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6.46 MB
- 文档页数:108
正常小儿颅脑超声表现、前囟冠状面、后囟切面及侧囟切面临床表现超声表现脑脊液显示为无回声,丘脑、基底核为等回声,脑桥、小脑部分区域呈高回声,脉络丛回声最高。
小儿颅脑超声检查部位包括前囟、侧囟、后囟,首选前囟检查,可在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查,侧囟和后囟可探测颅底的超声影像。
前囟冠状面患儿右侧应定为超声图像左侧。
两侧额叶侧脑室前角层面。
在冠状切面的基础上声束向前成10°探查,可显示侧脑室前角、中间的透明隔腔、胼胝体、室间孔。
室间孔是侧脑室脉络丛与第三脑室之间的通道。
透明隔腔第三脑室层面。
第三脑室为双侧丘脑背侧的狭长缝隙,宽度小于3mm,还可探及透明隔腔、侧脑室及呈低回声的脑干。
第三脑室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脉络丛表现为正“八”字形结构,对称分布于脑中线两侧,脉络丛位于充满脑脊液的侧脑室内,侧脑室下方,与脑中线垂直的上缘为弧形高回声的小脑,中央部为小脑蚓部。
侧脑室后角切面枕叶层面。
切面已越过侧脑室,可见中线两侧高回声的枕叶白质,并可见弯曲的脑沟回声。
两侧枕叶,回声增高前囟矢状面患儿额部为超声图像的左侧,在图像中标注受检侧是左或右。
正中矢状切面。
自前向后可探及:①扣带回、②胼胝体、③透明隔腔、④第三脑室、⑤中脑水管、中脑、脑桥、及延髓⑥第四脑室、⑦小脑蚓部。
胼胝体、三角示透明隔腔侧脑室旁矢状切面。
切面可显示一侧侧脑室全貌及脉络丛。
侧脑室中央部下缘是背侧丘脑,为椭圆形均匀的等回声结构,其前上方为尾状核头区域,两者的凹陷带为丘脑尾状核沟。
岛叶层面。
继续向颞叶方向扫查,可见位于颞叶内侧面的脑岛叶。
后囟切面显示脑后部幕上及幕下结构。
侧囟切面颞囟切面。
观察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
颞囟切面显示Willis环,箭头示大脑中动脉乳突囟横切面。
主要观察小脑,在脑干水平横切面向前依次观察第三脑室、大脑脚、丘脑,横切面向后依次显示第四脑室、小脑后蚓部、小脑半球小叶、小脑幕、小脑延髓池。
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湖南省儿童医院特检科何静波随着实时超声诊断仪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颅脑超声由于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创以及可在床边开展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检测与随访。
颅脑由头皮、颅骨、脑膜、大脑、小脑、脑干等构成。
颅骨包括颅顶骨和颅底骨,颅顶骨由额骨、顶骨和枕骨等组成。
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颅顶骨以膜连接形成颅囟,包括前囟、后囟、蝶囟和乳突囟。
前囟在生后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在生后2个月左右关闭。
由于前囟较大,常为超声检查的主要窗口。
小儿颅脑超声检查方法一:仪器和探头一般的情况下选用实时黑白超声诊断仪即可,尽量选用分辨率较高、图像质量较清晰的仪器。
如果能配备有图像储存功能最好。
病情需要时,可选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观察颅内血流情况。
探头类型选用扇扫、相控阵或小凸阵探头,探头直径越小、扇扫角度越大,所获取图像的信息量越多;探头的频率5-7.5MHz较为适宜;新生儿或早产儿宜选用频率较高的探头,月龄较大的婴幼儿由于前囟逐渐缩小,声窗随之变小,因此探头频率可适当调低,使其穿透力增加,部分患儿可选用3-3.5MHz的探头进行扫查。
二、检查方法1、经前囟超声检查:前囟是颅脑超声最常用的声窗,通过前囟分别进行冠状或矢状切面的连续扫查,分别获得不同切面、不同方位的颅脑声像图。
2、经颞囟超声检查:该声窗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观察、侧脑室内径与大脑半球直径的比例以及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危重症患儿的检查应格外小心。
由于危重症患儿病情较重,一般均在床旁或温箱内进行检查,先用手抚摩患儿前囟,如果头发过密影响超声穿透,应先将局部头发剃除,涂上耦合剂使探头能很好的与头皮接触,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
如局部皮肤有破损或头皮针位于前囟附近,探头应用75%的酒精消毒后才能进行检查,以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培养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思维——进修医师带教体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已经成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它具有无创、无放射性、灵敏度高等优点。
而对于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医师的思维方式十分重要。
在我进修时,我有幸跟随一位专业的医师进行了近半年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工作,我来总结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熟练掌握超声机操作熟练掌握超声机的操作是进行超声诊断的基础。
熟练操作超声机,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定位和识别异常部位,从而更好地判断病变性质。
在进修期间,我先从学习基础操作开始,过了一段时间后加深练习,将其操作熟练掌握。
随着操作技巧的熟练,我的作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二、强化临床知识对于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临床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
因为某些颅脑疾病的病灶表现并不明显,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就很难进行准确的诊断。
例如,新生儿的各种颅内出血灶,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等,需要医师具备系统的临床经验才能识别。
三、系统学习颅脑超声图像表现学习超声诊断,重要的一步是要学习经验总结的超声图像表现。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书籍、参加短期培训课程、医学会议以及与导师的交流,尽可能地熟练掌握各种颅脑超声图像表现,了解不同疾病超声表现的特征,理解颅脑超声图像的解剖结构等知识。
