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敖威
- 格式:pptx
- 大小:722.98 KB
- 文档页数:10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合阅读课——《6﹡万年牢》《8﹡将心比心》一、教材简析《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
故事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
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5.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6.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2.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四、教学过程6﹡万年牢(一)自主学习交流反馈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万年牢》这篇课文,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这也是老师的疑问,下面请同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把儿”是儿化音,要读准确。
“闷好”“削好”带点的字是多音字要会区分并组词。
3.通过读文知道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万年牢是很牢靠,很结实的意思;在文中指父亲做糖葫芦做得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叫万年牢。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点先生快速梳理文章内容。
2.引导先生领悟文章材料和宗旨的关系。
3.培养先生在全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步言语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比较(原文与“变异版本”的比较)的方法,进步散文浏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先生用心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对“弱者”的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全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材料和宗旨的关系。
3.品味言语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材料与宗旨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本课次要采用“表格法”与“变异法”。
经过表格设计,引导先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宗旨。
经过文本改造的策略,将文章部分内容“变异”,再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领会文本“材料与宗旨”的关系。
以之引导先生领会散文浏览与写作的方法,进步浏览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全体感知1.教师范读与先生朗读结合。
要求全体先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边听读课文,边圈点批注,边考虑成绩,边填写表格。
考虑的成绩: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甚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她有怎样的印象和情感?根据以上成绩的提示,完成以下表格中的内容。
(填写表格时留意原文语句的“化用”)【设计意图】引导先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宗旨。
(二)宗旨领悟研读课文开头(第1~2自然段)与结尾(第30~31段)。
1.大家对“阿长”的称呼分别是甚么,这是她的名字吗?她的这个“阿长”的称呼是怎样得来的?你如何理解这样的姓名来历?2.品读课文结尾部分(第30~31段),从字里行间领会作者对他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的情感。
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先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宗旨。
(三)深化探求:材料与宗旨的关系;言语内涵的品味1.关于“《山海经》”。
(1)借用鲁迅先生的语体方式,先问大家一个小成绩:小鲁迅对《山海经》“发生”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渴慕”。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以下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2、能力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详略得当。
(二)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3、人文目标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三、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四、学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1、本学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长妈妈的性格特征。
2、教学过程⑴导入语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
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
那么,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⑵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而《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的小说集还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⑶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课题内容第三课谁的本领大第一课时授课日期2017·9·25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授课班级四年级主备人吴塔集备人小学汉语组集备时间2017.9.22 审核人吾木提审核意见审核时间2017.9.2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2个生字和8个词语的读法,写法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鼓励学生掌握字、词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字、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字,词的能力及提高汉语说话能力;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学重点每个生字的书写规则,笔画笔顺,重点字的偏旁部首名称,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书写;词语“恐怕、关系,尽量”的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法、训练法、大量朗读法活动资源教科书教学准备多媒体教科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时间对每个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说一说时间对你意味着什么?2.先板书课题,围绕课题引出本课学习要点,并板书二次备课: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学习新课词语与生字。
(1~ 10)1、学生先预习五分钟,自拼,自读。
2、老师边读,边写词语,学生跟着老师边读,边做书空练习.3、老师领读,再由学生个别读,齐读,分组读,当小老师领读;4、老师指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读好的小组和个人可表扬鼓励。
5、组织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说出生字的结构、偏旁部首和笔画笔顺。
恐:上下结构心字底组词:恐龙恐怕耽:左右结构耳朵旁组词:耽搁耽误6、老师逐字讲解生字的书写顺序,偏旁部首以及注意事项。
7、学生练习生字的写法,做书空训练。
8、换偏旁后,变成新字.组织学生比一比,互相交流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9、老师举例讲解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并引导学生用词语组成词组或口语造句练习。
10、听写,分写等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程度。
今天我们学习了2个生字和8个词语,以后请同学们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准用上述的生字和词语。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个生字和8个词语,以后请同学们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准用上述的生字和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向蓝天的恐龙》第
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能够完成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和填空练习;
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小故事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相关关键字词。
三、教学难点
1.运用词语构思小故事;
2.独立创作小故事。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老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向蓝天的恐龙》的场景,并引导学生猜测下文发展。
2. 理解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3. 课文练习
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练习;
2.学生互相交换答案并讨论。
4. 小故事创作
1.老师给出神秘词语或图片,学生以此为题材进行小故事创作;
2.学生可在同组内分享自己的故事,互相学习。
5. 总结
•整理学生在创作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值得改进之处,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能力。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将刚刚创作的小故事整理好,明天课上读给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老师要认真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