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篇1

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事实上,翻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为了更加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

(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

(2)Althoughhe has aged physically,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尽管)他人老(但是)心不老。

在例句(1)和(2)中斜体字下划线的单词“but”和“Although”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逻辑关系体现在汉语句子的括号中,这正表明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而我们中文习惯的表达则是省略了括号内的字词,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连接起来,连词介词都少于英语。

二、英语的末端开放与汉语的首端开放

汉语句式的展开是以中国人逻辑思维顺序展开的,通常是先叙述实物的外围环境和客观因素,然后再叙述具体事务和中心事件。英语句式则与之相反,除了个别的做定语的单词,多数的中心词都被置于中心词之后,凡较长的词语及累赘的成分均须后移至句末,有时必须使用形式主语来避免句子的头重脚轻的情况产生,由此造成句子结构头小尾大,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孔雀型语言”。

(1)狮子型语言

一棵树

一棵大树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花园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2)孔雀型语言

She is reading.

She is reading a book.

S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

She is reading a book 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in the classroom.

三、英语属于主语+谓语型,汉语属于话题-评论型

汉语属于话题+评论结构,是话题突出型的语言,英语属于主语+谓语结构,是主语突出型的语言。

(1)这里建大桥,我看行不通。

I don’t think it workable to build a bridge here.

(2)那所房子你们早该修了。

Youshould have repaired the house.

从上述两个例子下划线部分,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句话,“这里建大桥”是中文句式主要评论的话题,评论者的观点是“行不通”,而英语句式中的主语和谓语是“I”“think”,属于主谓结构;第二句汉语句式中的“那所房子”是该句中主要评论的对象,评论者的观点是“早该修了”,对应英语句式中的主语和谓语是“You”和“repair”仍然是主谓结构。

四、英语爱用静态词,汉语常用动态词

英语喜欢使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使用名词和形容词。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例如动词连用等。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把原文中表示动作意义的静态叙述转换成汉语的动态叙述。

(1)He is a goodeaterand a good sleeper.(名词)

他能吃又能睡。(动词)

(2)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and industrious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形容词)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动词)

从上面例句,不难看出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等来表达动作意义。认识英汉不同词类或用词倾向,这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很有帮助,能够使译文更加通顺、确切。

五、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汉语也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1)An idea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2)1949 saw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

(3)Wordsfail me!

我(吓得)就是说不出话来!

在(1)、(2)、(3)句中英文句子的主语分别是“An idea”“1949”和“Words”,汉语句子中的主语分别是“我”“新中国”和“我”,英文句子中使用的主语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抽象的实物或者概念作为主语,对应的中文表达则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并倾向于描述人极其行为或者状态。

六、英语多用被动,汉语多用主动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汉语表达被动意思的词有“被”“由”“让”“叫”等,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英译汉中往往译成了主动。例句如下:

(1)The result proved to be correct.

此结果证明是正确的。

(2)Seamless tubes without joins are made in various ways.

可用不同方法制造没有接缝的无缝管。

(3)This is one of those questions that don’t need answering.

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句(3)中,及物动词“need”后面接主动形式的动名词通常表达被动的含义,“answering”=“to be answered”,为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我们通常译为主动。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同时也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了解了这些英汉语言特点,我们在英汉翻译时就应当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形象性,同样使得译文也更加生动形象,真正达到翻译的基本标准“信、达、雅”,提高翻译水平的同时也为我们在四、六级翻译考试中提高分值。

参考文献:

[1]Joan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篇2

探讨英汉翻译技巧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英语很好,能看能说,但是下不了笔,译出的东西词不达意,逻辑不通,语法混乱,洋腔洋调。对翻译的方法缺少必要的了解。了解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实践,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技巧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决定性的作用。若原文理解不对,译文再漂亮也是徒劳的。首先要了解翻译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1、理解全文2、汉语表达3、核对润色。

