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作者:殷姗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6期

随着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用学的迅速发展,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

究意义。本文将语用学同翻译理论中的等效翻译相结合,以动物谚语为例,从语用学关注利用

语言和外部环境来表达意义,达到翻译等效。

一、语用学与翻译

随着语用学和翻译的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产生了交集,都旨在研究怎样表达相同的语

用意义。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表达句式和思维不同,让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

上实现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翻译说话者的意图,并非等同的语言形式,听话者需结

合自己的文化背景、职业、文化等因素进行推理,最终实现交际者之间的交际意图。

二、以动物谚语为例的语用等效翻译实例分析

语用等效是指从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际问题。语言翻译会涉及译者的文化背景、

习惯用语等。有时需要在翻译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增译,有时却需要将说话者的意图隐含在字

面意思中,达到意会的效果。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积淀和载体,内涵丰富,充分反映了不同文

化对翻译的影响。只有理解两种语言共同的语用意义,才能达到翻译的等效,准确地实现两种

语言之间的互译。

第一种是不同的动物表达同一种语用意义。在中文里有“爱屋及乌”但我们翻译为

Love me love my dog.用狗来指代乌鸦。例如,英语中用mouse 指代中文中的狡兔三窟。兔子

和老鼠含有相同的语用意义。“兔子不吃窝边草”在英语中用狐狸捕猎很远来形容,但都表达

人很狡猾。再比如,What can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英语用猪来比喻,而在中文中我们用的是狗,但是二者都表达人说话不沾边,不靠谱。A drowned rat落汤鸡。英语中

的落水老鼠和汉语中的落汤鸡有相似的语用意义。Lion in the way.在汉语中翻译为“拦路虎”而不能直译为“拦路狮”。Black sheep.在汉语中翻译为“害群之马”而不能直译为“黑羊”。Neither fish nor fowl.非驴非马。在英语中让狐狸养鹅,我们意译为引狼入室。

第二种是用不同的动物表达与人相关的谚语。这类谚语含有相同的语用意义,用不同

的字面表达。例如,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掩耳盗铃在英文中我们用猫来指代人,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暗指人要衣装,马要鞍。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用乌鸦

来暗指人的脾气秉性很难改变。Dog does no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同时不操戈。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用狗来形容人,意指每个人都有走运的一天。以上诸多例子表明有很多关于动物的谚语实质上是在形容人,不同的翻译形式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所以有些

翻译在中英翻译中是相通的。

第三种是运用具体的概念表达抽象的意义。例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我们意译成是一举两得。Don’t ride the high horse. 勿摆架子。所以翻译时要

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再比如我们表达语用意义达到目的的途径很多可

以说杀猫的办法很多,除了用黄油噎死它。There are more ways of killing a cat than by choking it with butter.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按字面意思是说给狗一个坏名声,然后绞死它。但我们结合文化会背景会翻译成谗言可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按字面意思是说所有在黑暗中的猫是灰色的,在实际翻译中应当译为人在出名时看起来差不多。

由于翻译是一种语言艺术,虽然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做到时刻的等效翻译很难,而将语用学原理运用到翻译实践中,注重不同文化中相同的语用意义,依然可以完成等效的翻译。动物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所以在翻译中不能直译,但是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语用意义进行翻译,达到翻译等效。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从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固定习语等因素来考虑原文,兼顾两种语言的文化环境,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3.

[2]何自然.语用学与翻译[J].外语教学,1992(1):19-25.

[3]李占喜.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M].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2007.

