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刑法总论期末知识点

大一刑法总论期末知识点

大一刑法总论期末知识点

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规范了人们的

行为,保护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作为大一学生,学习

和掌握刑法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大

一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复习刑法。

1. 刑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 刑法是国家运用强制力量,通过制定、公布和实施刑事法律,规范和惩罚危害社会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的法律体系。

- 刑法包括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确定和执行等内容。

-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法无规定不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等。

2. 刑法的分类和组成部分

- 刑法可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两大类。

- 普通刑法包括了刑法总则、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等内容。

- 特殊刑法涉及到特定领域的犯罪行为,如贪污贿赂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

3. 刑法的适用范围

- 刑法适用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刑事犯罪行为。

- 刑法适用的主体是我国公民和犯罪在我国领土内实施的外国人。

- 刑法还适用于在船舶、航空器和驻外机构实施的刑事犯罪行为。

4.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人和刑事责任能力。

- 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 犯罪行为人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

5. 刑事处罚的种类和作用

- 刑事处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主体进行的一种强制行为,目的是惩罚犯罪、防止犯罪和教育改造犯罪人员。

- 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监禁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等。

- 刑事处罚应当依法进行,刑罚应当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

6. 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

-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年龄界限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原则。

- 未满14周岁的人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至18周岁

的人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后应当依法给予教育、挽救和改造,不宜判处刑罚。

总结:

本文总结了大一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刑法的定义和基

本原则、刑法的分类和组成部分、刑法的适用范围、刑事责任的

构成要件、刑事处罚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等

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刑法和备考期末考试都非常有帮助。希望同学们通过系统学习和巩固,能够对刑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刑法知识,为维护社会法治作出贡献。

大一刑法总论期末知识点

大一刑法总论期末知识点 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规范了人们的 行为,保护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作为大一学生,学习 和掌握刑法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大 一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复习刑法。 1. 刑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 刑法是国家运用强制力量,通过制定、公布和实施刑事法律,规范和惩罚危害社会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的法律体系。 - 刑法包括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确定和执行等内容。 -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法无规定不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等。 2. 刑法的分类和组成部分 - 刑法可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两大类。 - 普通刑法包括了刑法总则、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等内容。 - 特殊刑法涉及到特定领域的犯罪行为,如贪污贿赂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

3. 刑法的适用范围 - 刑法适用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刑事犯罪行为。 - 刑法适用的主体是我国公民和犯罪在我国领土内实施的外国人。 - 刑法还适用于在船舶、航空器和驻外机构实施的刑事犯罪行为。 4.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人和刑事责任能力。 - 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 犯罪行为人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 5. 刑事处罚的种类和作用 - 刑事处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主体进行的一种强制行为,目的是惩罚犯罪、防止犯罪和教育改造犯罪人员。

- 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监禁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等。 - 刑事处罚应当依法进行,刑罚应当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 6. 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 -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年龄界限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原则。 - 未满14周岁的人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至18周岁 的人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后应当依法给予教育、挽救和改造,不宜判处刑罚。 总结: 本文总结了大一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刑法的定义和基 本原则、刑法的分类和组成部分、刑法的适用范围、刑事责任的 构成要件、刑事处罚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等 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刑法和备考期末考试都非常有帮助。希望同学们通过系统学习和巩固,能够对刑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刑法知识,为维护社会法治作出贡献。

刑法总论知识点

刑法学 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它是基本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1979年颁布,1980年1月1日施行.1997年对它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习惯上我们把1979年未经改动的刑法称为旧刑法,把1997 年经过修订的刑法称为新刑法。截止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先后通过了九个《刑法修正案》,增设和修订了一系列罪名。 2、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一道被称为“特别刑法”)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制定,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形式出现,是对刑法典的补充,它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97年以后全国人大常委又颁布了新的单行刑法,如《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规定》--目前为唯一一个单行刑法. 3、附属刑法.即附带规定在行政法、经济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即对违反禁令的行为,轻则处以行政处罚,重则规定刑事罚则,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我国的附属刑法称不上真正的刑法。 一、刑法的性质:1、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2、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干预社会的谦抑性(补充性).4、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和目的 1、根据和目的:刑法:第一条根据:宪法。目的:保护人民。 2、刑法的任务:《刑法》:第二条 四、刑法的体系: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章、节、条、款、项、段等层次。全文用统一的序号。 五、刑法的解释 (一)以解释的主体或者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所作的解释.刑法实施中,司法机关发生分歧,立法机关出面解释。如对第93条第2款的解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否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成员。

