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摘要

探讨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8例严重烧伤病人,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视情况给予饮食,一般于伤后第4天行静脉高营养治疗,并视病情需要间断输新鲜血浆,给予其营养支持护理,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全过程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而且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6天,最长82天。结论,对严重烧伤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包括胃肠道营养和静脉营养支持,由于烧伤患者的胃肠道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两种营养支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患者体内的营养供给充足,增强其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临床效果;肠内外结合营养

Clinical study of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intestines nutrition support inside and outside Zhang Guangxia. People's Hospital of Pi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 Pizhou 221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ation of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using i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Methods Selec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28 cases of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and 2014 "Kunshan catastrophic explosion" in 16 patients, a total of 44 cases. Early use of enteral nutrition for patients, and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full enteral nutrition. Results Patients with wound healing, and the body of negative nitrogen balance corrected, such as time,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burn, take some enteral nutrition at early stage, the infection period take full enteral nutri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ody, clinical 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Large area burn;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linical effect; Im inside and outside combination of nutrition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身体大面积受到创伤,暴露于空气之下,引起机体产生免疫防御机制[1]。免疫防御机制的启动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大量

消耗机体的营养。积极对病人进行营养支持,不仅有利于伤口愈合,恢复抵抗力,同时也能防止病人出现其他不适症状[2]。为探究哪种营养支持方法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更好,选取我院2012-01至2015-06期间28例及2014年笔者参与“8.2昆山特大爆炸事故”救援16例病人,共计44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探究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大面积烧伤病人及28例及2014年笔者参与“8.2昆山特大爆炸事故”救援16例病人,共计44例,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7.2±5.1)岁。入选条件:⑴患者烧伤总面积占身体总面积31%以98%以下;⑵患者三度烧伤面积占身体总表面积达到10%至75%以下;⑶需要进行营养支持;⑷患者在受伤后到住院治疗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小时;⑸没有其他胃肠道疾病。对比一般身体各项情况,在统计学研究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在患者大面积烧伤的早期即患者出现休克的时期,采用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在营养的早期,患者肠鸣音尚可的情况下,尽早为患者进行部分肠内营养,进行周围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瑞素(华瑞公司生产)。根据患者情况,计算出患者每天所需要的各个营养成分的含量,并根据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开始时从每小时20ml进行输入,最大每天输入量不超过2000ml,若患者情况恢复则以每小时20ml增加输入量,必要时输入血浆防止患者贫血出现,疗程30天。

当患者进入感染期时,逐步过渡为采用全部肠内营养支持,在烧伤入院的一周之内,要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使患者的每日实际摄入量与计算所需摄入量基本一致,这个时期随着患者的逐渐恢复,每日摄入量逐渐增加到每天1400毫升左右。

一周之后,若患者身体恢复良好,进入恢复期时,尽量尝试让患者通过自己经口摄入,这个时期要鼓励患者经口自行摄入,这时仍需要一些营养粉剂来支持患者,选用安素肠内营养粉剂(荷兰生物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按照使用说明,以6勺安素粉溶于200毫升温水的比例进行输入。同时,开始可以从流食等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物质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状态直至患者恢复正常人的饮食状态。

1.3 观察指标

⑴记录患者的身体创伤面的愈合情况;⑵记录患者体内负氮情况的改善结果;

⑶观察记录患者营养支持疗法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各项指标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指标间比较,对于计量类型的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通常使用百分率(%),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烧伤的愈合情况

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后,身体机能都得到了恢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伤口恢复情况来说,患者的愈合速度(45.3±7.9)d,明显的缩短了愈合时间,与以往单纯一种营养支持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负氮情况的恢复

由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代谢水平加快,营养大量消耗,患者处于一种负氮平衡状态。患者负氮情况的改善,体内氮含量达到正常的时间为(20.3±7.1)d,对于患者机体水平的恢复大有裨益,也与我院以往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营养支持相比有统计学上的优势(P<0.05)。

