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908.16 KB
- 文档页数:2
吸入性肺炎的诊治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吸入了感染性病原体所致。
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严重程度因病原体类型和感染范围的不同而异。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1. 临床表现:吸入性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还包括发热、乏力、咳痰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的疑似。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进一步确定诊断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并观察患者胸部的形状和移动。
异常的呼吸音和胸部畸形可能是吸入性肺炎的指示因素之一。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确诊吸入性肺炎非常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胸部X射线、血液及呼吸道标本的培养等。
胸部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肺部的情况,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肺炎。
血液及呼吸道标本的培养可以帮助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敏感性,以指导后续治疗措施。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以下治疗措施适用于大部分吸入性肺炎患者。
1. 抗生素治疗:根据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方案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况来决定。
2. 氧疗:吸入性肺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因此,氧疗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氧疗方式和氧流量。
3. 对症支持治疗: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还包括对症支持治疗,例如解热药物、止咳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病因治疗:在确定特定病原体后,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或抗病毒药物可能需要被考虑。
例如,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而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一、减少胃内容物手术麻醉前禁食的目的在于减少胃内容物容量,防止胃酸pH值过低,避免出现围术期胃内容物反流而导致误吸。
我国最新的《成人与小儿麻醉前禁示指南(2014)》中根据摄入食物在胃内被排空的时间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禁食时间。
指南特别指出:①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应尽可能安排在第一台手术,如若不能,可在病房内静脉输注极化液;②患者在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可以防止脱水、提高循环稳定性、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同时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③术前需口服用药的患者,允许在术前1~2小时将药片研碎后服下并饮入0.25~0.5ml/kg清水,但应注意缓控释制剂严禁研碎服用;④急诊手术患者,按饱胃患者麻醉处理;⑤有下列情况者有必要延长禁食时间:严重创伤患者,进食时间至受伤时间不足6小时;消化道梗阻患者;肥胖患者;困难气道患者;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传统认为误吸危险性的标准为胃液量>25ml(0.4ml/kg),胃液pH值≤2.5。
但此标准仍存在争议:近期研究表明对于术前充分禁食的健康人群仍可有1.5ml/kg的胃液残留,而无误吸风险。
因对乙酰氨基酚吸收法、电阻抗断层成像、放射性元素示踪等方法无法用于围术期的患者,故至今为止尚无有效手段能准确量化围术期患者的胃内容物。
近二十年不断出现将超声用于胃内容物的定性和定量诊断的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超声将胃内容物定性为:已排空;清流质;浆质液和固体。
对于下述患者误吸风险的术前评估尤其有效:①未能遵循禁示指南的患者:包括交流困难,急诊手术患者等;②存在严重影响胃排空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引起的胃瘫痪,肝、肾功能障碍,危重患者等;③术前病史采集困难者:如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
遗憾的是目前超声仍无法准确有效的定量浆质和固体的胃内容物。
注意术前某些药物的使用亦可影响胃排空,如阿片类药物等。
合并有食管病变患者,如咽下部憩室,反流性食管炎等;胃肠道梗阻患者;胃扩张患者术前应常规留置大口径鼻-胃管,麻醉前尽可能吸除胃残留物。
吸入性肺炎怎样治疗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从药物治疗、支持性疗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治疗1. 抗生素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耐药性,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纤维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但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医生的指导。
2. 抗病毒治疗: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医生可能会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朱达拉韦等。
3. 抗真菌治疗:当吸入性肺炎由真菌感染引起时,医生可能会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等。
二、支持性疗法1.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入性肺炎患者通常需要保持良好的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在高热、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时,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2. 辅助氧疗:吸入性肺炎患者中,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氧疗,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氧合情况。
氧气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给予。
3. 疼痛缓解:吸入性肺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常伴有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三、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吸入性肺炎的某些病因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
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 注意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通风等,都是减少感染风险的关键。
3. 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是吸入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尽量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烟雾、有毒气体和尘埃等。
老年卧床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摘要:吸入性肺炎一般为口腔内容物胃、食管反流到气管当中引发的疾病,为长期卧床老年鼻塞患者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会对于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近几年伴随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老年患者的卧床数量逐步提高,大部分患者无法经口进食需要采取鼻饲进行营养供给,卧床患者长期鼻饲进行供给会由于食物呛咳、反流、胃潴留等引发其出现吸入性肺炎,未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类严重问题,使患者死亡。
本次针对吸入性肺炎的相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概念判断标准进行综述,探讨长期卧床的患者产生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进展,降低临床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卧床病人;护理;危险因素;吸入性肺炎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重,临床由于各类疾病及其他原因引发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与其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
吸入性肺炎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产生吸入性肺炎,会使其病情加重,提高死亡率,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使老年护理人员能够早期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本次将针对于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以及护理进展展开综述。
1吸入性肺炎概述吸入性肺炎一般为吸入异物后导致患者机体当中肺合并细菌性炎症,病情严重者会引发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患者吸入异物后会引发喘鸣及咳嗽剧烈,导致其神经不清,在吸入1~2小时后会突发呼吸困难,引发咳浆液性泡沫状痰液,导致其出现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并伴有二氧化碳滞留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一般判定标准为患者胃内容物大量由口鼻涌出,并从患者的呼吸道中吸出,使其气促明显,诱发患者肺部啰音升高,使其血氧饱和度突然性降低。
2老年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2.1年龄因素伴随年龄逐步增加,老年人身体素质不断降低,其反应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将食物以及内分泌误吸到患者的下呼吸道当中,引发患者产生吸入性肺炎,针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年龄进行研究,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的占据85%。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郭坤明长久以来,肺炎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Osler就曾很有哲理的把肺炎比作是“老年人的朋友”。
目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肺炎均是老年人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被认为是老年的自然终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一、老年肺炎的流行病学老年人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老年肺炎的发病率大约是青年人的10倍,50%以上的肺炎患者是>65岁的老年人。
美国1995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肺炎列死亡顺位的第6位,而在老年人升至第四位,在感染性疾病中位列第一。
在因肺炎死亡的患者中,89%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
70岁以上者肺炎病死率成百倍地增加,从20岁起,每10年病死率增加约10%。