刑法学总论知识点大全

犯罪构成的定义: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觉得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整体 犯罪构成的特征:1.犯罪构成的法定性,即犯罪构成是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的2.构成要件的主客观统一性,即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整体3.犯罪构成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性,即犯罪构成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是一致的,而不是相脱离的(1)犯罪构成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为内容(2)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通过犯罪构成来认定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区别:犯罪概念表述犯罪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回答的是“什么是犯罪”的问题;犯罪构成说明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回答的是“具备哪些条件犯罪才能成立”的问题 联系:犯罪构成以犯罪概念为基础,犯罪概念通过犯罪构成来阐明 犯罪构成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罪刑法定原则2.对刑事司法实践起着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1)区分罪与非罪(2)区分此罪与彼罪(3)区分犯罪的不同形态(4)区分普通犯罪、重罪与轻罪 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指组成犯罪构成的内容的成分 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 客观的要件与主观的要件:客观的要件,指形成犯罪构成内容的、表现于外界的、离开行为人意识而独立在外部存在的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的方法、时间和地点)主观的要件,指形成犯罪构成内容的、说明实施犯罪的行为人的存在于行为人内部的心理的要件。(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特定身份、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 记述的要件与规范的要件:记述的要件,指该行为构成的要件是否存在,仅仅根据对事实的认识就能确定的要件。规范的要件,指该犯罪构成要件是否存在,需要由法官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法律进行评价后才能确定的要件。 共同的要件与选择的要件:共同的要件,指每一犯罪构成都必须具有而不可缺少的要件。(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的故意或过失)选择的要件,指不是每一犯罪构成必须具有的,而只是一部分犯罪构成具有的要件。(犯罪对象、危害结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特定身份、犯罪目的) 具体的要件与一般的要件:具体的要件,指某一具体的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要件。一般的要件,指在一些犯罪构成中共同存在的要件。 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的意义:1.有助于建立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2.有助于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3.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 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 1.犯罪的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我国刑法所保 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 2.犯罪的同类客体,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刑法所保护的社 会关系的某一部分,该一部分之内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性质相同或相近。 3.犯罪的直接客体,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某一具体 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犯罪直接客体的种类:1.简单客体,指该种犯罪行为仅仅侵犯某一种具体的社会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是刑法的基础和核心,它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法律关系和法律制度。下面是对刑法总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 1.刑法总论的概念和目的 -刑法总论是研究罪和刑的一般理论,是刑法学的基础。 -刑法总论的目的是论述罪刑法律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范,为刑法的具体规定提供理论基础。 2.刑法学的定义和特征 -刑法学是研究罪和刑的法学科目,主要包括刑法总论和刑法特论。 -刑法学的特征是科学性、实践性和正义性。 3.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具备法律规定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犯罪的特征是社会危害性、非法性和有罪性。 4.刑罚的定义和特征 -刑罚是国家为了惩罚犯罪行为而对犯罪分子实施的法律制裁。 -刑罚的特征是国家权力的行使、有罪的个别化反应和双重性(包括矛盾性和积极性)。 二、刑法总论的基本原则

1.法定原则 -法定原则是刑法中的最基本的原则,包括犯罪与刑罚的法定原则和犯罪与刑罚的合法性原则。 -犯罪与刑罚的法定原则要求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禁止非法犯罪行为和非法刑罚。 -犯罪与刑罚的合法性原则要求犯罪与刑罚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禁止违法犯罪行为和违法刑罚。 2.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规定了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和法律特定。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素包括罪名、刑罚和法定刑三个方面。 3.禁止反复追究原则 -禁止反复追究原则规定了犯罪人在同一犯罪行为上不能被重复追究责任。 -禁止反复追究原则确保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和刑罚的公正公平性。 4.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原则 -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原则规定了犯罪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利,包括人格尊严权、自由权、隐私权等。 -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原则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和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性。 三、犯罪的构成和责任

