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数学模型

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数学模型

 第38卷第6期 2004年6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JO U RN A L O F SHA N GHA I JIA O T O NG U N IV ERSIT Y

Vol.38No.6 J un.2004 

收稿日期:2003-05-23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 424042)

作者简介:王宇晗(1966-),男,江苏阜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数控技术的研究.电话(T el.):021-********;

E-mail:yhw ang @s https://www.doczj.com/doc/f616647888.html,.

文章编号:1006-2467(2004)06-0901-04

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数学模型

王宇晗, 肖凌剑, 曾水生, 吴祖育, 钟胜波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摘 要:以直线加减速为例,导出了衔接进给速度的全部约束条件,建立了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数学模型.以进给速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求解衔接进给速度近似最优解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给定的最大预处理段数为条件,能够根据小线段路径的具体形状和长短,在指定的最大预处理段范围内寻找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能实现进给速度的高速衔接,从而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关键词:速度衔接;加减速控制;高速加工中图分类号:T H 161 文献标识码:A

An Optimal Feedrate Model and Solution for High -Speed

Machining of Small Line Blocks with Look -ahead

W A N G Yu -han , X I AO L ing -j ian , ZEN G Shui -sheng , W U Zu -yu , ZH ON G Sheng -bo

(School of M echanical E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adjusting the feedr ate auto matically to achiev e maxim um pr oductivity in machining of co nsecutive small line blocks w ith high speed ,this paper presented a novel mathem atical model ,and based on it,proposed an algo rithm to seek the appr ox im ate optim al feedrate by evaluating the toolpath ahead.The simulatio n result dem onstrates that the machine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lgor ithm can go fast w here possible and slo w dow n just eno ug h w here needed ,and the pr oductivity can be improved dramatical-ly .

Key words :feedrate linking ;acceleratio 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 l;high speed machine

通常,CAM 系统的后处理器将复杂路径按加工精度的要求分解成一系列的微路径段(如直线段或圆弧段),再由数控系统中的各相关插补器对每一特定的微路径段进行插补运算[1]

.为了保证工件精度,在微小路径段之间要进行加减速处理.常规的加减速方法是以每一小路径段为研究对象,并使每段起始和末尾速度都为零[2]

.这种方法势必造成系统频繁启停、速度缓慢、效率低和加工质量差.因此,能否进行进给速度高速衔接,具备小线段高速加工功

能,已经成为高档数控系统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目前,国内对小线段高速加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曹荃[3]将无拐点的相邻光滑路径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插补,但事实上,相邻路径段之间的无拐点连接只是一种特殊情况,相邻路径段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180°,因此该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启停次数多、速度缓慢的缺点.国外的一些高档数控系统和先进运动控制器已经具备Loo k-ahead 功能,该功能能够提前预测加工路径的情况,给出近似最优

的衔接进给速度,但其核心算法是严格保密的.

本文对小线段高速加工问题进行一些研究,以直线加减速为例,推导了小线段高速加工时衔接进给速度的全部约束条件,建立了衔接进给速度的递归不等式模型,提出了一种在指定的最大预处理段范围内寻找近似最优解的方法.

1 速度衔接数学模型

1.1 给定路径段起点和终点速度的运动模型

本文以直线加减速方式为例,对微小路径段速度衔接进行分析.设第i 段路径长L i ,起点和终点速度分别为v i 、v i +1,实际运动加速度和最大理论进给速度分别为a m 和v max ,加速、匀速和减速段的位移分别为s 1、s 2和s 3,该路径段所能达到的最大实际进给速度为v m ,如图1所示,则其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v m

=min

v 2

i

+v

2i +1

+2a m L i +1

2

,v max

s 1=v 2m -v 2i 2a m , s 3=

v 2m -v 2i +1

2a m

s 2=L i +1-s 1-s 3

(1)

图1 直线加减速速度轮廓曲线

F ig.1 V elocit y pro file with linea r acceler ation/

deceler atio n

因此,对于给定起点和终点速度的路径段,其运

动情况是确定的,速度衔接的关键就是推导出衔接进给速度的全部约束条件,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找出最大进给速度.