四、细心观察,仔细分析对于头颅疾病超声诊断,仔细观察超声图像并进行合理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超声图像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疾病的异常超声表现。
所以,医师们需要有耐心、细心的进行观察,并仔细分析超声图像中的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血流等信息。
五、多方位集体讨论除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多方位的集体讨论也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讨论疑难病例,追踪病情变化,以及讨论诊断,定一致意见等等。
在进修期间,我经常参加多方位的讨论,发现自己能接触到很多其他医生的想法和经验,对提升诊断水平很有帮助。
六、学以致用,不断积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实践方法、技巧、经验和知识。
颅脑超声检查有哪些?可检查出哪些疾病?超声检查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能和CT、MRI等其它影像技术形成互补,在颅脑疾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颅脑超声能检查哪些疾病呢?基于此,下文给各位普及一些关于颅脑超声知识,让各位正确认识颅脑超声。
一、颅脑超声是什么?超声技术是一种边缘科学,涵盖多种学科知识,广泛应用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其在多个领域中获得了理想效果。
颅脑超声使用最广泛的有两个方面,即B型超声颅脑检查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
其中B型超声颅脑检查就是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此方式的检查适合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幼儿期囟门还没有完全闭合,此时做B超检查就能通过囟门这个“声窗”进行扫描检查;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TCD),又简称为脑血流图,是通过检查眶窗、颞窗、枕窗等部位探查大脑动脉血管,通过分析颅内血管血液流向状态、流动速度、频宽、音频等多个信息来综合确诊,大多数会用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老年人检查的比较多。
二、颅脑超声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1)颅脑超声能检测出新生儿脑部是否存在缺血缺氧性损伤。
(2)诊断新生儿、婴幼儿是否存在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时可应用颅脑超声。
(3)颅脑超声能检查出新生儿、婴幼儿、小儿脑部是否存在脑积水、脑肿瘤。
(4)检查婴幼儿和新生儿脑管膜下、脑实质内、小脑内、蛛网膜下隙、脑室内等部位出现颅内出血时可用颅脑超声诊断。
(5)可使用颅脑超声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感染,但仅限新生儿人群。
(6)可使用颅脑超声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例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
三、颅脑超声的价值有哪些?根据颅脑超声显示出的异常结果,能帮助医生诊断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B型超声颅脑检查适合于年龄小于2岁的婴幼儿,能准确筛查脑部健康情况,而且没有放射损伤,同时,颅脑超声还可用在青年人的介入性治疗、颅脑脓肿、诊断脑部占位病变中,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B型颅脑超声检查能够检查出的常见病有:脑梗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实质出血、外部性脑萎缩、脑水肿、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需Ⅲ级以上)、脑室周围囊肿、蛛网膜幕下和下腔出血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或其他原因导致颅脑内出血的一种疾病。
这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情况,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准确和及时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采取合理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概述说明及解释。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涵盖了特定内容。
首先,引言触及了文章所讨论的主题,并提供了背景知识和意义。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的定义、检查方法和步骤以及其起源和演变过程。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解读和分析颅内出血超声检查结果的显示模式、图像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表现与鉴别诊断。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讨论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的优点、临床应用意义,以及其局限性和误诊情况。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主要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的相关知识,并解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超声检查结果的解读方法、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鉴别诊断,以及该标准在临床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该文章,读者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从而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和诊断水平。
