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城师范学院刑法各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盐城师范学院刑法各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盐城师范学院刑法各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本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储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即非法吸储,有两种形式:一是个人、非金融机构或者非法的金融机构、无吸储资格而吸储的,二是合法的金融机构违反规定吸储的。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集资诈骗罪

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集资数额较大(个人集资数额1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数额50万元以上)的行为.

1.犯罪客体.出资人的资金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使用诈骗方法集资,数额较大。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或者在非法集资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故意,均构成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二者都以非法集资为外在表现形式,但同时又存在着根本区别:

一、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后者则的目的则是企图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进行赢利,在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

二、犯罪行为的客观手段不同。前者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后者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尤其是在吸收存款或募集资金的目的行为上并没有遮掩赢利的意图

三、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出资人资金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后者是国家储蓄管理制度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本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或者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以及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或者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及金融机构的信用卡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要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包括下列5种行为之一:

(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

(2)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3)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4)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5)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故意,且主要为直接故意

信用卡诈骗罪:

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5000元以上,或者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行为方式有4种: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3)冒用他人信用卡。

包括以下情形:

①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②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③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④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4)恶意透支。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限自然人。单位持卡人的实际持卡人实施本罪行为的,只处罚行为人和指使人.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是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或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或者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以及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或者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5000元以上,或者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

(1)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主要是妨害了金融秩序,而信用卡诈骗罪主要是非法占有为目的; (2)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诈骗并持有、运输伪造的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诈骗并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伪造空白信用卡的,同时触犯了前后两罪,由于两者存在吸收关系,应以后罪吸收前罪。

(3)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并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同时触犯了前后两罪,由于两者存在吸收关系,应以后罪吸收前罪。

(4)行为人为了利用信用卡诈骗而实施购买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同时构成前后两罪,属于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处罚。

(5)行为人与使用伪造的或者作废的信用卡诈骗者事前通谋,为其出售或者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应以后罪的共犯(帮助犯)论处;否则,应以前罪论处。

洗钱罪

本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或者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或者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和查处犯罪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通过5种方法掩饰、隐瞒7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即通过提供资金账户,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或者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

方式协助资金转移,或者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其中,“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包括:

(1)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2)通过与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现金密集型场所的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3)通过虚构交易、虚设债权债务、虚假担保、虚报收入等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合法”财物的;

(4)通过买卖彩票、奖券等方式,协助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5)通过赌博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赌博收益的;

(6)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入境的;

(7)通过前述规定以外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贷款诈骗罪

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达2万元以上的行为。1.犯罪客体。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有5种诈骗方法:(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限自然人。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行为.这两种犯罪在形式上都是剥夺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区别在于: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是单一客体,即侵犯客体为他人的人身自由;后者的犯罪客体一般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犯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2)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既可以作为方式,也可以不作为方式实施;而后者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

(3)行为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并不提出财物或者其他不法利益的要求,后者是为了威胁被绑架人以达到自己获取财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

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施报复陷害的行为.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即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诬告陷害罪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犯罪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

(3)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施报复陷害的行为,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有关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与人员告发,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引起司法追究的行为。

(4)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5)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报复;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侮辱罪与毁谤罪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毁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与毁谤罪在犯罪主体、侵犯客体、主观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两者的关键区别有以下两点:

(1)行为手段不同:侮辱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口头文字图画的形式,也可以是暴力的方式;毁谤罪的行为方式只能是口头或者文字图画的方式,而不可能是暴力的方式.