1.2 相邻路径段进给速度的约束条件

设路径共有N 段,如图2所示.显然,第i 段的终点速度和第i +1段的起点速度相等.假设已知进给速度v i -1,则进给速度

v i 要满足的约束条件为:

(1)从v i -1加速到v i ,有

v 2i ≤v 2

i -1+2a m L i

(2)从v i 减速到v i +1,有

v 2i ≤v 2i +1+2a m L i +1

(3)最大速度限制,有:v i ≤v max .

(4)相邻路径段转角处加速度对进给速度的限

图2 衔接速度关系Fig.2 T oo l path o f a sma ll line

制为

2v i sin

i

2

≤a max T (2)

式中:a max 为最大允许加速度;T 为插补周期;夹角

i ∈[0,180°],且cos i =[(x i +1-x i )(x i -x i -1)+

(y i +1-y i )(y i -y i -1)+(z i +1-z i )(z i -z i -1)]/(L i L i +1)

由式(2)可以看出,当相邻路径段接近一条直线,即 i =0时,v i ≤+∞,即加速度对衔接进给速度v i 没有限制;而当相邻路径段有大的拐弯时,如 i =180°,v i ≤T a max /2(由于T 很小,故v i 一般是一个很小的数).

(5)v i 是标量,指速率大小,v i ≥0.(6)初始条件:v 0=0,v N =0.

对于有N 段的加工路径,显然v N +1=0且

L N +1=0.代入式(3),有

v N ≤v N +1+2a m L N +1=0

因此,v N =0是一个多余的约束条件.综上所

述,v i 应满足的约束条件为

v 2i ≤

v 2

i -1+2a m L i v 2i +1+2a m L i +1

0≤v i ≤

T a max

2sin( i /2)

v i ≤v max , v 0=0

(3)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v i 应为满足方程组(3)所有约束条件的最大值.

2 衔接速度近似最优解

式(3)是一个递归不等式组,v i 不仅与之前的L i 、v i -1有关,还受到下一段v i +1、L i +1的约束.对于一个总共有N 段的路径,如果要找出v i 的最优解,就需要循环迭代运算N -i 次.事实上,N 是非常大

902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38卷 

的,这种穷举迭代法对于数控系统来说,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存储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方法,设定最大预处理段数N t ,使得迭代的最大次数不超过N t ,并假定当前段之后的第N t 段的终点速度为0.当然,这样得到的进给速度并不总是最优解,但是是一种合理的工程的近似方法.由于方程组(3)中存在复杂的三角函数运算和大量的平方运算,首先对方程组(3)进行简化.令

a i =v 2i ,

b i =2a m L i e i =

Ta max

2sin( i /2)

2

d =v 2

max , c i =min{b i ,d }

(4)

则方程组(3)可以简化为a i ≤a i -1+b i ,a i ≤a i +1+b i +1,a i ≤c i ,a i ≥0,a 0=0. 为了求出a i ,进行如下讨论:

(1)当存在一个数K 1∈[1,N t ],满足c i +K 1-1≤b 1+K 1,即当前第i 段的后N 段中有拐角,限制了当前最大进给速度.考虑到a i +N t =0,且a i

a i =min

∑i +K 1-1

j =i +1

b

j

+c i +K 1-1,a i -1+b i ,c i

(5)

(2)当存在一个数K 2∈[1,N t ],满足∑K

2

j =i +1

b j ≥

c i ,即当前第i 段的后N 段的拐角和长度对进给速度都没有限制.由0≤a i ≤a i -1+b i ,得

a i =min{a i -1+

b i ,

c i }

(6)

(3)当前第i 段的后N 段长度对进给速度可能

有影响.首先由a i +N t =0且a i ≤a i +1+b i +1,得

a i =min

∑i +N

t

j =i +1

b j

,a

i -1

+b i ,c i (7)

假设K 表示实际迭代次数,K =min {N t ,K 1,K 2}.最优进给速度v i 至多N t 次(可以人为设定)累加运算,空间消耗小、计算时间快、实现方便.v i 的计算流程如图3所示.

