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

导言

语用学翻译是一门旨在研究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它旨在加深理解语言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并探讨这种语

言使用与解释、翻译和传达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学科中,语用学翻译

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语用学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语言使用的学科,研究语言与文化和社

会背景的关系。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形式和

功能。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在文化和社会交际中的作用,语用学

在研究和理解翻译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语用学翻译的基本概念

语用学翻译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以及在不

同的交际环境中最好地完成翻译任务。它强调了语言在文化和社会背

景下的使用,以及如何在这些背景下进行翻译。同时,语用学翻译也

关注翻译中语言使用的目的、意图和效果。

语用学翻译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所携

带的非字面意义。它以外在因素,如语境、修辞、口气、强调和语气等,来解释语言的意义。语用意义是理解和翻译语言正常运用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语用学翻译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翻译目的。翻译目的指的是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为什么需要进行翻译。翻译目的是指在翻译时要达到的结果和效果。有时候这个目的是译者自己设定的,而有时候是根据客户的要求。

最后一个基本概念是翻译效果。翻译效果是指翻译后获得的结果。这个结果包括了译文的质量、精度、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翻译效果是翻译结果是否最终达到了翻译目的的关键。

语用学翻译的挑战

语用学翻译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时,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的结果。其次,还要考虑欺诈、歧视、文化差异等因素。第三,由于超越了字面上的意义,语用学翻译需要有很高的能力来判断语言的非字面含义和语境。

此外,语言本身也是复杂的,词语、语句、句子的含义和用法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给翻译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语用学翻译的应用

语用学翻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在跨文化交流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这需要更加精确和准确的翻译技术,否则翻译的信息会被误解或者完全失去意义。

语用学翻译还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商业交流和贸易领域,翻译是至关重要的。在法律和政府领域,翻译也是很重要的。翻译在电影、电视和文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国际交流中,语用学翻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差异,并促进文化交流,从而提高相互间的理解和合作。

结论

可以看出,语用学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它旨在加深我们对语言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和解释,研究这种语言使用与解释、翻译和传达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翻译在跨文化交流和其他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翻译方法。

语言学与翻译学

语言学与翻译学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语言的研究和掌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的传承。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语言规律、语言演变等的学科。而翻译学则是研究语言的转换和交互的学科。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两门学科。 语言学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等问题。它是跨学科的,涵盖了哲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它从各种角度和层面探究语言的现象,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通过对不同方面的研究,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也能更好地管窥人类思维的本质。 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语言和词汇的描述、对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语言教育和翻译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它就像普通话、英语、法语等这些大家平常说的语言。这些自然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语言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和音素的学科。我们每天说话的时候,发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音素。音素不是声音,而是语音学上的抽象概念,它是指语音中最小的、能够区分意义的单位。语音学就是研究这些音素的形式和使用规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问题包括音素和音位、语音变化、语音调节等等。 2.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形式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的词法和句法规则。在词法方面,语法学研究的是单词的词性、屈折和构词规则;在句法方面,它研究的是句子结构和句型、句子成分、句法中心和句法关系等问题。语法学对人学习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词汇学 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学科。它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词的定义、类别、形态、用法和意义等。词汇学家研究词汇的好处是了解一个语言丰富多样的词汇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字根、前缀、后缀等等变化规则。 4.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交流中的意义层面,包括语言成分、语义、话语行为和话语情境等。语用学对于语言理解和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翻译学 翻译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转换和交互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翻译,更是为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转换和交互的问题。它涉及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语言向别的语言的翻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转换和再现。翻译一方面需要能够理解不同语言的翻译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能够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翻译的信息。翻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语言的比较、翻译思维、翻译过程、翻译调整等等。它不仅涉及到语言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背景文化、语境等问题。翻译对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身的学科,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问题。而翻译学则是针对语言交互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语言的比较、翻译思维、翻译过程等等。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和交流等。人们对这两门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

