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

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

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文化、情感与经验的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本身的规律,而翻译则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又是如何探究和应用的呢?

一、实验中的语言学

实验中的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来研究语言的不同层面,比如声音特征、语法规律、词汇等。这种研究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定量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用科学化的方法验证语言学理论,同时可以消除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以下是一些实验中的语言学研究例子:

1. 声学语言学/语音学

声学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声学特征,比如音调、语调、音高、音量、共振等。通过实验,可以对各种语言的声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例如,通过韵律实验,可以测试不同人说同一句话时的

声调和语速等因素对信息传达的影响,从而找到更好的口译和语音合成策略。

2. 语法研究

语法研究主要是探讨语言的句法和语法规律。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或修正某些语法理论,挖掘并分析句法结构中的特殊现象,为翻译、语言教学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例如,一些语句判断实验可研究语法特性(如主语和谓语、从句和主句等),以更准确地解释和把握某些语法现象。

3. 词汇研究

词汇研究主要是探究词汇的构成规律,比如词义、词根、词缀、词源等。通过语音实验、听力实验、网络实验等,可以研究词汇的记忆难度、学习策略等问题。例如,英汉词汇对比实验用于发现中文和英语学习者的语义和形态差异,从而优化中英翻译和语言教学策略。

4. 认知研究

认知研究主要是将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语言学中,研究语言的认知和处理。例如,眼动实验可用于研究阅读理解时阅读路径和信息处理过程,这有助于理解翻译中的认知过程和策略运用。

二、实验中的翻译

实验中的翻译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翻译中的现象和规律,例如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翻译质量等问题。这种研究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实证来验证翻译学理论,从而为专业翻译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实验中的翻译研究例子:

1. 处理实验

处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实验,它旨在研究人们翻译时的处理机制和策略。处理实验可以通过实验材料、实验时间、实验任务等方面的设置进行,比如用眼动仪测量译员阅读时的眼动情况,或者用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翻译的脑电活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筛选和分析,可以了解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

认知和处理机制,这对于优化翻译过程和提高翻译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2. 语用实验

语用实验是研究语用学现象和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它可以应用于翻译中语用处理方面的研究。例如,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语境下的表意暗示、指代脱离、语境消歧等问题,可以了解不同语境下翻译的语用处理特点和策略选择,为优化翻译质量和解决语用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3. 评估实验

评估实验是评价翻译质量的一种实验方法,它可以通过人工评价、自动评价、外部评价等方式来进行。评估实验可以结合文本质量、语用质量、对目标读者的适应性等因素来评价翻译的质量,并通过统计和分析探究不同质量因素与翻译质量的关系。这有助于发掘和研究翻译质量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框架。

结语

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是利用科学方法研究语言和翻译的过程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语言的规律和翻译的策略,有助于提高翻译和语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独特的语言现象和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和技能。

论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翻译是人类交流的桥梁,为了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翻译必不可少。而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指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这些方面对于译者具有指导作用。首先,语音语调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能够表达情感、语气等方面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翻译源语言(即原文的语言)的语音语调,可以更好地传达译语言(即翻译后的语言)中原文情感、语气等信息。 其次,语法是语言最基本的规则,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原文语法结构,才能翻译出合符语法规则的译文。而词汇则是翻译过程中最直接的表述方式,准确把握原文的词汇意义,才能有效翻译出译文的意思。 最后,语义是语言意义的最基本要素。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掌握不了原文的语义,就无法准确地传达其意思,就会使读者产生误解。 语言学的方法论对翻译具有支持作用 语言学的方法论即语言学方法,是语言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它具有极强的支持作用,能够指导译者的翻译,使其符合科学、规范的翻译标准。 首先,语言学方法可以引导译者掌握语言的基本特征,真正理解语言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凭借普遍语言学知识,译者可以更好地辨别原译语言的差异,从而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其次,语言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准确把握语言的申述效果。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词语的选择、语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是需要译者严格依循规范,以达到纯正、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当然,正因这么的需要,难免会遇到一些翻译问题,这就需要译者遵循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人质应用,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把握语言的申述效果。 最后,语言学方法对语言的比较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世界各国的语言与语言存在差异,有时候需要进行词语、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比较,这时候语言学研究方法就能极佳地支持这种形式的翻译过程。 结语 总之,语言学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翻译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语言学有助于指导译者准确把握源语言,并以适当的方式来翻译出译语言,从而更好地保证翻译的质量。但要注意,语言学并不是万能的,译者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虚心听取读者的建议,及时修订自己的翻译,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语言学与翻译学

