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3
5.太阳的光和热∙教学目标1.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太阳能够发热, 初步感知太阳的光和热。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探究过程,能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石块、玻璃杯、铁片和太阳伞。
三、教学重难点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由太阳的光和热引发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四、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起来认识太阳,同学们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呢?(二)动手探究1.找证据证明太阳发光和发热的特点。
(1)发光的特点,学生们很快从直观体验中找出证据(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的球体。
特别强调学生在感受太阳的光时,要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
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2)课前让同学们分别摸一摸背阴处的墙和阳光下的墙,谁来说一说感觉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背阴处的墙凉阳光下的墙热)2.摸教室内石块、玻璃杯、铁片,再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再摸。
(三)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汇报:用手摸教室内和阳光下物体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用手摸教室内的石块、玻璃杯、铁片的感觉,用手摸阳光下的石块、玻璃杯、铁片又有什么感觉?)3.师生总结: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
(四)拓展延伸1.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和家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什么?(事先准备防晒品,引导学生把准备的防晒品写一写或画一画。
)2.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以回家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的家人。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6太阳和生活6、太阳和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石头的特点。
4.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材料的实物照片。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师: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生:石头制成的。
师:生活中同学们对石头都有哪些了解呢?生:石头很坚硬。
生:山上有许许多多的石头。
生:花园里的小路是由鹅卵石制成的。
生:石头可以做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一下“石头”这一课!一起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探究活动。
(一)找一找哪里有石头。
教师提出问题: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石头,谁能介绍一下,你的石头是在哪里找到的?它的形状或颜色怎样?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石头。
教师大屏幕展示一些生活中石头制成的物品。
学生观看大屏幕,说出石头物品的名字。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呢?生:玉镯子是由玉石制成的。
生:公园里的石头凳子和石桌是由石头制成的。
生:公园里的雕像是由石头制成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石头可以制成许许多多的物品,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材料。
石头可以作为材料使用于建筑和工艺品中。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使用“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刻一刻”的方法来观察石头。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打印版)第一课:动物的眼睛本课旨在让幼儿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和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
教学重点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眼睛特征,感知眼睛的特点和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利用动物眼睛特点发明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老师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引导幼儿猜测是什么,最后揭晓答案为“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老师展示动物眼睛的图片,让幼儿猜测是哪些动物的眼睛,并让幼儿用好听的话描述这些眼睛的样子。
最后揭晓答案。
三、你知道动物眼睛的本领吗?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观看猫头鹰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猫头鹰的眼睛特点。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得很清楚,以及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哪些。
2、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复眼观看蜻蜓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蜻蜓有多少双眼睛以及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睛。
3、看视频,了解能变方向的眼睛观看蜥蜴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蜥蜴的眼睛特点,以及为什么蜥蜴要有这样的眼睛。
提问还有哪些动物的眼睛也会变方向。
4、看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的眼睛观看其他动物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动物眼睛的特点。
小结:大自然真是奇妙,动物们的眼睛不仅形态各异,为了生存,他们的眼睛都有了不同的本领。
四、小小发明家老师介绍科学家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让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科学家,会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什么样的工具。
课堂小结:希望幼儿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长大后发明出许许多多有趣有用的工具。
案例反思:文章已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写了每段话,使文章更加流畅易懂。
第二课:动物的耳朵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耳朵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探索动物耳朵的兴趣。
2.初步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动物的耳朵,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耳朵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动物的耳朵,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目:班级:任课教师:第一课石头一、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换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窥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换,明白探究的偏向:首要探究石头的坚固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绪。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换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适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固,不同品种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换。
3、师生交换。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石头的特点:质地坚固,不同品种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课后深思:第二课布料一、教学目标: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点下,能运用窥察、比力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备课本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教学目标: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二年级册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1、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教学过程:它们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有关石头的知识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望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1、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1、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品种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讲授目标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石头一、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教学反思:第二课布料一、教学目标: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重点: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丝绸、棉布、化纤布等布料的图片。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布料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认识布料,有什么发现?一)认识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布料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如衣服、床单、窗帘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布料的柔软程度、有弹性、透水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布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三、这种布料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种布料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布料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2、布料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有弹性、能透水。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品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布料,我们需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认识它的特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通过师生的交流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布料制品,例如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布料的特点。
最后,通过观察布料,我们可以认识到它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除了了解布料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拓展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XX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XX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XX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石头一、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外表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洁的工具观看石头的特点。