(2)行为方式不同:侮辱罪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具体真实的被害人的隐私来损害被害人的人格和名誉,但不可能捏造并散布事实的方法;毁谤罪则必须捏造事实,并公然散布这一事实为必要。

毁谤罪与诬告陷害罪

毁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收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两者的共同点都表现为捏造事实,而且毁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毁谤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并且向国家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告发或者采用了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行为;毁谤罪则表现为捏造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并向他人散布,但是并没有向国家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告发。(3)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目的在于使他人收到刑事追究;毁谤罪目的在于损害他人人格、名誉,而不是为了使他人收到刑事追究

妨害公务罪

本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三类人员的公务活动,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履行职责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合法公务活动。

公务的合法性要件有: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及形式合法等。

2.客观方面。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16周岁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有意对其实施暴力、威胁,使之不能或不敢正常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或者明知对方正在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而有意进行阻碍。犯罪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招摇撞骗罪

本罪是指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人民警察但不包括军人),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实施了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人民警察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警察的身份或职务。所谓“冒充”,是指不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人民警察身份。从司法实践情况来看,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具体表现为3种情况:(1)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警察;(2)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他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低级别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高级别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不构成本罪。

二是必须实施招摇撞骗的行为。所谓“招摇撞骗”,指行为人利用人们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人民警察的信任,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人民警察的身份炫耀并骗取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包括财物、荣誉、地位、职务、待遇、资格和女色,甚至还可以是他人(主要是妇女)的爱情等。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16周岁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具有骗取某种非法利益的目的。

3。伪证罪

本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刑事司法秩序,陷害类伪证同时包括他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刑事诉讼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4.窝藏包庇罪

本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窝藏与包庇犯罪分子行为之一,便足以成立本罪.

本罪的客体:司法机关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和刑事执行的正常活动。

所谓窝藏、包庇犯罪分子,是指两类行为:一是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如把正被追捕中的犯罪分子藏于家中,等风声过后,为其出资人,让其远走高飞。二是是作假证明包庇犯罪的人。这是指向司法机关提供假的证明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窝藏、包庇的对象是“犯罪的人”,即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不仅包括被法院宣告有罪的人还包括依法被追诉的人)。因此,窝藏、包庇一般的违法分子和已被免于刑罚处罚的人,不能构成本罪。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犯罪人本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刑法第310条第2款的规定:“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这里涉及窝藏、包庇罪与其所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所犯之罪的共犯之间的界限.窝藏、包庇罪是在他人犯罪以后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窝藏或者包庇,因而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然而,如果事前通谋而在他人犯罪后又予以窝藏或者包庇的,则构成共同犯罪。这里的事前通谋,是指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以窝藏或者包庇。如果只是知道作案人员要去实施犯罪,事后予以窝藏、包庇或者事先知道作案人员要去实施犯罪,未去报案,犯罪发生后又窝藏、包庇犯罪分子的,都不应以共同犯罪论处,而单独构成窝藏、包庇罪。因此,通谋与明知是有所不同的,通谋具有谋划或合谋的内容,唯有如此,才构成共同犯罪。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因此,行为人不知道对方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藏身之所或物帮助,或者不了解事实而讲了客观上有利于犯罪人的证词的,不能以犯罪论处(主流学说认为犯罪人的近亲属不能构成本罪)。

.

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

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

(1)犯罪的场合不同.窝藏,包庇罪可发生在刑事诉讼之前,之中和之后;而伪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之中。

(2)犯罪主体不同。窝藏包庇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3)犯罪对象不同.窝藏包庇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已决犯和未决犯,而伪证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未决犯。

(4)犯罪目的不同。窝藏包庇罪的犯罪目的是使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而伪证罪的目的既包括隐匿罪证,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也包括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追究。

5.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

本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

2.客观方面。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16周岁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行为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包庇毒品分子与包庇罪区别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的制裁的行为。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1、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常活动,后者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

2、包庇的对象不同。前者包庇的对象,必须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后者所包庇的对象,则是除上述犯罪以外的刑事犯罪分子。

1、贪污罪

本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便利,非法占有国有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复杂客体,其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的廉洁性是主要客体,公共(国家)财产所有权为次要客体.