语言学与翻译学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一环。语言的研究和掌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的传承。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语言规律、语言演变等的学科。而翻译学则是研究语言的转换和交互的学科。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两门学科。 语言学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等问题。它是跨学科的,涵盖了哲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它从各种角度和层面探究语言的现象,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通过对不同方面的研究,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也能更好地管窥人类思维的本质。 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语言和词汇的描述、对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语言教育和翻译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它就像普通话、英语、法语等这些大家平常说的语言。这些自然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语言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和音素的学科。我们每天说话的时候,发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音素。音素不是声音,而是语音学上的抽象概念,它是指语音中最小的、能够区分意义的单位。语音学就是研究这些音素的形式和使用规律,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问题包括音素和音位、语音变化、语音调节等等。 2.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形式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的词法和句法规则。在词法方面,语法学研究的是单词的词性、屈折和构词规则;在句法方面,它研究的是句子结构和句型、句子成分、句法中心和句法关系等问题。语法学对人学习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词汇学 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学科。它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词的定义、类别、形态、用法和意义等。词汇学家研究词汇的好处是了解一个语言丰富多样的词汇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字根、前缀、后缀等等变化规则。 4.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交流中的意义层面,包括语言成分、语义、话语行为和话语情境等。语用学对于语言理解和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翻译学 翻译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转换和交互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翻译,更是为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转换和交互的问题。它涉及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语言向别的语言的翻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转换和再现。翻译一方面需要能够理解不同语言的翻译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能够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翻译的信息。翻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语言的比较、翻译思维、翻译过程、翻译调整等等。它不仅涉及到语言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背景文化、语境等问题。翻译对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身的学科,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问题。而翻译学则是针对语言交互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语言的比较、翻译思维、翻译过程等等。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和交流等。人们对这两门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

语言学与翻译

语言学与翻译 在全球化时代,语言和翻译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 语言现象的学科,与翻译密不可分。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语言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领域,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探讨语言学和翻译的关系,以及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而翻译则是将一种语言的含义和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言,文化,历史和人类的许多领域。语言学为翻译提供了一些基础,比如研究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语义,使翻译者更好地理解翻译中的语言现象。同时,语言学还可以启发翻译者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翻译。 不同语言的语言结构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例如,有些语言可能没有特定的单 词来表示某些概念或物体,这会对翻译造成挑战。此外,汉语的字母表是不同于其他诸如英语等欧洲语言的,这会影响到汉语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可行性。 语言学在翻译领域的作用有许多方面。比如,通过研究语言语音学和语言学的 基本原理,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和语气,使翻译更加准确和流畅。此外,翻译者在翻译时应该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语言学研究也可以帮助翻译者研究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始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和情感。 语言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也是人类的主要交流方式。语言学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演变,研究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文化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不仅是为了了解语言,还是为了了解人类本身。 语言学除了在翻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还有多种应用。例如,在教育、文学、技术和商业等领域,语言学研究的成果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文学领