2.3 不适症状的发生

营养支持疗法期间,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如肠源性感染,应激性溃疡及肠外营养置管等,明显少于先前单纯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营养支持的发生人数。统计学显示,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情况越来越多,由于火焰,电力,化学药品等因素造成烧伤烫伤在医院越来越常见[3]。大面积烧伤作为烧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积极挽救病人的生命十分重要。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体表大片皮肤损伤,病人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处于一种新陈代谢极度旺盛的阶段,这个阶段病人消耗极快,如果不能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那么病人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4]。营养供应不足的形成,一方面对于病人伤口的愈合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患者营养的缺乏,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其他情况,这对于病人病情的恢复都是不利的[5]。在此情况下,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应及时做好病人的营养支持,对于病人身体的恢复,改善病人愈后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对于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主要有两种方法,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法各有其优势,选用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有利于病人恢复。研究显示,由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存在高代谢的情况,肠内营养能够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高代谢的情况,能够保护肠道正常功能。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有很大益处,虽然并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供应,但是较早进行肠内支持治疗对于胃肠道有很好的保

护作用,防止出现胃肠道反应,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本次研究就肠内外营养支持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对于病人都有十分确切的疗效。在烧伤的早期采取部分肠内营养,在感染期过渡为完全肠内营养,逐步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这样有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这样减少肠道菌群移位,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早期积极进行肠内营养减少应激性溃疡及肠外营养置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赛圣,程丽霞,闫宏伟等.6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肠外营养治疗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2):725-725.

[2]刘彩虹.大面积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3,01(1):101-101.

[3]王国梁.特重度烧伤病人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10(10):143-144.

[4]高彩宏,曹利琴.严重烧伤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措施[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4):69-70.

[5]陈伟.特重度烧伤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D].中国医科大学,2012.DOI:10.7666/d.y1299998.

医护人员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注意的几个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619268264.html, 医护人员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冷晶钟秀宏魏秀梅丁帅芳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 在所有的创伤发生过程中首先表现为应激反应。由于创伤可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活性增强而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同时,创伤可使机体动员储备的营养物质以提供对能量的额外需求,这易导致机体营养代谢障碍。一般而言,烧伤越严重,发生营养障碍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不良的程度越重,若不及时补充,病人可在短时期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创面愈合迟缓、全身性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营养支持治疗是烧伤患者的重要环节之一。 1 注意烧伤患者易发生营养代谢障碍 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可能发生多种营养物质损失而导致各种能量耗竭并存的情况并可能持续数周。尤其在重度烧伤的患者比其他创伤出现的高代谢状态更加显著并且持续时间更久,严重烧伤患者基础代谢率可增加100%,蛋白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均加快,分解代谢速度超过了合成代谢速度,造成负氮平衡。重度以上烧伤是指烧伤总面积为30%TBSA以上的烧伤,有研究发现严重烧伤除创面局部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外,全身远隔部位的微血管通透性也增加,大量循环的血浆样成分外渗到组织间隙、转移到细胞内(离子、水分)和从创面渗出。有研究报道,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33%时锌的排出超过正常人的2倍,而烧伤面积在34%-77%时,排出率将达到正常人的5倍左右。同样,烧伤面积越广丢失的氮和钾就越多。高代谢状态可增加维生素的转化,同时促进组织利用维生素。因此,应适当增加水溶性维生素C、的供给量。患者由于疼痛、睡眠障碍等原因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营养素吸收和补充困难。组织修复需要的物质量增多,如蛋白质,锌、铁、铜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大量消耗和补充不足将进一步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并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严重的烧伤患者提供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将有助于其康复。 2 注意烧伤后不同阶段营养支持 2.1 休克期烧伤后1-2天内患者应激反应严重,此时以静脉补液纠正休克治疗为主,又由于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正常的机械、免疫、生物屏障,减少肠道细菌移位,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肠内营养可促进肠蠕动和肠腺分泌及肠道营养激素的释放,增加肠道血流,改善肠道缺血缺氧状态,增强肠道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功能,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更少而且表现更轻。对于大多数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利用率更高,但是因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第一篇: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摘自《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一)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集体抗病能力,从而影kcal/(kg.d)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二)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行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应配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6.1~8.3mmol/l)可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予以营养支持。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三)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 对于合并肠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经胃肠营养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 推荐意见:只要胃肠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取胃肠内营养。推荐意见: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静脉营养,或联合应用胃肠内营养。 (四)合理的热量供给是实现重症病人有效营养支持的保障。有研究表明:合并全身感染的病人,能量消耗第一周为25kcal/(kg.d),第二周可增加至40 kcal/(kg.d);创伤病人第一周为30 kcal/(kg.d),部分病人第二周可增至55kcal/(kg.d);大手术后能量消耗是基础能量需要的1.25~1.46倍;应激早期,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急性重症病人,能量供给在20~25kcal/l,这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病人能够接收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即所谓“允许性”低热量喂养;对于病程

