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翻译论文

英汉翻译论文

英汉翻译论文

翻译是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时的桥梁,起到沟通交流者思想的作用。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翻译论文篇1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当tongue和fire这两个背负着各自庞大意义集合的词语被嵌入A is B的基本语言框架(句型)中去时,两者的逻辑关系就通过“is”发生相互作用。“is”用来表示一种等值。所以从字面上看,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从听者对表述层的理解来看就应该推理为:“舌头是火”。“是”表明两个意义集合在某方面来说是等值的。然而,从上面我们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理解来看,它们显然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将它们之间用“is”连接后,进行常规的等值逻辑推理的是行不通的,于是从表述层上我们能够辨别出这是一个隐喻,从而完成隐喻理解的第一部分。当听者明确说使用的是隐喻式的言语行为之后,就要对隐喻所表达的真正意义进行推断,那理解当然就要进人二级阶段,理解该言语行为的施行性部分,即理解“说话人的思想的原始的,或内在的意向性”。

可以这样假设,如果“The tongue is a fire”是说给一位正受媒体指责的艺人听的,那么说话人可能含有一种同情或瞥告的意向。艺

人总是倍受媒体关注的,由于种种原因,媒体可能片面地、夸大地报道了某些事实,而这样的报道传播开来便演变成了某种绯闻和谣言,它们将或多或少地给艺人本人或其事业带来一些麻烦。这种语境为舌头与火的等值逻辑推理提供了一种可能:舌头―人类的语言器官―人的言语行为―媒体的报道―人们对报道的负面反应(绯闻和谣言)―给艺人本人或其事业带来麻烦(毁坏名誉或阻碍事业发展),火―会发光发热的化学物质―光和热过度会引发火灾,毁坏东西,甚至造成人员死亡,这样二者在毁坏这一功能上找到了相似性,逻辑推理就站得住脚了。“The tongue is a fire”的意思是大众对艺人的多种看法和言论中不乏绯闻或谣言,它们也许会攻击其人格,甚至会因为它们的存在,公司解除雇佣关系,或者没人敢请这位艺人演出。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说话者是在发出人言可畏的感叹,或是在告诫演艺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被媒体捕捉到后进行炒作,从而自毁前程。至此,听者才完成了对语言语行为的有效理解,导致了听者与说者的某种认同。

完成对隐喻的理解,必须经由一级理解(对言语表述内容的理解)到达二级理解(对言语者内在意向性的理解)。在同一语言体系中是这样,在不同的语言体系间也应该如此,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往。我们应该怎样操作隐喻翻译就不言而喻了,或保全源语隐喻,或进行译语隐喻替换,或使译语语言显性化都具有可行性,只要它能够帮助听读者完成意向性理解。

三、结语

虽然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人们的隐喻概念也时有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个学科领域的深人发展,翻译学以及在其抬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被不断地注人新的血液。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这扇新打开的窗户看隐喻翻译时,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隐喻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具有所有言语行为所共有的双重结构,基于此我们对它应有相应的双重理解,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导向某种认同”的理解。相信这种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解读隐喻。

英汉翻译论文篇2

谈谈英汉翻译中的神似

摘要:“神似”也叫“传神”。“神似”本为书画评语,自从被引入翻译学之后,一直奉为文学翻译的圭臬。傅雷翻译“神似”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诸于中国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是中国当代影响最为深远的译论之一,其核心是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本文首先介绍了神似说的发展过程,进而谈到英汉翻译中的神似问题,最后指出“神似说”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英汉翻译神似傅雷

一、引言

我国的翻译理论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罗新璋在《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曾谈到我国翻译体系的四个阶段:“1.古代译经的‘案本而传’;2.严复的‘信、达、雅’;3.傅雷的‘神似’说;4.钱钟书的‘化境’说”。[1]由此可见,“神似”在整个中国译论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中指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1961年1月6日,他在致罗新璋的信中,再次提出“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傅雷为繁荣新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神似说”已成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重要学说之一。