语言学知识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语言学知识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言学的探索范围: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应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对语言学的分类: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学习语言学可以提高译者进行语言对比的起点以及进行语言分析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性,将有助于翻译实践。 理论语言学:一般指不带语言学字样的学科。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 应用语言学:一般指带语言学字样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 语义学研究对象:自然语言(指词汇句子篇章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的意义。 研究目的: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及共性。 1.外延意义的翻译 2.内涵意义的翻译 3.词语的重复使用 1.外延意义的翻译也叫概念意义或认知意义,是词语字面上的意义,也叫字 典意义。是词汇最基本的意义。特征“稳定性明确性有限性,即不随语 言环境语言个体等的变化而变化。 引申译法:在原词或词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用符合汉语规范又能更好表 达原文精神实质的新词或词组来翻译。这样能更好表达原文的精神,避免 疑问生硬晦涩或词不达意等。 例子: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 in the novel. 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既残暴又狡诈。 That shows that a vacuum, which is absence of matter, cannot transmit sound. 这表明,没有空气的真空空间不能传播声音。 2.内涵意义的翻译内涵意义:引申的隐含的意义。相对于外延意义,内涵 意义具有不确定不明确和无限性的特征,即它会因人的经历感情文化背 景的不同而不同,会随时代和社会变化而变,在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会包 含不同的意义。 Woman:具有大男子主义思想的人会把它与脆弱怯弱缺乏理性反复无 常等贬义联系在一起;具有男女平等思想的人则会把它与文雅勤勉富有 同情心具有爱心等褒义联系在一起。 3.词语的重复使用英语中常用近义词同义词和代词进行替换,汉语则经常 采用重复的手段。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种词汇运用手段的差异,原文 为英语是替代的表达就需要运用重复的方法来翻译。例子:the monkey’s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animal had learned to drive vehicle singlehandedly. 这只猴子最出色 的表演是学开拖拉机。到九岁时,它已学会独自驾驶拖拉机了。 语用学: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含的意义,它与语境密切相关。不同社会的语用原则是不同的,因此在双语翻译中必须熟悉掌握语用原则。 语用翻译:用规范化习惯化的译语表达方法传达和再现源于的语用意义。 1.言内意义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

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文化、情感与经验的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本身的规律,而翻译则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实验中的语言学和翻译又是如何探究和应用的呢? 一、实验中的语言学 实验中的语言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来研究语言的不同层面,比如声音特征、语法规律、词汇等。这种研究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定量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用科学化的方法验证语言学理论,同时可以消除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以下是一些实验中的语言学研究例子: 1. 声学语言学/语音学 声学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声学特征,比如音调、语调、音高、音量、共振等。通过实验,可以对各种语言的声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例如,通过韵律实验,可以测试不同人说同一句话时的

声调和语速等因素对信息传达的影响,从而找到更好的口译和语音合成策略。 2. 语法研究 语法研究主要是探讨语言的句法和语法规律。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或修正某些语法理论,挖掘并分析句法结构中的特殊现象,为翻译、语言教学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例如,一些语句判断实验可研究语法特性(如主语和谓语、从句和主句等),以更准确地解释和把握某些语法现象。 3. 词汇研究 词汇研究主要是探究词汇的构成规律,比如词义、词根、词缀、词源等。通过语音实验、听力实验、网络实验等,可以研究词汇的记忆难度、学习策略等问题。例如,英汉词汇对比实验用于发现中文和英语学习者的语义和形态差异,从而优化中英翻译和语言教学策略。 4. 认知研究

认知研究主要是将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语言学中,研究语言的认知和处理。例如,眼动实验可用于研究阅读理解时阅读路径和信息处理过程,这有助于理解翻译中的认知过程和策略运用。 二、实验中的翻译 实验中的翻译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翻译中的现象和规律,例如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翻译质量等问题。这种研究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实证来验证翻译学理论,从而为专业翻译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实验中的翻译研究例子: 1. 处理实验 处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实验,它旨在研究人们翻译时的处理机制和策略。处理实验可以通过实验材料、实验时间、实验任务等方面的设置进行,比如用眼动仪测量译员阅读时的眼动情况,或者用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翻译的脑电活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筛选和分析,可以了解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