(完整word版)浅谈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翻译是人类文化交流最悠久的活动之一,有翻译实践就必然有对翻译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这些探索逐渐形成系统、科学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古今中外的翻译历史中,不同学者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对翻译有或深或浅的认识。特别是二战以后,翻译理论工作者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对比文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后期,特别是最后20年间,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翻译理论研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西方,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翻译理论家开始打破学科壁垒,纷纷以其他学科的各种理论为依托,建立了各种翻译理论模式,形成了各种翻译研究流派。但是,由于翻译活动自身的复杂性,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互相渗透性,而且各种模式之间常常互相借鉴,彼此参照,因此,翻译研究流派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存在。 国外的翻译研究,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贺拉斯等人的相关著述。然而在这漫长的两千余年的时间里,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除个别学者如德国的洪堡、本雅明外,翻译研究者的关注焦点始终没有跳出“怎么译”这三个字。也就是说,在这两千余年的时间里,西方的翻译研究者所关注的一直就是“直译”还是“意译”、“可译”还是“不可译”、“以散文译诗”还是“以诗译诗”这样一些与翻译行为直接有关的具体问题,他们的理论则多出自论者自身翻译实践的经验体会。 20世纪是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得到巨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翻译学者开始从科学的、现代语言学的视角来讨论翻译问题,他们运用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翻译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开拓出翻译研究的崭新领域。翻译研究的这一语言学转向是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质的突破和飞跃,以至于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翻译甚至被纳入语言学范畴,被当作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语义学的一个分支。 二、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 一般认为,西方语言学派开始对翻译进行“科学”研究的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尤金,奈达于1947年发表的《论(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语言学派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其代表人物主要集中于英美,代表人物有奈达、卡特福德、纽马克、哈蒂姆等。除此之外,捷克布拉格学派的雅科布逊,前苏联的菲奥多罗夫,法国的乔治-穆楠,以及德国的斯奈尔一霍恩比,也都是当代国外语言学派的突出代表人物。 (一)彼得·纽马克 彼得,纽马克曾任教于伦敦理工大学和萨里大学,主要从事德英互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在许多翻译理论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对翻译理论的研究涉及较广,在翻译类别、翻译性质和翻译规则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自己的原创性理论不多,而多针对其他翻译理论家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其观点相当独到中肯,在翻译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强调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区别,并对两种翻译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准确的阐释。他认为,交际翻译并非处处适用,在有些文体和场合当中,语义翻译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二)约翰·卡特福德 约翰,卡特福德是著名英国翻译理论家,任教于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院。他以充满原创精神的论著为翻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把寻求对等视作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中心问题。忙特福德运用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理论对翻译的不同语言层次进行描写研究,采用统计方法对所观察到的对等现象进行归纳,极为细致周密。他的《论翻译转换》一文就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典型表现。卡特福德在此文中首先定义了“转换”这一概念,认为转换既是“在从源语道目的语的过程中偏离了形式上的对等”。他将转换分为层次转换和类型转换。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 导言 语用学翻译是一门旨在研究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它旨在加深理解语言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并探讨这种语 言使用与解释、翻译和传达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学科中,语用学翻译 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语用学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语言使用的学科,研究语言与文化和社 会背景的关系。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形式和 功能。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在文化和社会交际中的作用,语用学 在研究和理解翻译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语用学翻译的基本概念 语用学翻译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以及在不 同的交际环境中最好地完成翻译任务。它强调了语言在文化和社会背 景下的使用,以及如何在这些背景下进行翻译。同时,语用学翻译也 关注翻译中语言使用的目的、意图和效果。 语用学翻译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所携 带的非字面意义。它以外在因素,如语境、修辞、口气、强调和语气等,来解释语言的意义。语用意义是理解和翻译语言正常运用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语用学翻译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翻译目的。翻译目的指的是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为什么需要进行翻译。翻译目的是指在翻译时要达到的结果和效果。有时候这个目的是译者自己设定的,而有时候是根据客户的要求。 最后一个基本概念是翻译效果。翻译效果是指翻译后获得的结果。这个结果包括了译文的质量、精度、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翻译效果是翻译结果是否最终达到了翻译目的的关键。 语用学翻译的挑战 语用学翻译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时,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的结果。其次,还要考虑欺诈、歧视、文化差异等因素。第三,由于超越了字面上的意义,语用学翻译需要有很高的能力来判断语言的非字面含义和语境。 此外,语言本身也是复杂的,词语、语句、句子的含义和用法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给翻译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语用学翻译的应用 语用学翻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在跨文化交流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这需要更加精确和准确的翻译技术,否则翻译的信息会被误解或者完全失去意义。 语用学翻译还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商业交流和贸易领域,翻译是至关重要的。在法律和政府领域,翻译也是很重要的。翻译在电影、电视和文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语用学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语用学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它具有很高的 文化和语言层次的要求。在翻译实践中,语用学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 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也可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本文将探讨 语用学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什么是语用学? 语用学是指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其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交际功能 和社会文化背景。换言之,语用学探讨的是如何利用语言来达到特定 的交际目的,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文化和社会情境中的要求来使用语言。 语用学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者更 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翻译出它的实际含义和文化 内涵。 语用学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理解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转换语言风格,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英语中,一些俚语和口语表达方式可以基于文化和地区的 差异而有所不同。通过语用学的研究,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加以处理。