二、“神似”说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语言翻译理论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当数“神似”论。“似”指一种语言组织成文的材料不可能完美无缺地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成文材料,是翻译这一由两种语言及其代表的文化所构成的矛盾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衡量译本好坏的最高标准是看它能否译出原文风格[2],达到最佳近似度,要想将原文所载的各种信息全部转化到另一种文字中非得要有“神”。“神”即神韵、精神和风格。翻译不能求全,重在传神,“传神”也即“神似”。翻译的“神似”,顾名思义,“传原文的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3],必要时摆脱原文语言形式如词汇、结构、修辞等的束缚。

“神似”说的基本思想,并非傅雷首创,实则由来已久。1921年,茅盾在《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一文中首先提出“在‘神貌’

和‘形貌’未能两全时,到底应该重‘神貌’还是重‘形貌’”的问题,并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一文中进行了详尽阐述:“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只有些差异而保留了‘神韵’。文学的功用在于感人,(如使人同情使人慰乐)感人的力量恐怕还是寓于‘神韵’的多而寄在‘形貌’的少;译本如不能保留原本的‘神韵’,难免要失了许多感人的力量。”

1929年,陈西滢发表《论翻译》一文,提出了翻译中的“形似、意似、神似”三种概念。他是用美术创作与翻译比较,进而立论的:所以译文学作品只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信”。这不难明白,难明白的是怎样才能算是“信”。我们以塑像或画像来作比,有时一个雕刻师或画家所塑的,所画的像,在不熟识本人的旁观者看来,觉得很像了,而在本人的朋友家人看来,即可以断言它不是某人,虽然不容易指摘出毛病在哪里。这是因为雕刻师或画家专求外貌上一耳一目的毕肖,而忘了本人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活人。可是有时雕刻师或画家的成绩,连本人的家人朋友都说惟妙惟肖,而在艺术鉴赏者或善观人的眼中,还不是极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没有把此人那些不易见到的内蕴人格整体表现出来。只有古今几个极少数的大画家、雕刻家才能洞见主人翁的肺腑,才能见到一个相处数十年的朋友所捉摸不到的特性。最先所说的肖像只是形似,第二类超乎形似之上了,无以名之,我们暂名之为意似,到最后的一类才可能说是神似。

也就是说,肖像的“信”,可以分“形似、意似、神似”三种(引自陈西滢《论翻译》,载罗新璋编《翻译论集》)。陈西滢道出了艺术最高境界的真谛,他首次把“神”的概念与“似”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对神似翻译学整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四年后,林语堂在《翻译论》中说:“译文所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成的语意。忠实的第二义,就是译者不但须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译文须忠实于原文之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李健吾在《翻译笔谈》中也谈到“一个译本好是由于传神”。上世纪60年代,傅雷宣言式的深刻而明了的表达“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使“神似”的翻译主张迅速传播开来,并为翻译界普遍

接受。他总结了从严复提出“信达雅”以来五十年的翻译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包括了较“信达雅”更多的内涵,把翻译纳入了文艺美学的范畴。傅雷在翻译上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译文要“神似”原文的最高境界。

现代语言大师王佐良先生也认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还有比词对词、句对句的对等更重要的通篇的‘神似问题’”,并且还指出翻译“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4];刘重德的新标准“信达切”中的“切”就是风格要切近[5]。除此之外,郑振铎、傅斯年、朱光潜、朱生豪等也主张传神说,这些无不反映了翻译“神似”论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三、英汉翻译中的神似

