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B超
- 格式:pptx
- 大小:35.20 MB
- 文档页数:55
颅脑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6-12-29T15:03:40.7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4期作者:周美华[导读] 分析颅脑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100【摘要】目的分析颅脑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70例,对所有早产儿进行病理诊断后分为实验组(有脑损伤)与常规组(无脑损伤)。
结果颅脑B超诊断准确率为97.78%;相比胎龄>32周或者体重>1500g的早产儿来说,胎龄≤32周或者体重≤1500g的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明显更高,存在高危因素与阴道分娩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危因素与剖宫产分娩的早产儿,P<0.05。
结论对早产儿脑损伤可采取颅脑B超进行筛查、诊断、跟踪随访等,其中体重越轻、胎龄越小、阴道分娩、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概率较大。
【关键词】脑损伤;早产儿;颅脑B超、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是引发早产儿死亡的一类重要因素[1],以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头颅B超检查作为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方式,为了对早产儿脑损伤临床诊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对所有早产儿采取颅脑B超检查方式,并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70例,胎龄均小于37周,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后显示90例伴有脑损伤(实验组),另外80例无脑损伤(常规组),男婴93例,女婴77例。
1.2 方法对两组早产儿均进行头颅B超诊断,选择超声诊断仪型号为5.0MHz,为扇形探头,早产儿由医护人员在出生后的1-10d时间段内经前后囟给予常规截面探查,同时对脑室系统、沟回、脑实质、脉络丛、脑室周围、丘脑尾状核等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1.3 判定标准依据《新生儿常见颅内病变的影像诊断和防治》对早产儿脑损伤进行判定,而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宫内感染、妊娠合并症等[2]。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胎儿头颅超声是孕妇产前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对胎儿的头颅结构和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的观测和评估。
而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切面来进行观察,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1. 矢状位切面。
矢状位切面是胎儿头颅超声检查中常用的一种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中线结构,包括大脑、脑室、脑沟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脑部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脑积水、脑囊肿等异常情况。
2. 横断位切面。
横断位切面是指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胎儿头颅的横向方向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横断面结构,包括颅骨、脑组织、脑室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内结构是否正常,排除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情况。
3. 冠状位切面。
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平行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前后方向结构,包括额叶、颞叶、枕叶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大脑皮层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大脑发育异常、脑裂畸形等情况。
4. 斜冠状位切面。
斜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略微倾斜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颅骨的结构和脑组织的分布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骨发育是否正常,排除颅骨畸形、颅内损伤等情况。
总结。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通过对胎儿头颅超声的标准切面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头颅发育异常、颅内畸形等情况,为产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颅脑超声检查有哪些?可检查出哪些疾病?超声检查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能和CT、MRI等其它影像技术形成互补,在颅脑疾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颅脑超声能检查哪些疾病呢?基于此,下文给各位普及一些关于颅脑超声知识,让各位正确认识颅脑超声。
一、颅脑超声是什么?超声技术是一种边缘科学,涵盖多种学科知识,广泛应用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其在多个领域中获得了理想效果。
颅脑超声使用最广泛的有两个方面,即B型超声颅脑检查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
其中B型超声颅脑检查就是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此方式的检查适合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幼儿期囟门还没有完全闭合,此时做B超检查就能通过囟门这个“声窗”进行扫描检查;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TCD),又简称为脑血流图,是通过检查眶窗、颞窗、枕窗等部位探查大脑动脉血管,通过分析颅内血管血液流向状态、流动速度、频宽、音频等多个信息来综合确诊,大多数会用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老年人检查的比较多。
二、颅脑超声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1)颅脑超声能检测出新生儿脑部是否存在缺血缺氧性损伤。
(2)诊断新生儿、婴幼儿是否存在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时可应用颅脑超声。
(3)颅脑超声能检查出新生儿、婴幼儿、小儿脑部是否存在脑积水、脑肿瘤。
(4)检查婴幼儿和新生儿脑管膜下、脑实质内、小脑内、蛛网膜下隙、脑室内等部位出现颅内出血时可用颅脑超声诊断。
(5)可使用颅脑超声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感染,但仅限新生儿人群。
(6)可使用颅脑超声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例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
三、颅脑超声的价值有哪些?根据颅脑超声显示出的异常结果,能帮助医生诊断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B型超声颅脑检查适合于年龄小于2岁的婴幼儿,能准确筛查脑部健康情况,而且没有放射损伤,同时,颅脑超声还可用在青年人的介入性治疗、颅脑脓肿、诊断脑部占位病变中,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B型颅脑超声检查能够检查出的常见病有:脑梗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实质出血、外部性脑萎缩、脑水肿、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需Ⅲ级以上)、脑室周围囊肿、蛛网膜幕下和下腔出血等。
孕期胎儿颅脑超声检查的意义与方法胎儿颅脑超声检查是孕期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旨在评估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预防颅脑畸形和疾病。
本文将探讨孕期胎儿颅脑超声检查的意义以及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意义1. 评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胎儿颅脑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胎儿大脑、脑室、脑回、脑血管和脑干等部位的发育情况。
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神经系统异常,如脑积水、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 诊断胎儿颅内畸形:胎儿颅脑超声检查可发现颅骨结构异常、大脑发育不良、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出血等问题。