意图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翻译出它的实际含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翻译商业文件时,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者了解原文的具体背景和工作目的。通过识别这些目的,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翻译出它的实际含义和文化内涵。 注重语言效果 语用学也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和设计高效和有效的翻译风格和语言结构,从而达到更好的语言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翻译广告文本时,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者确定最佳的语言结构和词汇选择,以在目标语言中实现最佳的广告效果。 结论 总之,在翻译实践中,语用学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还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语言效果和质量。因此,我们建议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重视语用学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和帮助。

(完整word版)语用学概要

第一章绪论 1。1 1.“pragma—”这个拉丁词根具有“做、行动”这一意思。从广义上说,pragmatics指的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做的研究。如果做这种理解的话,或许翻译为“行为学”更恰当.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涉及人的所信、目的、策划和行为。学术界首先提出这一术语的不是语言学家,而是哲学家。 2.最早使用pragmatics这一术语的是美国哲学家C。Morris和R。Carnap。 3.语境。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为三大类: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交际双方相互了解。 4.交际过程也就是语境的建构过程.发话者能够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来建构有利于达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何兆熊蒋艳梅1997) 1.4 1.语义学最广义的理解,也许可以把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纳入语义学中去。 2.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但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对意义的研究,这两种意义研究的关联性是十分明显的。语义学对意义的研究是基本的,没这一层次的研究很难进行第二层次的研究。语用意义不能脱离语言本身固有的内在意义。语义学是对抽象语言能力的研究,语用学是对言语行为的研究,言语行为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意义和所指 2。1 1.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发现,对“意义和所指”只有结合话语的上下文和语境才能做出较充分的阐释和校准确的把握。 2.语义学一般将词汇意义划分为两个不同但彼此互补的层面,即外延(denotation)和意义(sense)。一个语言表达式的外延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独立于具体的话语语境之外,这一层的语义存在于语言系统之内,独立于话语使用的特定语境。所谓的意义通常处于变化不定的状态,而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dog)因此,单个词素没有所指,但可以用作指称语的组成部分而被用语不同的话语和语境中。 3.为什么词项的系统意义和外延带有的边界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的成功呢?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客观实体的感知和把握主要借助于大脑中业已积淀下来的、有关客观实体的“原型",人们对所指的对象一般均符合某一事物的“原型”。 第三章指示语 第一节指示语的语用含义 一、指示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 指示语(deixis)是用作指示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示语通常被表述为意义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够被充分理解的语言表达式。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现象,指示语对一系列有关自然语言本质的意义及指称理论提出了质疑,对研究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近几十年来,它已成为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心理语言学共同关注的课题。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交流语言。在各个领域, 人们都需要进行英语翻译,以便和各国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但是,英语翻译中存在一些语用学问题,可能导致翻译流畅度和准确度的下降。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一、语用学概念简介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语用学研究 的对象包括语言的意义、语境、话语行为、语用规则等等。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学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译者和源语言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而进行更准确流畅的翻译。 二、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1. 语境 语境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出现的环境。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单词的正确 意义,因为可能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源语言中单词、短语、句子的实际语境,避免翻译错误。同时,也需要在翻译中加入必要的语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内容。 比如,源语言中出现了“sea”的单词,如果没有上下文的提示,那么它可能代表海,也可能代表C国的一个购物中心。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下文,把“sea”翻译成正确的汉语意思。 2. 文化背景 在语用学中文化背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和交际方 式都有不同的影响。在英语翻译中,如果不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