2.客观方面.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职权和便利条件,且包括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便利;二是,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利用计算机等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三是,贪污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情节严重”是指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赃款赃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是贪污.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包括两类5种人员:一类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典№93及相关立法解释,具体包括4种人,以如前述;另一类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2、挪用公款罪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复杂客体,其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的廉洁性是主要客体,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为次要客体。

2.客观方面。有3个要点:

一是,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和便利条件。

二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其中对象包括特定款物。根据有关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等使用的;

(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三是具有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达5 000元以上(江苏:8 000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数额达1万元以上(江苏:1。5万元以上)、进行其他使用的数额达1万元以上(江苏:1.5万元以上)且超过3个月未还3种情形之一的结果。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特定款物的主体例外。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3、受贿罪

本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或者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的廉洁性,次要客体是国有单位的正常活动,在索贿的情况下还包括他人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有三个要点:

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既包括利用本人职务上主管、负责、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也包括利用职务上有隶属、制约关系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

二是,有4种行为:(1)索取贿赂,简称索贿,即行为人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凡索贿的,均不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件;(2)收受贿赂,即行为人对他人给付的财物予以接受。对此,应当同时以收受他人财物和为他人谋利为要件。(3)违规收费,或称经济受贿,(4)斡旋受贿,根据刑法典№388的规定,是指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包含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3个要件。

三是,受贿数额思较大或或有其他较重情节。“较重情节"是指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强行索取财物等情节。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在索贿中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其他场合同时具有为他人谋利的目的。

九论述题

1(一)本罪的概念

本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

2.客观方面。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故意。对行为主要为直接故意,对结果主要为间接故意。

(三)本罪的认定

1.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才入罪.根据最新司法解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指:(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2)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4)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规定,具体是指造成下列情形之一:(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

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2.本罪与其他相关犯罪。从№397—1、-2两次使用“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语可知,本罪是一般法,其他为犯罪为特别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的滥用职权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的滥用职权罪的要件,但符合本罪规定的,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本罪的处罚

1.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最新司法解释规定,“情节特别严重”:(1)造成伤亡达到前款第(1)项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2)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3)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4)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5)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二、玩忽职守罪

(一)本罪的概念

本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或者擅离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

2.客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或者擅离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3.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过失。主要是对结果是过失。

(三)本罪的认定

1.本罪与非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才入罪。最新司法解释采用与滥用职权罪一致的标准,但根据高检发释字[2006]2号规定,具体是指造成下列情形之一:(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2.本罪与其他相关犯罪。从№397—1、—2两次使用“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语,可知,本罪是一般法,其他为犯罪为特别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的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的,按照该特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不符合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特殊的玩忽职守罪的要件,但符合本罪规定的,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本罪的处罚

与滥用职权罪的法定刑相同,故从略.

徇私枉法罪

(一)本罪的概念

本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二)本罪的特征

1.犯罪客体.司法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刑事司法公正.

2.客观方面.两种起因——徇私情与徇私利,3种行为——(1)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2)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3)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3.犯罪主体.从事刑事立案、侦查、起诉、审判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非司法工作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勾结,共同实施徇私枉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徇私枉法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必须注意,3种行为的主体并不一致。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三)本罪的认定

1.本罪与非罪。本罪是行为犯,根据高检发释字[2006]2号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开始追诉:(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3)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较轻的追诉,或者使罪轻的人受较重的追诉的;(4)在立案后,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5)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6)其他徇私枉法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2.本罪与№305伪证罪。二者在客体、客观方面和主体等方面均有区别,关键是两罪的客观方面和主体不同。

3.本罪与№310包庇罪。二者在客体、主体等方面均有区别,关键是两罪的主体不同;当司法工作人员实施包庇行为时,关键看是否利用司法职权,利用司法职权实施包庇行为的,构成本罪,虽然是司法工作人员并实施了包庇行为,但与司法职权无关的,构成包庇罪。4.本罪与№385受贿罪.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另有牵连犯,本人主张想象竞合犯。(四)本罪的处罚

1.一般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实施本罪行为,同时又构成№385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期末复习方法(通用15篇)

