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常规项目检查表
- 格式:xls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检图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上下模U形沟数量L≥1500mm6-8个,L<1500mm4-6个, 是否符合技术协议,分布是否合理;U形沟位置是否与机床吻合;U沟高度是否符合技术协议;U槽是否倒角来增加感应面(感应面150㎜)是否考虑隐藏部件和运动部件有无干涉(螺栓、回程钩、斜楔等)研讨签名三维是否干涉;是否做静态、动态(含非工作状态)检查;前工序板件是否与本工序结构干涉;相关装配尺寸是否衔接技术要求是否填写完整,综合图中技术要求是否和本图纸相符图层管理是否符合要求(见标准)结构是否经过内审人员确认(针对复杂斜楔类结构)起吊的选择是否符合技术协议,是否会与四周干涉;吊钩、螺纹套等埋入件的孔是否做出,孔径与深度是否匹配图纸修改后,是否影响其附近结构,造成悬空、干涉、不匹配等模具连接板、漏水孔、侧视孔、导板窥视孔(导腿处、压芯托芯导滑处、DR凸模处)是否设计机床偏移量是否在75mm以内,中心键槽(28+0.1~0.3)是否与机床吻合,上下模是否要通槽上下模或其与压芯或托芯配合处(导向、各类凸台)及其它需让位处位置尺寸是否一致、形状尺寸是否匹配安全螺栓是否与压边圈干涉压芯侧销伸出部分是否在上模做了避让压边圈接柱垫块是否与凸模干涉研讨记录销钉、螺钉拆卸空间是否足够;是否考虑为螺钉头预留避让空间是否考虑汽缸弯接头的空间避让40mm废料刀和上模刃口的避让是否做出(结构可不做出,由加工数模做出)做压芯过桥设计时是否考虑压芯行程+20mm安全量二.干涉检查冲头固定座与压料芯之间有无干涉装夹U槽四周空间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与废料滑板干涉工艺内容是否与工法图一致(核对工艺数模与工法图)压力源(顶杆)行程是否与压芯、托芯、小凸芯、压边圈行程一致;安全行程为ST+15mm(DR为ST+20mm);工作侧销能否用双槽(有CAM、氮气弹簧时不能用)特殊结构处在图纸中是否有提示、指导说明,是否规避了对称制作(如快速定位、左右标记、左右件不完全对称处)是否有模具运动动作线图(弹簧行程图、斜楔行程图);三维行程运动关系是否表达;回程状态是否表达减轻孔设计是否按设计标准,壁厚是否均匀模具检查表制件号: 工序号:检图者:产品名: 客 户:设计者:加工部位(拉延分模线、修边线、冲孔、翻边线、翻孔线、整形区)是否按照工艺数模(工法图仅为参考,核对工艺数模侧工作内容角度等)模具高度、长、宽是否合理,是否设计最省检 查 点检图日期:自检CH孔位置是否与前序(工法图)一致;下模是否符型,上模是否让位“F”向是否标识,与工法图是否一致一.共性内容检查模具是否设计有模具中心线、机床中心线压料芯是否优先设计起吊和翻转螺纹套;是否设计压芯装夹槽行程设定是否合理;行程限制器、存放器、缓冲装置是否设计,是否符合技术协议与设计标准;存放状态下弹性元件是否受力;是否超出装模高度快速定位分布是否合理;强度是否合适;左右两模件是否规避了对称制作NO压芯走框架结构处如果有刀块,刀块螺孔销孔是否悬空冲裁力、成型力、压料力、退料力是否计算。
项目名称.产品名称.OK N/A NG 导柱长于斜导柱吗?斜 滑块下有顶针是否加安OK N/A NG A .计量设定为产品20%-OK N/A NG C.射嘴空射压力bar 经过热流道bar 经过主流道bar 经过进胶口bar 3>>流道及流料井是否合理?10>>热流道温度是否有波动? 验证顶针感应开关感应距离是否在0.3-0.5mm? 热流道感应温度是否正常,热流道铭牌标示是否正确? 型腔内部是否有损伤及锈迹,斑点?1>>短射是否平衡?(热流道温度需设定一致)。
检查导柱.斜导柱.斜导柱孔是否有烧伤?4.正常运行后参数的调整3. 模具设定 检查顶出是否平衡.有无杂音及斜顶能否正常顶出?7>>流道是否弹飞?模具检查表A.确认所选的注塑机锁模力是否足够用于试模。
OK NG B.注塑机螺杆直径选择;实际用料量是注塑机螺杆直径的1到3倍。
OK NG 1.机台选择A>>检查模具各组水流量及水流压力是否符合标准。
(水流量为水管直径的0.472以上) 为预防开模时滑块掉落,天侧滑块是否加保护装置? 顶针是否能顶到底?是否有限位装置?A.调整合模低压保护力及保护时间。