极易给翻译造成影响。对于某些语言中的成语,语用规则和习惯用法,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例如,在英语中“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这个短语表示的是一个尽管显而易见 但没人想提的问题。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成语,当然就涉及到翻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转换句子结构,并用语言文化背景更为熟悉的成语或形容词来替换这句话。 3. 合适的展现方式 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学还涉及展现方式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源语言翻译 成目标语言,必须结合目标语言文化背景和译者自身的理解,采用合适的展现方式。 比如,在德语中,有一种叫做“Kaufrausch”的词,它表示突然间进入购物狂欢 状态。直译成中文会让读者感到生疏和不自然,译者可以根据文化背景运用“血拼”等类似的本土化词汇或类似化解释。 4. 礼貌性 在翻译中,礼貌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往往在日常交流中采用不同的语 言以体现谦卑、礼貌的态度,而在英语翻译中也需要做类似的工作。例如,当我们翻译一些网上购物评论或游戏中的互动,就需要格外注意礼貌性的问题。 比如,在翻译一篇用户评论时,如果对于一些内在缺陷过多的产品,直接表达 负面评价可能会引起卖家或某些买家的反感,但使用委婉的措辞可以保证可读性和礼貌性。同样,设计广告或者产品文案时的口吻也是需要考虑到这点。 三、结语 总之,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极为重要,不仅影响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而且涉及到语言、文化背景、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需要翻译者具备充分的语境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唯有这样,翻译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一、引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学派纷起,新论迭出,这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对翻译这一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使翻译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最近形成的语用翻译观便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语用翻译观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翻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语用学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广泛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译者若想翻译出使人赞服的文章,真正体现出原作的思想和意图,只停留在作者表面的言语上去实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已经远远不够。可以说,缺乏语用知识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至少是不完美的翻译。所以,译者一定要走出文字表面,渗入到原作的字里行间,借助于各方面的语用知识来完成原文向译文的等效转换。 1.语用学及其语用功能。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中指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可见,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隐含的交际意图,这主要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习惯来体现。 2.翻译及其理解过程。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 常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而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这一活动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语用知识可以帮助翻译者透

彻理解原文,为翻译的转换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需要靠语用知识。文学作品的潜在接受者通常是本民族的读者,作家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接受者的语用背景,因此,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误译。 3.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的重要性。早在20世纪70 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就注意到语用学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并把它运用于翻译研究。他在《语言与翻译》(1975)中提出了语用意义的传达问题,并把“语用意义”分为四种类型:1)词的修辞特征;2)词的语域;3)词的感情色彩;4)交际功能任务。巴氏指出:“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单位时,语用意义的差异比所指意义的差异更为常见。”因此,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至关重要。 三、语用翻译 近十年来语用学与翻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至出现了“语用翻译”这样一种翻译新论。 由Leo Hickey 主编的论文集《翻译语用学》(1988),收集了13 位作者从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文章,包括言外功能、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用前提等,几乎囊括了语用学的所有方面。文中,他们涉及到的翻译问题包括原文译文的意图及达到的手段;译者如何与读者合作,跨文化差异与克服的途径;翻译中的礼貌与关联,等等。 1. 语用翻译观的基础。语用翻译观的基础是把翻译看作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用翻译是在对原作语句中交际意图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用“功能对等”的方法在译语中再现原作的语用作用力,它是超越某一层次对等的翻译。是从宏观上把握原文接受者与译语接受者语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作为一门具有复杂性的学科,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语言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规律,对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和语义传递起到指导作用。例如,通过语音学、语法学和语义学的研究,翻译者可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其次,语言学理论帮助翻译者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文化背景。翻译不仅是对句子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将不同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传递出来。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的语境、语用和语感,使得翻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此外,语言学理论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翻译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翻译问题和挑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语言学理论中的翻译理论和模型为翻译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翻译研究中著名的翻译理论,如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换理论和重述理论等,都为翻译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此外,语言学理论对翻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翻译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语言学理论作为翻译专业教育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

高翻译素质和专业能力。翻译教育中的语用学、对等理论、翻译评估 等课程,都是基于语言学理论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思 维和技巧。 最后,语言学理论还对翻译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翻译的结合,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 逐渐兴起。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为机器翻译和计算语言学提供了理论基 础和方法学支持,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总之,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 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还帮助翻译者理解语言的含义与文化背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翻译教育和技术的发展。因此,掌握和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至关重要。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