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

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 摘要:语用学介入翻译,无论是对于在译文中保留原语形象的做法(直译),还是对于在译文中舍去或更换原语形象的做法(意译),均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从而可以使人避免陷于原文不可译的泥淖,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对于那些固守传统翻译观念的人来说,语用学理论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天地。语用学介入翻译或是语用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在翻译实践中接受反复的检验。 关键词:语用学;文化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一、语用与翻译 Levinson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如“Shall we go out?”这句话,如果对它进行语言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意思是:“我们应该出去吗?”但是从语用学角度看,这根本不是提问,而是在征求意见,这是一种隐性的施为意义。 在一篇描述海湾战争胜利所带来的美国民众情绪振奋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Hello,Kuwait!Goodbye,Vietnam!”语义翻译会将其看做是一个从上下文抽出的句子,在对其进行相关的句法和语义分析之后可以译作:“你好,科威特;再见,越南!”如果我们基于语用学意义观,以功能思想为理论作交际翻译,译为”欢迎你,科威特战争胜利的喜悦;见鬼去吧,越南战争失败的耻辱”,则更加传神。 据说当年周总理陪同外宾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翻译人员作了许多解释也没法让外宾弄懂故事的内容,周总理便提示翻译人员说,梁祝就仿佛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外宾立刻恍然大悟。此处总理正是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将原文(汉语)形象转换成译文文化或使用者熟悉并且语用效果一致的另一形象来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原文。 二、文化内涵与翻译

动物谚语英文翻译

动物谚语英文翻译 导读:本文是关于动物谚语英文翻译,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 Water snake coils firewood head, underground heavy rain flow. 2、雀洗澡,雨不小;雀擦嘴,将阴雨。 The sparrow bathes, the rain is not small; the sparrow wipes its mouth, it will rain. 3、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Dogs bite the grass clear, cats bite the grass rain. 4、泥鳅暴跳,风雨必到;泥鳅起泡,有雨将到。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jumps, wind and rain will come;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bubbles, rain will come. 5、晚上吹南风,明天太阳凶。 The south wind blows in the evening, and the sun will be fierce tomorrow. 6、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 The sparrows wash cool, and the rain is heavy and strong. 7、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If it rains, return it to the landlord.

8、野鹅南飞有寒潮。 Wild geese fly south with a cold wave. 9、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The puffin flies upward, the wind does not wait for the dark. 10、燕子低飞,天将雨。 Swallows fly low, it will rain. 11、蚕做茧,快插秧。 Silkworms make cocoons and transplant seedlings quickly. 12、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The cattle howl and the pig eat grass. 13、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Dogs bite mice and meddle. 14、鸡晒翅,天将雨。 Chicken's wings are sunned, and it's going to rain. 15、蜻蜓飞得低,快快备雨衣。 Dragonflies fly low. Get ready for raincoats. 16、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Frogs croak, just planting early rice. 17、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Toad wow, heavy rain is coming. 18、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中日谚语对比——以动物谚语为例 谚语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之一,各自拥有丰富的谚语文化。本文将以动物谚语为例,对比中日两国的谚语,探讨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1. 马到成功 这是中国的一句常见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事业获得顺利发展。而日本对于马的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他们将马作为战争中的勇士,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鞍上龙马”,表示战胜困难,意味着取得了胜利。两个国家对待马的象征意义有明显的差异。 2. 狐假虎威 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强者面前逞强。而日本对狐的印象与中国不同,他们认为狐是聪明、机智的动物。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臆狐之名”,形容一个人冒充高人物的身份。在谚语中,两个国家分别给予了狐不同的形象。 3.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是中国的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不识好人好事的人。而日本的狗形象与中国相似,认为它们是忠诚的朋友。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忠犬八公”,用来形容一个非常忠诚的朋友。尽管两个国家对狗的象征意义一致,但在具体的谚语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4. 如鱼得水 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适应了新的环境,感到

