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点详解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探究】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总体概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升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在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通过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在渡江战役以后,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中日关系热点问题分析1.钓鱼岛问题。
中国政府曾多次严正声明,钓鱼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当局总是企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将其据为己有。
2.教科书问题。
日本的教科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情况下每四年审定一次。
教科书审定合格之后,私立学校由学校自行决定采用哪种版本,公立学校用书则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四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关系是什么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在1937年至1945年间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全面战争;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1945年至1949年期间进行的一场革命战争。
这两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前奏,它使中国共产党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以游击战争和正面战役相结合的方式,给日本侵略者以严重打击,有效削弱了敌人的实力。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和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了强大的抵抗力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抗日战争的必然延续。
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解决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独立问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原本占领中国的日本军队开始撤退。
然而,在撤退的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中国内战一触即发。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激烈战斗。
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
总的来说,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紧密相关的,前者为后者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延续。
两场战争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和解放而进行的,都是中国人民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前奏,并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则是抗日战争的顺利延伸,最终实现了中国的解放和革命胜利。
这两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日战争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分别针对着不同的敌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战争。
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起始于1937年,持续了8年之久。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战胜了来自日本的侵略势力。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1945年结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与国民党政权的对抗。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中国的解放。
三、两场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两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团结力量。
其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成为中国的领导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两场战争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时,中国解放后,成为第一个在二战结束后实现国家独立的亚洲国家,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总结起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场重要的武装斗争。
这两场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荣光。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示这两场战争的伟大历程。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8年。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者所受到的严重压迫和屈辱的不满和反抗。
抗日战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保卫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39年底,中国军民以顽强抵抗的精神,阻止了日军的迅速扩张。
第二阶段是“相持战”,从1940年开始到1943年,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战斗,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三阶段是“反攻战”,从1944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抗争精神,对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保卫民族尊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抗日战争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时间跨越了1945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一阶段。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并因此而积累起来的政治、军事和组织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发动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蒋保卫战”,从1945年到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成功地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战略决战”,从1947年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系列战役,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
第三阶段是“战略进攻”,从1948年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展开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省市。
7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一)中华民族抗日开端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是14年抗战起点。
2. 1935年,华北事变的一连串事件。
3. 1935年8月1日,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也叫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上海。
3.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陕北)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合为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中国的计划。
2.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规模最大的胜利。
3.武汉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皖南事变",是第二次国民党反共高潮。
4.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国民党牺性的最高将领。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1.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 1937年9月,林彪,平型关大捷,这是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0年,彭德怀,百团大战,这是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投降书。
二、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位要》,共持续了43天。
(二)战争进程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空框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抗日战争(1)局部抗战:①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1933年日军进犯长城沿线;1935年华北事变,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②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③民众: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④爱国学生:1935年“一二·九”运动⑤中共:1935年,中共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做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
⑥西安事变(1936 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日军的侵华暴行: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②对占领区的政策:政治上“以华制华”方针;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④重庆大轰炸⑤细菌战与“慰安妇”制度(3)全面抗战: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战略防御阶段(1937-1938.10):正面战场(主战场)四次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为迁移大后方和全国持久抗战做了准备。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抗战以来主动歼敌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共持续了八年之久。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主要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1. 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战争和掠夺,逐渐获得了对中国的控制权。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并对中国各地进行了经济和军事上的侵略。
2. 中国人民的不屈抵抗: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扩大侵略的规模。
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积极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
一系列的抗日宣言和抗日游击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与进程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国以民族解放和抵抗侵略为目标的全面抗战。
战争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 游击战争阶段:从1937年开始,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下,组织起来展开了广泛而艰苦的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使日本军队陷入了长期的困扰,给中国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 根据地战争阶段:在游击战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
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重要后方,也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支点。
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象征。
3. 正规战争阶段: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中国的正规军队日渐壮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战斗。