B.模具温度正常后测量模具各区域之间的实际温度,偏差是否ok?6>>模具表面是否有料屑?(生产一段时间后再观察一次)2.上机后模具检查B>>模温正常后检查模具型腔有无漏水(如有热流道须在模温正常升温5分钟后才可开启热流道电源).C>>导柱.斜导柱.精定位.耐磨板加黄油润滑. 滑块是否有定位?限位螺丝位置是否合理?D>>模具正常开模后检查以下项目(试动作时首次选用低压安装模式进行) 检查抽芯动作有无异常,抽芯限位开关是否能正常使用? 开合模导柱是否有碰撞声音,开合模阻力是否偏大?检查压力损失,并做各点的压力记录(射胶速度选用机器中速)9>>射速选用高速后的零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4>>浇口大小是否合理和一致,有无圆角?5>>流道及零件能否正常脱落?(在不影响模具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一次顶出)8>>型芯温度是否过高?(注塑过程中测量)B .注塑填充后模具有无风险(如粘模,顶出困难;变形,卡扣筋位断),如一切正常确认一下项目:2>>型腔填充末端及流道是否有排气? NG描述NG描述日期章能否正常转动,版本号是否做镶针? NG描述mm/sbar SI.在保压确定的情况下降低锁模力tonton ℃#N/A℃冷却时间:S 实际周期时间:S 是否用机械手:Remark:短射平衡重量标准小于等于1g ,相差小于10%。
Part Name.产品名称Ass/装配Pos.O.K N.O.K NA Remark/备注1##########2##########3##########4##########5##########6##########7所有顶针是否地有空隙可活动(0.02mm)##########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v2526272829303132333435日期章能否可以转动3637383940414243表单编号:记录保管期限:5年所有工件是否洗干净.前后模固定板是否有码模槽。
计数器是否有安装隧道铲基是否按要求配模与点检前,后模,整体拍照,检查照片是否清析XX-XXX-XX 版本:V02热咀是否会碰穿流道板。
所有运动部件是否有油槽和上油。
所有模仁工件是否有退磁。
整套模具各散件,对应位置字码是否清析明了。
排气引出槽是否有引出符合标准。
水口勾针有没装对,高度是否正确,无后退,在对应位置是否可转动。
检查PL 面。
行位与行位45度角,与前后模封胶位的FIT 模效果验证。
斜顶的高度检查,是否平胶位面。
(顶针要高出胶面0.04mm)检查斜导柱长度,行位不装弹簧是否能退到位。
顶针强行复装置是否配合到位,开合模是否正常。
进胶孔是否有倒扣,积炭,与流道板贴合位是否有错位,反倒扣。
所有铲基,反铲。
耐磨块贴合面是否做R角,油槽是否标准。
环形镶件与前模仁配合位数据是否核对(配合公差在0.00mm到-0.01mm)环形镶件与模仁外形夹口位数据是否核对清(保证夹口公差在0.01mm之内)环形镶件冬菇头精定位与模仁定位槽位置数据核对过。
回针顶面与回针支撑柱是否贴。
垃圾钉与顶针板是否贴合动模组立后必须把所有斜顶打红丹验证封胶位是否到位。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
确定工装模具是否与过程控制卡要求相符2
外观(脏、损伤、配件缺失)3工装各部位紧固螺栓是
否松动4各定位基点,是否磨损
5防,放错功能检查
6导柱、滑块、润滑检查
操作工:班组长:
日期
记录符号:正常 √ 异常 × 已修好ⓧ 非故障停机 空白
1、模具是否能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暂通过对产品首件检验,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巡检、完工检等检验手段进行确定!如有发现产品不良,在排除因模 具因素造成不良之前,所用模具不得再投入生产。
2、本记录由操作工填写,班组长、工装管理员监督;发现异常现像应速与班组长或工装管理员联系。
3、不同产品以及不同夹具名称的夹具点检不能填写在同一张点检记录上。
NO 项目
工装模具日常点检记录
年 月
班组名称:模具名称:模具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