舒适自在。而日本对鱼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将鱼视为象征幸福的吉祥物。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金鱼奇缘”,用来形容一对恋人之间的美好故事。两个国家对鱼的象征意义以及谚语的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5. 一箭双雕 这是中国的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次行动达到了两个目的。而日本对鸟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将鸟视为自由和永生的象征。因此,日本有一句谚语叫做“鸟の親子鳴き,離れて飛ぶ”,意为父子鸟一起鸣叫,然后展翅高飞。两个国家对待鸟的象征意义以及谚语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动物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国家都以动物为谚语的表达对象,但在具体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这也反映了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尽管如此,谚语作为民族智慧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够传递深刻的生活哲理,也是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两国友好合作的发展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动物谚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在具体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两国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然而,谚语作为民族智慧的重要体现,能够传递生活哲理,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两国友好合作的发展。因此,中日两国应该继续交流和分享各自的谚语,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语篇与翻译

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按一定格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 一、只有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翻译才能把握主题 例1:Deserts are very dry regions. they have very little rainfall. Few plants live there. Some specialized animals do. Some deserts have a surface of land. The sand often forms dunes. Those are created by the wind. Others have stone or rocks. 译:沙漠是十分干旱的地区。那里降雨量很少,植物也很稀少,只生存着一些特殊的动物.有些沙漠的表面是沙,沙常常被风刮成沙丘.另一些沙漠的表面则是石头或岩石. 原文的主题是deserts,语篇中的they, there, others都代表着这一主题,译者要注意将主题贯穿译文成为篇章中连接各句的纽带. 例2:∮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笑. ——冰心,:《笑》(《中国翻译》1995年第2期) 译:As I passed along, I somewhat sensed the presence of a child by the roadside carrying something snow white in his arms. After the donkey had gone by , I happened to look back and saw the child , who was barefoot , looking at me smilingly with a bunch of flowers in his arms.(张培基译) 由于中国人常采取整体思维方式,强调篇章整体意义,只要主题明确主语有无关系不大,上例

中级翻译之一(文化与翻译)

文化与翻译 英汉成语、谚语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语言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别。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本文就英汉成语或谚语对译的几个实例,来谈谈两种语言在成语或谚语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1.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不尽相同 1)他壮得像头牛。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 (牛—马) 2)她胆小如鼠。 She is as timid as a hare.(鼠—兔) 3)养虎遗患: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虎—蛇) 4)瓮中之鳖:Like a rat in a hole. (鳖—鼠) 5)害群之马:Black sheep. (马—羊) 6)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牛—猪) 7)落汤鸡/落水狗:Like a drowned mouse.(鸡/狗—鼠) 8)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蚂蚁—猫) 9)宁为鸡头,毋为牛后: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鸡—狗,牛—狮) 由此可见,中国成语中的动物在英语成语中已不属于同一动物了。 2. 与颜色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也不尽相同 在颜色的作用上,有相同点。比如,红色(red),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往往都与庆祝活动和喜庆日子有关。如中国有“开门红”,代表着好运气。英语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日)等。但更多的还是有不同点,而且两种语言在颜色的意义上也有区别。如“黄色”(yellow),在西方黄色表示懦弱,胆小,不敢面对现实。而在中国,黄色是帝王的象征。只有皇帝才配着黄色。再如“蓝色”(blue),在英语中通常表示不快活,心情不好。如:1) He is blue today

语用等效翻译

语用等效翻译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码转换,翻译当然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完 美效果。这里所说的“最大限度的完美效果”就是指“等效翻译”。 传统的等效翻译侧重于谋求双语翻译在词汇、语法、静态语义等语言 形式上的效果对等。而语用等效翻译则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译文 与原文的动态对等效果,通过对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对比,研究语用语 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翻译问题。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语用对比理 论和关联理论方面探讨等效翻译的问题。 一、语用学理论对等效翻译的指导作用 既然这里探讨的是语用等效翻译,那自然要以语用学理论作为依据。 语用学的基石与灵魂就是语境。语用等效翻译当然就有赖于语境理论了。此外,语用对比、关联论也是语用等效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语 境的构成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但语境对话语意义的制约比较大是不 容否定的,尤其表现在交际的地点、话语交际的上下文、交际场景、 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交际主题等方面。要准确理解相关的话语, 就要结合这些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等效的译文表达方式。我们来分析 一句简单的话语: Brandy,please.这句话出现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身份的人说出, 它的话语意义也会有差异。如果是发话人在酒吧或夜总会对侍者说的,那就应译成“请来一杯白兰地!”;如果是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时客 人回答的一句话,而且双方的关系很亲近,不需要更多的客套,那就 宜译为“我喝白兰地吧!”;如果是主人招待客人是说的一句话,那就 应译作“请喝白兰地!”;再如果是顾客对店员说的话,那就是“请卖 给我一瓶白兰地!”。对于此例的理解,交际地点、交际者的身份都是 关键因素,不同的语境反映了此话语的不同交际功能。而译文的话语 含义必须与这些不同的交际功能相匹配,方算达到了等效翻译。请再 看一例: That''''sa11.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