期末复习方法(通用15篇)期末复习方法篇1 1、拟定复习大纲。明确自我的问题在哪,找到弱项,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每一天的复习资料,细化到章节、知识点,逐个击破,提高成绩。 2、回归书本。梳理章节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结合自我的习惯绘制知识点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便于查漏补缺,在知识点旁边总结典型习题以及经典延伸例题,做到知识了然于胸。 3、题型突破。对各章节常见的热点问题归纳练习,熟悉套路及常见的模型,比如:铅笔模型、猪蹄模型,遇见拐点就做平行线。学好这些模型相等于拿着工具箱考试,省去了推导的过程,又快又准确。 4、重视错题。对作业及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和诊断分析,找到错误的原因,更正答案,写出完整解答过程,明确自我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思路问题,有效复习,避免题海战术。 5、跟紧教师的节奏。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复习节奏,掌握教师提到的重点知识,重点章节,重点模型,掌握教师讲过的习题,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集中精力,高效复习。 期末复习方法篇2 1、明确方向抓基础。首先应领会教学大纲,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资料、教学范围、教学分量、教学目的与要求,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必须防止两个极端:

(1)防止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淹入题海的自由主义倾向; (2)防止把教科书看成是“圣经”,照本宣读以及炒剩饭式的形式主义倾向。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历次考试,基础知识所占分量大,往往失分多。 2、突出重点抓关键。复习资料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看,“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于重点资料必须要看清吃透,要抓住关键。 3、巧选类型抓训练。落实复习中的练习是靠经过解题这一途径来完成的,这就需要精选同类型习题以到达举一反、触类旁通的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可设计为填空题,亦可作为选择、计算题,这样不仅仅能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且能适应多种题型。 4、落实思维抓规范。每种类型题目都有自我独特的答题方式与要求,扎扎实实的练实吃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规范作答。 期末复习方法篇3 1、夯实基础,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立足课堂,打造高效。在复习课阶段,要以专题试卷为载体,精心规划时间分配,发现有疑惑的知识及时提出,夯实基础。 2、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复习的实践性。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除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运用必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题型仅有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 对于单选题,我们可用直选法、排谬法、排异法、排正法。 对于材料分析题,总体要做到三点: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最新8篇】

期末复习方案篇一 小学语文复习计划是为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孩子制定的一份小学语文考试前复习计划,这一计划针对小学阶段语文的重点,从考试的指导思想到孩子复习的重点内容,并详细的罗列出了复习中的重点,这些重点也是小升初考试上的一些侧重点,希望对广大学生在语文复习中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复习旨在考察检测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原 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让学生通过复习综合提高认知水平、理解能力。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词语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复习,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复习。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5)体会思想感情。 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 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 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3、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复习,也可以从命题 的形式来复习。 三、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

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紧张的期末考试将要临近,同学们都面临各个科目的复习,复习应有计划性、重点性、针对性,总体计划好每天的任务,然后逐步地完成。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期末考试注意事项供大家参阅! 1.要回归基础知识:到了最后阶段,不宜再复习所有知识点,把重点要深入掌握,争取不让自己会的东西再丢分,在保证拿到基础分的前提下,细化知识点。 2.做好查缺补漏:应该把做过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归类,对于自己不明白并且是考点的,不仅要注意而且要进行细致分析,不要放过任何可以拿分的知识点。 3.要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对最后阶段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4.注意一些应试技巧:在考前复习时,要总结一些技巧,并要梳理一下做题的思路。对于老师没画重点的科目,自己要对知识点系统总结,把握规律,找出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深度记忆(平时上课反复强调的地方)。

1.老师重点讲的知识、划分的复习范围要重点复习,同时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以求事半功倍。 2.重看书本、重做习题,这是理工类同学总结出来的复习方法。书中例题的解题方法以及公式、定理和推论的应用方法都必须引起重视。重做老师要求做的或平时做过的课后习题也很必要,因为考试时,老师有可能拿出一定数量的原题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听课效率。另外,还要注意归纳总结题目类型,从而出清晰的解题思路。 3.重视笔记、理解记忆。这适用于文、管、经、法的许多课程考试。许多考试题目会源自笔记,因此学生应学会使用好笔记。复习时要力争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考试时就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1.自信、毅力不可缺。 2.作弊心态不可有。 3.张驰有度。考前的几天时间要好好把握,这几天所形成的即时记忆将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发挥。考后应适当放松一下,然后迅速投入下一科的准备中。

