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R3.2-01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模具设计师 评审时间模具设计评审项目及内容项目评审内容是否满足模具设计改善方案备注产 品 检 查1.毛刺要求2.是否为外观件3.产品材料明确(材质及料厚)4.各视图的角法有无看错,产品是否对称5.确定原图比例6.工序图定位是否一致7.工序冲压方向一致(工件是否需要翻转)落料及冲孔模具1.展开尺寸的确定2.工序是否漏冲孔或漏折弯3.刃口材料及硬度要求4.凸凹模材料是否公用5.凸凹模是否单向受力及解决措施6.下料模具卸料板有没有加大避空以减少压伤和对模具的损坏;7.压力中心是否考虑8.冲孔凹模的刃口厚度及漏料孔的设计9.凸模结构是否合理10.凹模外形尺寸是否适合,是否存在凹模冲裁开裂风险?或增加加固套环必要性?11.卸料板硬度要求12.卸料板是否起导向作用13.是否需要人工取废料14.卸料是否需要人工脱料15.成品的脱料力是否平均(尤其是弯曲模、多孔模)16.弹簧的脫料力及压缩量是否足夠17.成品是否要浮升梢以防粘模18.废料刀的设计及废料自动脱落19.模具的闭合高度20.模具的冲裁力及使用设备21.冲头是否需要作阶梯式22.侧冲结构的设计23.侧冲的漏料设计24.加工基准孔是否需要25.模具的避位是否充分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模具设计师 评审时间模具设计评审项目及内容项目评审内容是否满足模具设计改善方案备注拉 深 模 具 1.凸凹模材料及硬度是否合理2.凸模的设计方式是否合理3.凹模的设计方式是否合理4.压边圈的设计方式及材料硬度、厚度要求是否合理5.顶杆排步方式是否合理6.顶针板的厚度硬度要求7.预冲孔的设计依据及漏料方式是否合理8.模具的支撑是否排步均匀9.模具是否需要拉延筋及位置10.模具的排气孔的设计有没有考虑11.模具是否选用适用的设备12.拉伸凹模是否需要跟型13.是否需要预冲工艺孔14.有没有加回弹余料15.后工序是否定位可靠16.模具是否需要限位17.预冲孔的设计依据及漏料方式是否合理?18.零件折弯是否单向受力,材料是否会发生流动,如何解决?19.模具定位结构方式是否满足零件关、重要尺寸精度及产品特性要求?20.产品的定位是否会因材料流动而变形?21.成品是否需要浮升销以防粘模?22.后工序的定位是否进行考虑?23.是否考虑模具是否适合叉车运输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模具设计师 评审时间模具设计评审项目及内容项目评审内容是否满足模具设计改善方案备注成型、折 弯 模 具 1.定位支撑是否可靠2.折弯线是否全部是直线3.模具设计是否考虑材料反弹补偿4.凸凹模侧向受力是否有抵消5.折弯是否单向受力,材料是否会发生流动,如何解决6.产品的定位是否因材料流动而变形?7.凸凹模的材料及硬度要求8.凸凹模间隙是否准确?9.卸料力是否满足?10.卸料是否需要人工脱料11.成品是否要浮升梢以防粘模12.搬运吊环设计有无必要,强度是否满足?13.闭合高度是否符合?14.安装T型槽是否需要?15.凹模模芯及顶出孔设计是否合理?16.使用设备规格是否合理17.模具安装方式及规格是否与设备工作台相符18.模具定位结构方式是否满足零件关、重要尺寸精度及产品特性要求?19.后工序的定位是否进行考虑?20.是否考虑模具是否适合叉车运输21.其他产品名称: 产品图号: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模具设计师 评审时间模具设计评审项目及内容项目评审内容是否满足模具设计改善方案备注产品检查1.毛刺要求2.是否为外观件3.产品材料明确(材质及料厚)4.各视图的角法有无看错,产品是否对称5.确定原图比例全 自 动 模 具 1. 料带设计是否是最理想的?2. 