英汉翻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语际转换过程,它包括在各个语言层次上进行的各种语言现象、各类表达手段和叙述方式的语际转换。所以要期望译文与原文“等值”或“等效”只能是一种理想,尽力使译文与原文相“似”倒是切实可行的(古今明,1997)。这种相似就有形似和神似之分。形似是指译文表达的形式和手段与原文相似;神似是指译文表达的内涵、意境和风格等方面与原文相似。英汉翻译要想重现原文的“原汁原味”,就得从“形”和“神”两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傅雷在主张“神似”的同时,对他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主张作了说明。他在致林以亮的信中指出:“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中文。”“风格的传达,除了句法以外,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传达。”后来又指出:“节奏和tempo,当然以原作为依归”,这里都强调了保持原文句法和“形似”的重要性。罗新璋曾指出:重神似不重形似这个提法,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似于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似。”

“实质上,神与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神似形存,形为神体,神为灵魂,形为驱体。形与神构成一个灌注生气和灵魂的像活生生的人体那样的有机整体。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神

似与形似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从翻译实践的角度理解翻译的主张,应该是,依形写神,以形出神,形神统一。”由此可见,“形”和“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随意定,但离形不能得意,故传意不能遗形,意靠形表达,形不准,神将失真,形外之意是借原形来领悟的。因此,翻译作品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神形兼备”。

我们所熟知的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的那句话的翻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译文: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决不会从地球上灭亡。

这句译文成功地体现了原文中的三项排比,做到了形式上统一,内容上达意,充分展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这样的例子还有: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译文1: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但不能叫它饮水。

译文2:牵马河边易,逼它饮水难。

原文采用对比来加强语势,以产生令人心悦诚服的效果。译文1在形式上平铺直叙,缺乏原文的对比效应,在内涵的表达力度上也就大大逊色;而译文2采用了紧凑的汉语结构,保留了原文强烈的对比色彩,体现出原文形象风趣而又寓意深刻的特点。

四、结语

“神似”说是把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移植到文学翻译领域的产物,可以说是我国翻译界的独创,也是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独具的特点,是层次更深,要求更高的翻译标准。对译者的实践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4.

[2]Nida Eugene A.On the Arts of Transl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

[3]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A].杨自检,刘学文.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罗新璋.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9.

[5]王佐良.新时期的翻译观[A].翻译:思考与试笔[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17.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

Yibi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研 究 院别外国语学院____________ 专业英语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简汝梦______________ 学号 110405034 班级 2011 级 5 班 指导教师徐文英职称讲师_____ 教务处制表 年月日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Jian Rumeng 简汝梦 Supervisor Xu Wenying An Essay Submitted as a Partial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B. A. in English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ibin University May, 201×

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研究 摘要:英语是一种介词的语言,英语介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含义灵活,因此在翻译中是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种词类。在翻译时需要从其基本含义出发,密切联系上下文灵活处理。翻译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研究。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不难看出翻译目的论与英语介词的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的论的提出无疑为英语介词的汉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文拟从目的论的角度对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目的论对英语介词翻译的实用性。 关键词:英语介词;翻译;目的论

汉英翻译论文

汉英翻译论文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英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英翻译论文篇1 浅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1.引言 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Hanvey,1986)。来自别国的游客常常会持有一些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同时持有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认知。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料的译者必须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跨文化意识是译者从事旅游资料翻译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讲,译者必须以游客为导向,同时牢记读者及游客的需求,尽量保留在目标文本中保留源文本的信息。 2.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差异 2.1 语言表达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在语言表达风格上也不尽相同。汉语旅游文本大多使用描述性语言,言辞华丽,文笔优美;表达上追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在描述旅游时,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逻辑严谨;行文简洁,表达直观;整体上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等方面的纯信息传递,并且信息准确、丰富、实用;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注意内外有别。倘若翻译时一味按汉语的习惯行文用字势必与英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格格不入 2.2 文化背景差异 旅游资料广泛地反映了旅游客体文化,即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历