期末考试总复习的阶段与方法

期末考试总复习的阶段与方法 第一阶段:全部学科的总复习 1、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你要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别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 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一览表和卡片,在以后的阶段复习中,只要不时地加以使用便可以了。 2、消除疑点 在完成了“整理”工作后,就应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大多是有关考试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理解深透,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开展相互讨论,必然大有好处。比如讨论中,你无法扼要说明问题,这就表明你对那个问题仍未彻底掌握。 第二阶段:全力突破弱科 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可以丢开不管。 1、重点在于做练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做练习,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习题集之类的书。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并参照有关的一览表。 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2、征服较差学科的方法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会好。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 复习这类学科,最好是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你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面对一门学科,你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以把了解的部分作一般的复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第三阶段:各科的重点复习 1、完善知识系统 首先,要把先前整理的知识系统一览表拿出来,再专心地看一看,将内容按顺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记忆的时候,光看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你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出来,在纸上默一遍。对总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顺藤摸瓜,按逻辑顺序充实,不必那么费劲就记牢了。 2、利用小卡片帮助记忆 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形象性的卡片也会让自己的记忆加深,小卡片看熟了之后,当大脑要调动这个知识点时,会习惯性地搜索到在哪张卡片的哪个位置,知识点也就跳跃了出来。 3、充分利用各种测试卷 考试的终极意义应该是发现不足,为下次努力指明方向。所以期末考前我们完全可以合理的利用考过的试卷来进行复习。 ①“马上写”:首先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正确的答案(包括过程,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其次把要求写出前一段学习中哪些知识的掌握存在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要求。 ②“认真析”:这一条最为重要,要对考过的试卷进行自我分析。包含以下要素: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一、概述 环境法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法律体系。它 包括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在复习环境 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这些原则旨在通过法律手 段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环境法中的主要法律文件 1. 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目标、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环境责任等内容。 2. 自然资源法: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包括土地资源、矿产 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 3. 生态保护法: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止生态系统退 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的一种评估,以评 估该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项目 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五、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需 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治理设 施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六、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另一大重点。在水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 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七、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新领域。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需 要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责任等内容。 八、噪声污染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噪声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噪声源排放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 相关知识。 九、环境监管与执法 环境监管与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在环境监管与执法中,需 要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与权力、环境执法程序 等内容。 十、环境公益诉讼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范文(16篇)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范文(16篇)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范文(通用16篇)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篇1 马上就要举行期末考试了,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1、能用钢笔书写端正、规范的汉字。会写200个要求写的字。 2、重点巩固课文内容,能背诵精彩的课文片断及优美的句子。 3、牢固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内容。 4、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以基础达标(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出篇幅适宜的作

文。学会给别人写信,掌握一般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三、复习措施: 1、突出重点,讲练结合。力求每节课都是快乐的,有趣的,让每道题都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 2、注意实效性,注意方法的渗透指导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 3、注意让学生在复习中多读书,多感悟,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4、同时多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复习内容与方法: 分类性复习。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 生字部分 1、会写课后生字表中200个会写的字,会认200个字。 2、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如沸—佛厉---历 3、课文中带出的多音字。 生词部分 1、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会写。 2、积累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词语。 3、按规律积累词语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题型和复习重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2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2题,共20分) 五、论述1题(共15分) 六、案例分析(每道15分,共30分) 简答题 1、冲突规范与准据法的各自定义与特点。 冲突规范的定义: 冲突规范,又称为“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是指在国内法或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该适用哪一国家法律或何种法律的规范。 冲突规范特点: 1、内容上,不直接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 2、作用上,对涉外民商事关系仅起到间接调整的作用 3、性质上,不同于实体法也不同于程序法规范 4、结构上,具有特殊的法律规范结构 准据法的定义 准据法,是指经冲突规范指引用来确定涉外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实体法规则。 准据法的特点 1.必须是经过冲突规范援引的实体法 2.是能够确定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 3.不是冲突规范逻辑结构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才能确定 4.不是笼统的法律制度或法律体系,而是具体的实体法规则