定位导正孔尺寸是否适中?3.模具设计是否考虑材料反弹补偿4. 确认最小冲头尺寸,是否强度足够?5.折弯是否单向受力,材料是否会发生流动,如何解决6.产品的定位是否因材料流动而变形?7.凸凹模的材料及硬度要求8.凸凹模间隙是否准确?9.卸料力是否满足?10. 折弯R/T比值,是否过小?11.成品是否要浮升销以防粘模12产品重要尺寸是否考虑如何保证,比如放回弹,加调整,下料取经验值等13.闭合高度是否符合?14. 压力弹簧数量,强度,排配是否合理?15. 模具结构是否恰当,导向件数量,强度是否足够?16.导位针结构型式,排配,数量是否合理17. 成形工站是否需要调节装置,装置是否可靠及便于调节,是否与导柱等干涉. 18.模具定位结构方式是否满足零件关、重要尺寸精度及产品特性要求?19. 零件强度是否足够,易损件是否有足够备件20.是否考虑模具是否适合叉车运输。
零件号数模版本号零件类别材料信息材料牌号公司模具材料牌号类似零件收缩率验证结果OKNOKN/A成型部件斜顶(或顶杆)运动到底,要保证3mm 间隙要保证运动结束时与产品有3mm 间隙运动干涉分析斜顶热处理不应放在容易与对手件干涉或产生异响的区域分型线不可分在零件R 角处或是否获得SGM QD/Design/外观工程师/SQE 批准模具结构不可有“薄铁”、“尖角”斜顶行程斜顶杆直径斜顶座是否是顺序阀分型线抛光斜顶杆衬套斜顶杆需要做淬火处理斜顶杆最大角度模具强度型芯或型腔面皮纹面浇口位置动模采用镶件的方式,抛光时,将镶件安装到定模,镶件与定模的产品面一起抛光(外观面)开模方向都至少有3°脱模斜度门板以上大模具〉=20mm流道的流长电镀级ABS+PC≤200mm电镀级ABS≤250mm分型线处模具配合阶差在SGM的认可清单中选取材料供应商收缩率范围分型线不可在A 面或外分是否获得SGM QD/Design/外观工程师/SQE 批准外分 内分一膜一腔 一膜多腔外饰件 内饰件 电镀件 皮纹件 油漆件 高光件 匹配件模具等级IP 、DP <=15° ,其余<=12°流道脱模斜度浇注系统冷流道满足Moldflow 填充分析的各项指标要求皮纹每增加0.015mm 深度,沿开模方向上在原有脱模斜度上至少增加1°采用标准件浇口类型冷流道长度需控制在80mm 以内后续浇口容易切除,不可对外观面产生损伤Moldflow 填充分析分型线位置模具插穿角度冷料井建议双衬套导向热流道每个冷流道的转角,都须有冷料井分型线处最小插穿角度为7°浇口分型线GM材料标准模具收缩率分析结果确认零件名称模具设计评审资质模具供应商检验项目姓名是否自动脱浇口顺序阀须采用圣万提(Synventive )热流道基本要求能否满足GMW15424(2013版)模具设计评审检查表Mold Design Checklist零件基本信息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类型模具钢材信息。
模具设计自检表模具编号检查图档是否最终图档缩水率是否与检讨的一致,有没有放缩水产品排位是否合理产品分型及倒扣处理方式是否与检讨时是一样的模具各零部件材质是否按照客户要求或者检讨会最终结果来订的设计方案是否对产品外观样式有帮助?产品的外观样式是什么注塑机的吨位是多大,是否有按照客户规定的注塑机尺寸设计?850T以上模具是否有强制复位装置(接顶棍的)?模胚导柱与中托司还有各类导柱尺寸是否合理?强度是否可行?各类螺丝数量是否足够?是否拆装方便安全?进胶与流道是否有遵循标准来制作?进胶与流道大小还有进胶数量是否协调合理?流道是否按最短来设计?进胶方式是否会影响外观?热流道定位导柱是否有超过热嘴高度?定位导柱是否安全?热嘴位置是否照客户确认结果进行?热嘴位置是否与模具图档吻合?基准角,基准面是否有清楚标示?吊环牙孔大小是否足够?有没有按照重量选择最安全的规格?是否平衡?模仁模胚的尺寸大小及厚度是否合理?会不会变形或者有其他安全隐患?产品分型面是否有按照与客户检讨结果进行?有没有互换镶件?有多少款?是否有清楚的编号标示?顶针大小与数量排布是否合理?