语用学与等效翻译———以动物谚语为例作者:殷姗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6期 随着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用学的迅速发展,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 究意义。本文将语用学同翻译理论中的等效翻译相结合,以动物谚语为例,从语用学关注利用 语言和外部环境来表达意义,达到翻译等效。 一、语用学与翻译 随着语用学和翻译的迅速发展,两者之间产生了交集,都旨在研究怎样表达相同的语 用意义。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表达句式和思维不同,让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 上实现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翻译说话者的意图,并非等同的语言形式,听话者需结 合自己的文化背景、职业、文化等因素进行推理,最终实现交际者之间的交际意图。 二、以动物谚语为例的语用等效翻译实例分析 语用等效是指从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际问题。语言翻译会涉及译者的文化背景、 习惯用语等。有时需要在翻译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增译,有时却需要将说话者的意图隐含在字 面意思中,达到意会的效果。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积淀和载体,内涵丰富,充分反映了不同文 化对翻译的影响。只有理解两种语言共同的语用意义,才能达到翻译的等效,准确地实现两种 语言之间的互译。 第一种是不同的动物表达同一种语用意义。在中文里有“爱屋及乌”但我们翻译为 Love me love my dog.用狗来指代乌鸦。例如,英语中用mouse 指代中文中的狡兔三窟。兔子 和老鼠含有相同的语用意义。“兔子不吃窝边草”在英语中用狐狸捕猎很远来形容,但都表达 人很狡猾。再比如,What can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英语用猪来比喻,而在中文中我们用的是狗,但是二者都表达人说话不沾边,不靠谱。A drowned rat落汤鸡。英语中 的落水老鼠和汉语中的落汤鸡有相似的语用意义。Lion in the way.在汉语中翻译为“拦路虎”而不能直译为“拦路狮”。Black sheep.在汉语中翻译为“害群之马”而不能直译为“黑羊”。Neither fish nor fowl.非驴非马。在英语中让狐狸养鹅,我们意译为引狼入室。 第二种是用不同的动物表达与人相关的谚语。这类谚语含有相同的语用意义,用不同 的字面表达。例如,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掩耳盗铃在英文中我们用猫来指代人,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暗指人要衣装,马要鞍。A crow is never the whiter for washing herself often. 用乌鸦 来暗指人的脾气秉性很难改变。Dog does no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同时不操戈。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用狗来形容人,意指每个人都有走运的一天。以上诸多例子表明有很多关于动物的谚语实质上是在形容人,不同的翻译形式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所以有些 翻译在中英翻译中是相通的。 第三种是运用具体的概念表达抽象的意义。例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我们意译成是一举两得。Don’t ride the high horse. 勿摆架子。所以翻译时要 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再比如我们表达语用意义达到目的的途径很多可 以说杀猫的办法很多,除了用黄油噎死它。There are more ways of killing a cat than by choking it with butter.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按字面意思是说给狗一个坏名声,然后绞死它。但我们结合文化会背景会翻译成谗言可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All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思维、语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活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本文将简要介绍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翻译理论研究、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翻译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

