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10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2.06•【文号】国粮发〔2017〕20号•【施行日期】2017.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的通知国粮发〔20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根据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国家粮食局研究制定了《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将贯彻落实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和《要点》的情况,于今年年中、年底两次上报国家粮食局,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告。
国家粮食局2017年2月6日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扎实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继续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粮食价格的机制。
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市场化收购粮食信贷支持力度,健全玉米运输协调机制,强化产销衔接,确保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和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际成效。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管理办法(2006年8月30日,讨论稿)第一条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规范对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承担国家粮食局下达的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等任务,为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职责服务。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和申请成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单位(简称申请单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基本条件要求,在粮食行业现有的检测机构或科研单位中择优选定,坚持中央和地方共建共享的原则,并由国家粮食局统一命名。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对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命名:属于省级检测机构或科研单位的,命名为“省名+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统称中心级监测机构);属于市、县级检测机构或科研单位的,命名为“省名+所在地名+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统称区域监测站)。
第五条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设立不改变原机构隶属关系。
国家粮食局对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有关业务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每年应向国家粮食局报告粮食质量监测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及有关重大事项。
第六条国家粮食局负责对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审批、命名、复审和监督,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做好工作。
受国家粮食局的委托,中心级监测机构指导辖区内区域监测站的有关业务工作。
第七条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承担国家粮食局交办的主要任务:(一)对粮食收购、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进行例行监测.(二)对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及其他政策性粮食进行质量抽查。
(三)开展粮食收获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四)收集所在区域内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动态信息。
(五)开展国家粮油标准、粮食行业标准及有关技术规定的基础性研究、制订和修订。
(六)参与粮食质量安全数据库的运行工作.第八条申请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一般应为财政全额或差额补助的事业法人单位,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0.14•【文号】国粮发[2010]161号•【施行日期】2010.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粮发〔2010〕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为加强粮食流通行业管理,推进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行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通知》(国粮发〔2006〕146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我局按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管职责,结合粮食检验监测工作实际,制订了《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附件1: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自查)表二○一○年十月十四日附件1: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推进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行为,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粮食局根据开展粮食质量检验监测工作的需要,依托现有粮食检验资源,择优选用,建立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直接承担国家粮食局委托的检验监测任务。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以下简称国家监测机构)的原隶属关系不变,人、财、物管理关系不变(中央财政给予投入且另有规定的除外)。
浅谈中央储备粮仓储质量管理【摘要】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
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储粮管理的全过程,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实现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储备粮;质量;管理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必须物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给承储中储粮的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确保质量良好是是贯彻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中央储备粮的质量体系建立,粮食的入库、整理、储存及轮换出库等质量管理抓起,做好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完善管理体系(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项原始记录及质量检验报告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2) 化验室工作的日常管理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对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标准物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扦样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