2、简述国际私法渊源的形式及地位。 形式: 国际私法的渊源具有双重性特点:既有国内法渊源,又有国际法渊源,且不同国家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一)国内法渊源 国际私法的国内法渊源主要有国内立法和国内判例两种形式。 1、国内立法 在国际私法发展史上,国内立法是国际私法规范最为古老的渊源之一。历史上,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分散立法式,即将冲突规范分散规定在民法典的有关章节中。 (2)专章专篇式,即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中以专篇或专章的方式比较系统地规定国际私法 规范。 (3)单行立法式,即以专门法典或单行法规的形式制定系统的冲突法规范。 2、国内判例 ①在英美法国家,判例构成其法律的主要渊源。在大陆法国家,法官原则上只受成文法律约束,判例对其并无法律约束力,判例传统上不构成法律的渊源。但是,随着两大法系的逐渐融合,判例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一般认为,判例不是法律的渊源,它仅对具体案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不能构成法院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 (二)国际法渊源 国际私法的国际法渊源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两种形式 (1)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缔结的调整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律规范,它只有经过国家认可才有法律约

期末考试复习方案优秀4篇

期末考试复习方案优秀4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盐城师范学院刑法各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盐城师范学院刑法各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本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储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即非法吸储,有两种形式:一是个人、非金融机构或者非法的金融机构、无吸储资格而吸储的,二是合法的金融机构违反规定吸储的。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 集资诈骗罪 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集资数额较大(个人集资数额1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数额50万元以上)的行为. 1.犯罪客体.出资人的资金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使用诈骗方法集资,数额较大。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或者在非法集资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故意,均构成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二者都以非法集资为外在表现形式,但同时又存在着根本区别: 一、犯罪的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后者则的目的则是企图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进行赢利,在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 二、犯罪行为的客观手段不同。前者的行为人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而后者则不以行为人是否使用了诈骗方法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尤其是在吸收存款或募集资金的目的行为上并没有遮掩赢利的意图 三、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出资人资金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后者是国家储蓄管理制度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本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或者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以及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或者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 1.犯罪客体。国家及金融机构的信用卡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要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包括下列5种行为之一: (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 (2)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3)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4)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5)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故意,且主要为直接故意

期末复习计划集锦15篇

期末复习计划集锦15篇 期末复习计划1 期末考试在即,期末复习工作相继展开,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成了老师们议论的重点话题。期末复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期末的总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全面的搞好期末综合复习,意义非常重大。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25名学生。三年级的课程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英语单词,在一定的情境中能说日常交际用语。三年级所学的知识是一些最基础的内容,对于一些有上进心的学生来说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对于那些学习懒散的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四年级23人,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考试成绩能达到优秀,但仍有三四个后进生,背单词背句型十分费劲,每次考试都处于不及格或是刚刚及格的状态。五年级有学生19人,由于基础没打好,所以一般学生虽然能够及格,但是很少达到优秀。有个别优异学生。剩下的七八个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每次上课都是勉强跟着听,一到自己背的内容就皱起眉头,后进生比较多。 二、复习目标 通过系统地复习,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所学的单词、句型,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总复习,让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面提高班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复习内容

1、每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型和本学期所学的歌曲。 2、常考的试题题型,包括听力部分的题型和笔试部分的题型。 四、具体措施 1、把好全体学生的单词关,每个学生都必须能准确认读出所学重点单词。 2、设计练习,把每单元的句型重点复习并巩固。 3、设计不同类型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辅导中下生,坚持做好课后的个别辅导。 5、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中下生的成绩尽可能地提高。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快地进入复习的状态。 7、及时做好检测和小结工作,以便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 8、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 五、关注“学困生”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2、坚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及时做好检测工作。 3、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后进生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 4、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恢复学习的自信心。 六、复习进度 16 周复习1—3单元主要是课文和单词 17--18周复习4—6单元主要是单词、课文和单元综合检测。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19篇)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19篇)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19篇)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篇1 自己复习,不能只给自己布置几本书或几道题就放手不管,而是要尽可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如果发现某一部分的内容孩子已掌握住,您就可以让孩子跳过这一段,复习下面的内容。如果孩子已经做了几道这方面的题目仍然出错,就需要您指导孩子加强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力度。 (1)及时复习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所以您指导孩子复习,必须要注意这个规律,让孩子及时复习。每天孩子从学校回来都学了一些新东西,您可以要求他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还可以告诉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 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您可以用问话的方式让孩子回答,比如今天的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孩子回答后,再进一步询问。比如孩子说学了两个生字,就可以说: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写给妈妈看好吗孩子不会写的话,就可以鼓励他再去看看书,然后写出来。如果不及时复习,时间一长孩子就忘记了,许多内容最后集中到一小段时间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2)分散复习 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您是让孩子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您不妨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孩子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3)交叉复习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1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 (4)多种方式复习