二、语用翻译理论概述 语用翻译理论是一种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它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意义、意图、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语用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不仅要传递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要关注原文作者的意图、读者的期待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用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原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包括语言层面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以及非语言层面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译者需要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指导翻译实践。通过这些理论,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以及原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功能。 在语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期待和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这种调整可能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换、文化信息的增补或省略等。通过这些手段,译者可以确保译文在目标语中实现与原文相似的语用效果。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摘要] 在翻译实践中,把语用学的语用等效翻译、关联理论及语境的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译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 [关键词] 翻译;语用学;语用翻译;等效翻译;关联理论;语境引言 翻译研究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现代翻译理论注重如何从变化不定的语境中整体把握原语信息的动态系统,追求非一字一词的对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整体效应或读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这种转变同人们对待语言的观点有密切联系。从结构语言学到功能语言学到符号学,特别是语用学的迅速发展,有关语言符号系统各层次都得以深入研究,也给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基础。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者,前者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语用等效翻译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实践中理解问题。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它主要探讨口头语言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例如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宣传广告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常见的翻译为: Go to work happily, come back home safely. 实际上简单的地译为Good luck ! 反而更让人觉得明白易懂。这是因为把原句的语用含义表达出来了,达到了语用效果,语用含义是指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这句话有如下含义:

动物有关谚语的翻译

动物有关谚语的翻译 动物比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它使语言生气勃勃,形象鲜明。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动物有关谚语的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动物有关谚语的翻译 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使动物形象再现成为可能。根据两种语言在意义、形象或风格上的相似性,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What a dull speech! He's merely parroting what many others have said.多么单调乏味的讲话!他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2.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3.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孤燕不成夏。 4. He is as sly as a fox. You've got to watch him.他狡猾得像个狐狸。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 5. You stupid ass1!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 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 6. 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像蜜蜂一样。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例如: 1. 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 Ass in a lion's skin.狐假虎威。(ass译为“狐”,lion译为“虎”) 3. 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大全

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大全 大家见过哪些关于动物的谚语呢?例如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大全(一) 1、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2、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 3、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4、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 5、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6、燕子低飞要落雨。 7、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8、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9、青蛙叫,大雨到。(青蛙叫总出现在大雨到来之前,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天气) 10、泥鳅静,天气之晴。 11、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12、蚂蚁搬家早晚都要下。 13、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14、久晴雀吵雨,久雨雀吵晴。 15、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蚂蚁垒窝要下雨。 16、鸡进笼晚兆阴雨。 17、青草晒干当饲料,牲口吃了肯起膘。(甘肃) 18、鸟儿都爱听自己唱。 19、牛高抬猛按,铡草不用好汉。 20、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秸秆喂牛硬道理) 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大全(二)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青蛙叫,大雨到。 泥鳅静,天气晴。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久晴雀吵雨,久雨雀吵晴。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蚂蚁垒窝要下雨。鸡进笼晚兆阴雨。 鸡愁雨,鸭愁风。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 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大全 馋猫见了腥味——沾上了 猴子耍拳——小架式 骆驼下骡子——怪种 耗子磨牙——没话找话 牛牵鼻子马抓鬃——抓住了关键 蛤蟆腚上插鸡毛——不是正经鸟 毒蛇出洞——伺机伤人 跌翻鸟窝砸碎蛋——倾家荡产 羊闯虎口——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有进无出 高粱地里放鸟枪——打发兔子起了身 蛤蟆骨头熬汤——没多大油水 瞎子找对象——不知丑俊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鹜远 小狗娃跌屎坑——饱餐一顿