研讨五语料库翻译学 1. 什么是语料库翻译学? 2. 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3. 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 4. 什么是翻译共性? 根据研究课题的来源,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 第一类源自传统译学研究,包括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翻译史、翻译教学、翻译实践、机器翻译和口译等领域的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以文学翻译作品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研究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这些课题具体为: 1) 意象和人物形象的再现与变形,2) 文学风格的再现与重构,3)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4) 译者风格,5) 文学作品空白和未定性的翻译,6)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7) 误译和漏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史研究利用历时性平行语料库对名家译作进行文本分析,揭示翻译家在翻译策略应用、翻译风格和翻译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遵循的翻译规范。目前,翻译史研究大多将翻译家的观点或言论视为客观现实,满足于翻译事实的罗列,对于翻译规范和历史语境关注不够。事实上,翻译家的所做与所言往往不一致,翻译家所言并不能反映其翻译作品的特征。此外,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行为,受特定规范的制约。这些规范因时代或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利用语料库分析翻译文本的具体特征,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规范,可以阐明翻译家的所作所为,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另外,该领域的研究还通过提取语料库的篇头信息,对于具体某一历史时期的翻译活动进行客观描述。这些信息包括出版商、出版时间、作品主题、译者姓名和性别等内容。应当指出,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史均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描写,重视还原语境方法( contextualization) 的应用。这些共性为语料库在翻译史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作为空间。 以上研究均属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翻译实践和机器翻译研究都是应用层面的研究。前者侧重于探讨语料库在翻译评估、翻译教材编写和翻译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后者主要关注双语词汇和句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应用等问题。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研究是指利用语料库的核心技术,建设具有海量信息的知识库,以满足机助翻译或自动翻译的需求。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侧重于分析口译语料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的特征,研究口译语言特征、口译规范、口译策略和方法等。该领域的研究是综合性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实践层面的分析。 第二类研究领域源自描写性译学研究,涵盖翻译共性、翻译规范和批评译学等领域的研究。 翻译共性是指由于翻译过程而形成的翻译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原创文本的特征,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差异无关,具体表现为显化、隐化、简化和范化等。翻译规范是“译者在具体时间或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做出的规律性或习惯性选择”。“翻译规范是关于翻译作品和翻译过程正确性的规范,体现了具体某一社会或历史时期关于翻译的价值观和行为原则”。翻译规

浅析翻译研究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浅析翻译研究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翻译研究;语言学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抑制了构造主义只强调构成性规那么的片面性,又使解构主义非理性的批判回归理性道路上,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适宜的语言学基矗同时,表达的可理解性、命题的真理性等有效性主张为译文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早在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就已经出现言语行为理论的某些观点。马林诺夫斯基、布龙菲尔德、华生等人早在20一30年代也曾提及言语行为。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开展不能与西方哲学的开展孤立起来考察,古希腊到20世纪的西方哲学从中心论题可以宏观概括为主个阶段形式:本体论—认识论—语言。柏拉图的本体论为人们确立了知识对象和客体;到了近代,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从本体论变成了认识论;本世纪初,哲学产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语言学的。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弗雷格、摩尔、罗素及维特根斯坦等创始了分析哲学的先河,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语言的分析,语言学转向后的哲学称为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的两个主要开展方向:一是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证主义者到蒯因和美国哲学家戴维森。主要是讨论意义和真理的关系,讨论一个话语的真值条件是什么。他们认为,语言的目的是传达可能为真或假的东西。另一个方向是以后期维特根斯坦、奥斯廷塞尔等为主要代表,他们更多的是讨论语言的使用问题,把语言看做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他们所讨论的不是意义和真理的关系问题,而是意义和使用的关系或意义和说话人说出话语意图的关系问题。塞尔认为:“把语言哲学中许多问题的讨论都加以改造而铸进关于一般人类行为的讨论这个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后期维特根斯坦和行为语言学派开始考察说话时的语境,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受话人的信念等语用因素。 现代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言语行为的概念却是奥斯汀最先提出的。1957年,约翰·奥斯汀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如何,以言行事?(htdthingsithat)的讲座,他认为所有的语句分为表达句(nstative)和施为句(perfratives),随着研究的深化,奥斯汀又把施为句分为显性施为句(含有施为动词的语句)和隐性施为句(不含有施为动词的语句)。其后,他又提出“言语行为三分说〞。奥斯汀从一个完好的言语行为中抽象出三