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28例严重烧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加强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和创面感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ALB、PA均高于治疗前(P<0.05),创面感染发生率为3.57%。结论:加强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预防或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烧伤;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营养状况;创面感染发生率 烧伤是指光电、热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人体组织损伤,根据烧伤面积主要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烧伤,严重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30%,全身应激反应剧烈,机体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状态,若并发感染,机体消耗更大,同时机体及创面修复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加强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1]。正确的营养支持利于降低代谢消耗,维持患者器官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2]。除采取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外,合理科学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现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28例严重烧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4.58±6.41岁。本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医嘱行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 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控制营养液输入量和速度,调节 营养液温度,避免营养液污染,对鼻胃管进行妥善固定,防止鼻胃管出现扭曲、 折叠、受压等情况,注意观察外侧胃管长度,防止滑脱,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清洗,保证管内清洁,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每次口腔冲洗2次;预防误吸,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鼻饲时尽量抬高床头, 估计胃内残留量,每隔4h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胃内残留量>100~150ml, 应停止或延迟输注,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呛咳、呼吸急促,若 发生误吸则立即停止鼻饲,快速吸出误吸物。 1.2.2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帮助患者采取舒适、利于治疗的体位,控制营养 液输注速度,注意营养液的输注温度和保存时间,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顺序,加 强观察和记录,如水肿、尿量、皮肤弹性等,根据患者出入量、尿量等合理调整 输注速度,每日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清洁,保持导管通畅,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局部情况和患者全身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2.3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采用通俗易懂、温柔亲和的语言 告知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认知度,增强其治疗信心,日常 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动态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关心、疏导、鼓励、支持,恰 当运用同理心,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和创面感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营养状况主 要通过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 烧伤是由热力引起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烧伤后,由于应激反应引发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出现高代谢综合征,糖异生、脂肪动员、蛋白质分解及尿氮排量均加,出现低蛋白血症,若各种营养素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创面延缓愈合,机体抵抗力降低,使感染和各种并发症难以控制。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是肠外、肠内营养相结合原则,并加强护理,对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严重烧伤营养支持临床护理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严重烧伤的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日常护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一般护理 (6) 2.2. 休克期护理 (6) 2.3. 创面护理 (6) 2.4. 感染期护理 (6) 2.5. 头部烧伤的护理 (6) 2.6. 气道护理 (6) 2.7. 疼痛护理 (6) 2.8. 恢复期护理 (6) 2.9. 褥疮护理 (6) 2.10. 心理护理 (6) 3.营养护理 (10) 3.1.烧伤患者的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原则 (6) 3.1.1烧伤患者的代谢特点 (6) 3.1.2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 (6) 3.2. 胃肠内营养的基础护理 (6) 3.2.1 口服饮食 (6) 3.2.2 鼻饲营养护理 (6) 3.3. 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6) 4.参考文献 (6)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不仅会给皮肤和器官带来损伤,还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饮食方案、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以及禁忌食物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实现科学滋养,加速康复。 确定文章类型本文为指导性文章,旨在为烧伤患者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建议。 搜集相关资料在撰写本文之前,我们广泛搜集了关于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等资料,以确保本文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整理思路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我们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重要性和相关性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 烧伤患者的饮食方案 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的作用及摄入建议 禁忌食物和注意事项

