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幅度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64.53 KB
- 文档页数:3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5-10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而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的话,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即使在治疗后脑组织也不能恢复到正常了。
低血糖通过何种机制导致猝死是一个关键问题。
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如年龄、性别、交感神经激活和血钾浓度)相互作用可能决定心律失常发作,致死性心律失常可能因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心脏传导系统亚临床病变共同导致。
或者,低血糖期间心律失常可能由睡眠期间自主神经功能性失衡引起。
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据显示,低血糖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并进一步验证低血糖可导致猝死。
通过精确测量心电图QT间期,以及采用低血糖钳夹控制低血糖程度证明低血糖会导致心肌复极延迟、心电图ST 段改变与QT 间期延长,多表现为T 波改变(图1),进而可能会增加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风险。
交感- 肾上腺系统激活很可能是诱发上述变化的原因。
输注肾上腺素会延长QT 间期,β 受体阻滞剂会减缓QT 间期延长。
但是,低血糖通过交感- 肾上腺系统激活和胰岛素直接作用引起血清钾水平降低,而低血糖本身也可直接抑制心脏复极期间钾离子外流。
QT 间期延长是猝死的主要预测因子,某些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剂或抗生素易导致易感人群发生QT 间期延长,从而引起心源性猝死。
血糖调节的生理学机制血糖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在身体各个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血糖的过高或过低对人体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如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低血糖则会导致头晕、心慌、晕厥等症状。
在身体内维持血糖平稳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肝脏等器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神经系统对血糖的影响神经系统对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自主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来完成。
自主神经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来调节血糖水平。
交感神经是一种兴奋性神经,能够刺激肝糖原分解和血糖升高,从而提供能量。
副交感神经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而降低血糖水平。
HPA轴则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等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身体处于压力状态时,HPA轴会被激活,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从而刺激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2. 内分泌系统对血糖的影响内分泌系统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两种对血糖有直接作用的荷尔蒙。
胰岛素主要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糖水平,同时也可以刺激肝脏、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等存储葡萄糖和脂肪的组织活动,从而促进能量的储存。
而胰高血糖素则是胰岛素的对立面,由α细胞分泌,能够刺激肝糖原分解和葡萄糖的合成,从而提高血糖水平。
3. 肝脏对血糖的影响肝脏是人体内唯一可合成葡萄糖的组织,同时也是储存和释放葡萄糖的重要器官。
当血糖水平偏低时,肝脏会释放储存的糖原来维持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偏高时,肝脏则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
此外,肝脏还能够合成和分泌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物质,从而参与到血脂代谢过程中。
总体来说,血糖调节的生理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共同协作来达到平稳的血糖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维持血糖的稳定,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病情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史:患者必须有明确的糖尿病诊断,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糖≥11.1mmol/L。
2.神经症状: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多尿、夜尿频多、尿急、尿失禁、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
3.神经体征: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神经体征,包括瞳孔异常反应、直立位低血压、立起时心率不变或减慢等。
4.神经电生理检查: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进行评估,通常使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图和脑电图等。
5.自主神经功能测试:包括心率变异性测试、血压变异性测试和刺激汗腺等。
这些测试可以定量评估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6.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尿路症状明显的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功能的改变,如尿流速度、尿残尿等。
以上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常用诊断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存在亚临床状态,即在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体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查来发现。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接受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因此,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个体,定期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威胁,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
而近年来,研究表明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状态。
一些常见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头晕、虚弱、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等。
低血糖通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是由于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超过所需量而引起的。
然而,低血糖也可发生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比如长时间没有进食或过量酒精摄入等情况下。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危害巨大。
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而对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首先,长期低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使血管收缩功能减弱,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其次,低血糖还可能影响心肌的代谢和功能,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此外,低血糖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除了这些直接的影响,低血糖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例如,低血糖可以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导致心率和血压波动,从而触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此外,低血糖还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虽然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低血糖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并确定患者应该如何管理低血糖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除了低血糖本身的影响,一些基础疾病和治疗方法也可能增加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例如,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
・专家笔谈・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治现状林少达 李碧慧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autonomicdiabeticneuropathy,CADN)发病隐匿,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引起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而威胁生命。
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CADN发病率差异大,达1%~90%。
早期诊治可延缓病情进展,晚期CADN呈不可逆改变。
本文介绍CADN的诊治现状。
一、CADN的诊断心脏电生理活动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
慢性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及免疫损伤,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影响神经结构功能,造成自主神经损害;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较长,对缺血缺氧较敏感,所以迷走神经较早且易受损害,迷走神经受损后不能抗衡交感神经作用,故CADN早期表现为心率变异性(heatratevariability,HRV)下降,静息性心动过速。
晚期临床表现为心率固定,运动耐受性下降、术中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
糖尿病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从远端心尖向近端心底部发展,故患者较易出现左心功能障碍。
目前有检查心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不同方法(表1),但CADN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表1 常用CADN检查方法副交感神经功能交感神经功能静息心率静息心率深呼吸时心率变化(E∶I比)立卧位血压变化立卧位心率变化(30/15率)握力试验Valsalva试验HRV频域分析:极低频带(VLF,0畅003~0畅040Hz)HRV频域分析:高频带(HFP,0畅15~0畅40Hz)HRV频域分析:低频带(LF,0畅04~0畅15Hz) 1畅Ewing心血管反射试验:Ewing心血管反射试验是目前CADN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Valsalva试验、深呼吸心率变化、立卧位心率变化以及立卧位血压变化和握力试验。
al Fibrillation Model^J].Korean Circ J,2016,46():335—342.[38]Yang D,Shao J,Hu R,et al.Angiotensin II promotes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s of rivaroxaban via angiotensin type2receptor signaling in mice.Sii Rep,2017,7(1):369.(收稿日期:2019—04—16)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李爽,梁梅花摘要: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DCAN的临床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新的降糖药物对DCAN治疗的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2-219-04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007420210224Overview of latest advances for 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LI Shuang,LIANG Mei-hua//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c Disease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longjiang,150081,ChinaCorresponding aul^hor:LIANG Mei-hua,E-mail:151****3366@Abstract: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is one of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It fo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reases and its mortality is high,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atients'prognosis.The present article makes an overview about progress in clinical related factors,pathogenesis of DCAN and DCAN treat-mentbynewhypoglycemicdrugs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Diabetic neuropathies;Glucagon-like peptide11背景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autonomicneuropathy,CAN),是1型(Type1diabetes me l 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 l itus,T2DM)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T2DM患者中CAN的患病率为12.2%〜22.1%,在不同的研究和人群中表现出广泛的差异[]。
什么是血糖波动文章目录*一、什么是血糖波动1. 什么是血糖波动呢2. 血糖波动是什么原因3. 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二、血糖波动怎么办*三、怎样预防血糖波动什么是血糖波动1、什么是血糖波动呢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
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
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2、血糖波动是什么原因 2.1、受检测环境影响血糖值也会因血糖仪或检测环境而产生变化。
其实血糖自我监测毕竟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温度、采血方法的影响,所以与医院的检测值相比可能就会有所误差,不过当检测值偏差在10%左右时,其实没必要特别担心。
2.2、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2.3、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
2.4、应激状态加强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时,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就会升高。
2.5、饮食不节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
2.6、大量饮酒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3、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指包含高血糖和低血糖发作的日间血糖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餐后血糖的骤升也会造成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