英语翻译论文

广州地铁英汉翻译考察 -------从中揭示的中英翻译问题 【摘要】当今有很多同学都觉得英语翻译很难,觉得很难去掌握,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去掌握,本人从地铁英语入手,希望可以总结出对大家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字] 考察中英翻译策略 今天在地铁里面进行英语翻译考察,获益良多,而且记录了里面的某些英语翻译以供研究.其实在地铁里面遇到的多数是一些比较短小的翻译,以下是本人遇到的一些小翻译。 Attention, please! The train is approaching请注意,列车正在进站.The train is bound for Sanyuanli. Don’t get over the yellow line. Please keep your things with you.不要越过黄线,保管好您的随身物品. Mind the gap. 小心站台间隙。 Lean on the door prohibited.禁止倚靠。 Cation!Risk of pinching hand.当心夹手。 This door would not open with the light on.灯亮时此门不开。 Don’t enter or exit the train when there’s a flashing light or warning chime.灯亮铃响时请不要上下列车。………………………………………………………………………………………… 在地铁里面遇到的这些翻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简洁明了,专业准确。好像我里面遇到的翻译:灯亮铃响时请不要上下列车。Don’t enter or exit the train when there’s a flashing light or warning chime.巧妙地引用了一个there’s就把整个翻译简化了,而且感觉还使整个翻译没有硬生生的,很符合英国人的讲话习惯,并没有“中化”。还有Please use the up/down stairs in the middle of the station to switch to Railway No.X. 从站台中部上/下台阶,换乘 1/2 号线地铁。这个翻译是值得提一下的,因为里面出现了一个平时大家使用很容易错的up/down stairs。其实,如果要翻译厕所在上层的时候,就不能用up stairs了,因为upstairs指的是当你在平地的时候,说的上层。地铁是在地下,用above level或upper level更合适。 地铁上遇到的英文其实还蛮少的,如果不注意去发现的话更少之又少。想找长一点的文章翻译还蛮难得。以下是从一篇幅比较长的英文中摘抄的:Lift up the cover, remove the seal and press the button in emergency. No handling, pull off the handler--open the door. Any illegal operater shall be punished accordingly. (紧急时开盖,紧急是拉掉铅封,再按下按钮。请勿擅动,拉下手柄——开门。任何非法操作按规章进行处罚。)此翻译连接顺畅,如果按着中文翻译出来的话就要懂得很多短语的运用,尽量简化,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标语嘛。最后的一个句子的 accordingly=according to the rules,但是更少人知道用accordingly,觉得翻译这门学问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还要多读一下英语文章多积累的。最后一个句子的被动语

有关翻译的论文选题

翻译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The Semantic Contrast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ir Tran 中英颜色词的语义对比及翻译 Chinese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Brand Translation 商标翻译 On Translating Methods of Numeral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中英数字的翻译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Headlines and 广告用语的直译和意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 Mark into English 中文商标的英译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文化差异和翻译 Charactec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Adventisement 广告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Brand-Translation 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The Study on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and its Translation 广告语的点及其翻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中英文翻译中颜色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电影片名的翻译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of Animal Idioms and Translation 动物俚语文化含义与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Terms 试论颜色词的翻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Concerning the Perfection in Literar 《老人与海》译文比较-谈影响文学翻译完美性的因素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从功能派理论角度看广告翻译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文化差异与习语翻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in Cross-cultural Vision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 The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hift 汉译英中的主位与话题 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On the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 论连词再英汉翻译中的显性和隐性存在 Approach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 Pe 从功能翻译角度看归化与异化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 论习语的翻译