3、情愿倾听,乐于表达、讲解并描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预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外表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洁的工具观看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学问。
〔二〕活动过程。
观看石头,有什么发觉?〔1〕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沟通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XX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2〕观看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沟通,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外表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沟通探究发觉,得出结论:我们刚刚通过讨论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外表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3〕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2、学生分组沟通。
3、师生沟通。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处。
板书设计:1、石头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外表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一、教学目标: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博客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种类的基本分类;2.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动物的分类术语。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动物的分类术语;2.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1.课件2.动物图片或模型3.操作性物品,如毛笔、油墨和纸张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图片或者一个动物模型,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并引导学生说出对该动物的了解。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 2: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和形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分成几个大类,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分别特征。
Step 3:拓展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类别的动物,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类别的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我们与鸟类有哪些相同点?我们与鱼类有哪些相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相同点?”Step 4:操练动物分类术语(10分钟)教师将一些动物分类术语展示在课件或黑板上,例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
然后向学生出示一张动物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特征和形态说出这种动物属于什么类别,并正确使用相应的动物分类术语。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类别,用画图或写字方式记录这个类别的特征,如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等。
2.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一篇与这种动物有关的小故事。
小故事要描述该动物的特征、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Step 6: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动物分类卡片,写上不同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课方案小学科学学科二年级上册(青岛版)教课方案课题名称石头教课目的 1 .知道石头是一种生活中的常有资料。
发现石头坚硬。
认识不同石头的圆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相同特色。
2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许简单的工具进行察看。
3 .能在好奇心的驱遣下 .对石头表现出研究兴趣;愿意聆听 . 乐于表达、叙述自己的看法。
4.知道在人类生活、生产中需要从大自然获取石头这类资料。
教材剖析《石头》是二年级上册的开端课.主若是经过学生察看石头的外面特色.初步感知石头的基本属性。
在察看石头的硬度、色彩、纹理、外形等基本特色的研究中.学习有序、全面、仔细的察看方法.能够够获取信息、剖析信息并作出判断。
重点难点运用多种察看方法.研究石头的特征。
教课准备不同的石块、锤子、课件教课方法实验、研究教课过程个性改正(二次备课)一、生活激趣.导入新课师:课前 .老师请同学们采集一些石头带到讲堂上.同学们带来了吗?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石头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石头图片。
教师课件出示石头雕塑、石头桥、玉石饰品等。
师:这些东西都是由石头制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玩石头。
二、活动研究(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有的资料师:除了老师方才出示的石头制品 .你还见过哪些物件是石头制成的?师:看起来 .在我们生活中石头制品还真多。
师生小结:石头能够作为资料被宽泛使用。
(二)认识石头的特色。
1.议论实验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能见到这么多石头.它们是如出一辙的吗?师:下边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石头的圆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这些特色。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小组议论沟通、报告。
教师指引:要研究石头的圆滑程度 .能够用手摸一摸;研究石头的表面纹理能够用眼睛看一看;研究石头的软硬程度能够用锤子敲一敲或用两块石头碰一碰。
师: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必定要注意安全 .使用锤子时不要伤得手。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全册备课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1.动物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马、羊、牛等动物眼睛所长位置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眼睛的特点。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的眼睛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
一.导人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多种动物的眼睛,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马、羊、牛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一)教师出示马、羊、牛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并总结出:这些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头部的两侧。
2.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动物的眼睛具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总结出食草动物眼睛的共同特点。
(二)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模拟活动,并将活动观察到的视线范围按要求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3.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教师小结:动物的眼晴长在头部的两侧比长在头部正前方能看到的视线范围要大。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1.教师出示猫眼的瞳孔组图.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猫眼的瞳孔。
2.教师出示不同时刻时猫眼的瞳孔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猫眼的瞳孔在不同时刻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习活动手册》中。
3.待学生展示记录后,教师小结:“猫眼的瞳孔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
光线强时,猫眼的瞳孔收缩成一条缝;光线弱时,猫眼的瞳孔会放大、变圆。
”4.教师继续提问:“其他动物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具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比目鱼、青蛙、猫头鹰等动物。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环境。
”三、拓展活动了解蝙蝠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1.教师出示蝙蝠夜间捕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蝙蝠在黑夜里靠什么确定物体的位置?2.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22人。通过一年级一年的学习,对科学知识有了一
些认识,掌握了一点观察方法,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
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
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青岛版2018教育部审的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科学。共五
个单元16课。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观察认识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学习认识动物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认识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习认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认识月亮,观察月亮的变化。感受春夏
秋冬的不同季节特点。
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
学习简单的种大蒜,观察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认识植物与阳光的关
系,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
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了解家乡的特产,衣服的材料,动植物为我们的
生活提供了什么资源。
第五单元常用工具。
学习用常用工具组装小书架,修理自己的玩具,培养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
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
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
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
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
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
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
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6、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
力、动手能力。
四、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
法、暗示法。
五、教学进度
按市教研室的进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