撰写标题根据主题和结构,我们撰写了以下简洁明了的标题: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科学滋养,加速康复。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总热量摄入:患者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取决于其体重、病情和活动水平。一般情况下,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摄入20-25千卡热量。 营养成分比例: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应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其中,蛋白质对于伤口愈合非常重要,应适当增加摄入。 多次少量进食:由于烧伤患者的消化系统可能受到影响,建议采用多次少量进食的方式,避免一次性过多摄入食物,导致消化负担加重。烧伤患者的饮食方案针对烧伤患者的特点,我们推荐以下饮食方案:每餐食物种类:患者每餐应摄入主食、蛋白质食物、蔬菜和水果等。其中,主食可选择米饭、面包等,蛋白质食物可选择鱼、肉、豆类等,蔬菜可选择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等。 每餐食物分量:每餐食物的分量应根据患者体重、病情和活动水平进

烧伤患者营养支持

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及干预结果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及受伤的严重程度。严重灼伤的病人由于皮肤广泛破坏,体液大量流失,造成电解质的不平衡与新陈代谢的改变,导致体重下降,蛋白质大量损耗,使得病人对营养的需求大大增加。营养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营养障碍。 一、烧伤病人营养障碍:主要表现在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和免疫力低下等,临床可见患者消瘦、体重下降、创面愈合延迟、抗感染能力差。 二、主要原因 1、烧伤患者代谢率增高(严重病人代谢率可增加50~100%)、分解代谢旺盛; 2、创面大量渗出,使大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丢失; 3、患者消化功能紊乱,病人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和补充困难; 4、组织修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 三、营养支持:根据临床病程的不同调整营养方案 1、休克期:烧伤的最初1~2天内,患者应激反应严重,此期以静脉补液纠正休克治疗为主。由于休克,胃肠蠕动减弱,贲门松弛,此时不宜经胃肠道供应过多饮食,特别要限制病人的饮水量,防止大量饮水造成呕吐或急性胃扩张,可酌情经胃管予以少量肠内营养制剂(百普素、能全素、匀浆等等)以保护胃肠结构和功能,防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感染期:休克期过后,患者进入代谢旺盛期,此时创面坏死组织逐脱痂,易发生创面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感染。此期患者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改善高代谢状态,促进创面修复。可通过逐渐增加蛋白质和能量,改善负氮平衡状态。经口从流食(米汤、鸡汤、稀粥、等)---半流食(菜粥、肉粥、馄饨、面条、汤饺等)-----普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膳食。在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给充足条件下,尽量补给优质蛋白(蛋白质分动物性蛋白质:肉、蛋、奶、豆及豆制品;植物性蛋白质:谷、薯、豆、坚果等),使优质蛋白占全天蛋白量的70%左右。对经口摄食难以满足机体需要的,可考虑留置鼻---胃管,鼻----空肠管等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辅助。 3、康复期:创面大部分愈合,全身情况逐渐好转,继续予以上面的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患者痊愈。 该患者应用部分肠内营养制剂,进行简单介绍 乳清蛋白粉 蛋白质在烧伤患者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需要量与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呈正相关。蛋白质缺乏病人表现为消瘦、贫血、抵抗力低、创伤及疾病康复缓慢等,严重缺乏可发生低蛋白血症,表现为血浆蛋白水平下降。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营养角度看,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量和氮的摄入不足所致。目前临床习惯利用外源性白蛋白作为干预低蛋白血症的措施。当然,在严重烧伤病人中输入白蛋白可防止血液浓缩,水钠的丢失,抵消蛋白渗出导致的蛋白质缺乏。其实,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分解为氨基酸后,相当一部分将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摘要 探讨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8例严重烧伤病人,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视情况给予饮食,一般于伤后第4天行静脉高营养治疗,并视病情需要间断输新鲜血浆,给予其营养支持护理,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全过程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而且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6天,最长82天。结论,对严重烧伤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包括胃肠道营养和静脉营养支持,由于烧伤患者的胃肠道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两种营养支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患者体内的营养供给充足,增强其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临床效果;肠内外结合营养 Clinical study of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intestines nutrition support inside and outside Zhang Guangxia. People's Hospital of Pi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 Pizhou 221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ation of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using i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Methods Selec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28 cases of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and 2014 "Kunshan catastrophic explosion" in 16 patients, a total of 44 cases. Early use of enteral nutrition for patients, and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full enteral nutrition. Results Patients with wound healing, and the body of negative nitrogen balance corrected, such as time,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burn, take some enteral nutrition at early stage, the infection period take full enteral nutri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ody, clinical can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Large area burn;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linical effect; Im inside and outside combination of nutrition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身体大面积受到创伤,暴露于空气之下,引起机体产生免疫防御机制[1]。免疫防御机制的启动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大量