一、理解全文

理解包括原文语法结构的理解和原文词义的理解。弄不清语法结构、不能准确的把握词义,是英汉翻译的两大“敌人”。英语语法结构通汉语相比更为严密,功能词远远多于汉语,英语句子是通过语法手段将词连接而成的。在翻译时,特别是翻译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有必要对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这样在翻译具体的语言项目时就能有明确的框架,便于安排。另一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翻译时要依据各种信息,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确切的意义。

二、汉语表达

汉语表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将原文所表达的信息传达出来。翻译时应该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站得远一些,摆脱原文的形式的束缚,灵活地用汉语将原文内容阐述明白。

三、核对润色

如果对原文缺乏深入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就容易出错,受原文用词与结构的影响,汉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英语式的汉语,译文读起来洋腔洋调。因此,翻译完成之后,必须认真检查核对,润色文字使译文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将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无非关系到两大要素词语和句子。

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一下英汉词语翻译和句子的翻译。首先,翻译表达的第一步是如何将英语的词语翻译成恰当的汉语词汇。几个大致的方法:确定词义、词类转换、增词法、重复法和减词法。

(一)确定词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差异较大。两种语言的词汇很难找到意义完全一一对应的。翻译时,首先要先确定词语在上下文中确切的含义。

1、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and all the teachers like him very much.他是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He is a student of physics and has published a lot of academic books.他是个物理专家,已经出版了很多部学术书籍。

英语中,studen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学者、专家”,而且两个词都是名词,翻译时就需要从上下文中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2、根据语法知识,确定词义:He bought three books in English yesterday.

他昨天买了三本英语方面的书。

Tom booked two tickets last week.汤姆上周预定了两张票。

英语中,book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但是两者意义差别很大。第一句中很显然是名词,应译为“书”;第二句中是动词,应译为“预定”。

(二)词类转换法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不能简单的把名词译为名词,动词译为动词,是经常需要词类转换的。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词汇中名词对,而汉语中动词多。在英汉翻译的时候,特别是翻译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时,名词转换成动词的情况非常普遍。

The little child gave an imitation of his mother’s talking.这个小孩模仿他妈妈说话。

2、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它们是用来表示词于词的语法关系,是组成语法结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词”。汉语中许多介词是有动词虚化出来的,许多介词兼有动词的词性,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正确处理这两类词。

The house is in repair.这个房子正在维修中。

3、英语形容词译成汉语动词:The following plan may become available during the next decade.下列计划在10年间可能实现。

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词类转化是比较灵活的,除了上面涉及到的几种情况外,其他词类间也是存在着相互转换的问题。翻译时要灵活运用。

(三)增词法

英汉翻译时,由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或者汉语语法的要求,英汉翻译时,经常需要增加一定的词汇才能使译文表达的意义完整、准确、流畅。

1、英语中有许多抽象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它们在汉语中的对等词同响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翻译时若把它们翻译成名词,有时就需要增词,是抽象名词的所指更具体些。

Her arrogance led to the failure of her first marriage.

他傲慢的态度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

2、英语中,时态是靠动词的变化或通过增加助动词体现出来的,汉语中,时态多是由助动词或时间副词体现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增词。

Some measures has been taken,but without success.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然没有成功。

3、英语中,“数”的范畴是由名词数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这一范畴基本上是由词汇手段来体现的,所以在翻译时,也经常需要增词。

In spite of the reasons, he still couldn’t escape criticism.