2. 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标准2.1 定义和背景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在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发生的颅内出血病变。
由于新生儿头骨未完全骨化、大脑组织松软且容积较大等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头部外伤或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颅内出血。
超声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2.2 检查方法和流程颅内出血超声检查通常采用经Fontanelle、经囟门或经枕骨穹隆等途径进行。
在检查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并确定适当的探头频率和增益设置。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湖南省儿童医院特检科何静波随着实时超声诊断仪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颅脑超声由于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创以及可在床边开展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检测与随访。
颅脑由头皮、颅骨、脑膜、大脑、小脑、脑干等构成。
颅骨包括颅顶骨和颅底骨,颅顶骨由额骨、顶骨和枕骨等组成。
18 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颅顶骨以膜连接形成颅囟,包括前囟、后囟、蝶囟和乳突囟。
前囟在生后12-18 个月时闭合,后囟在生后 2 个月左右关闭。
由于前囟较大,常为超声检查的主要窗口。
小儿颅脑超声检查方法一:仪器和探头一般的情况下选用实时黑白超声诊断仪即可,尽量选用分辨率较高、图像质量较清晰的仪器。
如果能配备有图像储存功能最好。
病情需要时,可选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观察颅内血流情况。
探头类型选用扇扫、相控阵或小凸阵探头,探头直径越小、扇扫角度越大,所获取图像的信息量越多;探头的频率5 - 7.5MHz较为适宜;新生儿或早产儿宜选用频率较高的探头,月龄较大的婴幼儿由于前囟逐渐缩小,声窗随之变小,因此探头频率可适当调低,使其穿透力增加,部分患儿可选用 3 — 3.5MHz的探头进行扫查。
二、检查方法1、经前囟超声检查:前囟是颅脑超声最常用的声窗,通过前囟分别进行冠状或矢状切面的连续扫查,分别获得不同切面、不同方位的颅脑声像图。
2、经颞囟超声检查:该声窗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观察、侧脑室内径与大脑半球直径的比例以及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危重症患儿的检查应格外小心。
由于危重症患儿病情较重,一般均在床旁或温箱内进行检查,先用手抚摩患儿前囟,如果头发过密影响超声穿透,应先将局部头发剃除,涂上耦合剂使探头能很好的与头皮接触,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
新生儿颅脑超声"小窗"看"大病"新生儿颅脑超声是近年来超声诊断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其无辐射、无需镇静剂、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
颅脑超声能早期发现颅内病变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具有可床旁检查的优势。
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那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吧!新生儿颅脑超声具有无创性、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该技术适用于婴幼儿颅内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它对颅脑的病变如脑室内出血有更特异的诊断价值,可提示颅内病变的类型、程度、部位和发生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1.新生儿颅脑超声的检查方法及观察内容在对新生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时,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超声探头,通常选用高频凸阵小型探头,频率范围在5-7.5MHZ之间。
新生儿需要处于安静状态下检查,操作人员常规进行消毒,经前囟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扫查,取平卧位,探头置于新生儿前囟门,探头偏转,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侧依次扫查。
在这个过程中,超声探头像一把无创刀一样,大脑被切割成无数层,以获得大脑超声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
观察侧脑室有无扩张、脑室内是否有出血、脑中线是否居中、双侧颅脑是否对称、胼胝体发育、大脑皮质沟等情况;经颞囟扫查大脑脚、丘脑、颅底动脉环等结构;经后囟显示脑后部结构,弥补前囟扫查的不足,可诊断小脑出血、小脑囊肿等。
经前囟及颞囟大脑脚水平扫查彩色多普勒血流图,采用脉冲多普勒检测大脑前、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
2.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的必要性人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器官,位于颅腔,脑是由胚胎期神经管的头段发育而来的,由端脑、间脑、小脑、脑干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小声窗”查看“大视野”,可以更好地检查大脑的发育情况,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颅内病变,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新生儿的大脑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