有无顶白顶高之类的隐患?顶针是否标准规格?顶针大小选用是否按照尽量大,尽量规格一致来设计?行位镶件镶针与模仁镶件镶针是否很好的区分?有无编号及标示?镶针直径是否非标?非标的话有无订购备品?运水位置及排布是否合理均匀?运水孔直径与防水圈槽直径是否按照标准尺寸进行?如使用非标,可有单独订购?有无备品?螺丝,运水,顶针各部件零件或者特征是否有干涉?是否距离太近?(运水与其他部件特征小于3MM)行位行程是否足够?斜导柱长度是否足够?斜度是否合理?行位研配安装是否方便?大的行位有无增加吊环孔?行位是否有必要设置运水?如行位是油缸带动,油缸行程是否足够?有没有预留?油缸基座是否牢固?地侧油缸是否有增加站脚?行位与顶针,斜顶是否有干涉?斜顶顶针是否在行位下面?有没有做先复位机构?行位弹簧大小与长度是否合理?是否在行程基础上增加了预压量?弹簧类型是否订购正确?四面行位的分模线是否按照与客户检讨结果进行?会否影响外观?出模是否会有拉伤?外观行位有无做定位方便与前模装夹?斜顶行程是否足够?斜度是否合理?斜顶是否有基准面加工碰数用?有挂台的斜顶挂台处有无R增加斜顶强度?挂台侧面的有没有增加斜度?大斜顶是否考虑做运水?斜顶座尺寸规格是否安全?斜顶运水接出是否方便?唧嘴球面半径是否适用于注塑机?27.水嘴沉孔是否按标准尺寸进行,水管直径是否合理?水管轻微变形是否可以安装?地侧有水嘴或者水管是否有增加站脚保护?模具有没有锁模扣?锁模扣大小是否合理?是否安全?防漏水槽是否有表示?发出去的模胚图是否有标示需要加工?撑头是否分布合理?大小规格是否选用正确?(原则上越大越好,小模具自行调整)铭牌的位置是否合理?客户是否要求备用件装在方铁上?针板弹簧是否与模仁干涉?弹簧压缩量是否足够?垃圾钉排布是否合理?针板回位安全行程开关是否有设置?如唧嘴偏位,顶棍孔是否有一起偏位?尺寸是否标准?。
模具设计点检表展开图1.检查产品图是否有做不到的尺寸2.检查产品三视图是否对齐,有无重要错误3.展开图是否按产品图公差放到位4.展开图补偿系数是否合理5.展开图是否注明材质规格,毛边方向及片纹方向6.展开图是否注明展开和素材尺寸工程图1.工序安排是否考虑产品图公差要求2.工序安排是否考虑对产品变形的影响3.工序安排是否考虑对后续加工的影响4.工程图是否注明工序数及工程内容5.工程图是否注明材质规格,毛边方向,冲床吨位6.工程图是否用颜色.线型或图层区分,有无侧视图备料图1.模板名称,尺寸规格,数量是否统计完整,合理2.标准件名称,尺寸规格,长度数量是否统计完整,合理3.备料图是否需加工要求4.备料图是否有提早发放签收记录模具图1.模具类型,模板大小,材质,热处理,是否合理2.材料搭边,送料规格是否合理3.材料毛边方向是否与产品剪口或成型工序要求一致4.是否注明冲床吨位,闭模高度,开模行程,脱料力5.送料高度是否合理,料带是否平稳,可否保证送料顺利6.出料方式是否正确,是否需要加设安全梢,吹气梢7.脱料方式是否合理,弹簧力是否足够,是否需用气压8.模具零件的组立是否方便快捷,装配是否容易拿取9.制品的取放是否方便,会否拿不出或碰伤10.定料块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防呆或影响上模11.导柱,导套个数及尺寸是否合理,有无防呆12.压料面及避位尺寸是否足够,是否需磨料槽,加限位13.压料块的材质是否合理,要否镶硬料14.螺丝.合梢,弹簧位置和数量是否合理15.刀口强度是否足够,有无接刀口16.刀口间隙是否有放合理,有无详细注解17.零件是否需让位,是否导致产品变形,拉花18.零件研磨是否方便,修补更换是否容易19.零件的尺寸标注是否完整,是否方便加工20.零件的整理是否因工序或镜相导致出错21.零件的厚度是否正确,加工方式是否明确22.图面有无按规定图层线型颜色绘制,以方便检查23.图面有无重叠和分板,以方便检查是否画遗漏,错位24.图面有无指定存档路径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