尽管他有种种理由,但仍不能逃脱批评。

有关翻译的论文选题范文

翻译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The Semantic Contrast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中英颜色词的语义对比及翻译 Chinese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Brand Translation 商标翻译 On Translating Methods of Numeral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中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Hea 广告用语的直译和意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 Mark into Engli 中文商标的英译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文化差异和翻译 Charactec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Adventisement 广告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Brand-Translation 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The Study on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and its Translation 广告语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中英文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电影片名的翻译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of Animal Idioms and Tran 动物俚语文化含义与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Terms 试论颜色词的翻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Concerning the Perfectio 《老人与海》译文比较-谈影响文学翻译完美性的因素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 从功能派理论角度看广告翻译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文化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in Cross-cultur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 The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 汉译英中的主位与话题 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On the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Chines 论连词再英汉翻译中的显性和隐性存在Approach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a Fu 从功能翻译角度看归化与异化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 论习语的翻译

汉英翻译论文

汉英翻译论文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英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英翻译论文篇1 浅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1.引言 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Hanvey,1986)。来自别国的游客常常会持有一些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同时持有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认知。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料的译者必须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跨文化意识是译者从事旅游资料翻译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讲,译者必须以游客为导向,同时牢记读者及游客的需求,尽量保留在目标文本中保留源文本的信息。 2.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差异 2.1 语言表达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在语言表达风格上也不尽相同。汉语旅游文本大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言辞华丽,文笔优美;表达上追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在描述旅游时,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逻辑严谨;行文简洁,表达直观;整体上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等方面的纯信息传递,并且信息准确、丰富、实用;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注意内外有别。倘若翻译时一味按汉语的习惯行文用字势必与英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格格不入 2.2 文化背景差异 旅游资料广泛地反映了旅游客体文化,即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历

英汉语言结构表达微观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结构表达微观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分类中存在不同,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英 汉语言结构表达微观差异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说话方式和习惯上会存 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大家在交谈中很自然地会跟随自己母语的说话方式,他们通常不会考虑如何说,而是脱口而出。与此同时,在听到对方说话时也习惯按照母语的的思维方式来接收并分析信息。 因此,非本族语者即使懂得如何使用非本族语的语法,能够发 音准确,掌握了相当丰富的词汇量,在同本族语者交谈时也会产生障碍,从而影响有效的交流。“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英语思维方式是直观,理性,逻辑性强。汉语的思维方式的特 点则在于整体把握,重视内在的联系。 一、两者之间的宏观差异