关于英语翻译方向的论文范文

关于英语翻译方向的论文范文 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不可没,英语翻译,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翻译的论文篇1 文化空缺与英汉翻译 摘要:不同民族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承载的文化也不尽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多相异之处,文化空缺就是这些差异的极端表现,它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与其它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的充分体现,这无疑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所以文化空缺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迁移,更是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文化空缺英汉翻译 翻译作为人类最早进行的交流活动之一,一直在不同的语言集团间沟通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翻译所起的中介作用,民族间才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为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也因此而更加受到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开放性的特点。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交流思想和文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传播文化信息、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凸显。 翻译界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译意到译信息再到以文化为导向的翻译,正说明翻译实质是文化的翻译。如Bassnet & Lefevele就指出翻译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Nida亦强调译者的双文化能力。而在交流与翻译活动过程中,各民族由于语言文化异质性的客观存在,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交流的障碍。其中作为语言文化异质性极致体现形式的文化空缺现象更使交流者进入了两难的境地。为积极应对空缺现象带来的问题,促使交流与翻译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交流与翻译过程中逐步探寻处理文化空缺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翻译,在古时候叫做“象寄”或“通事”。《说文解字》里说: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 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事实上,翻译已经成 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 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 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 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 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 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为了更加 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 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 2Although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尽管他人老但是心不老。 在例句1和2中斜体字下划线的单词“but”和“Although”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逻辑 关系体现在汉语句子的括号中,这正表明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而我们中 文习惯的表达则是省略了括号内的字词,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连接起来,连词介词都少于 英语。 二、英语的末端开放与汉语的首端开放 汉语句式的展开是以中国人逻辑思维顺序展开的,通常是先叙述实物的外围环境和客 观因素,然后再叙述具体事务和中心事件。英语句式则与之相反,除了个别的做定语的单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 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 一词,在“have no time to 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 times are 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 met her several 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 cut cake{切蛋糕},cut wheat(割麦子),cut 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 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 ,割 ,剪”来搭配 . 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 wore a pair of sunglasses and a whitedress.”一句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完整版 (1)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如何处理英翻汉中的省略 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20095 学号:2009051431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6日

Contents I. Introduction (1) II. Literature Review (2) III. The Principles of Ellipsis (4) A. Omitted words must be useless and unnecessary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5) B. The meaning of the omitted words is implied in the test. (5) C. Omitted words are self-evident. (5) IV.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ellipsis (5) A. The Coh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Expression (6) B. The Coincidence of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6) 1. Ellipsis of Articles (6) 2. Ellipsis of Prepositions (7) 3. Ellipsis of Pronouns (7) a. Ellipsis of Personal Pronouns (7) b. Ellipsis of Impersonal Indefinite Pronouns (8) c. Ellipsis of Relative Pronouns (8) 4. Ellipsis of Conjunctions (9) a. Ellipsis of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s (9) b. Ellipsis of Subordinate Conjunctions (9) 5. Ellipsis of Rhetorics (9) V. Conclusion (10) Works Cited (11) Abstract

八篇医学论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八篇医学论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引言: 医学论文的翻译工作对增进医学探究的国际沟通和学术合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我在进行八篇医学论文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阅历。这八篇论文包括心脏疾病、癌症、药物治疗等不同领域的专题,旨在提高我在医学翻译领域的专业水平宁技巧。 一、心脏疾病的翻译 在翻译心脏疾病相关的论文时,我发现其中的专业术语和探究方法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分外晦涩难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尽可能选择简洁明了的词汇,并结合相关的图表来诠释观点,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二、癌症探究的翻译 癌症探究领域的论文屡屡涉及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开发。这些都属于前沿科研效果,因此,准确的翻译对于保证学术沟通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在翻译这类论文时,我会参考相关专家的意见,确保术语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同时,为了提高读者的理解,我还会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一些诠释性的注解。 三、药物治疗的翻译 药物治疗领域的论文往往包含大量的化学式和药物定名。这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分外困难,因此,在翻译这类论文时,我会尽可能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并提供相关药物的平凡名称,以便于读者的理解。 四、阅读背景资料的重要性 在进行这八篇论文的翻译前,我会事先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