语篇语言学和翻译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作者:张美芳 提要:翻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以发展和构建自已学科的研究方法。语言学一向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密切,当代语言学,尤其是语篇语言学,更有可能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因为当代语言学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本文概述了语篇语言学概念,比较它与传统语言学的异同,讨论了该研究模式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翻译研究;语篇语言学;研究范围;研究方法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needs to draw on findings and theories of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formalize its own methods.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inguistics has a great deal to offer to the budding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t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language both in its own right and as a tool for generating meaning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modern linguistics, which no longer restricts itself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system of structures, but rather relates to the world around and to other disciplines as well as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the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text linguistics is review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and text linguistics are briefly examined, and research areas and theories relevant to transl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n discussed. Key words: translation studies text-linguistics research scopes research methods 引言 美籍荷兰学者James Holmes在“翻译学的名与实”(1987)一文中,对翻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范围以及学科内部的划分提出了详细的构想(见张美芳2000a);我们认同Holmes的观点:翻译学实质上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学科,其目标有二:(1)描写客观翻译现象(翻译过程、翻译作品及其在译语文化中的作用);(2)建立能够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的原则和参数体系。其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描写和解释。 Holmes把翻译学分为三大分支: 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 ory); 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同属纯研究性质。描写翻译研究包括三种:(1)产品导向(product-oriented)研究;(2)过程导向(process-oriented)研究;(3)功能导向(function-oriented)研究。翻译理论研究分支主要是利用描写翻译研究的成果,加上相关学科的理论,建立用于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原则理论及模式。理论研究又分通用理论研究和局部理论研究两部分。局部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翻译手段;(2)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交流语言。在各个领域, 人们都需要进行英语翻译,以便和各国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但是,英语翻译中存在一些语用学问题,可能导致翻译流畅度和准确度的下降。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一、语用学概念简介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语用学研究 的对象包括语言的意义、语境、话语行为、语用规则等等。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学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译者和源语言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而进行更准确流畅的翻译。 二、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1. 语境 语境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出现的环境。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单词的正确 意义,因为可能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源语言中单词、短语、句子的实际语境,避免翻译错误。同时,也需要在翻译中加入必要的语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内容。 比如,源语言中出现了“sea”的单词,如果没有上下文的提示,那么它可能代表海,也可能代表C国的一个购物中心。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下文,把“sea”翻译成正确的汉语意思。 2. 文化背景 在语用学中文化背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和交际方 式都有不同的影响。在英语翻译中,如果不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

极易给翻译造成影响。对于某些语言中的成语,语用规则和习惯用法,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例如,在英语中“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这个短语表示的是一个尽管显而易见 但没人想提的问题。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成语,当然就涉及到翻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转换句子结构,并用语言文化背景更为熟悉的成语或形容词来替换这句话。 3. 合适的展现方式 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学还涉及展现方式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源语言翻译 成目标语言,必须结合目标语言文化背景和译者自身的理解,采用合适的展现方式。 比如,在德语中,有一种叫做“Kaufrausch”的词,它表示突然间进入购物狂欢 状态。直译成中文会让读者感到生疏和不自然,译者可以根据文化背景运用“血拼”等类似的本土化词汇或类似化解释。 4. 礼貌性 在翻译中,礼貌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往往在日常交流中采用不同的语 言以体现谦卑、礼貌的态度,而在英语翻译中也需要做类似的工作。例如,当我们翻译一些网上购物评论或游戏中的互动,就需要格外注意礼貌性的问题。 比如,在翻译一篇用户评论时,如果对于一些内在缺陷过多的产品,直接表达 负面评价可能会引起卖家或某些买家的反感,但使用委婉的措辞可以保证可读性和礼貌性。同样,设计广告或者产品文案时的口吻也是需要考虑到这点。 三、结语 总之,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学分析极为重要,不仅影响翻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而且涉及到语言、文化背景、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需要翻译者具备充分的语境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唯有这样,翻译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