烧伤的护理常规

烧伤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征象。 2、评估烧伤的部位,深度及面积等。 二、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湿度60%-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中午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1小时。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体温、血压、心率及尿量,末梢循环,口渴的症状,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对于颜面烧伤的患者,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有无窒息表现,随时作好气管切开准备,严重烧伤的患者,应早期快速补液,根据尿量调节输液滴速。 5、创面的观察和护理:如创面出现水肿、渗出液增加、颜色转暗、加深,创缘下陷、上皮生长停止、腥臭、焦痂潮湿变色,

肉芽血管栓塞、组织变性坏死以及创缘出现炎性浸润都是创面脓毒症或败血症的征象,应密切观察,随时记录。对于采用包扎疗法的患者体温升高、创面疼痛加剧、持续性跳疼或烦躁不安者,均应及时打开检查。 6、呼吸道烧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有粘膜坏死脱落,易引起肺部感染;另外也可发生吸入性及坠积性肺炎。因此,患者应定期翻身,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俯卧位时,帮助患者拍背,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雾化吸入2-4小时一次。 7、压疮护理:重视压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必要时使用翻身床翻身。 8、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9、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并按要求做好静脉切开、套管针穿刺护理。 10、护理记录准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及创面情况。 11、康复护理: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瘢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病区内限制人流量,接触创面的物品均应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2、出现口渴症状时,不能大量饮水,以免水中毒,可少量

烧伤病人营养护理常规

烧伤病人营养护理常规 烧伤后,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营养储备大量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吸收和利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病人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的易患性增高、创面愈合迟缓,严重者危及生命。对于严重烧伤病人来说,烧伤营养的目的不再被认为只是饱腹的手段,单纯的补充或维持营养,更重要的是作为治疗措施,成为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达到迅速封闭创面,保护各组织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代谢,改善免疫功能,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活动,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营养评估】 烧伤病人的营养需要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烧伤面积、创面情况,伤前的营养状态,以及病人有无合并伤和全身感染而定。在计算营养素的需要量时,应先估算供应总量,再考虑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比例,以及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量。常用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 (一)营养需要量 1、热量计算公式:成人每天kJ=104.6kJ(25kcal)×体重(kg)+167.4kJ(40kcal)×烧伤面积%。大面积烧伤患者(>50%)按50%计算。 (1)糖类每日摄入糖类应占摄入总热量的50%~55%。

(2)脂肪每日摄入的脂肪应占每日摄入总热量的25%~30%。 (3)蛋白质正常人每日需要蛋白质0.8~1.0g∕kg。烧伤病人每日需补充蛋白质2.5~3s∕kg,蛋白质在总热量中应占25%左右。 (4)无机盐根据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补充。 (5)维生素烧伤面积40%以上的病人,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正常人多6~10 倍。 (6)微量元素严重烧伤病人在不能进食时需补充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以补锌离子更为重要。 (二)营养物的种类 1、胃肠内营养制剂: 胃肠内营养制剂主要为要素饮食,其特性如下:①高热量、高蛋白和各种氨基酸溶液,含有最佳的热量和氮的比例,一般为627LJ:1g。 ②消化后蛋白,不需肠道消化,在小肠上段可完全吸收,因此胃液、胰液、胆汁、肠液分泌可减少。③不含蛋白质和长链肽,抗原性小,很少发生过敏反应。 (1)种类:百普素能全素能全力。 (2)护理注意事项要素饮食使用方法应按说明书从低浓度开始,先增加容量,再增加浓度。这样既减轻静脉营养的负担,又避免开始即用高浓度可能并发的腹泻、胃潴留,甚至倾倒综合征。营养液应按无菌操作的原则配制,当日配制,即时冷藏,当日用完。 2、胃肠外营养制剂 (1)种类糖类脂肪氨基酸溶液清蛋白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烧