对于颅内畸形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助于及时纠正或干预,提高胎儿出生后的预后。
3. 确认胎儿疾病风险:通过胎儿颅脑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染色体异常、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的风险。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提前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4. 指导产前管理:胎儿颅脑超声检查可以为孕妇和胎儿的产前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胎儿是否需要特殊照护,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降低产前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方法1. 经腹超声检查:这是常见的胎儿颅脑超声检查方法。
孕妇躺在床上,医生用超声探头通过孕妇的腹壁进行检查。
这种检查方法简单、无创伤,并且可以多次重复检查。
在早期孕期(12-14周)和中期孕期(18-22周)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胎儿头颅发育情况、脑室的大小、脑血流情况等。
2. 经阴道超声检查:这是一种更为详细的胎儿颅脑超声检查方法。
适用于孕妇盆腔情况较好、胎盘位置正常的情况下。
孕妇需要取侧卧位,医生将超声探头插入阴道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更准确地评估胎儿颅脑结构和血流情况。
3. 三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超声技术,可以提供胎儿头颅更为真实的三维图像。
通过此方法,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胎儿的颅脑结构和发育情况。
尽管这种方法仍在发展中,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新生儿颅脑损伤中头颅B超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周天珍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颅脑损伤中头颅B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为例进行研究,均对其采取头颅B超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的头颅损伤检查结果。
结果:在新生儿脑室出血Ⅰ~Ⅳ级检查中,头颅B超明显优于头颅MRI检查,P<0.05;在脑白质损伤和脑水肿的检查中,两种检查方法经对比P>0.05;MRI检查在诊断小脑出血和硬膜下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明显优于更具优势,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比中,MRI更优,P<0.05;而特异性则相同。
结论:在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头颅B超对于脑室出血的诊断更具优势,而MRI检查在新生儿颅脑损伤诊断中也有擅长和优势,可视情况进行互补检查,形成互补优势。
【关键词】新生儿;颅脑损伤;头颅B超;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075-02新生儿易出现的严重颅脑并发症就是颅内出血和脑白质损伤等,由于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所以诊断效果存在不理想,进而会对新生儿的预后治疗产生一定不利影响[1]。
早诊断是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的前提,颅脑CT虽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存在较大的放射性危害。
头颅B超和MRI目前是最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文章就头颅B超的诊断效果展开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优势,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为例进行研究,均对其采取头颅B超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的头颅损伤检查结果。
参与研究的所有新生儿胎龄均≤36周,出生时体质量≤2.5kg,经Apgar评估其5min或者10min评分均≤7分,同时还存在羊水Ⅲ度污染或是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
如何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思维——进修医师带教体会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是一项专业且重要的技术,对于指导合理治疗和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进修医师,在带教体会中我深切感受到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超声诊断思维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以及随访观察等方面阐述我的体会,并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在理论学习方面,了解胎儿和新生儿颅脑的解剖结构以及正常超声图像表现十分重要。
新生儿颅脑的解剖结构发育较快,相比较胎儿时期,采用超声仪器更有利于获得更详细的图像。
因此,掌握正常婴儿颅脑的超声图像特点以及脑发育的规律,对于诊断异常情况非常有帮助。
另外,要学习颅脑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超声表现,这些知识有助于建立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
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准确地定位异常和判断疾病的程度。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应将重点放在掌握并且熟练运用超声仪器的技巧上。
超声仪器是我们诊断的工具,熟练运用它对于正确诊断疾病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熟练操作超声仪器,熟悉不同技术的使用方法,如M型、D型、C型、彩色多普勒等,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在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强化对各个脑区结构的定位和识别。
同时,在影像采集时要注意角度和方向的选择,确保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况中,提高我们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婴儿颅脑超声诊断要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
在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中,要有一定的系统化思维模式,将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联系起来,形成层次清晰的思维模型。
这样有助于我们在观察疾病超声图像时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准确的诊断。
还要注重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而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此外,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意见。
最后,在随访观察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病例的临床表现和病程的发展变化,并结合超声图像的演变进行疾病诊断与评估。
早产儿生后早期常规头颅B超检查
蔡文红;陈涵强;张荣娜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4(022)010
【摘要】随着NICU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神经发育后遗症并未成比例下降。
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各种类型神经源损伤,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早产儿生后早期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现将170例早产儿,生后3~7d内常规头颅B超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695-697)
【作者】蔡文红;陈涵强;张荣娜
【作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
【相关文献】
1.580例新生儿常规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析 [J], 王莉;沈书韵;朱艳萍
2.150例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J], 胡淑丽;范永博
3.150例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J], 胡淑丽;范永博
4.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63例 [J], 曹伟;余翠凤
5.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63例 [J], 曹伟; 余翠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