英语和汉语在语序分类中存在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言,是一种曲折语;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分析语。由于语系分属不同,在思维的表现方式上也体现出不同。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要比汉语的高。而且,常用被动语态句子,对于介词的使用也是十分灵活的。而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特点是句子短,没有主句的句子出现较多等。知道英语和汉语的源头不同,本质不同,对我们更好地分析这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很大的帮助,并可指导我们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2]. 二、两者在结构表达上的微观差异 (一)称赞和回答 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言语交际行为--称赞语(pliment),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都是一致的。它可以用来打招呼、鼓励、表示祝贺、致谢,甚至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等等。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称赞来达到奉承目的的人也大有人在。 (二)告别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参考范文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参考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对外贸易为中心的涉外商务活动已经深入到各个企业,汉英商务翻译在中国对外商务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商务英语合同翻译 【摘要】商务合同是规定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对合同文本翻译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该文基于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法和句法特点,分析了英语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提高翻译的准确性,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 【关键词】英语商务合同翻译原则 一、前言 随着国际间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和广泛,商务合同在国际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由于贸易有关方涉及不同的国家,起草与翻译国际商务合同就成为商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1.词汇层。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单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独立运用单位,所以正确理解和选择词汇是保证商务合同英语翻译质量的首要条件。商务合同有很强的法律兼容性。因而要求词汇专业性、正式、严谨、准确且简洁、明了。 (1)专业词汇。商务合同种类繁多,包括货物销售合同、加工装配合同、技术转让合同等,涉及贸易、技术、法律、农业等学科。而专业术语是用来确切表达科学概念的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们要求单义性,排斥多义性和歧义性,且都是固定的,不得随意更改。例如“collection”、“confirm”、“accept”、“tolerance”和“more or less”在普通英语中通常被译为“收集”、“确认”、“接受”、“承受”和“大约”,而在合同中,这些词则是商务术语,分别是“托收”、“保兑”、“承兑”、“公差”和“溢短装”的意思。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篇1 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事实上,翻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为了更加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 (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英文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英文翻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国家的人急于了解他国的文化,电影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为电影界迎来了春天。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本科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本科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篇1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初探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电影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国内的好影片介绍出去,把国外的好影片引进来,翻译是重要一环,而首先吸引观众的就是片名。片名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片名,要以传递信息和唤起美感为目的。在文字转移过程中,应切实保留原作的信息价值和美学价值。既要忠于原片内容,还要注意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针对目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有关理论展开讨论,同时提出了翻译片名的几种基本方法。 关键词:电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电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着整个作品的精髓。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佳译能够为影片锦上添花。对丰富国内观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翻译片名大多直译,形式与内容皆相似,朴实明了又贴切。但是片名的翻译也是语际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观众对象不同,文化和欣赏习惯也有差异,原语与译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有同有异。片名翻译时,也应深入理解影片的内容蕴涵和风格,揣摩措词用语,力求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的表层意义和联想意义,既要考虑对等,更要考虑到译名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 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 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 学研究。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 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 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 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20世纪50年 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 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 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 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对于英汉翻译的 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 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 互相促进。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 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 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 立一种整体性思维。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 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翻译 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 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二、原文本与译文本的交互解读 原文本一经生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各种读者解读下成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 哈姆雷特”的消费品。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则文本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惟有读者的阅 读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使文本价值得以实现。译文本的产生就是原文本蕴涵得到 复活的一个过程,译文本的产生同时是对原文本的“消费”,促成原文本价值的重新生成 和意义再现。译文本对原文本的意义即在于此:扩大或者新生成原文本意义。译者与原文 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译者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 解读的过程中有译者的前结构参与,这种前结构大大影响了原文本意义的重现:原文作者 将生活的客观信息内化于文本,译者在翻译之前先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自 己的前结构对原文本进行内化,但这次内化的主体是译者而非原文作者,由此不同主体所 作的“内化”经由不同文本载体产生出不同的文本接受。原文本意义和译者根据前结构而 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所以可以说,译者通过内化能扩大原文本的意义,使原文本意义更 加多样。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两种理论都强调读者阅读对文本的意义,认为读者也是

英语翻译硕士生毕业论文

英语翻译硕士生毕业论文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全面、忠实、流畅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翻译硕士生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翻译硕士生毕业论文篇1 浅议实用英语翻译 【摘要】本文探讨了实用英语翻译的理论和应用。 【关键词】实用英语翻译;看易写;模仿-借用-创新 1.实用英语翻译的定位 对于翻译的分类,有两种分法即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按照这样的分类,给实用英语下的定义是“应用文体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它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方梦之,2003:47)德国翻译理论家Mary Snell-Hornby将翻译分为三类: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普通言语翻译(General Language Translation),以及专门用途言语翻译(Special Language Translation)。(Mary Snell-Hornby,2001:32) 其中的普通言语翻译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用英语翻译,包括新闻、广告、电影、公示语翻译等。“三分法”对于促进实用英语翻译研究意义重大,以往学者都对文学翻译关注更多,“两分法”就是以文学翻译为重心和出发点的,将翻译分为文学,普通,专门之后,可以使学者平等地对待这三类翻译,促进它们共同发展,尤其对近几年来问题较多,亟待改善的实用英语翻译给予特殊的关注。 2.“信”与实用英语翻译 赵元任先生在《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中认为“信”是“翻译中的基本条件”,但是翻译中的“信”度受多种因素制约,“信”有很多幅度,如意义和功用上的幅度,直译和意译的幅度,必具的范畴,语言的音调等等。其中意义和功用的幅度即照字义翻译和按功用翻译,照字义翻译能说明原文说了什么,而按功用翻译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的工具,作为各种语言互译的翻译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是相对的理论。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篇1 公示语的英文翻译 摘要: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 旨在于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的内容。然而, 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以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中的体现为视角, 强调公示语的特点决定了其英译应重视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实现公示语的预期功能。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文化差异翻译原则 1、引言 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 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1]。罗选民、黎土旺对公示语进行界定,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所展示的文字, 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 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2]。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 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也日显重要。然而, 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十分严重, 误用、滥用现象到处存在,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盲目追求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以至于译文文本生硬, 达不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和效果。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外国游客, 为的是达到向其警示、告知、宣传的预期功能。其英译不是一种点缀, 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即如何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本同等的预期功能[3]。本文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以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中的体现为视角, 强调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英译应重视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应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实现其预期功能。 2、“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公示语翻译