烧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烧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更新时间:2008-10-15 星期三 烧伤是由于热力、某些化学物质、电流、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损伤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骼、关节,甚至内脏。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可将烧伤分为轻、中、重、特重度烧伤。临床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的红、肿胀、血浆样渗出物、大小水泡、焦痂等;重症烧伤还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变化,出现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烧伤治疗方法主要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面处理、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等;在护理方面应郑重注意保护创面、尽力满足病人的生活和生理需要、预防并发症及做好心理护理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自我形象紊乱;(3)自理缺陷;(4)体液不足;(5)体温过高;(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疼痛;(8)睡眠型态紊乱;(9)有窒息的危险;(10)有发生褥疮的危险;(11)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12)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13)潜在并发症--感染;(1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15)知识缺乏:出院后自我护理知识。 一、焦虑 相关因素 陌生的医院环境。 对预后的顾虑。 疼痛。 经济因素。 家庭和支持系统。 治疗和护理措施:如烧伤的暴露疗法、困难的静脉穿刺及换药引起的疼痛等。 主要表现 忧郁、不安、丧失信心、压抑。 易激动、无耐心、易怒、哭泣,爱谴责他人。 失眠、易疲劳和虚弱感。 思想集中困难,答非所问。 护理目标 病人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一般应付机制。 病人的焦虑症状消除或减轻。

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经常与病人亲切交谈,了解病人焦虑的主要原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述。 提供舒适与安全的环境,使病人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 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焦虑表示理解。 向病人介绍烧伤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强调面对现实和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逐渐与病人一起讨论其病情与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让其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争取家属及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并提供经济保障,使之无后顾之忧。 遵医嘱交替使用止痛剂,并观察药物效果。 给小儿病人提供玩具及娱乐节目,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创面疼痛。 给病人以生活上的协助,如协助进食、大小便、保持创面及周围健康皮肤的清洁、舒适。 尊重病人的人格,勿以床号取代病人的姓名。 重点评价 病人焦虑的程度。 是否消除或减轻了焦虑症状。 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并能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护理。 二、自我形象紊乱 相关因素 烧伤治疗护理方法的特殊性。 因疼痛而致处于某种保护性体位。 与伤前的自我形象比较。 他人的评价。 与同伴比较。

创伤、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

创伤、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 (1)创伤营养治疗创伤(trauma)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创伤应激后机体出现一系列代谢变化,表现为静息能量消耗(REE)增高、高血糖、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分解增强、脂肪动员加快、负氮平衡和机体细胞总体水平下降。此外,肝脏合成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淀粉样A蛋白、铜蓝蛋白等)也增加。机体在创伤应激时会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细胞因子产生和代谢的改变,可有代谢亢进,蛋白质的净分解高于净合成,结果机体无足够的能量和氨源及其他营养素等来修复组织。 [营养治疗指针及支持途径] 1)可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NR≥3分者,应立即行营养治疗。 2)主要支持途径如下: A、经口摄食是首选途径 B、躯体和腹部严重钝器伤和穿透伤以及严重头部受伤而接受胃肠管营养治疗的患者,直接小肠通道是获得成功营养治疗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头部损伤患者由于胃轻瘫的关系,其胃内营养治疗可能最早要在伤后约3天或4天获得成功。这部分有小肠通道的患者能耐受小肠内营养治疗。如果早期肠管内营养治疗不可行或不能被耐受,则必须实行肠管外营养治疗。对于有腹部穿透伤和钝器伤及建立了小肠通道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在完成复苏并取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可以实行肠管内营养治疗。腹部创伤指数(ATI)评分较高的患者,特别是ATI>40分者,达到肠管内营养治疗目标比率的增加速度要减慢一些。另外,胃肠管损伤部位低于通道所在部位者可能要减慢管饲的增加速度,但不是直接小肠内营养治疗的禁忌证。严重烧伤患者在复苏期间要尽可能早地实行胃内营养治疗,以预防或尽量减轻胃轻瘫,如果推迟胃内营养治疗时间,特别是如果推迟到18h以后,则胃轻瘫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C、所有患者在受伤后不久,最好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完成复苏后,实行全胃肠外营养。在严重受伤的患者中,如果在第7d不能成功进行肠管内营养治疗,则必须开始行肠外营养(PN)。在受伤后第7d不能耐受其肠管内营养治疗目标比率50%以上的患者,必须给予实行TPN,但在患者能耐受50%以上肠管内营养治疗时,则必须停止PN。 [营养治疗原则] 1)总能量:中度至重度受伤或伤害严重程度评分(ISS)为25~30分的患者必须接受根据Harris-Benedict方程计算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5~30kcal或120%~140%预计基础能量消耗(BEE)的总能量。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 1.营养支持对烧伤病人的结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应优先考虑使用。积极的营养支持是针对烧伤后的高代谢,利于增加氮的保留、促进合成、增强免疫和加速创面愈合。 2.病人入院时即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重点在热量和蛋白质需求),并且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反复进行。营养需求可通过间接能量测定 仪测量或使用公认的公式进行计算。但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3.烧伤后热量和蛋白质需求增加,营养支持时应充分满足其需要,但也不能补充过多。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用于测算病人对营养物质需求 量的确切方法。至少已有30个公式被提出用于计算烧伤后病人的热量 需求,但都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目前认为,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的 方法较为可靠。考虑到物理治疗及伤口处理时的应激反应,应将测得 值增加20%~30%. 4.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烧伤后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补充足够氮量可 以改善烧伤病人的免疫功能,存活率也可提高,并且菌血症天数、全 身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短。 5.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可通过肠道完成。在小面积烧伤(<20%体 表面积),不伴有面部烧伤、吸入损伤、精神障碍或既往营养不良者,通过口服高热卡、高蛋白饮食,如热量密度为1.5Kcal/ml的EN制剂, 就可满足需要。大面积烧伤病人则难以通过口服提供足够的热卡和蛋 白质,因此应尽早开始EN,最好能于烧伤后24小时内开始实施。通常 可经鼻胃管或鼻肠管实施管饲。烧伤的严重程度将决定营养支持方式 的选择。由于手术、感染、大换药或其它并发症常可诱发胃瘫,使经