大学刑法总论简答知识点

刑法总论简答题 1.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1)排斥习惯法(2)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禁止有罪类推(4)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定罪上一律平等(2)量刑上一律平等(3)行刑上一律平等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2)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3)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他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①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 ②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③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要求: ①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②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 ③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2、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前提条件: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2)重要条件: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特定法律义务。 (3)关键条件:行为人没有履行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4.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 5.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 (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而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由单位构成。

刑法学总论知识点总结

刑法学知识点总结 【1】刑法的渊源 答: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可是刑法的渊源。但注意其没有普遍的效力只是在特定的地区适用) 【2】刑法的机能 1、概念:刑法机能是指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 2、分类:包括显在的机能与潜在的机能。 3、一般认为:刑法具有以下三种机能:○1行为规制机能,它是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机能。○2保护法益的机能,它是指刑法具有保护法益不受犯罪侵害与威胁的机能。○3人权保障机能(即自由保障机能),它是指刑法具有保障公民个人的人权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的机能。 【注意】:本书中认为刑法的机能只有两种即法益保护(推出刑罚目的)与人权保障(推出罪刑法定原则),行为规制机能基本上只是法益保护机能的反射效果。(注意一下刑法第2条)【3】刑法的性质 1、制定内容的特定性 2、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法益保护的广泛性

4、处罚范围的不完整性 5、部门法律的补充性 6、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4】刑法的目的 刑法的目的基本上有三个层次: ○1刑法的整体目的即保护法益。刑法的整体目的与宪法相符合,对宪法目的有服从、体现和保障实现的义务。 ○2刑法分则各章规定的目的,是由分则的章名和有关规定体现的。刑法分则各章的目的,贯穿在该章的全部刑法条文中,对分则各章具体条文的解释与适用必须体现该章的目的。 ○3各个条文的目的,是由条文的具体规定体现出来的(这里的条文主要是指分则性条文) 【注意】:○1除条文有特别规定或者应为立法缺陷导致具体犯罪存在具体归类错误的以外对各个条文目的的理解不应超出规定该条文的“章”的目的范围。○2不同层次的目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底层次目的受高层次目的的制约,高层次目的依赖于低层次目的的体现与实现。刑法的目的体系、结构与刑法文字是纲与目的关系。【5】刑法规范 1、概念: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法律规范,就是刑 法规范。(即罪刑规范) 2、刑法规范与刑法条文具有密切联系。但是规范与条文并非 等同。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是法律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 成部分。本文将对刑法总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 助读者深入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 一、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行为、结果、因果关系和法 定性等六个方面。其中,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客体是指 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物体或主体,行为是指实施犯罪的具体行动,结果是指实施犯罪后所导致的后果,因果关系是指行为和结果之 间的因果关系,法定性是指犯罪行为是否在法律上被明确规定。 二、虚构犯罪和未遂犯罪 虚构犯罪和未遂犯罪是刑法总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虚构犯罪 指的是根本不存在的犯罪,而未遂犯罪则是指犯罪行为未能达到 预期的结果。对于虚构犯罪,法律并不给予制裁;对于未遂犯罪,法律规定一定的刑罚。