关于英语翻译方向的论文范文

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英语 翻译,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翻译的论文篇1文化空缺与英汉翻译 摘要:不同民族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承载的文 化也不尽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多相 异之处,文化空缺就是这些差异的极端表现,它是一个民族语言 和文化与其它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的充分体现,这无疑增加 了翻译的难度。所以文化空缺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迁移,更是文 化的传播。 关键词:文化空缺英汉翻译 翻译作为人类最早进行的交流活动之一,一直在不同的语言 集团间沟通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翻译所起的中介作用,民族间才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语 言与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也 因此而更加受到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开

放性的特点。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交流思想和文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传播文化信息、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凸显。 翻译界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译意到译信息再到以文化为导向的翻译,正说明翻译实质是文化的翻译。如 Banet&ameacroagreatmanoungfriend,2Brightanddiigent, 3Doeceedingweintudie,4buttheareratherweainChinee, 5evencan’,the’athearenotinteretedinChinee 请看张培基先生的译文: Ihavecomeacroagreatmanbrightanddiigentoungfriendwhoha vedoneeceedingweintheirtudie,,theaidthewerenotinteretedintheChineeanguage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when,where,who,that,的一种表现。而英语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体现了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二价值观念的不同

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范文1 题目: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by Liu Xiao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Li Wentao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y 2012

Acknowledgements 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 Li Wentao, for his enlightening guidance, incessant encouragement and careful mo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patience and prudence, I could not have brought my thesis to its present form. Besides,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other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ir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courses which have benefited me a lo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all my friends who have helped me with my thesis. L. X. (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范例

外文原文(一) Savigny and his Anglo-American Disciple s* M. H. Hoeflich 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 nobleman, law reformer, champion of the revived German professoriate, and founder of the Historical School of jurisprudence, not only helped to revolutionize the study of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s in Germany and in other civil law countries, but also exercis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any of the most creative jurists and legal scholars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vertheless, tracing the influence of an individual is always a difficult task. It is especially difficult as regards Savigny and the approach to law and legal sources propounded by the Historical School. This difficulty arises, in part, because Savigny was not alone in adopting this approach. Hugo, for instance, espoused quite similar ideas in Germany; George Long echoed many of these concepts in England during the 1850s, and, of course, Sir Henry Sumner Maine also espoused many of these same concepts central to historical jurisprudence in England in the 1860s and 1870s. Thus, when one looks at the doctrinal writing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jurists and legal scholars in the period before 1875, it is often impossible to say with any certainty that a particular idea which sounds very much the sort of thing that might, indeed, have been derived from Savigny's works, was, in fact, so derived. It is possible, nevertheless, to trace much of the influence of Savigny and his legal writ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Great Britain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some certainty because so great was his fame and so great was the respect accorded to his published work that explicit references to him and to his work abound in the doctrinal writing of this period, as well as in actual law cases in the courts. Thus, Max Gutzwiller, in his classic study Der einfluss Savignys auf die Entwicklung des International privatrechts, was able to show how Savigny's ideas on conflict of laws influenced such English and American scholars as Story, Phillimore, Burge, and Dicey. Similarly, Andreas Schwarz, in his "Einflusse Deutscher Zivilistik im Auslande," briefly sketched Savigny's influence upon John Austin, Frederick Pollock, and James Bryce. In this article I wish to examine Savigny's influence over a broader spectrum and to draw a picture of his general fame and reputation both in Britain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leading Romanist, legal historian, and German legal academic of his day. The picture of this Anglo-American respect accorded to Savigny and the historical school of jurisprudence which emerges from these sources is fascinating. It sheds light not only upon Savigny’s trans-channel, trans-Atlantic fame, but also upon the extraordinarily *M.H.Hoeflich, Savigny and his Anglo-American Disciple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37, No.1, 1989.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2)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2) 推荐文章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热度: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3 浅议英汉语言对比 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 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 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 (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 (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 (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 (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