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 一、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本质是什么? 翻译是什么?应该怎样定义?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同时诞生,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人们一直沉浸在经验主义中并没有理论支撑,但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起语言学家们注意到此领域的科学研究价值,不断地从实践向科学理论浓缩凝练,赋予翻译以正确、深刻的理论体系。 随着在一次次实践中的不断深入,众多语言学家为寻求翻译的本质为其下定义。对于“翻译”这个词,人们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应该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定义。但是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转换活动,语言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把翻译的定义加上了“等值”、“等效”、“替换”、“完整”等词语。苏联的费道罗夫首次提出“等值”理论,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了翻译的定义,认为“转换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并且语言是特定情境中至少有两人参加的一种活动,转换是翻译存在的前提,转换的对象是整个语言系统。黄忠廉的《翻译本质论》中指出翻译的本质特征的其中之一是翻译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求“似”的活动。最后一条中“似”也体现了“等值”、“等效”理论。 这些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反映了语言学对于翻译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虽然这些定义有狭隘、不足之处,它们把不忠实、不全面、不对等的翻译都排除在了翻译之外,但也确实为后来之人的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二、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的过程是怎样的? 根据上文所述,翻译活动是一种转换活动,奈达提出这种转换活动分为三步,即:一、分析原材料;二、寻找原语和接受语的对等词;三、最妥善地组织成译文。其中分析原语材料时,如果原语材料是口语,那么所有的语言信息都必须考虑进去:语调、连音、词的重读、手势等辅助特点。最后妥善地组织成译文时,奈达提出:(1)要考虑接受语(指译语)的文化背景;(2)要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情况。黄忠廉在书中提到翻译的动态过程为先解码再换码最后编码形成译文。将这一过程转化为通俗的说法,首先通读理解原文,重点是要读懂,然后用译入语重新组织语言,在这里要忠诚、准确,同时也要使译入语读者一读便解,最后一步虽然在这一程序中没有体现,但是校对这一步也不可忽略。以上便是狭义的翻

语言学 翻译

语言学翻译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领域,它涉及研究语言的结构、使用、发展和变化等方面。语言学家通过分析语言的音韵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层面来理解和解释语言的规则和特征。 翻译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译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翻译的目标是使得被翻译的文本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和意义。 翻译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重要的步骤。首先,翻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以确保他们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然后,翻译者需要运用他们的语言学知识和技巧将原文转换为目标语言。这包括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根据目标文化的习惯和惯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调整。最后,翻译者需要对翻译的文本进行校对和修改,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翻译在今天的全球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商业和贸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政府间合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转换语言,而是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各种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翻译也逐渐崭露头角。机器翻译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尽管机器翻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它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翻译。人类翻译者具有独特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含义和细微之处。 总而言之,语言学和翻译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它们共同致力于研究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翻译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不仅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也扮演着促进全球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角色。

翻译中的语言学知识

翻译中的语言学知识 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译者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语法、词汇、语义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到译文的逻辑结构、文化背景、话语策略等方面的考量。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语言学知识。 一、语法 语法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部分,翻译过程中的语法问题往往涉及词汇、句法、语态等方面。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原文和译文的语法结构是否一致。比如,当原文是被动语态的时候,译文也需要保留这个语态。同时,需要注意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完全一致,需要根据词汇和句子结构来翻译。例如,“I am hungry.”翻译成中文时,不能直接翻译成“我是饿的”,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我饿了”。 二、词汇 词汇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因为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有不同的词汇特点。比如,英语中的“cool”是形容词,可以表示凉爽或时

髦的意思,而中文中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词,需要根据上下文和文化背景来翻译。此外,在翻译专业术语时,需要注意词汇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在翻译科技类或商务类文章时,建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直译或模糊不清的表达。 三、语义 语义是指词语以及语句所传达的意义,在翻译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进行翻译。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比如,“rose”这个词可以是名词,表示玫瑰花,也可以是动词,表示上升。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来进行判断。 四、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将文化背景转化为翻译的结果。比如,在英语中有一个委婉语句“With all due respect.”表示“尊重您的意见”,而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翻译时需要注意文化转化。

探讨外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翻译

探讨外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翻译 外语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而语言学理论和语言翻译则是外语 教育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本文将探讨外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翻译,并分析它们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一、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语言学理论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对于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 语言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通过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到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根据语言学理论中的语音学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提高口语水平。 其次,语言学理论还可以指导外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同的 语言学理论对于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不同的解释,这也影响到外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例如,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而功能语言学则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语言学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差异。语 言学理论不仅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还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外语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差异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对语言学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语言翻译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语言翻译是外语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语言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意思转 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它在外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语言翻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在外语学习的初期,学生对于外语的理解和掌握可能