三、犯罪数罪并罚原则 犯罪数罪并罚原则是刑法总论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指的是在 同一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对于有多种犯罪行为的人,应分别对其 进行量刑,并对其最终判决做出综合考虑。这一原则旨在保障刑 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重复处罚和不必要的惩罚。 四、死刑的适用范围和特殊限制 死刑是刑法中的一种极刑,适用范围相对较窄。我国刑法规定 的适用死刑的罪名包括分为两类,一类是严重暴力犯罪的罪名, 如蓄意杀人、故意伤害导致死亡等;另一类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的罪名,如叛国、叛逃、间谍等。此外,我国刑法对于女性、未 成年人以及精神异常人员等特殊人群有特殊限制。 五、刑法的司法解释和适用原则 刑法的司法解释和适用原则是司法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司 法解释是指由最高法院等司法机关对刑法予以解释和说明的行为,而适用原则则指在司法实践中依据刑法规定对案件进行裁判的方

《刑法总论》复习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复习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是中国法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的任务和法益、刑法的基本原理、刑法的构成要素、刑法的责任与过失、刑法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法的侵权与错杀、刑法的共有与单独犯、刑法的背离行为、刑法的犯罪与违法行为、刑法的犯罪事实和犯罪手段、刑法的刑数和刑罚种类、刑法的数刑原则和量刑标准、刑法的分则等。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 1.刑法的定义与特点 2.刑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3.刑事法与刑法的区别 二、刑法的任务和法益 1.刑法的任务 2.刑法的法益 三、刑法的基本原理 1.法无禁止即为许可原则 2.定罪处罚与他法之功效原则 3.现行法为准则之原则 4.人民罪犯法内刑事依法原则 5.罪刑相适应原则

6.矫正与预防相结合原则 四、刑法的构成要素 1.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 2.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及其适用 3.犯罪构成要件的关系 五、刑法的责任与过失 1.犯罪人的主体责任 2.过失犯罪的要件及其解释 3.过失犯罪的种类及其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4.犯罪责任的限制与消除 六、刑法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1.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与效力 2.正当防卫与性质过度防卫、情怀防卫的关系 3.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与效力 4.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七、刑法的侵权与错杀 1.侵权与犯罪的区别 2.侵权与错杀的构成要件 3.侵权与错杀的法律后果

八、刑法的共有与单独犯 1.共有犯罪的构成要件 2.共有犯罪的法律后果 3.单独犯罪的构成要件 4.单独犯罪的法律后果 九、刑法的背离行为 1.刑法的背离行为概述 2.刑法的背离行为的种类与解释 3.刑法的背离行为的法律后果 十、刑法的犯罪与违法行为 1.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与种类 2.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3.无罪不刑原则与疑罪从无原则 十一、刑法的犯罪事实和犯罪手段 1.犯罪事实的构成要件和种类 2.犯罪手段的构成要件和种类 3.犯罪事实与犯罪手段的关系 十二、刑法的刑数和刑罚种类 1.刑法的刑数

大一刑法总论考试必背知识点

大一刑法总论考试必背知识点在大一的刑法总论考试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知识点将为我们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供必要的指导。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刑法的定义和特征 刑法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用于对违反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的法律。刑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具有强制性和独占性:刑法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对犯罪行为实施处罚,同时也独占了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权。 - 具有社会性: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安定。 - 具有公益性:刑法的原则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2.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法定性原则:刑法的规定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为依据。

- 特殊性原则:对于犯罪行为的追究,必须具备在刑法中明确规定的犯罪要件和刑事责任。 - 罪刑法定原则:法定刑罚原则要求刑法对于犯罪行为的定罪和刑罚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不得随意扩大司法权力的行使范围。 - 最低限度原则:刑法对于犯罪行为的制裁应当在保证社会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地侵犯个人自由。 3. 刑法的分类 刑法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分为两大类:犯罪行为刑法和非犯罪行为刑法。 - 犯罪行为刑法包括对于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秩序、侵害人身权益等行为的刑罚规定。 - 非犯罪行为刑法包括对于违反行政法规、违反社会公德等行为的刑罚规定。 4. 刑法的要素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 - 犯罪主体:即犯罪行为的执行者,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 犯罪客体:即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可以是人身、财产或其他社会利益。 - 犯罪对象:即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有时也称为犯罪结果。 - 犯罪手段:即实施犯罪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 刑法的刑罚体系 刑罚是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刑法规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刑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等。 - 安全措施:对于精神病人、危险犯罪分子等实施的强制性措施。 6. 刑法的适用原则 在具体适用刑法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 定罪量刑合一原则:即对于犯罪行为的定罪和量刑应当合理统一,不得存在过度量刑或不足量刑的情况。