关于语用翻译及相关译法_1

关于语用翻译及相关译法 论文摘要:翻译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具体语境中的句子即语句,也就是语言单位的运用价值。翻译者首先要认识原文的语用意义,才能应用译语深入表达原意。因此,讨论语用意义对研究翻译理论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中的语用意义——语境意 义和文化意义,以及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意义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引言 语用学研究语言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它所关心的是运用句子的目的以及在特定 环境下句子作为语句运用得是否得体。[1]语用学将语言单位和在某一特定交际环境 下的语用者联系起来,语用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外之意。语义学把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看作是孤立的,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语言使用者和接受者。一个句子的语义意义就是该句的命题内容,它独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

东西。因此,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研究意义的,但是语用意义和语义意义却有较大的区别。 二、翻译中的语用意义 根据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将语用意义分为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两类。 1.语境意义 语境“研究语句之外的语用的和非语 言的特征,这些特征跟非语言活动中所用语句的意义的表达有高度潜在关系”。语境不能被看作语言或语言学层次上的东西,它是语言活动描写的一个方面。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境包括领域、格调和方式三个方面。领域指出正在进行的活动,格调指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方式指表达形式。语义意义经过这三个方面的过滤,传递其语用意义。[2]语境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比如:“Yes?”这句话在 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在商店里,它可以表示“Can I help you?”在电话里,它可以表示“Whom do you want?”在教室里,可以表示“What’s the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它关注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表达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情境。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它不仅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还关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和效果。 语用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交际行为:语用学研究语言交际的各个方面,包括言语行为、语用规则、言语行为的意义和效果等。它探讨人们在交流中是如何使用语言,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 言外之意:语用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字面意义,还包括言外之意。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间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通过隐喻、比喻、讽刺等手法来传递信息。语用学研究这些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和解读方法。 3. 语境和交际情境: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根据交际情境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4. 社会文化因素:语用学认为语言使用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可能导致人们在交流中使用不同的

语言策略和表达方式。语用学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真实语言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对真实语言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而实验研究则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 语用学的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例如,在教授外语时,教师可以教授学习者如何根据交际情境来选择和运用语言,以及如何理解和解读言外之意。同时,语用学的研究也对翻译、口译等语言相关的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特点。通过研究语言交际行为、言外之意、语境和交际情境、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语用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它对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语言相关的研究和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在语用学中,人们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目的和效果,以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共同理解。本文将从语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语用学的定义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意义。与语言学关注语言结构和规则不同,语用学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和达到特定的效果。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 二、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言语行为是指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包括陈述、疑问、命令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言语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交际规则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遵循的规范和约定,包括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准则等方面。 三、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其中,语

料库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真实语言数据来揭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变化。实验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行为和反应。此外,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语用学的研究中。 四、语用学的应用 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首先,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次,语用学可以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应用技巧。此外,语用学还可以应用于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测试的设计,以提高教学和评估的效果。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功能。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言语行为、言语意义和交际规则等方面。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包括语料库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法。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提高语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帮助语言教学和评估的改进。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语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以开放、宽容的视野看翻译教学