浅谈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浅谈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1.引言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涉及两种不同语言表达法转化的过程。翻译内容庞大,必须做到将翻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对翻译起指导作用。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所涉及的就是对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研究,这无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指导。 2.对比语言学与翻译 许余龙先生在他的著作《对比语言学》中给对比语言学作如下定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许余龙,2002)。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对比语言学,着重强调两者不同语言的相异之处。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有着太多的共性,首先,二者都涉及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其次,翻译研究与对比语言学研究都基于共同的对等基础;最后,两者都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中寻求共通之处。 3.对比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对比语言学在展开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时通常会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层面来论述,这同样适用于翻译研究。因此,本文试从这几个层面解读翻译中的相关现象。 3.1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对比包括词汇形态对比和词汇语义对比两大类(许余龙,2000)。在翻译中,要明确区分英语词汇形态丰富。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上也存在着不同,因此译者必须正确区分词义的褒贬,词义的概括范围等,从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正确的表达。比如汉语中人们常说车来了中车的表达是比较笼统的,它可以指面包车minibus,可以指出租车taxi,可见英语中描述车辆的词汇相比汉语来说是较为丰富的。 3.2语法层面 语法对比可以分为屈折形态学对比和句法对比(许余龙,2002)。英语的屈折

语言学知识与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关联

语言学知识与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关联 翻译做作一种交际过程,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必然涉及到目的语与源语 言的重构,为了更好地认识翻译的全过程及各个要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必须把翻译过程视为一种传播过程。在翻译中,这种传播要较为复杂一些,为到达信 息的交流与共享,这一传播过程需由信源,即通常所讲的译者来承当,译者翻译的过 程可看作是编码再解码的过程,那么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称作通过信道进行编码和译码,最终将信息送至信宿,即原系统符号系统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常讲的读者群。 以上是以传播过程比较翻译过程。那么如果将各个要素分解开来分析,从事翻译活动,或者说在翻译实践中,原文文本总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久以来,无论国内外,从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PeterNeark到我国著名翻译实践家张培基,都充分肯定文本中心论。EugeneNida曾提出:translatingnsistsinreprduinginthereeptrlanguagethelsestnaturalequivalenefth esendlanguageessage,firstintersfeaningandsendintersfstyle.他虽然从文本的形式跳到了读者的角度,但他的等效理论也仍是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的,因为他追求的是 译文文本读者应和原文文本读者反响相同。然而,由于不同的读者或译者都不是头脑 里如一张白纸开始接触原文文本的。他有着前理解,即一定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 情感经历,有着先有、先在、先识的前结构。这样说来,原文文本的中心地位就受到 了冲击。因此,在具体的英汉翻译实践中,它的作用应是建立在作者与译者对话交流 间的桥梁、纽带或者可以称作媒介。翻译是一种对原文的改写,而不是单调的复制与 再现。Nida放弃了翻译史上长期探讨的直译、意译、忠实翻译等传统用语,主张作为 翻译行为的对等的两种根本方向和准那么: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他认为:形式对等 和动态对等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对翻译接受语所达的目的性不一致。其中,形式对等 强调要注意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所谓形式对等,是指接受语中的信息应与原语中 的不同成分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希望到达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对等,并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原文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语言上的特点;它要求译文贴近原文的结构,这 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影响极大。而与此比照的动态对等,那么要求接受者和信息 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来的接受者和信息间所存在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所谓动态 对等,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在 动态对等翻译过程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对应。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引言 翻译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它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翻译研究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理论。其中,功能语言学途径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将探讨功能语言学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对理解翻译现象和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一、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功能。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实现交际目的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规则系统。功能语言学主张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语篇、场景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语篇分析和语用分析等。文本分析关注词汇、句法和语言结构等内部元素;语篇分析则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境;语用分析则研究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功能语言学可以揭示语言的多样功能和交际背景,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和翻译文本。 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1. 语言策略的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不同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通过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分析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比如,翻译家为了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含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汇、句式和语气。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策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家的意图

