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复习题整理(已排版)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6
孙权劝学的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东吴D. 明朝答案:C2. 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A. 诸葛亮B. 周瑜C. 吕蒙D. 张昭答案:C3. 孙权劝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个人修养B. 增强国家实力C. 培养军事才能D. 促进文化发展答案:B4. 孙权劝学中,吕蒙最初的态度是什么?A. 积极接受B. 犹豫不决C. 坚决反对D. 无所谓答案:C5.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学习是个人的事情B. 学习是无止境的C. 学习是浪费时间D. 学习是无用的答案:B二、填空题6.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通过__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了吕蒙学习。
答案:以身作则,亲自示范7. 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终身学习8.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最终________,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
答案:勤奋学习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当时孙权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劝说吕蒙学习,以提高其军事和政治才能。
10.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吕蒙最初为什么反对学习?答案:吕蒙最初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军事才能,不需要再学习。
四、论述题11. 论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能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考题12. 如果你是孙权,你会如何劝说吕蒙学习?答案:作为孙权,我会首先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例,展示学习带来的益处。
其次,我会指出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我会鼓励吕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实现自我提升。
六、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孙权劝学的故事,还深入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价值。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是北宋主持编纂的一部体史书。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见往事...耳古义:今义:看到,看见古义:今义:过去的事情3.其他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4)但当涉猎但:涉猎:(5)及鲁肃过寻阳及:过:(6)卿今者才略今者:才略:(7)非复吴下阿蒙非复:(8)即更刮目相待更:刮:(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见事:4.一词多义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文言虚词1.蒙乃.始就学2.为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自以为.大有所益3.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四、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五、问题探究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六、中考阅读理解选择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史书。
A 纪传体B 编年体C 国别体D 纪传体兼国别体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推托) 权谓.吕蒙曰(谓:告诉,对······说)B.非复..掌事(当涂:当道,当权)..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卿今当涂C.但.当涉猎(但:但是) 见.往事耳(见:了解)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孙权劝学复习题答案孙权劝学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孙权劝勉其子孙权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君主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以下是关于孙权劝学复习题的答案:一、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孙权劝学的主体人物是以下哪一位?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C3. 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勉其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A. 为了娱乐B. 为了治国C. 为了战争D. 为了个人兴趣答案:B4.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的儿子叫什么名字?A. 孙策B. 孙权C. 孙尚香D. 孙亮答案:D5.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对儿子的学习态度是什么?A. 放任自流B. 严格督促C. 漠不关心D. 偶尔关心答案:B二、填空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君主对后代的________教育观念。
答案:重视2.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认为学习对于治国具有________的作用。
答案:重要3.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君主,应该________自己的后代。
答案:教育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为了使儿子孙亮能够更好地继承和治理国家,他劝勉孙亮勤奋学习,以期能够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2. 孙权劝学的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家长或领导者,应该重视后代或下属的教育和成长,通过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
四、论述题1. 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论述古代君主对后代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其意义。
答案:古代君主对后代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教育是培养后代成为贤明君主的重要途径。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体现了君主对后代教育的期望和重视。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君主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促进国家的繁荣。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三国时期答案:D2.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是劝谁学习?A. 诸葛亮B. 周瑜C. 吕蒙D. 赵云答案:C3. 在故事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A. 为了提高吕蒙的武艺B. 为了提高吕蒙的学识C. 为了提高吕蒙的官职D. 为了提高吕蒙的名声答案:B4.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吕蒙最初对学习的态度是什么?A. 非常积极B. 不屑一顾C. 犹豫不决D. 勉强接受答案:D5. 孙权劝学的故事最终结果如何?A. 吕蒙没有学习B. 吕蒙学习后有所成就C. 吕蒙学习后没有变化D. 故事没有明确结果答案:B二、填空题6. 孙权劝学的故事体现了孙权的_________精神。
答案:重视教育7.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最终_________,成为了一代名将。
答案:勤奋学习8.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不断学习9.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对吕蒙说:“_________,汝其勉之。
”答案:非学无以广才10. 吕蒙通过学习,最终_________,成为了孙权的得力助手。
答案:学有所成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孙权是东吴的君主,他发现吕蒙虽然武艺高强,但学识不足。
于是,孙权劝吕蒙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最初吕蒙不情愿,但在孙权的坚持和鼓励下,吕蒙开始勤奋学习,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东吴的一位重要将领。
12. 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有深厚的学识。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论述题13. 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谈谈你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学无止境”的理念。
七年六班春季学期语文基础检测卷(一)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两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9.权谓.吕蒙曰谓 10.卿今.当涂掌事今: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2.孰若..孤13.及.鲁肃过.寻阳 14.非复..吴下阿蒙15.即更.刮目相待 1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7.肃遂.拜蒙母 1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的原因2、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a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三、解释加点词。