保护动物的谚语英文翻译

保护动物的谚语英文翻译 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有关保护动物的英语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动物的英语谚语名句,希望能帮到您,欢迎阅读。 保护动物的谚语英文翻译 1、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Care for life and protect birds. 2、没有动物,没有了动力。 Without animals, life is powerless. 3、善待动物,和谐生存! Be kind to animals and live in harmony! 4、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Protect animals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5、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Protect birds, protect wildlife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6、开车莫压过路动物,可能有一窝待哺的小兽等她回家。 Don't drive over the passing animals. There may be a litter of small animals waiting for her to come home. 7、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It is everyone's duty to protect birds and wildlife. 8、动物和咱是一家,保护动物靠大家。 Animals and we are one family. We depend on everyone to protect animals. 9、莫去江河钓鱼,不与水鸟争食。 Don't go fishing in rivers, don't compete with waterbirds for food. 10、对所利用动物应怀之意,对所饲养动物应怀体怜之情。 We should be grateful to the animals used and sympathetic

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2019年文档

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等效翻译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牛津哲学家H.PaulGrice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说话者,无论文化背景如何,通常都会坚持支配会话的一个基本原则,他把这个原则称为“合作原则”:“使你所说的话,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 向”[1]。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参与会话者在作出自己会话贡献的过程中会互相合作。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之下有四个次原则,称为准则。Grice提出了四条准则[1]:一是数量准则:即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二是质量准则:即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三是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四是方式准则: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说话要有条理。 这些准则表明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率和最佳的效果,会话参与者在交际中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必须做到真诚、贴切而清楚。会话中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参与者都在坚持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这四条准则客观上要求会话参与者必须遵守,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出于交际时的礼貌、语境等需要,常常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意违反这些准则。由此,便产生了特殊会话含义或“言外之意”。会话含义是从话语中得出的推断,即对说话者意图的推断。例如,如果“你知道几点了吗?”这个话语在适当的

语境中以适当的语调被用做反问句时,就可能传达“你迟到了很久”的含义。言外之意是额外传达的意义,超出词语字面含义的那一部分意义。 根据Levinson的观点,会话含义的概念对语言的真实性提供了重要的功能解释[2]。导致会话含义产生的是说话者违反了准则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话语发生的时候听话者明显地感到说话者故意不遵守一个或者更多的准则。因此,说话者通过会话含义传达意义,而听话者通过维持合作假设的推断理解说话者传达的意义。正如Leech所总结的:“理解一个话语最终是猜测的问题,或者是一种假设的形成”[3]。虽然会话含义概念的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口头语言,但它与书面语言以及翻译的关联也是密切的。因为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文字记录,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即译意。因此,会话含义既可以作为翻译行为的一个总的理论,也可以指导译者学习这些准则在两种语言中是如何被应用从而选择相应的对策[4]。 显然,所有的交流信息都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被表达出来的社会几乎不可能存在。语言中的这个特征给翻译带来了问题,因为不恰当的翻译可能会导致信息不被理解,如果是文学作品,当文本中传达的含义丧失或被误解时,就减少了读者阅读的乐趣。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情形下以不同的方式应用合作原则,相应的翻译决策和翻译技巧的掌握应当成为译者能力的一部分。考查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些准则是否以相同的方式被普遍应用可以帮助译

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

————————————————————————————————作者:————————————————————————————————日期:

