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1节杠杆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19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杠杆。
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杠杆的原理对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把剪刀,让学生观察剪刀的构造,引导学生发现剪刀的刀片和把手构成了一个杠杆。
让学生思考: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哪些部分?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杠杆是指能够在固定点旋转的硬棒,它分为三类: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一端,称为一端支点杠杆;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中间,称为中间支点杠杆;一类是支点在杠杆的外侧,称为外侧支点杠杆。
杠杆的特点是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平衡,即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
引导学生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动力臂是指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是指阻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根杠杆,动力臂为3cm,阻力臂为4c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如:一根杠杆,动力臂为5cm,阻力臂为6cm,判断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定义:能够在固定点旋转的硬棒分类:1. 一端支点杠杆2. 中间支点杠杆3. 外侧支点杠杆特点: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平衡平衡条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乘积相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根杠杆,动力臂为2cm,阻力臂为3c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基本要素,如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等。
2. 杠杆的分类:讲解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力在杠杆上的作用效果,如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识别各种杠杆并分析其平衡条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图片、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筷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举例说明: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撬棍打开瓶盖等。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1. 定义: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 分类: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杆3.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答案:杠杆是由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组成的,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杠杆分为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第12章 第1节 第2课时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F1l1=F2l2进行相关计算2. 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绕支点转动状态时 ,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在杠杆的使用中,杠杆的 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状态。
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 会平衡呢?知识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1 ) 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呢? ( 2 ) 猜想与假设:对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猜想:A.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B.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C.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 设计实验在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分别测出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 4 ) 实验步骤①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 时,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注意:杠杆平衡的调节 → “左低右调、 右低左调” 。
)序号动力F 1/N 动力臂 l 1/cm 动力× 动力臂阻力F 2/N 阻力臂 l 2/cm 阻力×阻力 臂12…②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 臂、 阻力臂,记录F 1、 F 2、l 1和l 2的数值。
③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多做几次 实验,把有关数据填入表内。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 F 1 ×l 1 =F 2 ×l 2。
序号动力 F 1/N 动力臂 l 1/cm 动力× 动力臂阻力 F 2/N 阻力臂 l 2/cm 阻力× 阻力臂1210201202023103021530…( 5 )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021·天津中考 ) 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 1)实验前,若使如图所示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 __(选填 “左”或 “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