1944年,中国军队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较大胜利,对于进一步扩大抗日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进程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争。
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结束于1949年,持续了三年之久。
1. 国共内战: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爆发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对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日本侵华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即大陆政策现实原因:①日本通过战争摆脱经济危机②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③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无暇东顾2、进程局部侵华(1931~1937)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1932年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溥仪)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面侵华(1937~1945)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1937年底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地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1、原因: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2、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全民族抗战1、防御(1937.9~1938.10)日本:侵华方针:速战速决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8.13~1937.11.12)徐州会战(1938.1~1938.5)武汉会战(1938.6.11~1938.10.25 广州武汉失守标志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共产党:洛川会议(1937.8.22~1937.8.25)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2、相持(1938.10~1944年春)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虽继续抗日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在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限防反”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日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0.3建立汪伪政权;枣宜会战(1940.5.1~1940.6.18)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940.12.15),中国共产党临到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振奋人心投降的危险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2~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击败侵缅日军;抗日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42年延安整风:彻底清算“左”和“右”的错误思想3、反攻(1944年春~1945.8)共产党: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制订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国民党:豫湘桂战役(1944.4.17~1944.12.10)国民党溃败抗战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为抗战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调作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战争,分别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50年代的人民解放战争。
这两场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起因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随后日本军队不断侵略中国的北方和东北地区。
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抗议和抵制,而中国人民则团结起来,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经历了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初期失败和长时间的抗战相持局面,然后逐渐形成了战略防御,最后转入了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队和民间武装组织进行了游击战争,发动了大规模的抗日运动,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人民解放战争起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政府军队之间的战斗。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长时间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多种战略策略,不断削弱国民政府的实力,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政府的据点,迫使其宣布投降,从而结束了国共内战。
五、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个重大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坚韧意志,在艰苦的条件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其次,这两场战争终结了中国半殖民地状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确立了新中国的地位。
此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两场重要战争,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为最终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这两场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的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抗日战争起因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占领东北、华北等地区。
这次侵略给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政府与人民不愿屈服于侵略者,于是发起了全面的反抗,开启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采取了多种战略手段。
中国军民全体上下一心,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和八路军新四军成为主力军,并与国共两党合作。
同时,中国还发动了广泛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以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为主体的抗日武装力量。
抗日战争以艰苦、顽强的抵抗为特点。
中国军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坚守传统优势阵地,展开人民战争。
在中日双方的长期激烈战斗中,中国军队和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包括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二、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解放战争是抗日战争之后,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解放战争的目标是推翻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放战争起初是国共两党内战的延续,但随着敌对阶级力量的调整,解放战争渐渐演变为全面的人民战争。
中国共产党以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心,积极发动群众,并通过土地改革、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壮大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战役,成功解放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结束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场艰苦卓越的斗争。
这两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现状,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为现代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此后,日本侵略者以北平事变和上海事变为起点,向中国内地全面进攻。
中国人民被迫面对强大的敌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面临着种种困难和不利条件。
然而,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始终坚持抗战到底。
著名的淞沪抗战、长沙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和战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民的战斗精神。
同时,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组织抗日武装斗争,不仅战胜了敌人的进攻,还与国民党军队共同作战,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局面。
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终结中国的战乱,反而是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激烈的一场内战,也就是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军队之间进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方针。
同时,解放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发动了一系列战略决战,如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最终成功地解放了全中国大陆。
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如人民战争理论、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等,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三、战争的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这两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首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宣示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团结力量。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二、三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2分)台儿庄战役。
(1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精神。
(1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4)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分)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分,答到其中
任何两点即可)
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3)据上表,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2分)
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2分)
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2009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14中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请你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中签定的条约中哪一项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最大?为什么?此条约的签定加剧了民族危机催生了哪些重大的斗争?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原因:让外国资本家能够合法的在中国开设工厂榨取利润,从而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局部进攻到全面进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局部进攻:九一八事变
全面进攻:七七事变
重要因素: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
(3)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发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面对今天人类要解决的环保, 禁毒,反恐等全球问题,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关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