以保证其结果准确性,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标准更新及仪器设备更新后,多做试验,以确保检验数据可信度。
切实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 检验人员、保管员的培训根据新的检测方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
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化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检验基础知识由浅人深。
二、收购入库环节的管理在粮食收购之前,质检人员要做好当年将收获粮食的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为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粮食质量情况报告,为粮食收购质价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决策及粮食收购的执行单位的具体操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同时,要做好收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前言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是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依质定价,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七十年代,有的省市就开展了粮食质量调查,主要用于指导粮食收购依质定价和作为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
这些工作分散、不系统,没要形成整体效益和有效的信息资源,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了规范我国的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自2001年开始,河南省粮食局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
经过近八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方案的推广实施,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有必要上升为国家标准,使在全国范围内把局部的有效工作整合成全局性的工作,使个别资料形成整体资源,使传统的手法转变成科学的方法,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粮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要求启动的,项目编号为-T-449。
该标准的起草由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为参与单位。
该项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汇集有关省近几年来的品质测报方案,结合国家粮食局的方案,编制了标准的草稿。
在2008年7月17日于武汉召开的收获粮食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暨第六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研讨会上,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
根据与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在企业、质检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送审稿》二、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的。
2009年宁夏稻谷质量调查和品质分析报告为及时掌握我区稻谷质量品质状况,推进优质品种规模化种植,提升我区稻谷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治区粮食局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收获稻谷质量调查和品质检测工作。
此次稻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样品依照各县(市、区)稻谷产量权重和均匀分布原则,由市级粮食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户家中采集,共采集样品321份,涉及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市的9个县(市、区)和国营农场,覆盖面达到90%。
质量调查样品实行集中会检,品质测报样品委托宁夏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检验。
一、稻谷种植状况据统计,2009年全区稻谷种植面积117.4万亩,产量64.6万吨,均为粳稻谷。
种植的品种较多,以富源4号(96D10)、宁粳28号、宁粳38号、宁粳39号、宁粳35号、吉粳105、宁粳37号、宁粳43号等为主,其中:富源4号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
2009年种植的所有稻谷品种均列入良种补贴范围。
二、稻谷质量状况(一)质量总体情况本次质量调查共扦取样品290份,样品覆盖银川、灵武、永宁、贺兰、平罗、吴忠、青铜峡、中卫、中宁等9个市、县(市、区)60个乡、近300个村,均为村级样品。
会检全面执行新的《稻谷》和《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国家标准,并用《稻谷整精米率标准样品》对质检机构所有检测仪器进行校对,规范了检验方法和判定尺度,确保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检测结果表明:2009年稻谷整体质量良好,特别是一等品比例和整精米率明显提高,质量品质为近年来最好。
出糙率为70.1-84.4%,平均值80.7%,达到国家二等标准,一等到五等比例为61%,27%,7%,2%,2%,三等以上占95%,与上年持平;整精米率39.5-74.7%,平均值61.6%,较上年显著提高,整精米率高于61%的占62%,高于55%的占85%,分别较上年提高3和8个百分点;不完善粒0-6.6%,平均值 2.1%,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是未熟粒和病斑粒;水分9.7%-16.2%,平均值13.3%;谷外糙米0-9.3%,平均值1.7%,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超标(>2.0%)比例30%,为历年来最低的一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2009年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11.17•【文号】国质检量函[2009]744号•【施行日期】2009.1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关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2009年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情况的通报(国质检量函[2009]7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09年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安排及部门分工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1261号)等文件精神,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国质检量函[2009]472号),现将2009年全国质检系统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情况通报如下:一、以“质量和安全年”为中心,营造治理商品过度包装良好氛围2009年全国质检系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全国广泛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年”这一中心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
上海、山东、重庆、陕西等省(市)局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重要意义。
倡议生产企业适度包装、科学定价、合理营销;经营单位不采购、不销售过度包装商品;引导消费者不购买过度包装商品,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以宣贯国家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为重点,夯实监管基础为做好治理过度包装工作,总局先后组织制定了国家标准《月饼》(GB19855-2005)、《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以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试行)(JJF1222-2009)等技术法规。