以开放、宽容的视野看翻译教学 提要:交往行为理论倡导一种理性重建、为主体间的交流寻求一种理性的语言环境以建立一 种合理的人际关系。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教授英语翻译知识和技巧、传输翻译理念和文 化内涵的活动也应改变教学思路,以更为开放、宽容的视野重新审视翻译教学。 关键词:普遍语用学交往行为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以普遍语用学为核心的交往行为理论 1.普遍语用学产生 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在肯定了“言语行为理论”中所描述的前两 种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以“以言成事”(perloeutionary act)为根本落脚点,进行了一番有关“语用学何去何从”的深度思考和理性重建。他认为,言语行为无外乎三种语用功能:断言式、规范调节式和表白式[1]如果人们要想交往成功的话,也就是达到“以言成事”(perloeutionary act)之效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并遵守一定的规范。这里的“能力”自然就是指语言能力,而关于“交往规范”则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有效性要求”[2]。至此,语言作 为一种沟通媒介,将人这一主体世界与客观世界以及他(她)所存在的社会世界联结起来; 同时也彻底跳出了微观语用学只是对具体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框架,在传统 语用学的基础上更进了一大步。 2.交往行为理论 语用学是“针对言说(utterance)的解释所做的研究,具体说来就是针对情景语境如何影响 言说的意义所做的研究。”(约翰·费斯克,2004)与语义学相比,语用学不仅仅考虑词语或 句子的意义,更强调语境在确定意义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在于解释语言的使用者面临 上述种种不同的含糊与模棱语境究竟该如何理解彼此的言说,而普遍语用学的任务就是“识别并重构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3]普遍语用学认为,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可理解性这 四个有效性声言一起构成了“交往行为的一般假设”成为了人类交往中实现有效交流必须要满 足的普遍要求。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声言,人类的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言说情境”。[4] 二、交往行为理论引入翻译教学 1.以普遍语用学为指导的语用翻译观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研究在研究对象、任务和特点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这两门 学科存在着交叉的可能性。这两个研究都一致认为: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这个综合而复杂的过 程中,不单单需要大量的语言知识,同时还涉及到认知、心理、文化都多方面知识。[5] 以往的翻译研究范式多少都有些片面和极端:有些译者把翻译看做是对不同语言间的转换; 还有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夸大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这两种只是看到了翻译 活动的两个本质特征:语言转换性和文化性。而以普遍语用学为指导的语用翻译观除了考虑 以上两大要素之外,更加深入地考虑到了经济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一系 列外部因素,因为在这场交往行为当中,表面看来仅仅是译者、原作者、读者、原文文本、 译文等因素参与其中,然而它们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深层元素也在期间交叉缠绕,因此,译者通过译文最后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必然存在很多主观的、个性化的“信号”。 只有在此活动中建立语法和语义规范的同时,同样建立起一套交往行为规范才能保证翻译活 动顺利进行。 2.交往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先追溯了国内语用学的发展过程,结合自2001年至2007年举办的 全国历届语用学研讨会上关于语用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考察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已 有成果,较为客观地反映国内语用学的研究进展,揭示出语用学的一些最新动态, 指出语用学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需在某些方面加倍努力,最后从哲学 思辨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语用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世纪;国内语用学;综述 引言 自20 世纪80 年代引进国外语用学理论以来,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钱冠连( 1990)、何自然(1994)和沈家煊(1996) 对国内语用学的发展情况做过综述。从2001年召开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到2007年的七年里,语用学研 究在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本文重点评述新世纪以来国内语用学发展 概况,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1.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 率先向国内读者介绍语用学的是许国璋先生, 他在1979年摘译发表了奥斯汀(John Langahaw Austin)的著作(刘根辉、李德华,2005)。随后胡壮麟先生在1980年以“语用学”为题,使人们对语用学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 国内 语用学研究之初就紧随着国外语用学研究的步伐。近30多年来, 我国语用学从引 介到消化吸收, 到结合汉语开展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沈家煊, 1996;高航、严辰松, 2004;刘根辉、李德华,2005)。 2.新世纪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回顾 2.1 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 2001年 学者们从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现状、语用学的哲学渊源和基础理论研究、认知 与语用学、语类的语用分析、汉语与汉外比较语用学、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等六个 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并清醒地看到语用学研究应与时代相结合,不应总是 停留在对几十年前的理论的探索上,要注意理论思维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我国的语 用学研究应该有自己的特色,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做有意义的原创 性的田野调查,注意观察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加强我国外语界与汉语界的 联系,进一步推动汉语语用学和汉外对比研究的发展。 2.2 第八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 2003年 此次与会代表就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回顾与发展、语用学方法论、语用学与日 常情景会话、语用学与语言教学、语用学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2.3 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 2005年 本届语用学研讨会围绕语用学基本理论、言语行为、礼貌原则、语用推理、 认知语用学、语篇语用学、实用语用研究、跨文化语用学、法律语用学、语用学 与教学、历史语用学等若干主题。参会的论文一反以往老调重弹的颓势,扛起了 创新的大旗。更有相当一批青年学者,思路活跃、学问扎实、后生可畏、敢打敢闯。如有青年学者运用数学方程公式来尝试性地计算最佳关联度,颇有创意。虽 关联理论大师斯威二位早就声称关联仅是相对的比较概念,精确度量不得,但后 生如此胆略,的确令人刮目相看,此仅为本会数例中一则。 2.4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 2007年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以“语用、认知与习得”为主题,介绍了中国语用学研 究的新成果、新特点、新趋势、新方法。从研究方法角度看,与会论文中有相当多