和目的,以及他们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时所做的选择。 2. 文化背景的分析 翻译研究中经常涉及到跨文化的比较和交流,而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理解和传达至关重要。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翻译家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3. 交际功能的分析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这种交际是基于语言使用者的共同理解和参与。功能语言学可以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和参与者的角色来揭示交际功能的实现方式。比如,当翻译一段对话时,通过分析参与者之间的问答、回应和信息传递,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对话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三、功能语言学途径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1. 提高翻译质量 功能语言学途径注重理解文本的功能和交际背景,可以帮助翻译家更准确地理解源语言的含义,并在目标语言中传达相似的效果。通过分析语言的功能和使用方式,翻译家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意义和目的,使翻译结果更符合读者的期望和需求。 2. 加深跨文化理解 功能语言学途径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交际功能,可以帮助翻译家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通过分析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方式,翻译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并在翻译中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调整。这有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 翻译有助于本国文化的发展。这一点,老一辈的翻译家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许多新字眼、新的句法就是通过翻译外文而产生的。在古代的中国文字中,哪有“沙文主义” (chauvinism)、“罗曼蒂克”(romantic)、“俱乐部”(club)、“盘尼西林”(penicillin)等词语?由于很多新的词语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某些事情,所以我们接受并运用了,有时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 ►同样地,英语中有很多词语(尤其是习语)也是源于外国语言,特别是西方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汉语中有部分词语也被译成英文,受到广泛的应有,并且很多已被列为正式的英语。例如英语中的“茶”(tea)就是由福建话音译为英语的。近年流行于外国的kung fu(功夫)和势将流行的wu shu(武术)也会逐渐被吸收进英语中去。 ►有些词语和习语由于用途广或意义佳,所以更可能从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之后,再被子译为第三或第四种语言。如英语中的sour grape来自希腊的《伊索寓言》,汉语又从英语中直译过来,成为“酸葡萄”,同样用来表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1.1 理论语言学与翻译 ►从全球的角度看,当代语言学的分支很多,带有“语言学”字样的学科或专业名称就有: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还有一些不带“语言学”字样的,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 一般把这些不带的称为理论语言学,那些带的称为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跟应用语言学的区分是不能反映当代语言学的特色的。这是因为所谓的应用语言学本身也有很多理论问题,同样理论语言学也有许多应用成分。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当代语言学比成一盏发光的灯:核心是语言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核心的外围是一些新兴分支如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进一步向外辐射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向大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是向社会,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三是向信息高科技,如计算语言学(包括机器翻译)、语料库语言学、语音识别与合成等。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跟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语言学家把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甚至把翻译学列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在众多的有关学科中,与翻译联系得最密切的莫过于语言学了。 早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刚刚兴起的翻译学科中就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语言学,希望在其中找到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翻译研究的理论及教学模式。对语言学的兴趣在当时是有道理的,现在也仍然如此。首先,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语言是翻译的原材料,因此一门说明语言行为的学科自然就应该可以为研究翻译的学者提供很多的东西。但是在那个时候,借用语言学模式也还有许多技术上的原因。40至50年代,语言学本身也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问,其标志是用严谨而高度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语言,结果是提高了语言学在学术界的地位。“科学”方式这一点正是近年来翻译学内部激烈批评的一个对象,语言学途径有时就被轻蔑地贴上“科学主义的标签”。然而在那个时期,努力跻身于科学性学科之列以确保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对语言学和翻译学显然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语言学在语言教学和词典编纂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 究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倡导以意义而非形式作为语言研究的中心,认为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形式是伴随着这个系统,用来体现意义的。可以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本质上是意义的而非形式的。语言被认为是一种意义潜势,该潜势同时体现了三种意义,即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ideational, interpersonaland textual)。同时它还关注语言外层次,即语境的研究。语言层次思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特征。其中表达意义的语义层及体现该层次的词汇语法层是研究的重点,而这也正是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拟从语义层即三大元功能层次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提供一些借鉴。 一、意义、功能与翻译 (一)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Roger Bell 在《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中将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试图构建一个系统的语言模式来研究翻译过程[1]XIII.他的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相当完整性的翻译理论研究框架……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说明了意义在翻译中的中心地位,又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阐述人类信息处理(特别是翻译)的过程。”[2]“此书可以说是近十年里国际译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3] 在翻译研究中,意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概念。Bell 确认了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交际意义(interactionalmeaning)和文本意义(discoursal meaning),并将这三种意义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联系起来。Bell 区分了三个重要概念:命题(proposition)、句子(sentence)和话语(utterance)。在这三者中,命题是最抽象的,与具体语言、语境无关。句子也是抽象的,但较命题次之。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