了解探究领域的基本观点和进步动态。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探究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五、重视团队合作 医学翻译工作通常需要与科研团队进行紧密合作。在翻译这八篇论文过程中,我与作者和专家进行了屡次的谈论和沟通,以确保对于探究效果的准确传达。同时,我也从这些专家中获得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不息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和专业水平。 六、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 医学翻译中,屡屡会遇到一些专著名词和术语,翻译时需要依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能力进行灵活运用。在这八篇论文的翻译过程中,我不仅重视术语的准确性,还要让译文通顺地体现原文的逻辑和表达方式。 七、负责任的态度 作为医学翻译人员,我们肩负着传递科学信息和增进学术沟通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务必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周密的态度,在翻译过程中,要经过再三的校对和修改,以确保翻译文稿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结论: 通过这次八篇医学论文的翻译实践,我收获了浩繁珍贵的阅历和教训。同时,我也意识到医学翻译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它在国际沟通和学术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将继续不息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宁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医学探究的进步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呼吁对医学翻译的重视和支持,为医学探究领域的进一步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这次八篇医学论文的翻译实践,我深刻熟识到医学翻译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以及作为医学翻译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文翻译毕业论文篇1 英文翻译本质浅析 【摘要】尽管翻译是人类最早从事的智力活动之一,但是对“翻译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问题人们至今也没达成共识。实际上,译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翻译的标准问题、直译或意译的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同。笔者在拜读过一篇篇高论后,认识到对翻译本质的讨论集中起来涉及两点,一是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二是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前者讨论翻译的定义,后者涉及翻译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关键词】英文翻译定义性质 一、翻译的定义 许多人曾为翻译下过定义。卡特福德给翻译下的定义是: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Catford,1965)即“一种语言(译出语)的话语材料被另一种语言(译入语)中的对等的话语材料替代”。在这里,翻译似乎主要是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源语,一种是译语,既不讲翻译主体,也没有提到翻译过程,很难说它说中了翻译活动的实质。费道罗夫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手段忠实、全面地表达另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可以看出上面定义中的等值论观点来自费道罗夫的“忠实”、“全面”。在揭示翻译活动的本质方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没能明示翻译与其实活动的根本区别。其实,摘译、编译等活动都是翻译,因为上述活动都主要表现为语言间的意义转换。 在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上,威尔斯比以上二位又进了一步:“翻译是将源语话语变为尽可能等值的译语话语的过程”。(蔡毅,1995)这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 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 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 学研究。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 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 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 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20世纪50年 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 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 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 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对于英汉翻译的 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 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 互相促进。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 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 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 立一种整体性思维。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 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翻译 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 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二、原文本与译文本的交互解读 原文本一经生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各种读者解读下成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 哈姆雷特”的消费品。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则文本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惟有读者的阅 读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使文本价值得以实现。译文本的产生就是原文本蕴涵得到 复活的一个过程,译文本的产生同时是对原文本的“消费”,促成原文本价值的重新生成 和意义再现。译文本对原文本的意义即在于此:扩大或者新生成原文本意义。译者与原文 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译者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 解读的过程中有译者的前结构参与,这种前结构大大影响了原文本意义的重现:原文作者 将生活的客观信息内化于文本,译者在翻译之前先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自 己的前结构对原文本进行内化,但这次内化的主体是译者而非原文作者,由此不同主体所 作的“内化”经由不同文本载体产生出不同的文本接受。原文本意义和译者根据前结构而 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所以可以说,译者通过内化能扩大原文本的意义,使原文本意义更 加多样。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两种理论都强调读者阅读对文本的意义,认为读者也是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的工具,作为各种语言互译的翻译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是相对的理论。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篇1 公示语的英文翻译 摘要: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 旨在于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的内容。然而, 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以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中的体现为视角, 强调公示语的特点决定了其英译应重视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实现公示语的预期功能。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文化差异翻译原则 1、引言 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 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1]。罗选民、黎土旺对公示语进行界定,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所展示的文字, 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 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2]。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 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也日显重要。然而, 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十分严重, 误用、滥用现象到处存在,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盲目追求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以至于译文文本生硬, 达不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和效果。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外国游客, 为的是达到向其警示、告知、宣传的预期功能。其英译不是一种点缀, 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即如何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本同等的预期功能[3]。本文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以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中的体现为视角, 强调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英译应重视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应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实现其预期功能。 2、“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公示语翻译