刑法总论知识点归纳

刑法总论知识点归纳 刑法总论是刑法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主要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是刑法体系的总开篇。以下是对刑法总论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一、刑法的概念和功能 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种类、构成要件和适用原则,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社会治安的维护。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无禁止性原则、责任追究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有罪推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法无功罪不立原则、法无过罚不加原则等。这些原则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刑法实施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刑法的法律关系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主动关系、正面关系、竞合关系、归责关系和补充关系。主动关系是指刑法主体对客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正

面关系是指刑事责任与刑事犯罪之间的法律关系;竞合关系是指同 时涉及刑事责任的法律关系;归责关系是指对同一犯罪行为涉及的 多个刑事责任的划分;补充关系是指刑法与其他法律制度之间的补 充关系。 四、刑法的构成要件 刑法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结 果要件。犯罪行为要件是指犯罪必须具备的行为特征;客体要件是 指犯罪行为必须针对的对象;主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犯 罪意图和过错;结果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必须得到的结果。 五、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管制等;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刑 罚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定原则、个人化原则、适用性原则和限制性原则。 六、刑法的犯罪责任和刑事责任

犯罪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给予的社会制裁。犯罪责任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以刑罚为主要内容,民事责任是以赔偿为主要内容。 七、刑法的特殊原则和制度 刑法的特殊原则和制度包括紧急避险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免除刑事责任原则、紧急情况遗弃罪限制原则、缓刑原则、宽大原则和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制度保障了刑法的公正、人道和效益。 综上所述,刑法总论是刑法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掌握刑法总论的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刑法体系和刑事司法的运行,进一步提高刑事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水平。

大一刑法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一刑法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刑法的定义与特征 刑法是国家通过立法所制定的,规定了一定的行为标准和相应 的法律后果,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学科。刑法的特 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公共性:刑法针对的是对社会整体安全和秩序构成威胁的行为,而非个人私事。 2. 强制性:刑法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施,对犯罪行为进行 惩罚。 3. 人权保护: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保护人权。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实施依据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法定性原则: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法律标准和相应的法律后果,要求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定罪并处罚。 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定明确而具体,不 能有法无罪,以及罪罚不明的情况。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行为的危 害程度相适应,不能过轻或过重。 4. 罪刑相对原则:根据罪犯对刑事责任的心理、行为状况以及 社会危险性等情况,量刑时需综合考虑其相对性。 三、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一种犯罪的必备条件。刑法中一般包括 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方面。 1. 主观要素:犯罪中的主观方面主要指犯罪人的故意和过失。

2. 客观要素:犯罪中的客观方面主要指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四、刑法中的刑事责任 刑法将刑事责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整体责任:当犯罪人以团伙形式共同犯罪时,每个共犯对罪行负有相同的责任。 2. 个别责任:当犯罪的计划、决策或实施只涉及个别人时,其个体对罪行负有独立的主观责任。 3. 直接责任:指犯罪人实际实施犯罪行为,或直接参与犯罪的行为。 4. 间接责任:指犯罪人没有亲自实施犯罪,但协助或煽动他人实施犯罪。 五、刑法中的刑罚形式和量刑要素

《刑法总论》复习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刑法学的基本概念 1.刑法学的定义、特点和任务 2.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文书的关系 3.刑法学的对象和方法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行为法定、责任法定 2.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合一原则、量刑相适应原则、无罪推定原则 3.法律适用原则:犯罪与非犯罪区分、主观和客观因素区分、阳性与消极两种构成方式 4.案件独立处理原则:分罪处理、整罪处理 5.特殊性原则:特殊罪类型、特殊量刑规定 三、刑法的构成要件 1.犯罪构成的主要要件:客观要件、主观要件 2.犯罪构成的辅助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3.犯罪构成的重要概念: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失、故意瞒报犯罪 四、刑法的主要内容 1.罪与刑的基本概念:罪的概念、刑的种类、刑与奖励的区别