贵州、福建、广东、浙江、山西、重庆、上海、陕西、河南、安徽、北京、西藏、甘肃、山东、江苏等15个省(市)局相继开展了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宣贯活动,新疆局克服困难及时帮助企业了解相关信息,获取相关资料,学习科学的计量控制方法等,为后续政府监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如何把好粮食收获质量关摘要:收获粮食质量调查是在粮食收购前,对新收获粮食的常规质量指标的评价;粮食品质测报是指对推广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的内在品质状况的综合分析;自从2005年开始,我站根据省粮油监测站的工作部置,进行了粮食的自然质量调查以及品质测报及卫生状况调查工作。
为市粮食局、市政府以及省站提供每一年度收获粮食的基础数据,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服务和引导粮食生产购销,促进吉林省粮食质量提高和粮食有序流通。
关键词:粮食质量;扦样;玉米脱粒中图分类号:ts2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37-1根据公主岭市统计部门统计,2012年,公主岭市稻谷种植面积22.9万亩,总产量17万吨。
均为粳稻谷;玉米种植面积409万亩,总产量365万吨;大豆种植面积8.5万亩,总产量1.8万吨;其他杂粮9.6万亩,总产量7.2万吨。
为了掌握当年收获粮食质量品质状况,公主岭市粮油监测站在市粮食局组织下开展了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共计采集样品57份,均为农户样品,覆盖全市32个乡镇,样品由公主岭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检验。
近几年来,新粮自然质量调查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我站一直都认真执行省站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县级监测站都能如此,多数的县级监测站由于各种原因,不扦样,只是做做表面的文章,最后送点样品完事;有的监测站电子信息不全直接上报市级监测站,主要的工作由市级监测站来完成;自然质量调查报告是所有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2012年以前的质量调查报告的优点是整体轮廓比较清晰,看后使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而2012年省站给的模版内容不是很清晰,看不出工作重点。
由于笔者自2005年就一直参与单位的自然质量调查工作,对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1 扦样环节扦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扦样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标准要求的那样,这就使扦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质量调查和
品质测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粮食管理
【发文字号】国粮发[2009]119号
【发布部门】国家粮食局(含国家粮食储备局)
【发布日期】2009.05.04
【实施日期】2009.05.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
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的通知
(国粮发〔2009〕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2009年夏粮收购前,新的《稻谷》、《玉米》和《大豆》国家标准即将发布实施。
为确保新标准顺利实施,粮食收购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做好2009年度主要粮食品种收获质量调查及品质测报工作的有关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继续开展国家收获粮食质量调查采样和集中会检工作
为及时掌握今年主要粮种收获质量状况,我局继续安排在主产省(区)开展收获粮食样品集中会检工作。
计划采集新收获粮食样品6653份,其中小麦2176份,早籼稻1038
份,中晚籼稻1418份,粳稻759份,玉米1152份,大豆110份。
有关地区分粮种样品采集计划见《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样品采集计划表》(附件1);会检时间和承检机构安排见《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工作计划安排》(附件2)。
请各有关省(区)粮食局按照附件1和附件2的计划安排,组织做好采样、样品集并和集中检验工作。
稻谷、玉米、大豆的质量检验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执行。
承担会检任务的机构应事先做好相应准备。
各采样省(区)选派检验技术骨干参加相关会检。
我局将对会检采样和检验工作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二、认真做好地方收获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工作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暂行)》中关于“建立健全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的有关要求,在国家组织实施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的同时,各省(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认真组织做好本地区收获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工作。
要认真总结经验,结合本省(区、市)实际,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主要产粮县的收获粮食样品采集和检验体系,参照《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全国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粮发〔2005〕69号),进一步优化采样布点,以及检验实施方案和计划,督促和指导收获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工作的顺利实施。
承担国家收获粮食质量调查采样省(区),地方检测采集样品一部分可与国家检测安排在同一地点,国家检测样品和检验数据地方可享用。
要密切关注本行政区域异常气候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完善和调整采样和检验计划,确保调查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三、做好分层次的质量信息发布工作,提高粮食质量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我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将在第一时间向各有关省(区)反馈集中会检数据,在国家粮食局政府网站发布收获粮食质量会检信息。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统一制定收获粮食质量信息发布计划,督促指导市、县级粮
食部门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网站及其他媒体及时发布行政区域内收获粮食质量信息,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收获粮食质量状况。
附件:1. 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样品采集计划表
2.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工作计划安排
二〇〇九年五月四日
附件1:
2009年度收获粮食质量会检样品采集计划表
表1 2009年度小麦质量会检样品采集计划表
单位:份
河北320石家庄
市
64
正定县
4
无极县
5
赵县9
藁城市
9
晋州市7
新乐市
4
元氏县
4
辛集9深泽3
3
7
江苏220南京市 3
六合区
3
8
安徽270合肥市 3
长丰县
3
7 3
济南市 34 章丘市9 长清区4 平阴县3 商河县7 济阳县7
历城区
4
7 7
河南781郑州市20
新政市
5
8
10
表2 2009年度早籼稻质量会检样品采集计划表单位:份
2
湖北
108
武汉市 15
黄陂区6 新洲
区6 江夏区3 黄石市 荆州市 宜昌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孝感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天门市
湖南300 长沙市30
宁乡县
11
浏阳
市4
长沙
县8
望城
县7株洲市
湘潭市
衡阳市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