英汉翻译中长句,难句的处理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英汉翻译中长句,难句的处理》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活动,语言之间的共性是可译性的基础,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则是翻译的主要障碍。翻译要克服的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的差异性。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发展过程也完全不相同,他们的次序差别也就甚大,或竟恰恰相反。在此论文中作者阐述了英语翻译的一个难点—长难句的翻译问题,分析了英语长难句存在的原因,强调了英语长难句翻译中应遵守忠实和顺通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介绍了英语长难句的翻译技巧—顺序译法、变序译法和分句译法,并且举例说明。 关键词:翻译句法语言语序. 一、汉英语言上的差异性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熟练运用语法并不一定就能做好翻译。在翻译作业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汉译英不免严重汉语化,英译汉却又不免出现”翻 译体”.也就是说,译文经常不合译文语言的规范,从而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传达.在许多情况下,毛病都发生在词序不对头,尤其是在复杂长句的翻译上. (一)汉、英语的语言特点 对英语学习者说,英语长句﹑难句的翻译不仅是学习的重点,更 是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掌握英汉语的语言特点. 英语特点:重形合。爱用关系词;惯用介词表动作;没有固定时序,即英语造句时常打破时间顺序;名词、代词用得多;主语出现多,等等。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If you know it would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 “主语——谓语”结构所属的逻辑范畴来自抽象思维,是西方人偏重的,是解析式的。它以各部分为起点,如果省去主语则不成句子,所以英语必须“形合”。

英汉翻译文献

2011届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系、部: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学生姓名:吴龙军 指导教师:罗雪莲 职称:教授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本0703班 学号:410070331 2011 年6月 PLC control technology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is in the program controller and microcomputer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relay conventional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cep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PLC in industrial control more and more widely. PLC produced so far only 30 years since the history, but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become the contemporary industrial automation, one of the main pillar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future, PLC technology and robots and CAD/CAM technology will becom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tied, since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new industrial control device of PLC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n importance and universali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utomation, namely to PL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reli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iscussion. 1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LC PLC is in the program controller and microcomputer controller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relay conventional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cept. Broadly speaking, PLC is a computer system, computer has stronger than average of industrial proces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output interface, and has become the basic device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PLC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machinery,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automobile, light industries, has basic replaced traditional relays and contactor logic control. Use PLC to control the system reli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its than mere relays and contactor controlling is greatly increased. In computer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PLC general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vices. It will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system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ogether, high reliability, flexible gm, easy to programming, use convenient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in the industrial automatic contro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been widely used. 1.1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and PLC contro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field, PLC as automatic control, to become the most of the automation system, but also to the equipment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control has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special changes. The use of PLC control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relays, compared th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n operation, control,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and other aspects have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本科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一种手段。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英文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本科毕业论文英文翻译篇1 浅谈翻译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影响 摘要: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文化的差异。英汉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哲学和思维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指出翻译之本就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翻译思维最重要的是文化思维。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影响交流 Abstract: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Due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Region and Tim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ends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philosophy and think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lies in the cross-cultural barriers, translation thin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thinking. Key words: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ffect Exchange 引言 翻译,英文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一种手段。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如何在快节奏的国际交流中,如何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准确地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学翻译过程”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英语句子成分的省略及汉译” “文学翻译中隐喻的传译” 一、选题范围 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 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 3、翻译与语文学。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 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 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 7、译者风格。 8、翻译与美学。 二、选题方法: 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写出几本甚至几十本专著,因此大家从上述方面可以选出一个写作的范围。缩小选题范围:首先是广泛浏览上述各有关方面翻译研究资料,以确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且有话可说,这是缩小范围的第一步。然后在自己感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