2.犯罪的构成和刑事责任: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主观过错与刑事责任 3.犯罪的起因和发展:犯罪原因的分类、犯罪的心理发展过程、犯罪的社会导向性 4.犯罪的后果和危害:犯罪后果的直接后果和间接后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5.犯罪的预防和处理:犯罪预防的原则、犯罪处理的原则、国际刑法合作 五、刑法学说和刑法政策 1.刑法学说的概念、分类和演变 2.刑法政策:刑事法律政策、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政策的特点 六、刑法的适用范围和刑法解释 1.刑法的适用范围:适用犯罪类型、适用对象 2.刑法解释: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关系、解释对象与效力 七、刑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刑法学与法理学 2.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 3.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学 4.刑法学与犯罪学 八、刑法和刑法立法原则

1.刑法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2.刑法立法原则:适用原则、立法技术原则、立法程序原则 以上所列知识点仅为《刑法总论》的主要内容,复习时应结合教材、参考书和课堂笔记进行全面复习。同时,也建议通过刑法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加深对刑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刑法就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立法解释: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刑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用语所作的解释。第二,在刑法文件的起草说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第三,刑法施行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刑法规定所作的解释。) 3、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做的说明。 4、扩张解释:即刑法规定的字面通常含义较其真实含义窄时,扩张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的真实含义。 5、限制解释:即刑法规定的字面通常含义较其真实含义广时,限制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的真实含义。 6、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和事物属性的逻辑推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刑法规定的使用范围之内。 7、反对解释: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 8、补正解释: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 9、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合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刑法规范含义。 10、历史解释:根据刑法制定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源流,阐明刑法规范含义。 11、比较解释:参考国外立法与判例,借以阐明刑法规范含义。 二、重点知识 1、刑法的历史:原始社会的惩罚、古代外国刑法、欧洲各国刑法发展史、我国古代刑法及其制度。(我国先秦时期有所谓的刑名法术之学) 2、刑法学派:古典学派的诞生、新派的形成、新派和旧派的争议、折中主义的刑法。 3、刑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论刑法学与应用刑法学、刑法哲学与注释刑法学、注释刑法学与刑事法学。 4、在我国,刑法的渊源主要有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刑法典是指冠以刑法名称而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修正案是指通过直接在现行刑法典框架内对罪行规范进行修改补充的方式所形成的刑法文件。 单行刑法是指以通令、办法、调理、决定或者补充规定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刑事法律。 附属刑法是指立法机关在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附带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5、刑法的分类: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伦理刑法与行政刑法。 广义刑法是指所有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等。狭义刑法则仅指刑法典及刑法修正案,即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使用的性质与效力的刑法。一般而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刑法典及刑法修正案。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或者特别事(犯罪)的刑法。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通常被认为是特别刑法。当某种行为同时符合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的规定时,通常应当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仅使用特别刑法。 形式刑法是指从外形上或名称上一看便知其为刑法的法律,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及单行刑法均属形式刑法。实质刑法是指从外形上或名称上看不是刑法,但其内容里却规定了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者刑法处罚的法律条款,例如附属刑法。

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

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 1. 刑法的概念和作用 刑法是规定和规范国家刑事责任制度的法律,它以刑罚为手段,通过对罪犯进行惩罚和预 防犯罪的制度安排,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刑法的作用主要包括预 防犯罪、惩罚犯罪、保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权。 2. 刑法的特征和功能 刑法具有犯罪构成要件、犯罪责任和刑罚三个基本特征。刑法的功能主要包括惩罚功能、 预防功能、制度功能和教育功能。 3. 刑法的内容和范围 刑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犯罪的刑事责任和刑罚以及犯 罪的法律后果。刑法的范围主要包括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定,以及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原 则和制度。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1.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法治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法无不定罪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法定原则、法无溯及力原则、罪刑规定法定原则等。 2. 刑法的理论基础 刑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利益保护理论、社会责任理论、道德信仰理论、公正原则、正义 理论、人性本善理论、刑法意义论等。 三、刑法的构成要件和犯罪构成 1. 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 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主要包括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以及主观方面的过错、 故意和主观方面的成分。 2. 犯罪构成要素 犯罪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以及犯罪构成的特殊要件。 3. 犯罪构成的特殊要件