胃EN的实施受到了限制。此时应通过介入或内镜手段置入鼻肠管,然后行空肠喂养。 6.PN存在多种并发症(肠道功能障碍、脂肪肝、脓毒症、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前瞻性研究证实PN可增加重度烧伤病人的死亡率。因此,PN仅用于不能进行EN的病人。

探索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探索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探索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休克纠正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天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68例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36~82天。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灼伤;营养;I衄清蛋白;护理 随着大面积烧伤治疗水平日益提高,烧伤患者营养问题日趋受到重视,尤其是早期胃肠道营养,传统观点认为早期由于胃肠道黏膜因休克损伤,应当禁食。2000年,陈忠勇等提出了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这一概念。2006年,解伟光进一步提出零禁食的概念,即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不禁食,对烧伤早期胃肠道营养提出了全新的思路,期间国内诸多医疗机构也对烧伤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对68例严重烧伤患者加强了早期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9~36岁。其中汽油烧伤41例,热液烫伤24例,电灼伤3例。烧伤面积50%一85%,以深Ⅱ。~Ⅲ。混合伤为主。 1.2 方法 患者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视情况给予饮食,一般于伤后第4天行静脉高营养治疗,并视病情需要问断输新鲜血浆。以人院72 h的血液监测值作为对照(排除休克引起的血液浓缩致检验数值误差),与治疗2周后血液检测指标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严重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监测及营养护理.