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 (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tiger)、老鼠(mouse)、老外(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而英语词缀一缀多义、多缀同义的现象十分普通。如“un-”前缀,它所表达为3种意思;词义①是 not,不、非,例unable;词义②是 opposite相反,对立,如unlock;词义③是 remove from,移走,如unmask。同时un-,dis-,ab-,im-,ir-这些前缀却都可表示否定。 英语构词法却可分为合成法(compounding)、派生法(derivation)、转换法(conversion)及截短法(clipping)。 1.合成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合成在一起,而构成的新词,如sun(太阳)glasses(眼镜)――sungl asses(太阳镜);backstroke(仰泳、反手击球),stockholder(股东)。 2.派生法即在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与原意略有变化或截然相反的词cloud-cloudy,happy-unhappy,snow-snowy,strength-strengthen。 3.转换法即把一种词性用作另一种词性的方式叫做词性的转换, 例1:Here is a suit for everyday wear. (动词变名词)这里有一套日常穿的衣服。 例2:Your support furthered my career. (副词变动词)你的支持促进了我的事业。 4.截短法,kilogram-kilo(千克)。 二、从英汉词类划分对比来看 词类指的是语言中间在语法上的分类。英语把词分成十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冠词和叹词;

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 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文是为大家整理 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探析英汉翻译陷阱 【摘要】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句子或词语 的表层结构与其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反。为了避免落入英语陷阱,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词句、语义应克服表面化的理解,也不能简 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望文生义;对中西文化差异也必须有 深刻的了解。只要对英语陷阱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便可避 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关键词】英汉翻译;陷阱;表层结构;深层含义 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必 须要注意的问题。在英汉翻译中,初学者往往从语法角度对英汉 两种语言做机械对比,有时还下意识地将词典释义不加斟酌,拿 来就用。在审查译文表达是否准确时,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母语思 维定势用作衡量正误的标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很容易造成释义 与原文真实含义的脱节,甚至南辕北辙,落入英语“陷阱”。

一、短语翻译中的陷阱 例子如下: 1、confidenceman 误译:值得信赖的人 正译:骗子 2、eeefromShanghai 二、给出的例句 TheittneartouchedthebacofherefahewoudbethegreatetanMa o,munitinvovedintotheiberationofwhoeChinahadgainedtheuthebo omfriendainhitudentear作为身兼解放全中国伟大事业及带领中 国共产党的合适的领袖,年轻的毛主席以自己学生时代的志同道 合者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石。应负责任的当事人最终受到了处罚。三个形容词,reintangetfortheo-caedHotRediberator,,nootherword, 如果翻译只达到“信”,这让人觉得这橡皮筋被拉扯得太过 费劲,且那么不自然,让业内人士一看就觉得动力火候欠缺,不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翻译是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范文一: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1 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 关键词:意境传递模糊语言 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浮想联翩,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模糊美,译者需要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原文的意境。 一、引言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和艺术经验。道家的本无之论和佛禅的空观是意境诞生的哲学前提,意境的提出受到了佛、道、禅的影响,美学正是在与宗教、哲学的区别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规定。(刘成纪,2006:87,92)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的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之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下过一个定义:“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1984:10)不少人认为文学翻译是以意境的传达和再现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意境的营造已属不易,而要在翻译中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烘托的意境就更是难上加难。“意境由意象群组合而成,它浑融诸意象,而超越于意象之和。”(吴战垒,1991:41)刘禹锡曾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