期末复习5个好方法_期末复习的高效方法

期末复习5个好方法_期末复习的高效方法 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而期末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之一,掌握好的复习方法,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期末复习5个好方法 通常,成绩一向都好的同学,当然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学习复习方法,对于平凡又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又想考出好成绩,该怎么办呢?复习是在临近考试阶段才发生的事,所以时间也比较紧迫,在这个时期还抱着住大而全的方法,显然是丢了西瓜捡芝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把复习做好呢? 1.抄笔记,抓重点:把成绩好的同学的笔记或书借来作记号或抄,有条件的笔记可以复印,一般考试的重点都会在里面。 2.看例题:从笔记中,看到哪些题目的解释做得最多,哪些就是重点。 3.背诵:文科专业是一定要死记硬背的,如英语单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当然这里讲的背诵都是指重要的内容。 4.做模拟习题:虽然考试的题不可能一模一样,但形式是雷同的。 5.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备战期末的高效复习方法 一、归类列表法 现在的教科书内容都极其简单,有的书甚至除了图还是图,跟连环画一样,所以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就象一把黑芝麻撒进煤堆里,看是能看见,但是全部收集起来却非常难,要想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识要点,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 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归类列表法。例如:把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把学过的各种偏旁部首的字进行整理和词语分类整理等等。英语里面,把所有的单词进行整理:需要背的,只需要

大学生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大学生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大学生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保持良好状态 1.让自己的走路比平时快30%,时间飞逝,热情不止。(郁闷时最有效) 2.学习之前,把该吃的、该喝的等等全部做完,手机尽量静音放在书包里,不要在学习过程中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打破自己的学习状态。此外,不要在学习的时候听音乐。 3.保证6-7小时的晚间睡眠时间和30分钟-1小时的午休时间 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这样,你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时间表制定要科学,因为不同时段不同的科目是有着内在的规律的,这点可以让你在2个星期内完成别人3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学习计划。 要注意复习技巧和考试技巧 1.我们习惯看书从第一章看到最后一章,但有时这种方法却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数学之类的肯定没有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是需要拉长战线的,但对于其他课,复习最好的是从重点到次重点再到非重点的顺序,因为一旦出现时间不够,我们还可以

保证通过,大学考试重点是一定会考的。在保证重点复习完(通常过没有任何问题),再不断地往非重点走(走的越深,当然分数就越高了)。 2.心理暗示。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语言引导思维,我们为了我们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暗示和鼓励。告诉自己,书本很简单,我一定可以搞定。 3.记忆的几个小技巧。 (1)记忆的时间段:短时记忆:5:30――7:30 长时记忆:14:00――17:00 深度思考:20:00――22:30 (2)对于一些东西,要重复记忆,如英语、数学公示、财管公示、会计分录等。 (3)记忆的四个层次: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其中图像是最高级的记忆技巧。我是一直努力实现着这种记忆方法,所以很多时候,我在考试的时候,我总会在脑海里打开书,然后翻页,虽然看不见书,但已然在看书。不过,只要实现记忆的层级的`提高,都会让记忆更有效。比如:根号2=1.__(意思意思而已)、根号6=2.__(粮食是酒是白酒)等。 4.不要想着作弊。一是后果很严重,二是作弊会心虚,影响正常发挥。 5.考前不要熬夜,一定要保证睡眠质量,这点对状态很重要。