严重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监测及营养护 理 摘要目的:监测烧伤病人的静息能量消,以了解烧伤后能量变化的规律。方法:>30%全身体表面积烧伤的病人21例,按切痂时间早晚分组,通过代谢车测定静息能量消耗。结果:静息能量消耗高峰维持在伤后7~21天,随创面封闭及愈合逐步减少。休克期切痂植皮病人术后静息能量消耗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病人。结论:烧伤病人伤后7~21天是临床营养治疗及护理的重点阶段,休克期切痂植皮及早封闭创面是降低高代谢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烧伤静息能量消耗代谢监测 The Measurement of Energy Expenditure of Severe Burn Patients Liu Cui-mei Xie Hai-yan Wang Shu-jun (Burns Institute of 304th Hosptital,Beijing,China,10003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nergy expenditure of severe burn patients.Methods:21 patients with burns over 30% of the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were monitored by cardiorespiratory diagnostic systems (Medical Graphics Corporation,USA) at patients' bedsides .21 adult males were assigned to two treatment groups.The clinical conditions an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but different in time of eschar excision and skin grafting.Results:With the increase in burn size,the REEs elevated correspondingly,and sustained to a peak duing 7~21 days postburn.The elevated REE would decrease slowly following the wound healing.Although an increase in REE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the patients with eacharectomy during burn shock stage had lower REEs than those with escharectomy after burn shock stage.Conclusion:In severe burn patients,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nutrition support during 7-21 days postburn.And escharectomy during burn shock stage contributes to decreasing the hypermetabolic response to burn injury.Therefore,the postburn dynamic orderliness of nutritious requirement for major burn patients will be mastered,then appropriate nutritious scheme can be adjusted by the REE value in time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的重要性 危重病包含急性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器官急、慢性功能障碍等,其代谢改变甚为复杂,虽有共性但个体差异甚多。总的来讲,它可以具有创伤后的代谢改变,也可以是感染引起的代谢改变;有营养不足的饥饿代谢改变,也有器官功能障碍带来的代谢改变。一个危重病人可以是以一类代谢改变为主,也可能有二、三类代谢改变,这给营养支持带来了困难。危重病人多呈高代谢状态,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也可以是低代谢率,但即使是低代谢率,分解代谢仍然高于合成代谢。危重病人中的绝大多数是高代谢,只有那些高度营养不良或器官功能不全的病人,机体内贮存的脂肪、蛋白质已高度消耗,难再有燃料供机体应用,分解代谢低,合成代谢更低。高代谢是由于机体对外来侵袭过度急性反应的结果。细胞因子TNF、IL-l、IL-6等引起神经内分泌改变,分解激素如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增加,出现了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分解,糖异生增加,但胰岛素的效应降低,出现葡萄糖耐量下降、血糖增高的现象,因而有大量氯的丢失,出现负氮平衡,脂肪廓清加速,急性时期反应物增加,代谢率可增加20%-100%或更高;营养底物不足,细胞代谢障碍,进而加重器官功能的损害,出现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这是危重病人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最终发生衰竭的一个原因。危重病人不单有代谢率增高,分解代谢增加,还有组织损害、生理功能受扰、免疫功能障碍等。为恢复正常状态均需有营养素参与调控,因此,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的作用不是单纯地保持机体的肉体,而是保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的代谢,参与生理功能调控与组织的修复,以促进病人康复。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的监测治疗过程中。 危重病病人(APACHEⅡ>10分)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营养支持。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病人的结局。一般危重病病人在入ICU后24~72小时即应开始营养支持。但是,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原发疾病不同、病程不同、病人的基础营养状态不同、受损害的脏器不同、医生对于病人营养支持的理念不同等,不同病人所得到的实际支持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危重病人的营养问题,传统的概念是基于考虑病人处于危重病状态,机体内各种代谢严重紊乱,临床医生希望给予其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来尽快纠正这种异常状态。但是,随着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应用的推广,特别是在严重创伤、烧伤、感染和手术后等高代谢状态病人的应用中,较高能量与营养底物的供给不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如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酸中毒、淤胆与肝脏功能损害、呼吸功能损害、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肠源性感染等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损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处于危重病状态者,其体内发生的高分解代谢改变是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与脂质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代谢紊乱的程度、应激因素产生影响的程度以及个体的反应等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并不能通过简单地补充多量的外源性营养底物来逆转。器官功能的维护与组织的修复有赖于细胞得到适当的营养底物,过高的能量补给可能加剧病人的代谢紊乱和高分解代谢状态,进而对危重病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基于以上对临床营养支持的认识,研究者们开始探寻更恰当的临床营养支持。 一、营养途径的选择 1.营养支持的途径 营养支持的途径主要有肠道内营养和肠道外营养两大途径。大量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证实,约80%的危重病病人完全可以耐受肠内营养支持;另有约10%的病人,可接受经肠外和肠内混合的营养支持;其余约10%的外科危重症病人,由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是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因此,关于营养给予途径的选择,应该首选肠道内营养,并且应该早期就开始营养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