3 进给速度衔接仿真

设数控系统最大限定加速度值为200m m /s 2

,线性加速度值为200m m /s 2,插补周期为10ms ,最大加工进给速度值为1200mm /min .待加工路径是一条往复直线,共分10段,如表1所示(绝对坐标).当最大预处理段数分别取0,1,2,4,则相应的进给

速度和加工时间分别如图4、5所示.

由图4、5可知,当N t =0时,实际上是通常的加

减速方式,在每一路径段结束都要把速度降为零,加

图3 近似最优进给速度的计算流程图Fig .3 F lo wchar t of seeking the appr ox imat e

o ptimal feedr ate

表1 列表曲线

Tab .1 The straight line to be machined

x

y z x y z 0.350.7000.90 1.8000.55 1.1000.78 1.5600.65 1.3000.56 1.1200.87 1.7400.250.5001.00

2.00

图4 直线加减速进给速度曲线

F ig.4 Feedrate w it h linear acceler atio n/decelera tio n

工时间最长、效率最低.而预处理段数增加时,速度衔接更光滑,进给速度可以更大,加工时间变小.随着N t 的增加,加工时间减小的速率递减,所以N t 太大也没有必要,反而会增加数控系统的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对比N t 为1、2、4的进给速度曲线发现,在这条往复曲线的180°拐角处,进给速度都一样

大小,接近零.这是因为在拐角处的进给速度主要是

903

 第6期

肖凌剑,等: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数学模型

图5 预处理段数和加工时间关系F ig.5 M achining time cor responding

to the pr e -r ea d number

受方程(2)的制约,导致进给速度为

T a max 20.01×200

2

×60=60mm/m in

4 结 语

本文以直线加减速为例,建立了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的不等式递归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在最大预处理段数范围内的近似最优进给速度求解方法.该数学模型形式简单、对称优美,具有很强的

直观性.仿真表明该方法运算简单,能够实现路径段之间进给速度的高速衔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是一种合理的工程化近似方法.本文建立的小线段高速加工速度衔接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对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版权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 钟 庆,李 季,黄树槐.快速成型中的微线段连续高

速高精度插补[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8(3):39-41.

ZHO NG Q ing ,LI Ji ,HU A NG Shu -huai .Inter pola-tio n of the micro -line at high co ntinuum speed w ith hig h accuracy in R P sy stem[J].J Huazhong Univ of Sci &Tech ,2000,28(3):39-41.

[2] 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1990.

[3] 曹 荃.快速原型制造系统中自适应轨迹特征的插补

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1997,l 8(5):56-58.

CA O Q uan .T he inter po latio n alg or ithm adapt ing t o the t race fea tur es in RP M [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97,18(5):56-58.

下期发表论文摘要预报

高温后大理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

超声波特性的实验研究

夏小和, 陆雅萍, 黄醒春, 沈为平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30)

摘 要:对100~800°C 温度的大理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进行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采用分组单独加温后,利用压力超声探头在RM T -150B 型刚性岩石实验机上直接测定声波特性参数的方法,取得了0~60kN 荷载范围内的大理岩纵波波速v p 随温度 变化的有效实验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理岩的v p - 特性以及影响大理岩v p - 关系的主要力学及物理原因.

基于Wig ner-Ville 分布裂纹转子识别的仿真

邹 剑, 陈 进, 董广明

(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

摘 要:建立了基于简单铰链裂纹模型的裂纹转子瞬态响应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裂纹转子与无裂纹转子的仿真解;利用W ig ner -V ille 分布比较了裂纹转子与无裂纹转子的时频特性,提出了利用W ig ner -V ille 分布识别裂纹转子的方法.数值仿真研究了W ig ner -V ille 分布对刚度变化的敏感性,讨论了质量偏心和质量偏心角对裂纹转子Wigner -V ille 时频特性的影响,为工程实际中裂纹转子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904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38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