页(P60-62)【作者】尹伟华;刘春风;罗蔚峰;包仕尧【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苏州,21520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苏州,21520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苏州,21520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苏州,2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R749.1【相关文献】1.立体定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玉婷;郑龙娃;李玉凤;杜保国2.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和抑郁的相关因素 [J], 吴方萍;钮晓勤;何效兵;陶爱华;周玲;时恒萍3.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尹伟华;刘春风;罗蔚峰;包仕尧4.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疗效及抑郁与其他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姜胤; 刘钰晔; 张鑫; 王慧敏; 孟凡刚; 张凯; 张建国5.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景何灵;蒋家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PD)是发病率最高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全球患病人数超过6.1亿[1]。
PD的临床症状分为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是PD的四大核心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表现为嗅觉障碍、睡眠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对于部分PD患者,非运动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远大于运动症状,抑郁是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抑郁增加PD 患者的残疾率,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照护者负担[2]。
但目前PD伴抑郁的诊治率却不高,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也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将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预防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辅证。
1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发病因素研究显示[3],PD患者的心理因素与抑郁发生相关,压力应对策略不同,抑郁发生率有差异,偏向“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emotional coping mecha⁃nisms)”的PD患者比偏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problem-focused coping mechanisms)”的PD患者更易出现抑郁。
有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与PD合并抑郁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日间嗜睡、左旋多巴剂量较大、女性、运动障碍较重、合并焦虑、残障程度较高、合并疼痛、睡眠障碍,对疾病自我认知更强的PD患者更易发生抑郁,而社会支持增加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4-6]。
2抑郁对帕金森的影响Ng等[7]对81例PD患者进行了抑郁与PD运动症状的关系研究,发现基线伴抑郁的PD患者运动功能恶化较重[帕金森综合量表评分(UPDRS)运动部分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徐凤华罗海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10[摘要]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抑郁症是PD 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抑郁症可增加PD患者的残疾率,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照护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