经济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最终版

经济法期末复习 考试时间:7月5日上午6号楼A408 题型:1、不定项15/30分2、名词解释5/20分3、简答题6/30分4、论述题20分 书138-159、186-196、218-269要看,其他看条文即可。 一、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关系(P143): (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发同属于经济法。这个经济法体系中,宏观调控法是与市场规制法并列的部门法。它们分别调控的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关系,但同属于经济法说调整的调制关系。 (2)宏观调控关系与市场规制关系之间在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并不排除他们在客观表现上的密切联系。宏观调控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分别发生在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而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基于上述密切联系,在针对经济运行研究、拟定经济发展对策时,往往需要同时从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发等多个方面思考。 2、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少147): (1)调控法定原则。调控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进入市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并受宏观调控发实体性、程序性规范的约束。 (2)调控绩效原则。调控绩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以提高经济运行的宏观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 (3)调控公平原则。调控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增进经济资源配置在地区、产业和国民分配上的公平。 (4)调控适度原则。调控适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法律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的范围内,国家宏观调控行为应当以量化的、最佳的效率和公平状态为目标,统筹宏观经济运行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兼顾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准确、有效地运用各种相关的宏观调控手段,努力实现宏观调控综合效果的最优化。 二、财税法 预算法 预算法是调整在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预算体系 预算体系是指通过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预算管理职权、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方式处理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财政法律制度。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市、县、县五级预算。 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集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期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本级预算。各部门预算则是由本部门

思想道德及法律修养期末考试重点

一、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理想的特性包括。 (现实性、完美性、超前性、可能性) 4、信仰的两个基本的方面是。 (理想、信念) 5、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6、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是。 (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 7、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 (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人生观对于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作用主要通过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1、个人的社会价值包括。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3、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有。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 14、是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虎门镇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虎门镇精神的集中体现。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 18、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 (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20、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遵纪守法) 21、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点有。 (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22、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 (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 23、爱情的基本特征有。 (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24、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大致包括。 (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25、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婚姻制度是。 (一夫一妻制) 26、家庭美德主要包括。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的相应发展包括。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28、“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来的时间是。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2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0、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效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有。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32、法的核心特征是。 (法的国家意志性) 33、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权利、义务) 34、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的三个要素是。 (假定、处理、制裁)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的步骤。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36、根据监督主体性质的不同,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期末复习工作总结 6篇

期末复习工作总结 6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期末复习工作总结 6篇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教训得到记录,一定要认真对待工作总结的写作,当自己认真分析一下工作后,都是会发现问题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写工作总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期末复习工作总结 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期末复习工作总结 1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标准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标准,具有标准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表达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标准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根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局部构成,其中,自由权是根底,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构造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表达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标准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表达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表达国家意志,也表达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表达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认性法律后果。〔否认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成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比照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比照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根本形式;5〕宪法标准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展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展;〔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精选(精选9篇) 引导语:快到元旦了,距离期末考试也不远了,如何复习期末考试呢?大拜考神是相信是帮不了你的,所以店铺为你整理了以下期末考试复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篇1 一、复习要有自己的模式 围绕专题复习,那往往要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搞清楚章节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科知识的总体框架和主线索。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列出诸如《学科知识系统表》是一个好的办法。对理科科目来说,可以围绕专题适当做些综合题或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温古而知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达到的。 二、整理知识点 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少追求一些特殊的巧解;不在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记忆上化工夫、浪费时间。最基础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适用性最广泛的,这是首先要掌握好的。要着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复习中做练习(作业、试卷)本身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实践,一定要多动动笔。 三、多做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质”和“量”。这里讲的“质”,一是要求练习是真正通过独立分析而解答正确的,并力求能举一反三。那种就题论题地做大量习题,考试时凭印象盲目套用以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弊端,轻则事倍功半;重则似曾相识的题都做错。有这样的同学,平时作业独立完成,过程清楚,正确率也高,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平时时间宽余,完成作业从从容容,四平八稳。而一旦考试有个时间要求,急忙中思路就乱了,大错误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