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编版大还是小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41
10.《大还是小》教学目标1.认识“时、候”等12个生字和双人旁、竖心旁2个偏旁。
会写“自、己”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插图,体会“我”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重点结合插图,体会“我”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作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创设表演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候”等12个生字,认识双人旁,学写“衣”字。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地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观察插图,知道“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读出自豪感。
3.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这一句式,说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字卡“大”。
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
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2.出示字卡“小”。
请小声地读这个字。
(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
(同时出示字卡“大”“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5.自主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0《大还是小》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课《大还是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听说训练。
二、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文主要通过比较“大”和“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小的概念,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区分。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大”和“小”这两个词汇的意义;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区分;•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大”和“小”的不同之处,并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
五、课前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准备图片或实物,以便比较“大”和“小”;3.准备相关游戏或活动,以便巩固学生对“大”和“小”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大”和“小”的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大”和“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学习识字(10分钟)•教授新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让学生认读字词,加深词语记忆。
三、课文学习(15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活动设计(15分钟)•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大还是小”的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并进行口头描述。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口语表达能力。
六、操练和总结(5分钟)•安排操练环节,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对话练习;•整理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七、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和课文内容;2.完成相关书面练习,巩固对“大”和“小”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大小的概念展开,通过比较“大”和“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