犯罪构成的特殊要件主要包括危险犯、未遂犯、故意犯、错误犯、共同犯、从犯等。 四、刑法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 1. 刑事责任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刑事责任是指个人因违反刑法规定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主要包括前科责任、信用责任、法定责任和特殊责任。 2. 刑事责任的形式和适用 刑事责任主要分为刑罚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适用主要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过失和错误,以及客观方面的成年人责任和青少年责任。 3. 刑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 刑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主要包括情节、条件和程序。 五、刑罚和刑事制裁 1. 刑罚的种类和目的 刑罚的种类主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刑罚的目的主要包括惩罚、预防和教育。 2. 刑罚的适用和量刑 刑罚的适用和量刑主要包括客观方面的法定刑和量刑基准,以及主观方面的刑罚的适用和刑罚的量刑。 3. 刑罚的执行和变更 刑罚的执行和变更主要包括刑罚的执行方式和刑罚的变更程序。 六、犯罪的侦查和立案 1. 犯罪的侦查 侦查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的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证据进行调查和取证活动。 2. 犯罪的立案 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已经侦查完成的犯罪案件进行立案审查,决定是否依法立案追诉的程序。 七、刑事诉讼和法律救济 1. 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C 2. 某日夜,甲携带作案工具前往事先采好点儿市郊仓库盗窃。来得仓库门前,甲前后左右看了看,未实施任何行为,转身朝回家的方向走去,被事先埋伏在此的公安人员抓获。原来,警方事先已掌握了甲今晚的行动,安排警力在此守候,但甲对此却全然不知。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CD 3.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定性要求( )。 A、犯罪的法定性 B、刑事责任的法定性 C、排斥事后法 D、排斥习惯法 正确答案:ABCD 4. 罪刑法定原则的最早来源是( )。 A、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 B、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

5.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乙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D 6. 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杀乙。某日晚,甲手持大刀前往乙家害乙。在快到乙家时,甲突然感到腹部剧痛,只好去医院看医生。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非罪行为 正确答案:C 7.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8. 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刑法总论》复习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复习知识点 第1――2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概念: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分类:广义刑法/狭义刑法、普通刑法/特别刑法 三、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四、特征:调整对象不特定性、最后手段性、最严厉的强制性 第3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二、主要内容 1、罪刑法定原则 (1)定义: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定义理解:“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罪刑法定的理论基础:传统理论基础(自然法、三权分立、心理强制)、现代理论基础(民主主义、尊重人权) 2、罪刑相适应原则 (1)定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定义理解: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责相称,罚当其罪。 (3)罪刑均衡的理论演进 旧派:同态复仇,等量报复;新派:刑罚个别化;折中:罪责刑相适应 (4)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 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定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4章刑法效力论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1、属地原则(最基本原则) (1)定义: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行为结果择一说),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2)特别规定的类型: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外交途径解决;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刑法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知识点整理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的概念和 性质 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质;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刑法的法律性质特点:(1)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加广泛; (2)刑法的强制性更为严厉。 1979年7月1日一致通过,7月6日正式发布,1980年1月1日起实行,我国第一部刑法典正式诞生。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部刑法典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7年修刑的特点:(1)实现了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2)贯彻了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 (3)立足国情和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

结合; 之后修刑的特点:(1)及时回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确立了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修改方式的基本地位。 刑法的根据: (1)制定宪法的法律依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刑法制定和修订的法律根据;(2)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刑法制定和修订的实践根据。 刑法的任务: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刑法的体系:就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刑法的解释: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1)立法解释:指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刑法立法解释是指对刑法典规定的某些内容予以阐明。 (2)司法解释:指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