北京医院资料显示,60岁以上尸检中存在肺炎者45%。
根据发病地点的不同,老年肺炎分为3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长期护理中心(long-term care facility, LTCF)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老年肺炎增加了LTCF获得性肺炎,其发病率、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方面界于CAP和HAP之间。
发病率为69~115/1000居住者,是CAP的2~3倍。
吸入性肺炎在老年患者中很普遍。
专门针对老年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存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咽喉部寄植菌增加;可见或隐性的吸入;纤毛黏液系统功能下降;宿主防御机能减退;营养不良;集体居住;近期住院;气管插管或留臵胃管;健康状态较差;吸烟和近期手术等。
慢性基础疾病是老年肺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99%肺炎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通常情况下难以区分是基础疾病还是年龄因素本身在肺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年龄相关的肺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和横膈位臵的变化也是老年肺炎主要的危险因素,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了肺的天然防御机制。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1.早期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口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烟草和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暴露。
2.护理干预:-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和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预防黏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胸闷、胸痛等;-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抵抗力;-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者病区的清洁和卫生。
3.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毒性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康复护理:-进行病情观察,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气功、呼吸肌锻炼等;-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定期复查,观察并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评估康复效果。
总体来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要注重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情,促进早日康复。
在实际护理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支持,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吸入性肺炎怎样治疗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吸入有害气体、粉尘或微生物等引起的。
该病在早期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咳嗽和胸闷,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并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一、早期治疗当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症状时,如咳嗽、胸闷、气短等,应及时就诊并进行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的目的是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 给予氧气治疗: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肺部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因此,给予氧气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并促进肺部的康复。
2. 使用抗生素: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通常会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决定。
3. 支持性治疗:除了氧气和抗生素治疗外,支持性治疗也是治疗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床旁护理。
二、病情加重时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病情加重,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体温升高等,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治疗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 支持呼吸功能: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能需要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包括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来帮助患者呼吸。
这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并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2. 强化抗生素治疗: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患者病情加重,可能需要更强效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耐药性和感染情况来进行评估。
3. 病原治疗:如果确定吸入性肺炎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使用针对该病原体的特殊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三、并发症的治疗吸入性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脓肿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1. 呼吸衰竭的治疗:呼吸衰竭可能是吸入性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吸入性肺炎的防治发表时间:2009-07-21T15:33:21.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6期供稿作者:张志丽 (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庆安15240[导读] 吸入物也可诱发反射性喉痉挛,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刺激支气管发生喘鸣和剧咳。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预防治疗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酸性物质、食物、胃内容物以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和碳氢化合物后,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肺组织损害越严重。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胃内容物后,胃酸可立即引起气道和肺部化学性灼伤。
吸入物刺激支气管引起管壁强烈痉挛,随后产生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
吸入物也可诱发反射性喉痉挛,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刺激支气管发生喘鸣和剧咳。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吸入性肺炎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5岁,其中65~85岁25例,均吸入史或诱因,迅速发病,多于2h内出现症状。
1.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诱发病因有关,迅速发病,多于1~3小时后出现症状,如由于气管—食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则每于进食后有痉挛性咳嗽、气急。
在神志不清时吸入无明显症状,但1~2小时后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迅速出现发绀和低血压,常咯小浆液性泡沫状痰,可带血。
体征的出现与吸入量的多少、分布有关,吸入量少肺部体征可缺乏,吸入量多时,肺部体征广泛而明显。
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可有严重低氧血症,可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
1.3 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胸部CT:显示于吸入后1~2小时即能见到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肺内病变与吸收时体位有关,以右肺中下肺野部为最为多见。
发生肺水肿,则两肺出现的片状、云絮状阴影融合成大片状,从两肺门向外扩散,以两肺中内带为明显,与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X线表现相似,但心脏大小和外形正常,无肺动脉高压征象。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吸入性肺炎是一种由吸入外源性物质所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这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适当的营养和休息等。
以下是关于吸入性肺炎治疗的详细信息: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吸入性肺炎的关键。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阿莫西林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频次使用,完整地服用整个疗程。
抗病毒药物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病情严重或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炎症和减轻症状。
但是,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或滥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氧疗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中严重缺氧或呼吸困难的人群,可能需要进行氧疗。
氧疗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进行,帮助患者补充充足的氧气,促进肺部的恢复和康复。
保持水分和适当营养患者在治疗吸入性肺炎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稀释痰液,减少咳嗽和呼吸困难。
此外,适当的营养也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应摄取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消耗抵抗疾病。
适当休息吸入性肺炎是一种消耗大量体力和免疫力的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康复。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因此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治疗。
及时有效地治疗吸入性肺炎,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疾病周期,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