1、当当2 、蒙辞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但当涉猎涉猎5、见见: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即更刮目相看。
刮提炼的一个成语)孰()遂涂掌事以军中多务;4、往事耳。
6 、蒙乃;8、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A.{猎( ) 户对( )但当涉{门当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 )C.{ 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 蒙辞以军中多务()A. 把B .被C .用2. 即更刮目相待()A .立即B .就是C .如果,假如3 .蒙乃始就学()A .于是B .却C .只,仅仅4 .结友而别()A .并且B .但是C .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3、《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中考题大全宁德市2004年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
(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及比较阅读题【重点字词】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始就学()7、及鲁肃过寻阳()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一词多义】1、谓:权谓吕蒙曰()谓为信然()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3、过: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5、更:即更刮目相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蒙乃始就学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成语积累】①. “吴下阿蒙”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注】安:哪里。
疑问代词。
戏:取笑。
安敢:怎么敢。
疑问副词。
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
《孙权劝学》测试题班次:________ 姓名 ________一、填空:(6分)1.司马光,(朝代)家、家。
2•《孙权劝学》选自《》是主扌寸编纂的部体通史。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分)遂()邪()即更()卿()涉猎()孰()三、划分朗读的节奏:(3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四、古今义。
(4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博士古义: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五、重点字词解释(20分)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始就学()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 )10、与蒙论议()11、孰若()12、非复()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六、一词多义(6分)以「蒙辞以军中多务1自以为大有所益就J蒙乃始就学1指物作诗立就见「见往事耳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七、翻译下列句子。
(14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八、回答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理由加以推辞。
(用原文填空)3、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用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2分)6、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劝学》复习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本书由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名,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朝)政治家、史学家。
二、书下注释(补充):(1)初:当初(2)谓……曰:对……说(3)今(今者):现在(4)以:用(5)岂:难道(6)欲:想要(7)为:做(8)孰:谁(9)若:比得上(10)益:好处(11)乃:于是,就(12)始:开始(13)论议:讨论、商议(14)非复:不再是(15)即:就(16)何:为什么(17)遂:于是,就(18)拜:叩拜三、问答题:1.指出文中至今仍沿用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①吴下阿蒙:比喻没有学识的人②刮目相待:2.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本文记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取孙权的建议,经过刻苦学习,取得非凡长进的故事。
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不要以事情多、没时间作托辞而不抓紧时间学习,一个人不论事务多繁忙,只要肯抓紧时间学习就能学有所成。
3.文章结尾写鲁肃拜见蒙母及与吕蒙结为朋友,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肃对吕蒙的敬重,对知识的尊重。
4.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前有一副对联:“峰颠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此联涉及到《三国演义》中哪两个人物?孙权刘备(恨石)5.请借助你的想像,描绘吕蒙是怎样学习的。
每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他都在伏案读书;每一个晨曦初露的早晨,他都在朗声吟诵;每一个练兵休息之时,他都在与将士们探讨兵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将领。
6.说说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孙权:身人一国之君,对部下要求严格,又不失关心和给予厚望。
能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待人坦诚。
吕蒙: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机敏精干,踏实肯学,言而有信。
鲁肃: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善于发现并肯定别人的长处。
7.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可用哪个成语概括?开卷有益8.名著知识链接:《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9、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见往事耳.。
七年六班春季学期语文基础检测卷(一)一、填空二、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三、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四、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五、4、文中可以提炼的两个成语是:六、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七、卿()涉猎()孰()遂()八、三、解释加点词。
九、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十、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十一、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十二、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9.权谓.吕蒙曰谓 10.卿今.当涂掌事今: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2.孰若..孤13.及.鲁肃过.寻阳 14.非复..吴下阿蒙15.即更.刮目相待 1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7.肃遂.拜蒙母 1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四解释成语1 吴下阿蒙2 刮目相待五问答题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12 文中的“”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古义:今义: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2)卿言多务,孰若孤答: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7、翻译下列各句。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蒙乃始就学。
⑶结友而别。
阅读理解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B。
盲臣安.敢戏君乎()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
及.鲁肅过寻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
(不超过五个字)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10.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蒙辞以军中多务。
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三、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B.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7.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
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