翻译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翻译的基本要求、原理、理解与表达、可读性 1. 翻译的基本要求 (一)透彻理解英文意思 下面的例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不同的含义: 例1. It’s getting hot in here. 如直译:这里热起来了。 如作为语用含义,可译为:请求某人打开门窗。 如作为反语:抱怨这地方太热。 如作为比喻:指争论在升级,吵闹激烈起来了。 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语用学中语境在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语用含义往往比词语本身所具备的意义更为重要。这种翻译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等效翻译。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内涵,那么译者就要根据原著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将原作化为读者乐于接受的译文形式即可。在实际操作中,“意译法”是常用的手法。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解构打破和重组,尔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解构,“意译法”的核心是灵活变通。为了追求全面的、整体的和真正的意义等效和功能相当,通过打破原文架构的方法,以便寻找最佳表达。吕叔湘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原文如下: 例2. She knew I knew and she knew if she got funny I’d either ruin the romance or make her marry him, so she was very friendly. 误译:她很了解我,我很了解她;要是她遭遇困难,我的牺牲我们的浪漫,让她同他结婚,因为她待我太好了。 [译文]她知道我知道她和他的事,她也明白她要是跟我过不去,破坏或成全他们全在我的一念之间,所以她对我很客气。 吕叔湘先生对这样的译文的评价是:“望文生义,简直是开玩笑。”(吕叔湘:《英文汉译述例》) (2)具有相当的中文水平 要做好翻译,外语重要,母语同样重要。这一方面是理解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表达的需要。汉语中有些词虽源自古籍,但仍被当代人使用。遇到这些词汇,没相当的汉语水平是很难弄懂的。 例3. 你要有所弋获,则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深入.(弋:用待有绳子的箭射鸟。弋获。) [译文]If you want to gain anything, you must constantly deepen your studies. 例4. 在旧中国,小人当道,瓦釜雷鸣的情形屡见不鲜。(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译文]In old China, it was a general case that mean persons were in power and the unworthy people were influential and in high places. 例5. 那研究生英年好学,矻矻三载,终使其论文得以付梓。(矻矻:勤劳不屑的样子。付梓:刻板。梓:梓树,可作器具。) [译文]That graduate student at his life’s full flowering was eager to learn, worked diligently and untiringly for 3 years, and finally he had his thesis published.

英语谚语俗语翻译

Part One I had only recently seen John in a restaurant. The news of his death came as a bolt from the blue She found the keys she had lost last month, which was 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 A bolt from the blue Meaning:A complete surprise, like a bolt of lightning from a blue sky. Origin:This has the feel of a Shakespearian or Biblical phrase, but it isn't as old as it sounds. There are several forms of it: 'out of the blue', 'a bolt out of the blue', etc. The earliest citation is Thomas Carlyle,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 1837: "Arrestment, sudden really as a bolt out of the Blue, has hit strange victims." It is unpleasant to hear him speak on national topics, for he is a bird of ill omen. 叫他谈论国事是不愉快的,因为他常出不吉之言。 a bird of ill omen 中国有句老话:“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可见猫头鹰是种不吉利的象征。它往往和黑暗、神秘甚至死亡联系起来。然而在日本,猫头鹰却是吉利和幸福的代表。 奥运会的吉祥物 雕像、挂钟、水壶、牙签盒,甚至还有女士佩戴的胸针 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 在老人的葬礼上,他们在假装慈悲,因为他们之中没有谁喜欢过他。 We need not hope for lower taxes in the future ─ that would be crying for the moon. 我们不应抱任何希望将来会降低税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不可能”,“没门”的译法 No way/There is no way! Impossible! Out of the question/That's out of the question! Not a chance! Hopeless! Pigs might fly! The sun might rise in the west! Never/Never ever ever! You are crying for the moon! Street Arabs are produced by slums and not by original sin. 流浪儿是贫民窟的产物,而不是原始罪恶的产物。 John is ashamed of his humble background. That is his Achilles' heel. 约翰因出身卑贱而自惭形秽,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Every atom of your flesh is as dear to me as my own; in pain and sickness it would still be dear. 在我看来,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我自己的细胞一样亲,即使你痛苦你有病,也还是一样亲。 I'll play old Gooseberry with the office, and make you glad to buy me out at a good high figure. 我要在工作上故意捣蛋,使你不得不付出高价收买我。 play gooseberry (British humorous) to be with two people who are having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who would prefer to be alone. “Best be off to bed, my boy ─ ho, ho!”“No, no. We know a trick worth two of that. We won’t go home till morning, till day light does appear!” “孩子,最好上床睡吧——嗬,嗬!”“不,不,你不必跟我们玩那一套。不到明天,不到天大亮我们不归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