语用学概略 何自然

语用学概略 摘要:本文追溯了语用学的发展过程,概括了语用学的两大流派和主要的研究面,并对现有的语用学定义进行分类,阐明语用学的研究宗旨。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语用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语用学领域内各个分支的不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语言学跨文化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 1.1 语用学的由来及其界定 1.1.1 从“杂物箱”、“废纸篓”到独立学科 语用学研究始于语言哲学。早在1938年,Morris就认为符号学(semiotics)由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即句法学)、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部分组成。符号关系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Morris, 1971)。但是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学科分相之一,从确立到今天至多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正如Leech(1983)所说那样,直到20世纪60年代,语言学家中很少有人提及语用学,即使有人提及语用学,也只是将它比作“杂物箱”(ragbag)或“废纸篓” (waste-paper basket),它接纳人们因语义学容纳不下而要抛弃的内容。Lyons(1968)说过,像结构语言学那样用特别抽象的方法来研究语言,与用较为实际的方法来研究语言,两者之间并无对立之处。他这里说的“结构语言学”泛指当时抽象的语言系统研究;而“较为实际的方法”,则指语言的实际用法研究,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语用学。当时Lyons曾说过不值得特别强调语言学是“科学”;人们热衷于研究语言实际用法的倾向确实存在;这个倾向与探讨形式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并不对立,因为那些抽象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解释人们如何实际使用语言。这就是说,语言学应从整体上(包括语用学在内)看作是一门学科;研究语言的抽象形式和语言的实际使用只不过是属于语言学这门学科整体内的分相研究。Lyons(1968)指出,对语言作抽象理论研究的所谓“形式主义”(formalism)与人们所热衷的对语言作实用性研究的

翻译文化学派

翻译文化学派 一,翻译文化学派的概述 早期的语言学翻译研究提高了翻译研究的科学品质,摆脱了翻译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经验总结和无理论内涵的窘境,但是以奈达为代表的早期语一言学翻译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它的研究基本局限在文本之内,忽视或无视文本之外的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影响和意义。从20世纪功至70年代起,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学科立场出发,进入翻译研究领域,开始探索新的翻译研究途径。这一时期的翻泽研究十分活跃,而其中最引人注目、并给翻译研究带来重大影响的是来自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一批学者,包括列维、波波维奇、霍尔姆斯,以及埃文一佐哈、图里和勒菲弗尔等人。 他们以对翻译研究独特的视角和阐释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另一个层面,即从文化层面切入进行翻译研究,其关注的重点也从此前的“怎么译”的问题转移到了“为什么这么译”、“为什么译这些国家、作家的作品而不译那些国家、作家的作品”等问题上,以研究译文的文化渊源,探讨译文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这批学者的研究已经从翻译作为两种语言文字转换媒介的层面转移到了翻译行为所处的译入语语境以及相关的诸多制约翻译的因素上去了。这批学者的研究标志着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开始,其中被公认为西方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奠基之作的是美籍荷兰学者霍尔姆斯( James S. Holmes)的《翻译学的名与

实》( The Name and Nature ofTranslation Studies)一文。 90年代末,翻译界对广泛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形成热点。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其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提出“翻译的文化转向”,并相继出版了多种专著和论文集,其中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这一观点。在翻译的文化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翻译理论家兰伯特(Lambert )、铁木志科(Tymoczko)、谢菲茨((Cheyfitz)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在西方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著作主要是文化学派的作品。根茨勒在评价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的“文化转向”观中指出:翻译研究已经进入“文化转向”时期,按此,文化研究应该进入“翻译转向”。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已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学派”这一名称在西方译学界使用得并不多,反倒是在中国翻译界使用得更为普遍。这当然跟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译学界出现并完成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较长时间以来,西方译学界对我们所说的“文化学派”使用的是另外一些名称,譬如“翻译研究派”(translation studies )。这个名称是由霍尔姆斯〔James Holmes)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术语后来已演变成一个学术一“翻译学”的名称,如果再用它来指称某一具体的翻译研究流派,容易产生混淆。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名称是“描述翻译研究”(descriptivetranslation studies )学派,或简称“描述学派”,这是因为这一学派最早以修正“规定性的翻译研究”(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而著称。因为这一学派非常强调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作用,更多致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